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2)O_(2)法生产水合肼工艺中乙酰胺-乙酸铵催化体系的再生转化
1
作者 简光辉 杨帆 +3 位作者 白红鑫 王洋 贾立明 任保轶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5-1143,共9页
为研究H_(2)O_(2)法水合肼制备技术中酰胺催化剂的再生转化回用工艺,考察了乙酸铵脱水生成乙酰胺反应的反应方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氨气流量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平衡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联用精馏操作能显著提高反应效率... 为研究H_(2)O_(2)法水合肼制备技术中酰胺催化剂的再生转化回用工艺,考察了乙酸铵脱水生成乙酰胺反应的反应方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氨气流量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平衡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联用精馏操作能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在反应温度160℃,氨气流速300 mL/min,反应时间3~4 h的工艺条件下,乙酰胺的收率可达到60%以上(质量分数≥80%)。进一步利用连续化反应精馏装置,进行丁酮连氮合成后水相进行催化剂再生转化实验,进料量为760.0 g/h,氨气流量为650 mL/min,回流比为0.1。反应体系稳定后塔顶温度93℃,出料554.4 g/h;塔釜温度168℃,出料回收催化剂248.7 g/h,乙酰胺收率为60.74%(质量分数为8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法 水合肼 催化剂回用 乙酸铵脱水 乙酰胺 反应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二氢硅反歧化装置的工艺优化及工业分析
2
作者 向烺 王韬 +4 位作者 陆平 张豪豪 王庆格 陈锦溢 白芳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6-250,共5页
以二氯二氢硅(DCS)和四氯化硅(STC)为原料,通过反歧化反应精馏工艺合成三氯氢硅(TCS)的过程进行系统性工艺优化。根据反应特性确定了适宜的催化剂,考察氯化氢气体、催化剂氮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为了提升催化... 以二氯二氢硅(DCS)和四氯化硅(STC)为原料,通过反歧化反应精馏工艺合成三氯氢硅(TCS)的过程进行系统性工艺优化。根据反应特性确定了适宜的催化剂,考察氯化氢气体、催化剂氮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为了提升催化剂活性并满足严格的水分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催化剂预处理方法,包括高纯水洗涤以除去杂质、甲醇脱水以及氮气与氯化氢吹扫,有效提高催化性能。其次采用了新型的催化剂捆扎包的装填方式进行装填,减少了催化剂的磨损,具有催化剂寿命长、操作稳定、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进行工业实验装置设计,并确定了预分离塔和反应精馏塔的控制策略。经过对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得到了反应精馏塔操作压力为绝压150 kPa,回流量3~4 t/h,塔顶采出温度为50℃的操作条件,将DCS的转化率提高到98.5%以上,并在国内某企业的工业装置上应用,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氢硅 二氯二氢硅 四氯化硅 反歧化 反应精馏 新型捆扎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精馏节能工艺设计
3
作者 陈自浩 韩春瑞 +3 位作者 张博宇 刘恒 孙富伟 靳凤英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222,228,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甲基丙烯酸丁酯间歇生产工艺产率低且产物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钛酸四丁酯催化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设计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精馏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分析优化确定最优操作条件,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转化率99.12%,单位产品... 为了解决传统甲基丙烯酸丁酯间歇生产工艺产率低且产物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钛酸四丁酯催化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设计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精馏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分析优化确定最优操作条件,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转化率99.12%,单位产品能耗为813.71 kJ/kg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降低过程能耗,采用隔壁塔节能技术进行工艺集成,建立反应精馏隔壁塔工艺流程。通过对2种工艺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反应精馏隔壁塔生产甲基丙烯酸丁酯过程中能耗降低17.0%,具有显著节能优势,为后续工艺放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 反应精馏 反应精馏隔壁塔 节能 单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异构体不同分离策略的技术经济评价
4
作者 杨勇 张钊 +3 位作者 王东亮 周怀荣 赵子豪 李煜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32-4740,共9页
二甲苯异构体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产品,但传统生产方法和增产技术获得的异构体含量差异较大,对二甲苯(PX)的含量可由热力学平衡组成(约23.8%)上升至90%以上,对低碳高效的分离策略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不同工艺来源二甲苯异构体含量差异,... 二甲苯异构体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产品,但传统生产方法和增产技术获得的异构体含量差异较大,对二甲苯(PX)的含量可由热力学平衡组成(约23.8%)上升至90%以上,对低碳高效的分离策略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不同工艺来源二甲苯异构体含量差异,重点探究模拟移动床吸附、深冷结晶、反应精馏3种分离策略的分离效率、能耗和技术经济性,对3种分离策略的关键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异构体中PX含量由热力学平衡组成增加至90%以上时,模拟移动床分离效率先降低后增加,过程能耗、设备成本和公用工程都在显著增加,经济性逐渐变差;而反应精馏和结晶分离的分离效率逐渐升高,能耗降低、经济性增加。当二甲苯异构体中PX含量较低时,模拟移动床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性;PX含量较高时,反应精馏分离效率较高;当PX含量位于45.49%~72.57%时,结晶分离工艺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优的技术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异构体 模拟移动床吸附 深冷结晶 反应精馏 技术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精馏技术的乳酸乙酯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
5
作者 刘春江 黄江辉 +2 位作者 陈妍希 尹天乐 项文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3,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精馏技术制备乳酸乙酯的工艺流程.通过原料乙醇过量进料及乙醇脱水预处理的方法促进反应向右进行,提高乳酸乙酯产品的纯度;根据不同的乙醇-水共沸体系分离方法,建立了3种不同的乳酸乙酯工艺流程,即反应精馏-变压精馏(...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精馏技术制备乳酸乙酯的工艺流程.通过原料乙醇过量进料及乙醇脱水预处理的方法促进反应向右进行,提高乳酸乙酯产品的纯度;根据不同的乙醇-水共沸体系分离方法,建立了3种不同的乳酸乙酯工艺流程,即反应精馏-变压精馏(RD-PSD)流程、反应精馏-萃取精馏(RD-EX)流程和反应精馏-渗透汽化(RD-PV)流程;随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工艺流程进行多参数优化,以最小年总成本(TACmin)为优化目标,优化工艺流程参数,并对各流程进行经济和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RD-PSD流程和RD-EX流程,RD-PV流程有效降低了工艺投资,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节能低碳的乳酸乙酯工艺流程,较前两者其TAC分别降低了67.89%和29.33%,全局能量消耗(GEC)分别降低了70.17%和27.85%,CO_(2)排放量(ECO_(2))分别降低了68.36%和2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酯 反应精馏 共沸物 优化设计 渗透汽化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级多晶硅原料中痕量硼磷杂质的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可欣 姜洪涛 +3 位作者 高维群 郭晓晖 孙伟振 赵玲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4,共12页
三氯氢硅和氢气中痕量硼磷杂质的含量是影响多晶硅品质的主要因素。提高硼磷杂质的脱除效率有利于电子级多晶硅的大规模生产,实现我国能源信息产业升级。综述了三氯氢硅和氢气中硼磷杂质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提纯方法的特... 三氯氢硅和氢气中痕量硼磷杂质的含量是影响多晶硅品质的主要因素。提高硼磷杂质的脱除效率有利于电子级多晶硅的大规模生产,实现我国能源信息产业升级。综述了三氯氢硅和氢气中硼磷杂质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提纯方法的特点。其中,反应-吸附-精馏耦合技术集合了精馏法和化学提纯法的优点,是三氯氢硅精制过程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吸附法凭借其负载的活性物质对硼磷杂质的高选择性,成为氢气精制最常使用的工艺。最后,系统探讨了吸附剂结构特点及与吸附性能的构效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展望了多晶硅原料中硼磷杂质脱除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磷杂质 吸附 蒸馏 反应精馏 三氯氢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化学转化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的能量集成和碳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纵华健 李英 张香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9-5380,共12页
CO_(2)化学转化可获得高值化学品,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碳中和”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两步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副产乙二醇,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该过程面临的CO_(2)活化难、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难题... CO_(2)化学转化可获得高值化学品,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碳中和”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两步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副产乙二醇,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该过程面临的CO_(2)活化难、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难题,本文采用碳酸乙烯酯一步吸收环氧乙烷、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精馏实现酯交换以及变压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共沸物等过程强化方法实现CO_(2)两步转化。本文首先利用AspenPlus完成全流程模拟,再采用BP神经网络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优化酯交换过程参数,基于夹点技术对酯交换过程进行能量集成并对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碳流分析。能量集成结果表明,酯交换过程热公用工程用量降低40.34%;碳流分析结果表明,全过程总碳原子利用率达到99.81%,考虑能源消耗的间接碳排放,碳原子利用效率为86.90%,净CO_(2)排放量0.314kgCO_(2)/kgDMC。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本文工艺流程所得DMC产品纯度较高(99.9995%)、能耗更小(1.10kW·h/kgDMC),可为CO_(2)化学转化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化学转化 酯交换 反应精馏 遗传算法 夹点技术 碳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精馏隔壁塔提纯乳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窦欣宇 刘沙 +1 位作者 姚洪 王红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以反应精馏隔壁塔替换传统的反应精馏塔,形成了新型双向反应精馏隔壁塔提纯乳酸工艺,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和遗传算法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精馏隔壁塔工艺与传统反应精馏工艺相比年度总费用减少10.15%,CO_(2)排放速率降低31.7... 以反应精馏隔壁塔替换传统的反应精馏塔,形成了新型双向反应精馏隔壁塔提纯乳酸工艺,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和遗传算法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精馏隔壁塔工艺与传统反应精馏工艺相比年度总费用减少10.15%,CO_(2)排放速率降低31.75%,乳酸收率提升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隔壁塔 乳酸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精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晓荣 常宏宏 +1 位作者 魏文珑 延秀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6-140,共5页
叙述了催化精馏技术的原理和催化精馏塔的结构,重点介绍了板式塔装填、填充式装填、悬浮式装填和催化剂散装四种催化剂填料方式,阐述了催化精馏技术在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烷基化反应和其他反应中的应用,对催化精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催化精馏 反应精馏 催化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氯代环己烷的反应精馏耦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骏 乔旭 +2 位作者 崔咪芬 汤吉海 张进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建立了将气液鼓泡反应器与精馏塔相耦合的新型反应精馏小试装置,进行了环己烷氯化反应合成氯代环己烷的工艺研究,测定了反应精馏塔内的浓度和温度分布,考察了通氯量和回流量对环己烷氯化反应精馏的影响。反应器中氯代环己烷的摩尔分数... 建立了将气液鼓泡反应器与精馏塔相耦合的新型反应精馏小试装置,进行了环己烷氯化反应合成氯代环己烷的工艺研究,测定了反应精馏塔内的浓度和温度分布,考察了通氯量和回流量对环己烷氯化反应精馏的影响。反应器中氯代环己烷的摩尔分数控制在20%以下,副反应可以得到很好的抑制。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环己烷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氯代环己烷的收率可稳定在90%以上。提出的工艺方案可为工业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氯代环己烷 反应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精馏过程耦合强化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32
11
作者 高鑫 赵悦 +1 位作者 李洪 李鑫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38,共21页
反应精馏技术是过程强化概念在化学工业成功应用的典范。由于反应与精馏耦合的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反应-精馏相互影响机制、耦合方式及其过程能效调控与优化成为制约该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反应精馏技术... 反应精馏技术是过程强化概念在化学工业成功应用的典范。由于反应与精馏耦合的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反应-精馏相互影响机制、耦合方式及其过程能效调控与优化成为制约该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反应精馏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概况,包括反应精馏过程的可行性分析与概念设计方法、稳态模拟过程优化与动态模拟控制策略设计、兼具催化反应与气液传质的高效内构件开发以及反应精馏在各领域的应用。探讨了目前制约反应精馏广泛应用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阐明了普适性的反应精馏过程开发方法,总结了基于反应精馏过程耦合的新型过程强化技术,指出了反应精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强化 反应精馏 催化精馏 耦合调控 过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裂解碳五分离聚合级异戊二烯的一段萃取工艺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田保亮 唐国旗 +2 位作者 张齐 杜春鹏 戴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4-720,共7页
裂解碳五两段萃取精馏工艺存在流程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采用反应精馏的一段萃取工艺,确定了二聚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及其Arrhenius方程。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精馏过程与90℃下停留3.5h的热二聚过程相比,异戊二烯聚合损失... 裂解碳五两段萃取精馏工艺存在流程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采用反应精馏的一段萃取工艺,确定了二聚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及其Arrhenius方程。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精馏过程与90℃下停留3.5h的热二聚过程相比,异戊二烯聚合损失率减少40.68%,生成的共二聚体降低35.41%,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自二聚体降低72.29%,环戊二烯二聚的选择性提高。先反应精馏脱除重组分再脱除炔烃可使进入萃取单元的炔烃降低,满足异戊二烯产品中炔烃质量分数小于50×10-6,在萃取和解析过程后通过精馏使环戊二烯质量分数小于1×10-6,得到聚合级异戊二烯产品。本研究提出的一段萃取分离流程短,投资和操作费用低,异戊二烯损失少,再生溶剂要求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碳五 反应精馏 萃取 异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特殊精馏技术从制药废液中回收四氢呋喃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金全 段五华 +2 位作者 汪承藩 段占庭 纪淑芬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6,共5页
研究了萃取精馏技术和反应萃取精馏技术在回收四氢呋喃(THF)中的应用。选择了萃取剂和反应萃取剂,设计了工艺流程,优化了操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上技术从制药废液中回收的THF,纯度(按质量分数计)可达到99.4%
关键词 萃取精馏 反应萃取精馏 制药废液 四氢呋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RD和SRC过程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良辉 汤吉海 +3 位作者 崔咪芬 陈献 薄翠梅 乔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77-3284,共8页
侧反应器与精馏塔集成(SRC)是塔内耦合反应精馏(RD)的新拓展,同时适用于反应与精馏处于相同工况和不同工况两种情形。以甲苯氯化连串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RD和SRC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相同总塔板数和塔釜上升蒸气量条件下,计算了相同... 侧反应器与精馏塔集成(SRC)是塔内耦合反应精馏(RD)的新拓展,同时适用于反应与精馏处于相同工况和不同工况两种情形。以甲苯氯化连串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RD和SRC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相同总塔板数和塔釜上升蒸气量条件下,计算了相同工况下(反应与精馏压力均为101.3kPa),RD与SRC过程的气/液流率、温度、组成分布,发现两者性能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以产品氯化苄的生产成本为目标函数、标志系统产能的氯气进料流率和分配比例为优化变量,对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相同工况RD与SRC过程、不同工况SRC过程(反应压力为101.3kPa、精馏压力为10kP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同压力工况下,优化得到的RD与SRC的装置产能与产品质量一致;但在不同压力工况下,SRC的产能明显提升、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反映出不同工况SRC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侧反应器-精馏塔集成系统 甲苯氯化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文英 李红宾 +1 位作者 程发 杨黎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常规均相催化技术采用酸、碱催化剂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其工艺对设备腐蚀严重,同时带来大量工业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工业成本的增加。新型催化技术可改进均相催化技术的不足,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和容易实现... 常规均相催化技术采用酸、碱催化剂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其工艺对设备腐蚀严重,同时带来大量工业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工业成本的增加。新型催化技术可改进均相催化技术的不足,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和容易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等优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阐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应用,重点介绍了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如反应精馏法、催化膜反应器、超声法、微波法、连续催化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国内外进展。最后,对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反应精馏 超声波 微波 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精馏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盖旭东 孙锦昌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4,共7页
对均相反应精馏和非均相催化精馏过程的各种模拟计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指明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反应精馏 催化精馏 精馏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环戊二烯的热二聚和反应精馏工艺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保亮 唐国旗 +2 位作者 张齐 杜春鹏 戴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6-1281,共6页
分别对裂解 C_5中环戊二烯(CPD)分离的热二聚和反应精馏工艺建立数学模型,利用 Aspen Plus 流程模拟软件对热二聚和反应精馏工艺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反应精馏工艺与热二聚工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5 h)相比,异戊二烯(IP)聚合损... 分别对裂解 C_5中环戊二烯(CPD)分离的热二聚和反应精馏工艺建立数学模型,利用 Aspen Plus 流程模拟软件对热二聚和反应精馏工艺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反应精馏工艺与热二聚工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5 h)相比,异戊二烯(IP)聚合损失率从热二聚的3.22%降低到1.91%,减少40.68%,CPD 与 IP 的共聚体和 CPD 与间戊二烯(PD)的共聚体(X3)的生成量从11.55 kg/h 降低到7.46 kg/h,减少35.41%,IP 自二聚体和 PD 自二聚体(X2)的生成量从0.83 kg/h 降低到0.23 kg/h,减少72.29%,双环戊二烯选择性从96.12%提高到97.49%。在 IP 分离装置中,反应精馏塔可代替热二聚反应器和预脱重塔,减少 IP损失,降低进入萃取单元的 CPD 的量,减少胶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碳五 反应精馏 热二聚 动力学 环戊二烯 双环戊二烯 异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反应精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Ⅱ)过程的设计和数学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庆林 夏建军 +2 位作者 吴有庭 卞克建 张志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反应精馏过程设计不同于常规精馏 ,利用变换组成变量 ,可借助常规精馏设计类似的方法简化设计反应精馏过程 对于平衡化学反应和速率较慢的两种类型反应 ,设计方法一般不同 前者 ,平衡化学反应对相平衡有较大影响 ;而后者 ,由于反应速... 反应精馏过程设计不同于常规精馏 ,利用变换组成变量 ,可借助常规精馏设计类似的方法简化设计反应精馏过程 对于平衡化学反应和速率较慢的两种类型反应 ,设计方法一般不同 前者 ,平衡化学反应对相平衡有较大影响 ;而后者 ,由于反应速率较慢 ,塔板上 (或塔内 )持液量对反应有较大影响 数学模拟可预测反应精馏过程的操作状况 平衡级模型由于简单 ,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催化精馏 数学模型 过程设计 化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裂解C_5中分离聚合级异戊二烯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海强 朱跃辉 +3 位作者 高继东 赵开径 鲁耘 胡竞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4-649,共6页
提出了采用反应精馏和共沸精馏替代第二萃取精馏单元从裂解C5中分离聚合级异戊二烯工艺的改进工艺,并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精馏塔操作条件(回流比17,塔顶压力101kPa,塔压降8.5k... 提出了采用反应精馏和共沸精馏替代第二萃取精馏单元从裂解C5中分离聚合级异戊二烯工艺的改进工艺,并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精馏塔操作条件(回流比17,塔顶压力101kPa,塔压降8.5kPa)下,塔顶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质量分数小于1.00×10-6;在优化的共沸精馏塔操作条件(回流比85,塔顶压力152kPa,塔压降10kPa,进料/异戊烷质量比125)下,塔釜可得到聚合级异戊二烯。改进的工艺具有流程短、操作和建设费用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C5 反应精馏 共沸精馏 异戊二烯 模拟 ASPEN PLU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蒸馏塔中固体催化剂的装填结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步良 张濂 袁渭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反应蒸馏是集化学反应与蒸馏分离两个过程于一体的新化工单元过程 ,反应蒸馏塔中固体催化剂的装填结构既要满足汽液两相对流流动的需要 ,又要使反应介质与催化剂能够良好接触。简述了对反应蒸馏塔中固体催化剂装填结构的基本要求 ,分类... 反应蒸馏是集化学反应与蒸馏分离两个过程于一体的新化工单元过程 ,反应蒸馏塔中固体催化剂的装填结构既要满足汽液两相对流流动的需要 ,又要使反应介质与催化剂能够良好接触。简述了对反应蒸馏塔中固体催化剂装填结构的基本要求 ,分类介绍了国内外开发的有特色与应用前景的催化剂装填结构的特点、局限性与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蒸馏塔 固体催化剂 装填结构 催化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