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Coγ-辐射接枝对粘胶基碳纤维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恒怡 黄玉东 +1 位作者 张志谦 杨宝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为了提高粘胶基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接性能,采用60Coγ-射线辐射接枝方法对粘胶基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接枝溶液种类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和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吸收剂量对碳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辐射... 为了提高粘胶基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接性能,采用60Coγ-射线辐射接枝方法对粘胶基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接枝溶液种类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和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吸收剂量对碳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辐射接枝后碳纤维表面和复合材料剪切断口断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环氧/丙酮溶液体系是碳纤维辐射接枝改性的理想溶液,在此溶液中辐射,当吸收剂量大于0.1kGy时,纤维表面的接枝率为4.2%,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了20%以上;在合适的吸收剂量下辐射可提高碳纤维的抗拉强度;接枝后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与树脂的机械锲合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接技 粘胶基碳纤维 表面改性 γ—射线 复合材料 树脂 界面粘接性能 环氧/丙酮溶液体系 ILSS 机械锲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表面处理对粘胶基碳纤维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强 黄永秋 +2 位作者 郑成斐 吴药镜 潘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通过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下粘胶基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大约为300℃,而表面处理过的粘胶基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下降了。因而在选择电化学表面... 通过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下粘胶基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大约为300℃,而表面处理过的粘胶基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下降了。因而在选择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时,既要考虑使表面性能提高,也要使纤维的热稳定性没有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粘胶基碳纤维 热失重分析 电化学氧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盐对黏胶基活性炭纤维表面大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海 吴琪琳 +3 位作者 蔡则田 严成 宋华溢 潘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69,共5页
以黏胶纤维为原料,用碱金属盐和路易斯酸对其进行预处理,经化学活化与水蒸气活化,制得了大孔型活性炭纤维(ACF)。采用扫描电镜(SEM)和BET等温吸附法分别对ACF表面微观结构和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着重研究了碱金属盐浓度与浸渍... 以黏胶纤维为原料,用碱金属盐和路易斯酸对其进行预处理,经化学活化与水蒸气活化,制得了大孔型活性炭纤维(ACF)。采用扫描电镜(SEM)和BET等温吸附法分别对ACF表面微观结构和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着重研究了碱金属盐浓度与浸渍时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添加碱金属盐的浓度和浸渍时间,可以控制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孔径大小及其分布,制备出表面既富含大孔(孔径>50nm)也有丰富微孔(孔径<2nm)的新型复合孔型A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胶基活性炭纤维 活化 大孔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胶纤维在热解过程中微孔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淙洁 邓李慧 +2 位作者 陈师 夏少旭 吴琪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7,共4页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AXS)研究了黏胶基碳纤维原丝裂解过程中微孔的变化.结果表明:裂解过程中微孔沿轴向的半径由3.88 nm逐渐增大到7.04 nm,而垂直于轴向的半径则由3.86 nm减小至3.15 nm.因而,孔形由椭圆逐渐演变成针形,且取...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AXS)研究了黏胶基碳纤维原丝裂解过程中微孔的变化.结果表明:裂解过程中微孔沿轴向的半径由3.88 nm逐渐增大到7.04 nm,而垂直于轴向的半径则由3.86 nm减小至3.15 nm.因而,孔形由椭圆逐渐演变成针形,且取向趋向于纤维轴方向.分形研究表明:垂直于轴向的微孔分形维数由2.40增大到2.61,而沿轴向的微孔分形维数则在2.00 ~2.23波动,说明随着裂解的进行,微孔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微孔是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主要因素,对纤维中的微孔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胶基碳纤维 热解 显微结构 分布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基碳纤维表面结构的STM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琪琳 胡杨 潘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本文建立了用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研究粘胶基碳纤维 (RCF)表面结构的方法。在较大尺度的STM图像上 ,RCF表面显得很粗糙 ,“峰”和“谷”的特征非常明显。增大放大率时 ,发现了约10nm宽的条状结构 ,其排列与纤维轴... 本文建立了用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研究粘胶基碳纤维 (RCF)表面结构的方法。在较大尺度的STM图像上 ,RCF表面显得很粗糙 ,“峰”和“谷”的特征非常明显。增大放大率时 ,发现了约10nm宽的条状结构 ,其排列与纤维轴成一定角度 (45°~ 90°)。首次获得了RCF原子级的STM图像 ,在原子级尺度上 ,其原子排列并不规则 ,相邻原子间距为 0 .14 2nm ,最近六元环中心的距离是 0 .2 5 3nm。与高定向降解石墨 (HO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粘胶基碳纤维 表面结构 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基碳纤维连续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1)——碳纤维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木火 赵世平 +3 位作者 滕翠青 韩克清 余奇平 顾丽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文报道了用连续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粘胶基碳纤维表面 ,并测定了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强度、表面浸润性、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及表面形貌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粘胶基碳纤维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在表面产生活性官能... 本文报道了用连续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粘胶基碳纤维表面 ,并测定了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强度、表面浸润性、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及表面形貌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粘胶基碳纤维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在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和提高表面粗糙度 ,从而有效地提高表面润湿性 ,但经处理后单丝强度较易下降 ,因此需精确控制处理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基碳纤维 电化学 氧化处理 碳纤维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对炭纤维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对粘胶基炭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对表面处理前后的炭纤维进行强力测试 ,分析表面处理条件对炭纤维强度的影响。通过测定炭纤维与几种浸润液的接触角 ,分析了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对炭纤维浸润特性的影响。在电镜下观察表面处理前... 对粘胶基炭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对表面处理前后的炭纤维进行强力测试 ,分析表面处理条件对炭纤维强度的影响。通过测定炭纤维与几种浸润液的接触角 ,分析了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对炭纤维浸润特性的影响。在电镜下观察表面处理前后炭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 ,并测其比表面积的变化 ,分析处理条件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炭纤维的拉曼散射 ,分析表面处理前后炭纤维表面微晶大小的变化。最后 ,对处理前后炭纤维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基炭纤维 电化学氧化 拉曼光谱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活性碳纤维预浸剂的热分解作用及效能评选 被引量:4
8
作者 曾凡龙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用热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铵盐、磷酸、硫酸铵对粘胶纤维的热分解促进作用。空气的存在有利于磷酸氢二铵对粘胶的分解反应 ,但对其余几种的影响不大。本文提出用峰高 半高宽之比表征热分解峰的形态。该值越低 ,即热分解峰越平坦 ,表... 用热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铵盐、磷酸、硫酸铵对粘胶纤维的热分解促进作用。空气的存在有利于磷酸氢二铵对粘胶的分解反应 ,但对其余几种的影响不大。本文提出用峰高 半高宽之比表征热分解峰的形态。该值越低 ,即热分解峰越平坦 ,表明反应越缓和 ,则越有利于提高粘胶纤维的碳化活化得率。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磷酸氢二铵 粘胶的热分解峰最平坦 ,作用效果最好 ;磷酸二氢铵和磷酸相当 ,磷酸铵次之 ,硫酸铵作用时比表面积很低。未预浸处理的粘胶热分解最激烈 ,产品得率和比表面积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胶活性碳纤维 热失重分析 峰高/半高宽比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胶丝基碳布增强C/C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崇俊 马伯信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采用黏胶丝基碳布进行了二维层板C/C复合材料研究。和PAN基碳布进行对比,分别从碳纤维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碳布物理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炭化过程残余热应力模拟、C/C复合材料力学和热物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 采用黏胶丝基碳布进行了二维层板C/C复合材料研究。和PAN基碳布进行对比,分别从碳纤维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碳布物理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炭化过程残余热应力模拟、C/C复合材料力学和热物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 200℃处理的黏胶丝基碳纤维是非石墨化结构;纤维横断面呈腰子形,碳布纬向纱弯曲。黏胶丝基碳纤维的密度仅1.39 g/cm^3;拉伸模量很低,约50 GPa。炭化过程研究表明,黏胶丝基碳纤维轴向具有持续的正的线膨胀行为,在炭化初期与酚醛树脂的膨胀行为相一致;黏胶丝基碳布增强树脂基材料在800℃的面内自由热应变是PAN基材料的1/8;模拟的炭化过程热应力是PAN基材料的1/60。黏胶丝基C/C层板材料的层剪强度高于PAN基C/C复合材料,达到16.2 MPa;其拉伸强度为46.6 MPa,弯曲强度高达95.5 MPa,拉伸模量与弯曲模量基本一致,约10 GPa。黏胶丝基C/C复合材料在800℃的热导率是6.48 W/(m·K),与PAN基C/C复合材料非常接近;在800℃的线膨胀系数是2.18×10^(-6)/ K,远高于PAN基C/C复合材料的-0.387×10^(-6)/K。总之,黏胶丝基碳纤维由于其表粗糙度大、碳布纬向纱弯曲、极低的拉伸模量、正的轴向线膨胀系数,因而C/C复合材料层剪强度高,成型工艺中热应力低,较PAN基碳纤维更适合于研制不分层的二维C/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黏胶丝基碳纤维 C/C复合材料 炭化 层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基碳纤维连续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木火 赵世平 +3 位作者 滕翠青 韩克清 余奇平 顾丽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13,共5页
本文用短支梁三点弯曲法及Fragment法测定了连续式电氧化处理粘胶基碳纤维与酚醛树脂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 ,并用SEM观察了其界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范围内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可以使粘胶基碳纤维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界面... 本文用短支梁三点弯曲法及Fragment法测定了连续式电氧化处理粘胶基碳纤维与酚醛树脂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 ,并用SEM观察了其界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范围内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可以使粘胶基碳纤维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合强度提高25 % ,而粘胶基碳纤维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合强度可提高100 %。这可能是由于环氧树脂可与碳纤维表面的官能团形成化学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基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 电化学氧化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吡啶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蓓 张小平 +1 位作者 李楠 张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55-2059,共5页
采用黏胶基活性碳纤维(rayon-based ACF)吸附焦化尾水中的典型有机物吡啶,考察了在不同时间、投加量、温度以及有机物影响的条件下,黏胶基活性碳纤维对吡啶的静态吸附效果。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分子结构等方面来判断吸附类型,并从理论上... 采用黏胶基活性碳纤维(rayon-based ACF)吸附焦化尾水中的典型有机物吡啶,考察了在不同时间、投加量、温度以及有机物影响的条件下,黏胶基活性碳纤维对吡啶的静态吸附效果。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分子结构等方面来判断吸附类型,并从理论上分析黏胶基活性碳纤维对模拟焦化尾水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吡啶废水的初始浓度为25mg/L时,黏胶基活性碳纤维对吡啶的吸附在60min基本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7.66mg/g;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效率下降;共存有机物喹啉会抑制吡啶的吸附效率,使黏胶基活性碳纤维对吡啶的吸附率显著降低;活性碳纤维吸附吡啶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0.999,在22℃的液相温度下,吸附等温式为q=2.3138ce0.9540。热力学参数ΔH0、ΔG0均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胶基活性碳纤维 吸附 吡啶 喹啉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烧蚀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河 王树伦 +4 位作者 齐风杰 李锦文 张清辉 张俊华 高守臻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1,共4页
对比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PCF)和粘胶基碳纤维(RCF)的密度、平均比热容、拉伸性能,分析了PCF和RCF的表面形貌,研究了PCF增强S-157酚醛树脂(S-157 PF)复合材料(S-157 PF/PCF)和RCF增强S-157PF复合材料(S-157 PF/RCF)的烧蚀性能和弯... 对比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PCF)和粘胶基碳纤维(RCF)的密度、平均比热容、拉伸性能,分析了PCF和RCF的表面形貌,研究了PCF增强S-157酚醛树脂(S-157 PF)复合材料(S-157 PF/PCF)和RCF增强S-157PF复合材料(S-157 PF/RCF)的烧蚀性能和弯曲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弯曲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PCF相比,RCF的密度略小,平均比热容略大,纤维表面粗糙,拉伸性能远低于前者;S-157 PF/RCF的烧蚀性能优于S-157 PF/PCF,但弯曲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粘胶基碳纤维 烧蚀性能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直接活化法制备PAN基活性炭纤维及其对苯系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世怀 陶超 +5 位作者 张爱旭 张旭平 杨紫博 张翠翠 万勇 赵晓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聚丙烯腈(PAN)预氧丝为原料,采用CO_2直接活化法,制备了PAN基活性炭纤维,并通过液压成型方式将PAN基活性炭纤维制成滤材。通过氮吸附、SEM和XPS对制得的PAN基活性炭纤维进行表征。利用自搭建的吸附性能测试系统,将PAN基滤材和以相同... 以聚丙烯腈(PAN)预氧丝为原料,采用CO_2直接活化法,制备了PAN基活性炭纤维,并通过液压成型方式将PAN基活性炭纤维制成滤材。通过氮吸附、SEM和XPS对制得的PAN基活性炭纤维进行表征。利用自搭建的吸附性能测试系统,将PAN基滤材和以相同成型方法制成的粘胶基滤材进行苯、甲苯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PAN基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为860m2/g,总孔容积为0.361m3/g,最可几孔径为0.62nm,官能团为羟基、醚基、羧基、酯基和类吡啶基团。PAN基滤材单位表面积对苯和甲苯的饱和吸附量均大于粘胶基滤材,其吸附活性位比粘胶基滤材多,更适合用来吸附苯系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 CO2 甲苯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旦粘胶基碳纤维及原丝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扬 陈惠芳 潘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细旦与常规两种粘胶原丝进行了碳化试验 ,所制得的碳纤维强度细旦原丝的比常规原丝的高出 34.9%。对两种原丝的形态结构及超分子结构也进行了研究。光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 ,细旦原丝比常规原丝截面圆整、表面光洁 ;广角X... 对细旦与常规两种粘胶原丝进行了碳化试验 ,所制得的碳纤维强度细旦原丝的比常规原丝的高出 34.9%。对两种原丝的形态结构及超分子结构也进行了研究。光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 ,细旦原丝比常规原丝截面圆整、表面光洁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 ,两者结晶结构相同 ,细旦原丝结晶度高于常规原丝 ;小角X散射结果显示 ,细旦原丝 10nm以上孔径的孔洞体积分数比较常规原丝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旦粘胶基碳纤维 原丝 材料结构 制备 碳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强粘胶基碳纤维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刘海玉 朱岿立 +1 位作者 潘鼎 黄永秋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87-89,共3页
X-Ray衍射、小角X-Ray散射、SEM等方法对补强处理前后的RCF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补强后的RCF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结晶度增加,表面缺陷减少.
关键词 粘胶基碳纤维 抗拉强度 补强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