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文涛 徐爱玲 +6 位作者 加洛 冯建萍 米宝玉 周奎章 李千 吴海生 栗冬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对70匹采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寄生蚤2科3属3种,包括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人蚤(Pulex irritans)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并对11个阳性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 对70匹采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寄生蚤2科3属3种,包括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人蚤(Pulex irritans)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并对11个阳性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敏感性比较。通过常规PCR反应产物和qPCR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qPCR检测敏感性高于常规PCR。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对巴尔通体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巴尔通体 蚤类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常规PCR与qPCR检测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剑锋 郝晨星 汤丹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5,12,共6页
为促进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监测预警,根据黄龙病菌耐热性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DNA不同保守区域设计了8组引物,分别采用常规PCR和q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 为促进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监测预警,根据黄龙病菌耐热性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DNA不同保守区域设计了8组引物,分别采用常规PCR和q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常规PCR供试的4组引物中,In1/In2引物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其他3组引物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OI1/OI2>LB1/LB2=OL1/OL2,OI1/OI2这组引物对HLB菌的检测下限为98 pg/μL;qPCR供试的4组引物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J900f/LJ900r>Las-I-f/Las-I-r>HLBas/HLBr>Las-O-f/Las-O-r(根据可检测到最低浓度样本的Ct值排序),其中LJ900f/LJ900r这组引物对HLB菌的检测下限为9.8 pg/μL。另外,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农业局提供的11个柑橘HLB疑似样品为材料进行检测,引物LJ900r/LJ900f进行的qPCR检测,检出率为72.7%;引物OI1/OI2进行的常规PCR,检出率为45.5%;表明引物LJ900r/LJ900f结合qPCR方法对于HLB菌的检测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分子生物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常规pcr 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韩阳 张丽辉 +3 位作者 王永吉 林琳 周丽洪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异性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菌种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灵敏度是2.25 fg/μL质粒DNA和1.0×102cfu/mL的菌悬液,相当于1个细菌的基因,比常规PCR电泳检测的灵敏度高约100倍。此实时荧光PCR可以检测到仅需10 g的带菌种子上目标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检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鲤IL–1β和IL–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东 肖拉 倪学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632,共6页
根据Gen Bank上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定并合成特异性引物,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和标准曲线的制作。熔解曲线表明,β–actin、IL–1β、IL–8的基因产物均为特异性产物,其Tm值分别为86、8... 根据Gen Bank上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定并合成特异性引物,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和标准曲线的制作。熔解曲线表明,β–actin、IL–1β、IL–8的基因产物均为特异性产物,其Tm值分别为86、82.5和84℃;标准曲线表明,各基因Ct值的检测范围为12~32,扩增效率分别为96.3%,103.2%和102.6%,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r2均大于0.990;组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14%~0.86%,0.18%~0.93%和0.13%~0.86%;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健康建鲤头、肾组织中IL–1β、IL–8的表达情况,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和1.71。综合分析,建立的建鲤IL–1β、IL–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检测范围广,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建鲤IL–1β、IL–8基因的表达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IL-1β、IL-8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溴化丙锭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P-8活菌数 被引量:8
6
作者 韩之皓 郭帅 +5 位作者 黄天 郑岩 王月娇 白梅 王记成 张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89,共7页
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乳制品中活菌DNA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检测发酵乳品中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活菌数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PMA作用的浓度、暗孵育和曝... 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乳制品中活菌DNA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检测发酵乳品中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活菌数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PMA作用的浓度、暗孵育和曝光时间等因素进行试验,确定最佳PMA处理方案。结果表明:L. plantarum P-8经80℃处理60 s,即为膜损伤菌;当PMA质量浓度为40μg/m L,暗孵育时间10 min,曝光时间为20 min时,PMA既不影响活菌DNA的PCR扩增,又能渗透进入细胞膜受损的死菌并抑制其PCR扩增;通过制备L.plantarum P-8质粒标准品并建立标准曲线,其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 992 9,最低检测限为103CFU/m L,特异性良好。该方法为完善发酵乳产品益生菌活菌数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PMA)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我国沿海养殖虾类中虾肝肠胞虫(EHP)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星潼 万晓媛 +5 位作者 贾田畅 夏继涛 徐婷婷 姚亮 赵文秀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 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养殖虾类EHP流行情况调查,共采集样品936份,并采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和组织病理检测对样品进行分析。TaqMan qPCR检测结果表明,2021和2022年所采集的虾类样品中,EH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7%(54/506)和13.72%(59/430);2021和2022年主要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检出EHP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10%(54/383)和16.71%(58/347),且检出EHP阳性的凡纳对虾主要来自山东、辽宁、广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1份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中检出EHP阳性,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克氏原螯虾(Protocrayfish cruzi)、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中国对虾(P.chinensis)等虾类样品中未检出EHP阳性。对TaqMan qPCR检测呈阳性的凡纳对虾进行组织病理检测,在其肝胰腺上皮细胞中观测到分散或成簇的EHP孢子以及处于生长阶段的EHP原质团。本研究表明,2021—2022年EHP仍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对虾中流行,尽管其流行率较前几年呈下降趋势,但其对凡纳对虾养殖产业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EHP) 流行病学调查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流行情况调查
8
作者 赵文秀 万晓媛 +5 位作者 夏继涛 姚亮 徐瑞东 王伟 余星潼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3,共9页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虾类养殖地区开展了CMNV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利用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和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期间,从天津、山东、江苏、海南、湖北及新疆等地共采集1299份样品,样品种类包括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日本对虾(P.japonicus)、中国对虾(P.chinensis)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等主要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中的共生生物。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CMNV检测,结果表明,凡纳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等主要养殖虾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阳性样品采集地包括山东、江苏、海南、新疆、广西和天津等省市;除养殖虾类外,采集的虾类鲜活饵料以及虾类养殖池塘共生生物包括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和卤虫(Artemia sinica)中也可检测到CMNV阳性。2021年和2022年所采集样品中CMN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4%(69/687)和11.44%(70/61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室外池塘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累计死亡,室内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主要引起对虾甲壳软化和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导致其大量死亡。对TaqMan RT-qPCR检测呈阳性的样品进行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患病虾肝胰腺和前中肠盲囊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附肢神经可见空泡化病理损伤,这些发生病理损伤的组织中均有明显CMNV RNA探针紫色杂交信号。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地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共生生物中仍存在较高的CMNV阳性检出率,该病毒的流行危害风险仍然较高。建议在甲壳类养殖过程中加强CMNV检测与监测预警,进一步降低其扩散和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CMD)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砂糖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9
作者 齐玲倩 刘秀 +3 位作者 丁梦璇 李静媛 刘远远 尹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248,共5页
为了得到高效的白砂糖DNA提取方法,以5种白砂糖为研究对象,从前处理方法、裂解液成分及DNA纯化方法等方面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良,并比较了CTAB法和改良CTAB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白砂糖DNA浓度都在2.60μg/m L以上,纯度... 为了得到高效的白砂糖DNA提取方法,以5种白砂糖为研究对象,从前处理方法、裂解液成分及DNA纯化方法等方面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良,并比较了CTAB法和改良CTAB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白砂糖DNA浓度都在2.60μg/m L以上,纯度在1.8左右,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能扩增出18Sr DNA基因的对应荧光信号。因此,改良CTAB法能够高效地提取白砂糖的DNA,可为后续的分子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砂糖 DNA提取 改良CTAB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 pcr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