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期叠加”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系统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艳红 刘峰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0,128,共6页
文章在“三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问题。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意义、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系统化发展路径。方法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数字素养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指出了当前教师... 文章在“三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问题。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意义、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系统化发展路径。方法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数字素养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指出了当前教师在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5-1-2三维联动发展模型”,通过“5维协同”机制整合资源,“1体贯通”实施体系构建支持系统,“双核驱动”创新引擎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有效破解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困境。结论认为,该模型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专业化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数字素养 三期叠加 5-1-2三维联动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长明 张芬 徐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04-1410,共7页
采用改良的连续提取法(BCR)对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环城河采样点表层(O~10cm)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 ~224.3mg·kg^-1(Pb),21.3~78.1nag·... 采用改良的连续提取法(BCR)对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环城河采样点表层(O~10cm)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 ~224.3mg·kg^-1(Pb),21.3~78.1nag·kg^-1(Ni),67.5~1126.3mg·kg^-1(Cr),50.7~217.4mg·kg^-1(Cu);新城区西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老城区东环城河;其中以C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采样点差异最为显著.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西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较低,且随深度变化较小;受污染较严重的东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普遍较高,且垂直变化波动较大;所调查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能较好表征周边环境现状和污染历程.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沉积物重金属的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的质量分数占总量的百分比均不超过5%,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u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采样点柱状沉积物各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分析结果显示,巢湖市东环城河2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Rsp值明显高于西环城河,其重金属潜在污染生态风险较高,其中Pb和Cr属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城市内河 柱状沉积物 重金属形态 垂直分布 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7
3
作者 武瑛 严陆光 徐善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6,共4页
建立了无接触电磁耦合结构的互感模型,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引入了初级电源端口的等效负载阻抗及零相角谐振频率的概念,并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各种初、次级补偿拓扑所带来的频率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得知:为了... 建立了无接触电磁耦合结构的互感模型,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引入了初级电源端口的等效负载阻抗及零相角谐振频率的概念,并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各种初、次级补偿拓扑所带来的频率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得知:为了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初级零相角谐振频率须等于次级谐振频率:要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零相角谐振频率必须是唯一的。文中还通过次级品质因数与无接触电磁结构的耦合系数给出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边界条件。仿真研究表明:当次级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满足由电磁结构耦合系数所决定的表达式时,就可以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稳定性分析 频率控制 仿真分析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Al-Cu-Mg-Ag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坤 戴圣龙 +2 位作者 黄敏 杨守杰 颜鸣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21,共5页
利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高纯Al-Cu-Mg-Ag合金在长时间时效过程中的时效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实验用高纯Al-Cu-Mg-Ag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塑性,经185℃时效50h后合金的强度较峰值状态仅下降6%~7%,同时伸长率δ1... 利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高纯Al-Cu-Mg-Ag合金在长时间时效过程中的时效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实验用高纯Al-Cu-Mg-Ag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塑性,经185℃时效50h后合金的强度较峰值状态仅下降6%~7%,同时伸长率δ10保持在8%以上;Ω相是高纯Al-Cu-Mg-Ag合金的主要强化相,当合金处于峰值状态时,Ω相与基体之间会产生较大的错配应变,并在Ω相的细小片层处产生位错,为随后二次析出相θ′的析出提供有利的形核位置;延长时效时间将促进尺寸较大的Ω相和大部分θ′相(包括先析出相和二次析出相)向平衡相θ转变,但Ω→θ的转变远比θ′→θ的转变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g合金 Ω相 先析出相 二次析出相 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稻秸秆、糙米、稻壳和土壤中戊唑醇残留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军 沈菁 刘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稻秸秆、糙米、稻壳及土壤中戊唑醇残留量。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溶剂,N-丙基-乙二胺(PSA)为吸附剂,实现样品快速制备;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上,以甲醇-5mmol乙酸铵缓冲溶液(70...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稻秸秆、糙米、稻壳及土壤中戊唑醇残留量。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溶剂,N-丙基-乙二胺(PSA)为吸附剂,实现样品快速制备;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上,以甲醇-5mmol乙酸铵缓冲溶液(70/30,V/V)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质谱检测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m/z308为定量检测离子,戊唑醇保留时间在9.5min左右,在0.005~2mg/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在4种样本中添加不同浓度戊唑醇其平均回收率在73.6%~105.8%,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15%,检出限(S/N=5)为2.5×10^-11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分散固相萃取 N-丙基-乙二胺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Tc^m-MIBI SPECT/CT显像钙化特点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祥周 谢新立 +3 位作者 王瑞芳 刘艳 浮晓 韩星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评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在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钙化特点及病理上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 目的评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在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钙化特点及病理上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的5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SHPT患者23例,PHPT患者30例。对SHPT与PHPT患者甲状旁腺内出现的钙化灶数目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3例HPT患者中42例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9.2%),双时相显像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在断层融合显像均为阳性。48例患者SPECT/CT融合显像可见甲状旁腺摄取显像剂,融合显像阴性的5例患者在CT显像甲状旁腺区域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23例SHPD患者中,10例(43.5%)患者甲状旁腺病理结果为甲状旁腺腺瘤,12例(52.2%)为甲状旁腺增生,1例(4.3%)病理结果既存在甲状旁腺腺瘤,又存在甲状旁腺增生;9例(39.1%)患者甲状旁腺存在钙化灶。30例PHPT患者中,29例(96.7%)病理结果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3.3%)为甲状旁腺增生,无1例甲状旁腺发生钙化。SHPT与PHPT患者甲状旁腺内存在钙化灶例数及病理结果为腺瘤的例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0和15.13,P<0.05)。结论 SHPT患者甲状旁腺易合并钙化灶;PHPT病理结果多为甲状旁腺腺瘤,SHPT患者病理结果多为甲状旁腺增生,其次为甲状旁腺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继发性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SPECT CT 双时相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初级短次级十二相直线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饶金 刘德志 +2 位作者 许金 马伟明 徐兴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大功率直线推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十二相双边长定子直线感应电动机,介绍了十二相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绕组结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十二相双边长定子直线感应电动机的ABC坐标系数学模型,分析了由电机各相端部绕组空间相对位置决定... 基于大功率直线推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十二相双边长定子直线感应电动机,介绍了十二相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绕组结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十二相双边长定子直线感应电动机的ABC坐标系数学模型,分析了由电机各相端部绕组空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十二相直线感应电动机端部漏感的不对称规律,并与多相旋转电机端部漏感的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仿真模型,对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了计算。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动机 十二相 长初级短次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甘蓝中的虫酰肼残留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菁 刘军 +1 位作者 陈平 刘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2-444,共3页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量。应用分散固相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即以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吸附剂,乙腈为萃取溶剂,实现样品快速制备;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上,以0.1...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量。应用分散固相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即以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吸附剂,乙腈为萃取溶剂,实现样品快速制备;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上,以0.1%乙酸水-乙腈溶液(50/50,V/V)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质谱检测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m/z297为检测定量离子。虫酰肼保留时间在15min左右,线性范围为0.01~20μg·g-1,相关系数为0.9995,添加浓度为0.02,0.20,2.00mg·L-1时,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0.5%~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2%~8.0%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定量范围宽,耐用性强,可作为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的可靠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 液相色谱-质谱 虫酰肼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中铅化学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瑞瑞 陈华清 李杜康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47-51,共5页
针对曾爆发儿童血铅事件的南安市庄内村土壤中的铅含量及化学形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其土壤中的铅进行化学形态分析,并采用ICP-MS对土壤中各形态铅含量及总铅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测定结果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 针对曾爆发儿童血铅事件的南安市庄内村土壤中的铅含量及化学形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其土壤中的铅进行化学形态分析,并采用ICP-MS对土壤中各形态铅含量及总铅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测定结果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中铅的环境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铅为轻度-偏中度水平,环境风险水平不高;基于RAC法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铅平均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基于RSP法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铅平均风险水平为重度风险;RAC法、RSP法评价结果均呈现出表层土壤风险程度略高于母质层;3种评价方法中RSP法较适宜对小区域土壤中铅的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铅化学形态 RAC法 rsp 地累积指数法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g添加量对Al-Mg-S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Mg_(2)Si相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玲 夏鹏举 李文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0,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_(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_(1)+Mg_(2)Si→L_(2)+Mg_(2)Si...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_(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_(1)+Mg_(2)Si→L_(2)+Mg_(2)Si+(Al+Mg_(2)Si)_(二元共晶)→Mg_(2)Si+(Al+Mg_(2)Si)_(二元共晶)+(Al+Mg_(2)Si+Si)_(三元共晶),室温下的凝固组织为一定量的初生Mg_(2)Si相、二元共晶和三元共晶集群构成。随着Si含量和Mg含量的增加,初生Mg_(2)Si相的数量增加,其生长形态由八面体多边形向二次枝晶壁较为发达的树枝晶状转变,共晶Mg_(2)Si相的形态并没有明显的转变。通过对比Al-12.6Mg-7.4Si、Al-15.4Mg-9.8Si合金的凝固组织形貌,发现共晶晶胞的纵横比率累积值随着计算Mg_(2)S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计算Mg_(2)Si含量 初生相 纵横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汽轮机湿蒸汽测量探针系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廷保 蔡小舒 +2 位作者 尚志涛 吴广臣 宋延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68,71,共5页
在已有探针的基础上,研制了能够同时测量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水滴、二次水滴和流场的新型在线测量探针,并设计加工了使用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探针移动和转动的探针坐标架。该探针系统已在300 MW机组上进行了在线实测应用。
关键词 湿蒸汽两相流 在线测量 探针 一次水滴 二次水滴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合金水反应金属燃料推进剂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明 郭晓燕 +1 位作者 邹美帅 杨荣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0,共6页
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高活性球磨镁/铝合金粉,并制备了两组镁/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推进剂,用固体推进剂燃速测试系统测定了其燃速。采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推进剂的爆热值,并收集推进剂的一次燃烧固相产物,将其放置于水蒸汽高温管式炉中... 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高活性球磨镁/铝合金粉,并制备了两组镁/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推进剂,用固体推进剂燃速测试系统测定了其燃速。采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推进剂的爆热值,并收集推进剂的一次燃烧固相产物,将其放置于水蒸汽高温管式炉中模拟二次燃烧。采用SEM、XRD及化学分析方法表征了水反应金属燃料的一、二次燃烧固相产物。结果表明,高活性球磨镁/铝合金水反应金属燃料推进剂具有更高的燃速和爆热值;二次燃烧产物剩余铝含量更低,二次燃烧产物反应更彻底;高活性球磨镁/铝合金能够改善其水反应金属燃料推进剂的一次燃烧效果,可提高其在二次燃烧中铝的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镁/铝合金 水反应金属燃料推进剂 高能球磨 一次燃烧 二次燃烧 固相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三维两相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芳 张为华 +1 位作者 王中伟 夏智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用三维湍流N-S方程及颗粒轨道模型描述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内部喷雾两相湍流燃烧过程。通过耦合求解气液两相流模型方程,得到发动机燃烧流场。通过模拟Mg与水的反应,分析比较了一次和二次进水方案的不同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进... 用三维湍流N-S方程及颗粒轨道模型描述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内部喷雾两相湍流燃烧过程。通过耦合求解气液两相流模型方程,得到发动机燃烧流场。通过模拟Mg与水的反应,分析比较了一次和二次进水方案的不同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进水方案更有利于火焰稳定和提高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 三维两相燃烧流动 一次进水方案 二次进水方案 火焰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网压降比的矿热炉供电系统二次侧数据实时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沛 阳春华 +1 位作者 贺建军 桂卫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99-4107,共9页
针对硅锰合金矿热炉冶炼过程中电极电流过大无法直接测量,而短网参数工程计算值不准导致对供电系统二次侧进行直接计算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网压降比的矿热炉供电系统二次侧数据在线计算方法。通过引入短网压降比,显著... 针对硅锰合金矿热炉冶炼过程中电极电流过大无法直接测量,而短网参数工程计算值不准导致对供电系统二次侧进行直接计算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网压降比的矿热炉供电系统二次侧数据在线计算方法。通过引入短网压降比,显著降低短网参数工程计算误差对二次侧关键参数计算所造成的干扰,并保留冶炼过程中电炉变压器二次侧的三相耦合信息,使得该方法对短网参数计算误差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提供电极电流、熔池单相功率、单相操作电阻等矿热炉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短网参数工程计算值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下仍能将总体计算误差控制在3%以内,其所提供的高精度供电系统二次数据可为矿热炉埋弧冶炼过程的精细控制及冶炼过程优化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热炉 二次侧数据 三相变压器 短网压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输出三电平移相全桥变换器原边电压跌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国润 王海超 +2 位作者 肖飞 范学鑫 王瑞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2-780,共9页
以双输出三电平移相全桥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拓扑结构和调制方式。其次,结合开关函数分析了全桥逆变单元的换流过程,研究发现死区时间导致原边电压出现跌落,原边电压跌落引起总谐波系数增大,增大变压器漏感可以消除原边电压跌... 以双输出三电平移相全桥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拓扑结构和调制方式。其次,结合开关函数分析了全桥逆变单元的换流过程,研究发现死区时间导致原边电压出现跌落,原边电压跌落引起总谐波系数增大,增大变压器漏感可以消除原边电压跌落。然后,推导了变压器漏感与原边电压跌落时间、副边占空比丢失时间和移相占空比的数学关系,漏感的最佳取值为消除电压跌落对应的最小漏感值。最后,利用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出三电平移相全桥变换器 死区时间 原边电压跌落 漏感 副边占空比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被引量:162
16
作者 李明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共8页
石油与天然气都是流体矿产,在岩石中的运移主要是一种地球物理作用。油气运移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动力学和运动学机制,也就是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数量。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异常高压,二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和流体势差。石油运... 石油与天然气都是流体矿产,在岩石中的运移主要是一种地球物理作用。油气运移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动力学和运动学机制,也就是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数量。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异常高压,二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和流体势差。石油运移的相态主要是油相,天然气可以是水溶相、油溶相、气相和扩散相。石油以油相运移、天然气以气相运移最为有效,无需相态转变就能直接成藏。初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是微裂隙。并不是所有可渗透岩石都是二次运移通道,有效运移通道和主流向是二次运移的特征。断层在活动时具通道性,活动期后的封闭与成岩作用有关,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油气运移动力的积蓄与释放和通道的开启与封闭交替出现,决定了排烃和二次运移都是幕式的,从而决定了充注圈闭和成藏的幕式性,这已得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证实。油气幕式运移与地流体的幕式流动都与地壳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油气运移是发生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事件,因此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动态分析和综合研究。目前油气运移研究仍存在很多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总结各类盆地的运聚规律、提高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运移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疲劳起裂机理及应力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彩艳 祝汉基 +3 位作者 刘秀国 李建宏 张涛 牛得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4-1170,共7页
分别对7050-T7451铝合金母材及其搅拌摩擦焊接头进行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应力比为0.1、0.3和0.5下母材与接头的S-N曲线,借助扫描电镜分析母材与接头断口区域的微观形貌,并进一步探究了粗大第2相对疲劳行为的影响.据此,Al_(23)CuFe_(4)、... 分别对7050-T7451铝合金母材及其搅拌摩擦焊接头进行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应力比为0.1、0.3和0.5下母材与接头的S-N曲线,借助扫描电镜分析母材与接头断口区域的微观形貌,并进一步探究了粗大第2相对疲劳行为的影响.据此,Al_(23)CuFe_(4)、Al_(7)Cu_(2)Fe和Al_(2)Mg_(3)Zn_(3)是首选的接头裂纹起始点,而Mg_(2)Si是母体材料的主要断裂起始点,裂纹倾向于沿着密集的粗大第2相传播,对于较大的裂纹来说变得更加明显.根据实验观察,可以确定两种不同的裂纹形核机制分别为裂纹在粗大第2相的主体中形核和裂纹在第2相和基体的界面上出现.第1种形核机制主要出现在Mg_(2)Si中,第2种形核机制则以Al_(23)CuFe_(4)、Al_(7)Cu_(2)Fe和Al_(2)Mg_(3)Zn_(3)等白色第2相为主,又因为母材和焊缝的粗大第2相存在显著差异,所以,需要对不同相在焊缝和母材中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此来确定接头与母材试样疲劳起裂机理的异同.结果表明,低应力比下,与基体连接紧密的白色第2相产生的应力集中低于母材的屈服强度,故与母材连接较弱的Mg_(2)Si相成为母材疲劳裂纹萌生的主要位置,而焊缝中由于热机械作用使得白色第2相粗化,其完整性相对母材中的白色第2相显著降低,进而成为裂纹萌生的主要位置.随应力比增加,白色第2相产生的应力集中增加,母材和焊缝中白色第2相成为裂纹萌生位置的数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451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FSW) 应力比 粗大第2相 疲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8(at%)Al包晶合金中β/α相的过冷形核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曼 薛祥义 +3 位作者 胡锐 张铁邦 钟宏 李金山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电磁悬浮熔炼的深过冷凝固技术实现了Ti-48(at%)Al合金的深过冷,获得的最大过冷度为295K。采用红外测温仪记录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OM技术观察不同过冷度下凝固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深过冷凝固过程中的再辉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非... 采用电磁悬浮熔炼的深过冷凝固技术实现了Ti-48(at%)Al合金的深过冷,获得的最大过冷度为295K。采用红外测温仪记录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OM技术观察不同过冷度下凝固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深过冷凝固过程中的再辉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非平衡凝固路径。运用负熵模型、经典形核理论及瞬态形核理论,研究了Ti-48(at%)Al包晶合金中初生相与次生相的形核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合金熔体的β(bcc)相和α(hcp)相的临界形核功、稳态形核率、形核孕育时间和瞬态形核率的计算,并结合实验结果对β,α两相的形核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10K/s的较低冷速情况下,在整个过冷度(≤295K)范围内β(bcc)相总能作为初生相首先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核 过冷度 再辉 初生相 次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铒铝合金TIG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靳立坤 李晓延 +3 位作者 贺定勇 蒋建敏 杨东霞 聂祚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88,117,共4页
为了研究Er元素对焊缝的强化作用及机理,对含Er元素铝合金进行TIG重熔焊试验,通过对接头组织结构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在焊缝的晶界处有初生Al3Er相析出,但与母材相比析出相数量较少,在晶界处未形成连续的环状,次生Al3Er相在焊缝中... 为了研究Er元素对焊缝的强化作用及机理,对含Er元素铝合金进行TIG重熔焊试验,通过对接头组织结构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在焊缝的晶界处有初生Al3Er相析出,但与母材相比析出相数量较少,在晶界处未形成连续的环状,次生Al3Er相在焊缝中也有析出,但数量极少,Er元素将以固溶态和偏析的形式存在.Er元素对焊接接头的强化作用主要以初生相Al3Er粒子的细晶强化为主,而次生相对位错和亚晶界的钉扎作用很小.结果表明,Er元素对焊缝的强化作用有限,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297 MPa,是母材强度的72%,拉伸断裂位置主要是分布在焊缝中心或熔合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相 次生相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汪进 韩智勇 +2 位作者 冯燕 周若昕 王双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3-1932,共10页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与讨论。结果表明:(1)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Cr、Pb、Cu和Zn的赋存形态几乎都以残渣态为主(Pb:48.7%—84.25%、Cu:63.82%—94.45%、Zn:67.54%—95.58%、Cr:81.73%—92.49%),但Cd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0.00%—93.02%);(2)由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可知,除Cd为中度污染外(RSP=2.84),Cr、Pb、Cu和Zn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均小于1,这表明研究区内Cd污染较其余几类重金属更严重;(3)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内重金属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14.62%)>Pb(1.61%)>Cu(1.29%)>Cr(1.02%)>Zn(0.86%),其中中部东南侧Cd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且其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在今后的风险管控及土壤修复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土壤 重金属形态 生态风险评价 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 风险评价编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