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multi-factor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mine water inrush 被引量:4
1
作者 Xin Wang Zhimin Xu +3 位作者 Yajun Sun Jieming Zheng Chenghang Zhang Zhongwen D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53-866,共14页
As a new technical means that can detect abnormal signs of water inrush in advance and give an early warning,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water inrush in mines has been widely valued in recent years.D... As a new technical means that can detect abnormal signs of water inrush in advance and give an early warning,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water inrush in mines has been widely value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inrush and the complicated water inrush mechanism,many factors close to water inrush may have precursory abnormal changes.At present,the existing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mainly uses a few monitoring indicators such as groundwater level,water influx,and temperature,and performs water inrush early warning through the abnormal change of a single factor.However,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arly warning identification model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changes of precursor factors in multiple water inrush cases,11 measurable and effective indicators including groundwater flow field,hydrochemical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re proposed.Finally,taking Hengy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6 indicators with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sequences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a single-index hierarchical early-warning recognition model,a multi-factor linear recognition model,and a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t early-warning recognit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 rate of early warning can reach 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water inrush Automatic monitoring real-time warning Recogni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ELM的坑湖水质预测与评价
2
作者 石秀峰 王进 +3 位作者 揣新 王绍平 罗长海 岳正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采矿行业产生的尾矿水具有较高的金属离子和硫酸盐质量浓度,同时具有酸化的风险,对尾矿水水质的预测和评价有利于保障尾矿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将线性原始数据通过滑动窗口处理转化为模型的输入矩阵,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 采矿行业产生的尾矿水具有较高的金属离子和硫酸盐质量浓度,同时具有酸化的风险,对尾矿水水质的预测和评价有利于保障尾矿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将线性原始数据通过滑动窗口处理转化为模型的输入矩阵,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PSO-ELM的水质预测模型,以安徽马鞍山某矿区坑湖为对象,使用不同网络模型对水质参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SO-ELM模型较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传统ELM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决定系数达到82%,均方误差仅为0.04,并且具有更快的计算和收敛速度。将训练集数据与预测数据相结合,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评价水质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和主要无机盐离子质量浓度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趋势,满足生态和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滑动窗口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极限学习机(ELM)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实践与对策建议
3
作者 田巍 陈庆伟 +1 位作者 吴险峰 梁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测监控能力、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协同机制建设、加强沿线污染风险源动态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做好水质保护科技支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保障南水北调及后续工程水质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质安全保障 水质监测 应急处置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审核中异常数据判定及处置机制
4
作者 李世维 刘晓娟 +2 位作者 韩佰辉 莫晓聪 王峰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针对当前各级数据审核员在水质自动监测中对异常数据的处置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为提升数据审核质量,同时有效指导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紧密结合水质自动监测站过往数据审核及运维工作经验,对水质自动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全流程进行规范,涵... 针对当前各级数据审核员在水质自动监测中对异常数据的处置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为提升数据审核质量,同时有效指导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紧密结合水质自动监测站过往数据审核及运维工作经验,对水质自动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全流程进行规范,涵盖审核、判定、核实及处置机制,实现异常数据的标准化审核与处理。显著减小异常数据对监测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不良影响,有效避免无效、重复的工作,节约人力、物力和成本。规范水质自动监测中异常数据审核的相关机制,不仅能优化数据审核工作,还能在资源利用上实现高效节约,进而为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自动监测 数据审核 异常数据 处置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telligent separated zon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principle
5
作者 YANG Qinghai LIAO Chenglong +5 位作者 JIA Deli ZHU Yingjun YU Chuan KONG Lingwei YU Yang DU Ka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5年第1期230-244,共15页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separated zon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such as incompatibility with pump inspection operations,short effective working life,and poor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an ...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separated zon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such as incompatibility with pump inspection operations,short effective working life,and poor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an innovativ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intelligent zonal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proposed.The core and accessory tool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field tests.This technology employs a pipe string structure incorporation a release sub,which separates the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pipe strings.When the two strings are docked downhole,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enables close-rang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signals between the strings,powering multiple downhole intelligent production allocators(IPAs)and enabling two-way communication.Core tools adapted to the complex working conditions downhole were developed,including downhole electricity&signa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EST),IPAs,and ground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s(GCCs).Accessory tools,including large-diameter release sub anchor and cable-crossing packers,have also been technically finalized.Field tests conducted on ten wells in Daqing Oilfield demonstrated that the downhole docking of the two strings wa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and the EST worked stably.Real-time monitoring of flow rate,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 separate layers and regulation of zonal fluid production were also achieved.This technology has enhanced reservoir understanding and achieved practical production results of increased oil output with reduced water c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ed zone oil productio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pow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signal real-time downhole monitoring collaborative regulation of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oil production stabilization and water cut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监测与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6
作者 周光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污染压力显著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工业废弃物、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及非点源污染,使得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各类水体的水质状况日益恶化,所以水质监测与水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污染压力显著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工业废弃物、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及非点源污染,使得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各类水体的水质状况日益恶化,所以水质监测与水环境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要,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与治理方案,提升水污染处理效果。对此,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探究水质监测技术与综合水环境管理策略,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水质挑战,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监测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泵站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优化改造方向及可行性探究
7
作者 周晨 《江苏水利》 2025年第2期47-49,共3页
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污水泵站,对泵站目前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对取水采样系统的改造研究,探究了自动获取最佳采样区间的可行性,分析得出提高监测准确性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污水泵站 水质监测 监测系统 取水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中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康利华 曹媛媛 +1 位作者 仲晓芳 俞建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42-44,共3页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显露,进而对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水质污染是相对突出的一类污染问题,与生态环境、生产活动及人类用水安全直接相关。因此,相关部...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显露,进而对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水质污染是相对突出的一类污染问题,与生态环境、生产活动及人类用水安全直接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从而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基于此,本文着眼于水环境监测工作,以水质采样质量为切入点,研究加强质控的可行性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水质采样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水质监测与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9
作者 马庆磊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143-144,147,共3页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者、环境变化的指示物,开展水环境微生物监测有助于精准评估和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及环境污染修复效果。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开展水资源监测,充分发挥水质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居民...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者、环境变化的指示物,开展水环境微生物监测有助于精准评估和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及环境污染修复效果。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开展水资源监测,充分发挥水质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居民饮水的安全,尽可能规避水资源污染对居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技术相关要求着手,针对样品采集流程展开深入分析,并为提升检测质量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微生物实验室 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融合的流域水质监测预警方法探讨
10
作者 郑思思 李上荣 蔡小琼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流域水质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单指标监测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水质安全管理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多指标融合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多指标数据采集、处理和融合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基于多指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流域水质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单指标监测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水质安全管理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多指标融合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多指标数据采集、处理和融合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基于多指标融合的流域水质评估模型和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质监测 多指标融合 预警系统 水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东平湖水质变化及评价
11
作者 李壮 张金路 +5 位作者 巩俊霞 王志忠 张明磊 陈秀丽 许国晶 杜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3-56,70,共5页
于2017—2021年对东平湖水域开展每年5月、8月的连续监测,分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选择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湖泊营养... 于2017—2021年对东平湖水域开展每年5月、8月的连续监测,分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选择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对季节差异和年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COD_(Mn)、总氮水平较高,超标率较高,是主要超标因子;总磷、氨氮水平较低,达标情况良好。从湖泊营养状态指数来看,大多采样时间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5月低于8月。综合来看,水质季节差异明显,春季普遍优于夏季,且年度波动明显,整体来看,水质有波动向好趋势,仅2018年春季水质为Ⅳ类,其余时间均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水质综合评价 营养状况 季节变化 年度变化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宁入海河流上塘河和盐官下河水量水质及污染物通量分析
12
作者 陈新乐 冯杰 +2 位作者 邵一泓 冯晨 沈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为了全面掌握海宁入海河流上塘河和盐官下河上游来水水质和污染物通量以及水质和污染物通量在海宁段的变化状况,本研究对两条入海河流实施通量监测。根据2023年10月-2024年3月上塘河和盐官下河14个监测断面的数据,分析两条入海河流的水... 为了全面掌握海宁入海河流上塘河和盐官下河上游来水水质和污染物通量以及水质和污染物通量在海宁段的变化状况,本研究对两条入海河流实施通量监测。根据2023年10月-2024年3月上塘河和盐官下河14个监测断面的数据,分析两条入海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计算总磷、总氮通量并讨论总磷、总氮污染物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盐官下河水量平衡要优于上塘河。上塘河和盐官下河入海口总磷、总氮浓度较入境断面呈下降趋势。上塘河污染物贡献最大的污染断面是坝头港,盐官下河入境俞家渡桥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断面。各断面总磷、总氮污染物通量主要受径流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河流 通量监测 径流量 水质 海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探讨
13
作者 杨建树 刘月琴 姬湄春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
为了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接着阐述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水质自动监测指标,包括常规指标、综合指标... 为了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接着阐述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水质自动监测指标,包括常规指标、综合指标以及金属含量、微生物等,最后从地表水、排污口、水库、饮用水等水质监测方面,对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实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 水生态环境保护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优化
14
作者 胡裕滔 钟施宇 +1 位作者 赵婷 陈璞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6-8,16,共4页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也逐渐严格。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因其自动、持续、实时等特点为高质量监测提供了解决途径。根据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优...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也逐渐严格。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因其自动、持续、实时等特点为高质量监测提供了解决途径。根据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文章旨在为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积极发展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 应用现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分析
15
作者 季鹏飞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53-55,共3页
水资源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保证水质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需在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开展日常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监测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通过化验分析获得有效的参数数据,从而掌握造成水环境污... 水资源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保证水质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需在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开展日常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监测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通过化验分析获得有效的参数数据,从而掌握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污染影响的扩大,提高水资源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环境监测 微生物检测技术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和水质监测的污水处理厂外水入侵分析
16
作者 白加敏 王经波 +2 位作者 李长芳 王庆娇 王强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为分析南方某污水处理厂雨天进厂水量上升和进厂污染物浓度下降的现象,并溯源其外水入侵原因,为其他地区污水处理厂优化调度提供指导实践。【方法】分别对该厂东西两侧进厂主干管进行水量和水质监测分析,其中,为提高测量精度以... 【目的】为分析南方某污水处理厂雨天进厂水量上升和进厂污染物浓度下降的现象,并溯源其外水入侵原因,为其他地区污水处理厂优化调度提供指导实践。【方法】分别对该厂东西两侧进厂主干管进行水量和水质监测分析,其中,为提高测量精度以及适应管网不同运行状况,采用德国NIVUS集团的互相关流量计做实时流量分析并采集不同降雨条件及不同时段水样作水质监测。【结果】结果表明,雨天东侧进厂箱涵水量较晴天增长56.0%,而西侧进厂主管雨天水量反而比晴天降低19.1%,降雨时因东侧进厂箱涵瞬时流量和流速的增长,在汇集井处对西侧进厂主管来水造成了顶托作用。水量和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降雨期间东侧进厂箱涵水量的增加是污水厂进厂水量增加的直接原因。东西两侧进厂主管日流量在晴天占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量的比例为7∶2,而在降雨期间该比例上升为8∶1,两侧进厂主管在降雨期间均存在污染物量损失,东侧进厂箱涵雨天大幅增长的水量得以处理,而西侧进厂主管则因顶托作用,污水无法收集进厂导致进厂污染物量大幅减少。【结论】因此,从整体污染减排的角度,降雨期间应优先保障西侧污水进厂,同时优化降雨期间污水厂进厂调度规则,在保证西侧进厂主管污水全量收集进厂的前提下,合理调度东侧箱涵来水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和水质监测 外水入侵 顶托作用 合理调度 污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饮用水质量管理经验与对比分析
17
作者 龚利民 符翔 邹苏红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9,22,共10页
【目的】尽管我国供水系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供水管理、法规完善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方法】文章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在饮用水供应系统管理中的先进实践,重点分析了法规完善、水质管控... 【目的】尽管我国供水系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供水管理、法规完善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方法】文章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在饮用水供应系统管理中的先进实践,重点分析了法规完善、水质管控和智能化技术在提升水质安全中的作用,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结果】发达国家通过严格立法、制定高标准的水质限值、管网保护及智能化监控等多种手段优化饮用水管理。其中,欧美国家自20世纪起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并针对新污染物加强立法;通过高质量管材、智能监控和快速修复机制,有效降低管网污染与漏损率;新加坡通过NEWater项目和综合水管理体系确保水源多样性与水质稳定。此外,这些国家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水质监测和风险管理,显著提升了水质安全水平。【结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在管网建设、维护及新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控、完善法规体系、推动技术创新,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保障未来饮用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管理 新污染物 管网污染 技术创新 智能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氰化物的探究与验证
18
作者 袁博 崔晨 何洋 《河南科技》 2025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水质氰化物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T/CHES 52—2021)》的内容要求进行探究和进一步验证,确认本中心是否适用,同时为其他类似实验室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经验。【方法】根据RB/T 214—2017中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 【目的】通过对《水质氰化物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T/CHES 52—2021)》的内容要求进行探究和进一步验证,确认本中心是否适用,同时为其他类似实验室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经验。【方法】根据RB/T 214—2017中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相关要求,对该标准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方法验证,分别检测了标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标准样品、实际样品及加标等项目指标。【结果】结果表明:相关指标均满足标准方法要求,氰化物在0~0.500 mg/L浓度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005 mg/L,水样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0%~106%。该方法具有检测准确、操作便捷、试剂消耗量小、稳定可靠等优点。【结论】本中心已具备使用该团体标准连续流动分析法分析检测氰化物的能力,可为类似检测实验室检测氰化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连续流动分析 水质监测 团体标准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质监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闫佳 刘倩男 刘诚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3期153-156,163,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各行各业都与人工智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现场检测和遥感技术等,这些方法存在时效性差、覆盖范围有限、数据不连续且成本高昂等问题。神经网络...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各行各业都与人工智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现场检测和遥感技术等,这些方法存在时效性差、覆盖范围有限、数据不连续且成本高昂等问题。神经网络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传统技术在预测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PSO-BP),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更小的误差。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显著降低了监测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水质监测 粒子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氯离子监测质量的干扰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
20
作者 刘桂材 任黎涛 +2 位作者 何伟 吕幸 辜莉英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36-38,共3页
大量氯离子的排放,造成水环境中氯离子超标,对生物生存、人类健康和工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监测水环境中的氯离子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影响氯离子监测质量的干扰因素及氯离子对其他因子的干扰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 大量氯离子的排放,造成水环境中氯离子超标,对生物生存、人类健康和工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监测水环境中的氯离子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影响氯离子监测质量的干扰因素及氯离子对其他因子的干扰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水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监测 氯离子 干扰因素 技术措施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