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allenge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1
作者 GRUNDY Paul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30,共8页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presents two challenges-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astated areas and building adequate seismic resistance into the rest of China.The stages in recovery include structural co...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presents two challenges-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astated areas and building adequate seismic resistance into the rest of China.The stages in recovery include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weaknesses,appreciation of the variable seismicity of PR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a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 to aid the decision to relocate,rebuild or retrofit,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trofitting which recycles rubble and waste from Wenchuan "5·12",with an emphasis on integrating masonry construction into seismic resistance.The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achieved through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a broader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抗振结构 建筑结构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灾分析及启示
2
作者 马星宇 陈相兆 +2 位作者 张桂欣 闫佳琦 王楠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1月9日6时,此次地震造成了126人遇难,影响场内死亡率高达0.3%。基于台站数据、现场建筑物建(构)造特征等信息,从危险性、承灾体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此次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可能原因:(1...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1月9日6时,此次地震造成了126人遇难,影响场内死亡率高达0.3%。基于台站数据、现场建筑物建(构)造特征等信息,从危险性、承灾体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此次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可能原因:(1)当地传统民居多为土/石木结构,整体结构性能和延性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严重破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建筑往往采用的是外围护墙和内部木框架承担土/石木楼板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中大量内部木框架歪闪、与墙体分离,没有拉结的屋面和木屋架向房屋内部塌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地震动强度大,有台站记录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最高达到784 cm/s^(2)。且近场地震动短周期成分丰富,竖向地震动作用明显,对震区大量分布的本就较为松散的低层建筑破坏力较大。(3)震区位于西部高海拔地区,地震发生时刚刚日出,天气寒冷,大部分受灾群众尚未外出,人员在室率高。由于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恶劣,救援难度较大,导致人员生存率低。根据震害原因,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坚持“保持原有传统建筑风格、就地取材、引导建设抗震结构”和“尊重民族习俗、低扰动、价格低廉”的原则,全面推进既有建筑抗震能力提升和新建建筑抗震设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震灾分析 致灾原因 抗震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20
3
作者 薄景山 李平 +3 位作者 孙有为 蔡晓光 焦淙湃 张莹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抗震防灾技术和方法。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从我国先后开展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韧性城市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和评述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韧性城市的定义、研究内容、特征、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抗震中应重点加强研究的5个方面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地震灾害 抗震防灾规划 防震减灾规划 韧性城市 发展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工作展望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剑明 常亚屏 陈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要,对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针对高土石坝震害资料获取与整理、坝料动力特性研究、多耦合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和方法、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地震...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要,对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针对高土石坝震害资料获取与整理、坝料动力特性研究、多耦合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和方法、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地震安全评价与震害预测的基本理论、抗震设计及抗震措施、震灾机理和抗震理论的动力模型试验等研究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并提出了建立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防灾对策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抗震 地震灾害机理 安全评价 震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构筑物地震损失预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范立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20,共9页
本文提出了预测城市建构筑物在不同烈度下地震灾害损失的简易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城市建构筑物抗震能力的3个因素———抗震设防情况、建筑年代和结构类型;然后提出了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指数的概念,并确定了将上述3因素综合成建构筑物抗... 本文提出了预测城市建构筑物在不同烈度下地震灾害损失的简易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城市建构筑物抗震能力的3个因素———抗震设防情况、建筑年代和结构类型;然后提出了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指数的概念,并确定了将上述3因素综合成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最后利用"九五"期间所做的大中城市的震害预测结果统计回归出房屋抗震能力指数与地震灾害损失———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到建构筑物在不同烈度下地震灾害损失的简易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 建筑年代 结构类型 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指数 地震灾害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管网的震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伟国 张中秀 孔令令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5,共6页
通过分析地震对城市燃气管网的破坏作用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出了燃气管网的震害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动强度、场地条件、管道特性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包括加强燃气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对燃气管网实施腐蚀... 通过分析地震对城市燃气管网的破坏作用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出了燃气管网的震害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动强度、场地条件、管道特性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包括加强燃气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对燃气管网实施腐蚀监测和剔旧更新,设置燃气紧急自动切断系统与分区域供气,开展受损管网故障排查与恢复供气,建立地震实时监测和震害快速分析系统,制定能反映震后真实情景模式的应急反应预案,建立城市燃气管网震害风险评价和模拟仿真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网 燃气供应 震害 减灾对策 抗震 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 被引量:17
7
作者 苏春生 苏幼坡 +1 位作者 初建宇 刘瑞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林抗震减灾功能的重大举措。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持续时间长,从地震灾害发生一直延续到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减灾 城市园林 城市防灾 防火 火灾 重大 公园 大地震 避难场所 集集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设计(I)——结构地震破坏模式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晶波 杨建国 +3 位作者 杜义欣 张慧英 杨军 那向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命伤亡。专业化的震后紧急搜索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并借鉴地震灾害评估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命伤亡。专业化的震后紧急搜索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并借鉴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对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建筑物震害的特征按照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这些地震中常见震害的了解和认识,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相应搜索救援训练科目的设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减灾 结构类型 地震废墟 破坏形态 救援 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级强震备震过程的科普宣传及其减灾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路 周挚 +5 位作者 谷一山 何蔚 杨晓林 张跃新 谷洁 王志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对高质量生活充满渴望,对防震减灾和社会安全产生了强烈需求。联系到国家科技战略层次高度重视科普宣传的最新动态,提出了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工作的概念,从备震科普宣传的一般问题、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对高质量生活充满渴望,对防震减灾和社会安全产生了强烈需求。联系到国家科技战略层次高度重视科普宣传的最新动态,提出了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工作的概念,从备震科普宣传的一般问题、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的重点问题及意义等方面展开了初步研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强震 备震过程 地震科普宣传 防震减灾能力 工程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居富民工程在2008年、2014年于田7.3级地震中的减灾效益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军 胡伟华 +3 位作者 李志强 宋立军 谭明 古丽孜帕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灾区曾遭受过2008年于田7.3级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近6年来大力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灾区曾遭受过2008年于田7.3级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近6年来大力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将2008年、2014年两次于田7.3级地震抗震安居房和安居富民房面积替换为安居工程改造前的简易房屋计算抗震房减灾效益可以看出,相对于2008年于田7.3级地震,本次地震由于灾区覆盖率较高,居住房的经济损失减少3.8亿元,恢复重建经费减少12.9亿元,失去住所户数减少1万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7.3级地震 安居富民工程 震害 减灾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市为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志涛 苏经宇 +2 位作者 马东辉 郭小东 王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104,共6页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抗震防灾要求的特定层面,提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思路,可以从防灾角度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限制性条件,及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意见。由于大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考虑了超越设...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抗震防灾要求的特定层面,提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思路,可以从防灾角度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限制性条件,及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意见。由于大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考虑了超越设防水准地震灾害的影响问题。根据城市应对不同规模地震影响要完成的抗震救灾功能,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灾分区,以防灾分区为基础进行抗震防灾空间布局,保证城市抗震防灾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 防灾分区 防灾空间 布局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晓然 苏经宇 +1 位作者 王威 马东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针对城市抗震防灾系统具有多层次大规模的复杂性、动态性、自组织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回顾了城市抗震防灾相关研究的发展,总结了以往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研究的不足;其次,给出了基于系统动... 针对城市抗震防灾系统具有多层次大规模的复杂性、动态性、自组织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回顾了城市抗震防灾相关研究的发展,总结了以往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研究的不足;其次,给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构建的框架,建立了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的动态性和因果反馈机制,构建了系统基本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最后,以某城市区域脆弱性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防灾能力 系统动力学 动态关联 因果反馈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趋势与展望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宏男 柳春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1-936,共6页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的内容、特点和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方面的缺陷,如缺少实用的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不全面或不深入等问题.从科研和实际工程系统两方面出发,归纳出生命线工程系统防灾减灾研究的发展趋势.即...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的内容、特点和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方面的缺陷,如缺少实用的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不全面或不深入等问题.从科研和实际工程系统两方面出发,归纳出生命线工程系统防灾减灾研究的发展趋势.即生命线工程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学科的相互靠近和融合,建立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场地危险性评估方法、重大生命线工程破坏机理的分析方法、工程系统的设防标准、性态设计与优化分析方法、地震预警与应急和恢复策略、地震功能失效分析方法、地震灾害损失估计与控制方法,研制防震减灾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开发符合实际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特征、可以在线运行或实时监测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模拟软件等,从而为直接指导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规划、建设,防灾减灾,控制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防灾减灾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澙中越地震简况及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如山 林均歧 郭恩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介绍了2004年日本新瀉中越地震及其余震的概况、震源机制和地震发生的特点,描述了普通民宅、大型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和农林畜牧业的震害情况及震后日本政府的紧急救援措施,初步总结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今后这方面的工... 介绍了2004年日本新瀉中越地震及其余震的概况、震源机制和地震发生的特点,描述了普通民宅、大型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和农林畜牧业的震害情况及震后日本政府的紧急救援措施,初步总结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澙中越地震 震源机制 抗震救灾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抗震减灾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栾锡富 杨润林 闫维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9,共7页
针对我国城市抗震减灾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同时,论述了当前抗震减灾工作所涉及的新形势、新概念和新内涵,阐明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城市抗震减灾 监测预报 震灾预防 地震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居安居工程现状调查及减灾实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温和平 唐丽华 +1 位作者 刘军 李金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4-190,共7页
首先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居安居工程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安居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全疆安居工程的抽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得到了全疆各县市农村安居工程的总体数据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农居抗... 首先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居安居工程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安居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全疆安居工程的抽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得到了全疆各县市农村安居工程的总体数据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农居抗震设防水平进行了评估,对安居工程的减灾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疆农居抗震能力区域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民居 安居工程 现状考察 减灾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次生火灾风险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志芬 蔺昊 +1 位作者 邹亮 朱思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7-213,共7页
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引起地震次生火灾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综合多因素进行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评估方法,引入分... 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引起地震次生火灾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综合多因素进行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评估方法,引入分类地块的概念,建立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的模型,以火灾荷载和人口密度作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衡量指标,评估承灾体易损性,并借助GIS的分析手段,发展了一套在抗震防灾规划中快速评估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方法。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地震次生火灾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机制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秀生 刘涌梅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1期98-102,共5页
信息社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社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信息社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社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机制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社会 防震减灾 地震态度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57
19
作者 郭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7,共14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工程抗震角度分析了震区房屋倒塌的原因,指出地震时房屋倒塌与否与诸多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害严重的四个主要因素:震级大,烈度高,断层破裂长;震区人口稠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工程抗震角度分析了震区房屋倒塌的原因,指出地震时房屋倒塌与否与诸多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害严重的四个主要因素:震级大,烈度高,断层破裂长;震区人口稠密,房屋、路桥等人工工程多;抗震设防水平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严重。最后,将汶川地震震害与1976年唐山地震震害作了对比。所得结论可供理解汶川地震震害、改进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结构抗震 震害 倒塌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阻尼及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夏栋舟 何益斌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23-2928,共6页
通过全面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阻尼、地基土黏滞材料阻尼以及地基基础平动与转动时的辐射阻尼,推导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耦合阻尼比公式。结合国内外关于阻尼调整系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影响... 通过全面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阻尼、地基土黏滞材料阻尼以及地基基础平动与转动时的辐射阻尼,推导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耦合阻尼比公式。结合国内外关于阻尼调整系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影响因子概念,建立阻尼影响因子η与《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α的关系式。通过耦合阻尼比公式以及提出的η与α的关系式,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加以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后能够增大体系的阻尼性能,并大大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其成果为未来抗震防灾研究与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耦合阻尼比 阻尼影响因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