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涡激振动发电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兰 任航 +3 位作者 李佳佳 王甲一 汪甡 吴子英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82,共18页
利用线性弹簧斜向布置的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提出了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水下涡激振动(VIV)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单向轴承、齿轮齿条机构、增速箱和转子发电机,将钝体横向往复运动转变为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建立了综合考虑流-固... 利用线性弹簧斜向布置的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提出了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水下涡激振动(VIV)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单向轴承、齿轮齿条机构、增速箱和转子发电机,将钝体横向往复运动转变为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建立了综合考虑流-固-电耦合的水下涡激振动发电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获得了钝体非线性振动的静态平衡点分岔和不同稳态运动的区间,重点研究了PF-2SN和2PF-2SN两种静态分岔情况下钝体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获得了不同流速下钝体振动的Poincaré映射、相图和幅频图,分析了钝体在单周期小幅运动、大幅混沌运动和准周期大幅运动等运动模式下的振动行为及运动规律,并计算了在钝体处于不同稳态运动时的发电机功率.结果表明:在PF-2SN分岔方式中,系统处于二稳态运动时的振动和发电具有明显优势,平均振幅比为2.18、发电功率最大值为24.45 W.而在2PF-2SN分岔方式中,系统处于三稳态运动时的振动和发电更具优势,平均振幅比为1.98、发电功率最大值为18.32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恢复力 静态/动态分岔 涡激振动 俘获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试验研究
2
作者 邵敏强 利云云 +2 位作者 周徐斌 陈卫东 刘兴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不同,设计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类隔振系统,求解系统的消极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两类隔振系统在不同上、下层刚度组合下的隔振性能。搭建两种高静低动刚度的隔振试验系统,通过扫频和定频试验验证了其隔振性能,并对结果偏差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 欧拉屈曲梁 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试验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特性实验及预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森 方浩楠 +3 位作者 高一鸣 张新民 曾继来 李华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的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台,对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当过流流量一定时,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中任意半径处的压力变化量与入口压力的增减量相等;当入口压力一定时,过流流量增大使间隙入口处的局部压力损失增加,导致入口处流体压降的梯度增大,而其他半径处的压力分布曲线接近平行。此外,相比于过流流量,入口压力对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工况下的轴向力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圆盘系统 轴向力 预测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 过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纵向位移和受力性能瞬态动力分析
4
作者 李沛成 曾志平 +3 位作者 胡籍 李平 李秋义 叶梦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1025,共11页
通过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列车在道岔区间的最不利制动位置,对比列车制动、轨温变化、制动与温度荷载组合得出最不利荷载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温度、坡度、制动力率、制动坡向、垫板类型、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对道岔钢轨纵向位移和受力的影响... 通过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列车在道岔区间的最不利制动位置,对比列车制动、轨温变化、制动与温度荷载组合得出最不利荷载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温度、坡度、制动力率、制动坡向、垫板类型、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对道岔钢轨纵向位移和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最不利荷载工况为制动与降温25℃,且在该工况下最大纵向位移发生在曲侧轨上,最大纵向受力发生在直基本轨上。2)随着轨温变化幅度、制动力率增大,曲侧轨最大纵向位移和直基本轨最大纵向受力增大;随着坡度增大,曲侧轨最大纵向位移呈线性增大,直基本轨最大纵向受力基本不变;轨温变化幅度对道岔位移和受力影响最大,制动力率对道岔位移和受力的影响次之,坡度对道岔位移和受力的影响最小。3)下坡制动时曲侧轨最大位移和直基本轨最大受力均要比上坡制动时的大。4)扣件采用橡胶垫板时的曲侧轨纵向位移明显小于采用聚脂垫板时的曲侧轨纵向位移,直基本轨最大纵向受力要大于聚脂垫板的最大纵向受力。5)相对重复加载前,重复加载后直基本轨纵向受力较小,曲侧轨纵向位移较大。6)列车停车瞬间,钢轨纵向位移和受力发生突变,之后振幅逐渐衰减,扣件采用橡胶垫板时的钢轨直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均要大于采用聚酯垫板时的钢轨直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且下坡工况时的振幅大于上坡工况时的振幅,同时,制动力率越大,振幅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动力分析 坡度 制动力率 垫板类型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织物双剑杆织机平行打纬机构箱体的振动分析
5
作者 杨建成 刘艳哲 +2 位作者 黄子文 赵全鹏 刘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针对双剑杆织机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打纬机构箱体随着织机转速的提高产生强烈振动,影响打纬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虚拟仿真结合的方法对打纬机构及箱体进行动应力和振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针对双剑杆织机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打纬机构箱体随着织机转速的提高产生强烈振动,影响打纬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虚拟仿真结合的方法对打纬机构及箱体进行动应力和振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方程,运用ADAMS软件对机构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求解箱体所受的支反力;构建箱体—弹簧阻尼—柔性基础的系统模型,分析箱体在竖直方向的受迫振动,并在仿真过程中探索减小箱体振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摆臂轴孔处箱体所受支反力峰值最大,打纬推程阶段箱体的受力最为集中;当凸轮轴转速为260 r/min时齿轮啮合频率与箱体一阶固有频率相等,会产生共振,应避免使用这一转速工作;箱体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周期性振动,增加螺栓个数和附加动力减震器有助于改善箱体的振动特性,振幅分别减少38%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剑杆织机 平行打纬机构 支反力 动态静力分析 弹簧阻尼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泡统一方程的声场双气泡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谈乃正 詹立蕾 +2 位作者 李世民 李帅 张阿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针对声致空化现象中双气泡相互作用力展开了研究。本文基于气泡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将气泡统一方程应用到声场中双气泡的耦合作用研究中,建立了可用于计算声场中多气泡耦合的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声场中双气泡次Bjerknes力的... 针对声致空化现象中双气泡相互作用力展开了研究。本文基于气泡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将气泡统一方程应用到声场中双气泡的耦合作用研究中,建立了可用于计算声场中多气泡耦合的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声场中双气泡次Bjerknes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声压幅值较小的行进波声场中,对于非线性脉动的双气泡,其相互作用现象不仅与声场参数相关,还会受到双气泡初始体积比的影响。若固定其中一个气泡的初始体积,同时改变另一个气泡的初始体积,则双气泡间第1周期内的次Bjerknes力会在初始体积相等时达到第1个极值,随后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并在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双气泡相互作用在声压幅值较大的行进波声场中会随初始半径比的增大持续增强,且周期性的起伏现象并不明显。在驻波声场中靠近波节的位置也能观测到这一现象。此外,本文还探究了非线性振动的双气泡在具有相同频率、不同声压幅值的组合波声场中的耦合效应。本文的研究可为声场中双气泡相互耦合作用以及气泡群动力学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致空化 双气泡耦合 气泡统一方程 次Bjerknes力 气泡初始体积比 行进波 驻波声场 反射波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型铁钴的三维力触觉传感器设计及输出特性
7
作者 崔淼 李明明 +1 位作者 黄文美 翁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944-4954,共11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铁钴丝的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材料铁钴合金设计制作了三维力触觉传感单元,并测试了该结构的输出特性。基于电磁原理、逆磁致伸缩效应和欧拉伯努利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方程。搭建触觉传感单元实验...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铁钴丝的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材料铁钴合金设计制作了三维力触觉传感单元,并测试了该结构的输出特性。基于电磁原理、逆磁致伸缩效应和欧拉伯努利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方程。搭建触觉传感单元实验平台,对传感器进行法向和切向标定,设计的传感器法向测力范围为0~13 N,切向测力范围为0~6 N,输出特性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0~8 N法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23.997 mV/N,9~13 N法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17.537 mV/N;0~4 N切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11.599 mV/N,5~6 N切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6.281mV/N。在4Hz频率、2N法向力条件下,该传感器动态响应的输出电压幅值变化范围为46.5~49.8mV,与静态力输出电压幅值的相对误差低于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5 ms和29ms,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分别采用广义逆矩阵和BP神经网络对传感器测得的三维力进行解耦,其中,BP神经网络解耦方法平均误差仅有2.90%,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该传感器体积小、输出线性度好,可同时实现静态力和动态力的测量,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磁致伸缩效应 BP神经网络 L型铁钴丝 动态力测量 静态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故障下细高齿齿轮齿根动应变研究
8
作者 余鹏飞 章翔峰 +3 位作者 周建星 王海伟 刘义 孔艺一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3,共6页
为探究裂纹故障对细高齿齿轮齿根动应变的影响规律,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故障下的时变啮合刚度作为输入,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裂纹深度下的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含裂纹故障齿轮结构动力... 为探究裂纹故障对细高齿齿轮齿根动应变的影响规律,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故障下的时变啮合刚度作为输入,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裂纹深度下的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含裂纹故障齿轮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结合轮齿承载接触分析确定裂纹故障下的齿间载荷分配关系,采用瞬态分析得到齿根应变时域历程,并对不同裂纹深度下的齿根动应变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从动轮发生裂纹故障后,其齿根动应变故障特征主要表现为啮合区内齿根应变数值的变化,主动轮齿根动应变故障特征主要表现为齿根应变时域历程中出现周期性冲击及幅值衰减,在1.5 mm裂纹深度下主动轮齿根应变峰值因子相对变化量达到1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高齿齿轮 动态啮合力 有限元法 齿根动应变 裂纹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大流量换向阀稳态液动力计算与补偿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珂 陈吉顺 +2 位作者 张品 赵文超 张占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92,共16页
针对液压支架换向阀元件复杂结构形成不规则流道,传统一次动量定理不能精确求得阀芯所受液动力,以及因液动力过大或不稳定使换向阀动静态特性降低的问题,以支架换向阀主阀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流域... 针对液压支架换向阀元件复杂结构形成不规则流道,传统一次动量定理不能精确求得阀芯所受液动力,以及因液动力过大或不稳定使换向阀动静态特性降低的问题,以支架换向阀主阀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流域控制体积划分方式。运用多次动量定理,分别分析了每个控制体积内动量变化量,考虑阀芯上下游元件结构参数对阀芯液动力数值的影响,较为精确的推导出阀芯所受稳态液动力公式,并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分析公式,得出对阀内元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来补偿稳态液动力并用CFD方法模拟了稳态液动力随阀芯开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参数优化后阀芯所受液动力峰值与变化幅度均较原结构低,将阀套内径结构优化后,液动力峰值与变化幅度较原结构降低了56.25%与48.12%;将回液阀芯顶杆直径优化后,液动力峰值与变化幅度较原结构降低了28.79%与32.71%;将回液阀芯端面倾角优化后,液动力峰值与变化幅度较原结构降低了31.87%与37.16%,有效缓解了支架换向阀阀芯所受稳态液动力使阀动静态性能降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液动力 动静态性能 控制体积 动量定理 结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安型电磁阀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影响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卓 王伟 +2 位作者 韦文术 卢德来 李向波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8,共9页
针对在驱动功率和电磁阀体积约束下存在的电磁铁驱动力不足、电磁阀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分析了电磁阀的动静态特性,通过仿真分析和样机试验验证了提高本安型电磁铁电磁力可明显改善电磁阀的响应特性,确定了通过优化电磁力改善电磁阀响应... 针对在驱动功率和电磁阀体积约束下存在的电磁铁驱动力不足、电磁阀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分析了电磁阀的动静态特性,通过仿真分析和样机试验验证了提高本安型电磁铁电磁力可明显改善电磁阀的响应特性,确定了通过优化电磁力改善电磁阀响应特性的方案。提出了本安型电磁铁特性评价指标:有效行程指标、平均电磁力指标和静态综合性能指标,解决了因电磁铁行程不同而造成的电磁铁性能评价困难的问题。利用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分析了导向筒深度变化量δ_(a)、衔铁半径变化量δ_(b)、非工作气隙变化量δ_(c1)、非工作气隙变化量δ_(c2)、盆口高度变化量δd对电磁铁静态特性的影响,得到不同参数对静态特性的敏感度,为参数优化中尺寸控制范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正交试验结果构建了铁芯结构参数对电磁铁综合特性评价指标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铁芯参数进行优化。样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电磁铁水平段电磁力提升了50%,有效行程提高了26%,本安型电磁阀的开启响应时间缩短了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安型电磁阀 本安型电磁铁 电磁力 动静态特性 响应特性 遗传算法 铁芯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偏心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力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唐旭 成豪杰 +1 位作者 马兆兴 王瑞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1,共9页
目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变频供电下运行时,转子偏心将加剧电动机的电磁振动,并加大电动机电磁力特性的分析难度。为了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偏心时的电磁力特性,方法提出一种快速电磁力特性解析分析方法,在建立电动机永磁体磁动势、定子... 目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变频供电下运行时,转子偏心将加剧电动机的电磁振动,并加大电动机电磁力特性的分析难度。为了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偏心时的电磁力特性,方法提出一种快速电磁力特性解析分析方法,在建立电动机永磁体磁动势、定子绕组基波及谐波磁动势、气隙磁导函数的解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电动机无偏心、静态偏心、动态偏心时径向电磁力的解析分析模型,并研究电动机电磁力的阶数成分、频率成分特征。结果经分析发现,与电动机不偏心时电磁力的阶数r和频率成分fk相比,电动机静态偏心、动态偏心时均会增加阶数为r±1和r±2的电磁力;电动机静态偏心时,新出现的电磁力的频率成分为f_(k);电动机动态偏心时,新出现的电磁力的频率成分为f_(k)±f_(1)/p,f_(k)±2f_(1)/p。搭建电动机本体和矢量控制电路结合的联合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电动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绕组电感、永磁体磁链等参数的变化,利用该模型分别仿真分析电动机无偏心、静态偏心和动态偏心带载运行时径向电磁力的阶数成分、频率成分。仿真分析结果与解析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解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电磁振动的削弱、电动机故障的预测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径向电磁力 解析分析 静态偏心 动态偏心 变频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因素对动态热机械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狄海燕 吴世臻 +2 位作者 杨中兴 戴鹏杰 高国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8-191,共4页
通过对尼龙6和UHMWPE/HDPE共混物的动态热机械分析,研究了样品厚度及目标振幅、动态力、静态力等参数的设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厚度大小,目标振幅与动态力、静态力是否匹配,测试频率和升温速率是否合适都对测试结果有很大... 通过对尼龙6和UHMWPE/HDPE共混物的动态热机械分析,研究了样品厚度及目标振幅、动态力、静态力等参数的设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厚度大小,目标振幅与动态力、静态力是否匹配,测试频率和升温速率是否合适都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热机械分析 目标振幅 动态力 静态力 样品厚度 测试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俯仰静、动导数数值计算 被引量:41
13
作者 袁先旭 张涵信 谢昱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8-463,共6页
应用时空二阶精度的隐式迭代NND算法,数值模拟了尖锥、钝锥、弹道外形和飞船返回舱等典型再入飞行器作强迫俯仰振荡的粘性动态流场,给出动态气动力和力矩系数的时间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积分法和奇异分解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静、动态气... 应用时空二阶精度的隐式迭代NND算法,数值模拟了尖锥、钝锥、弹道外形和飞船返回舱等典型再入飞行器作强迫俯仰振荡的粘性动态流场,给出动态气动力和力矩系数的时间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积分法和奇异分解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静、动态气动稳定性参数,并与试验结果及半经验理论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准确度较高、效率较高及适应性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NND算法 强迫俯仰振荡 静导数 动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洪 吴晓艳 +2 位作者 叶仲斌 韩利娟 罗平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3-908,共6页
使用静态光散射、动态光散射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盐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不同盐浓度中的表观重均分子量(Mw,a),均方根回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第二维里... 使用静态光散射、动态光散射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盐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不同盐浓度中的表观重均分子量(Mw,a),均方根回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第二维里系数(A2)的变化,并根据<Rg>/<Rh>的比值得出聚合物分子的聚集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强,聚合物溶液的分子链由舒展变得卷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动态光散射 静态光散射 粘度 聚集行为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动能控制的Cr-DLC涂层动力学响应和磨损行为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璋 蔡振兵 +2 位作者 孙阳 吴松波 朱旻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6,共9页
针对防护涂层在受动载时的磨损问题,在动能控制模式的冲击试验机上,通过动力学响应考察了Cr-DLC涂层的冲击磨损行为。响应包括冲击力波形和冲击动能的能量耗散,并以其基体304不锈钢作为对比材料。结果表明:材料的动力学响应差异反映了... 针对防护涂层在受动载时的磨损问题,在动能控制模式的冲击试验机上,通过动力学响应考察了Cr-DLC涂层的冲击磨损行为。响应包括冲击力波形和冲击动能的能量耗散,并以其基体304不锈钢作为对比材料。结果表明:材料的动力学响应差异反映了其抗冲击性的优劣。相同试验条件下,Cr-DLC涂层的冲击力峰值和能量吸收率分别低于304不锈钢约42.0%~51.8%和18.6%~20.8%。此外,还发现在冲击动能相同的情况下,调整速度或质量将会对动力学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质量增大,冲击力峰值降低、接触时间延长;而增加速度仅提升冲击力峰值。通过动力学响应可定性的判断材料抗冲击性能,且与实际磨损结果有较好的吻合。Cr-DLC涂层由于其优异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以及良好化学稳定性,使其磨痕表面仅有少量的磨损剥落,且磨损氧化现象不明显;304不锈钢的冲击损伤形貌为典型的剥层磨损,材料去除和氧化反应首先发生在表面的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涂层 冲击磨损 动力学响应 能量吸收率 冲击力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力与静压液膜力复合轴承的静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润霖 许吉敏 +1 位作者 卫洋洋 袁小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7,共7页
以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为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带小孔节流的超导-液体静压复合推力轴承.该复合轴承由6块圆形超导瓦和6块带有小孔节流的圆形液体静压推力瓦构成,依靠涡轮泵系统自带的低温介质(如液氢液氧等),可以实现超导磁斥力... 以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为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带小孔节流的超导-液体静压复合推力轴承.该复合轴承由6块圆形超导瓦和6块带有小孔节流的圆形液体静压推力瓦构成,依靠涡轮泵系统自带的低温介质(如液氢液氧等),可以实现超导磁斥力与流体静压力的复合.基于解耦方法分析了复合轴承的静动特性,重点研究不同液膜厚度下复合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随节流孔径、液腔直径等的变化规律.在设计工作点附近,超导推力瓦和静压推力瓦的承载力大体相当,而后者的刚度则是前者的300倍以上.理论结果表明该复合结构既可以保证启动阶段无接触摩擦,又能在工作阶段保持较高刚度以抗冲击,对设计高可靠性火箭涡轮泵的轴系结构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力 液膜力 复合轴承 静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力失衡对大鼠颈椎不同节段椎间盘退变影响的显微CT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寅 姜杰 +4 位作者 周剑 吴秀华 黄志平 陈建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8-643,共6页
目的:评价大鼠动静力失衡颈椎退变模型对C4~C7各节段终板磨损面积、椎间高度和椎间盛邀变的影响.并分析终板磨损面积和椎间高度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天性。方法: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和对照组(10只)。对照组仅... 目的:评价大鼠动静力失衡颈椎退变模型对C4~C7各节段终板磨损面积、椎间高度和椎间盛邀变的影响.并分析终板磨损面积和椎间高度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天性。方法: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和对照组(10只)。对照组仅做皮肤切口;模型组大鼠横向切断颈背部肌肉以及韧带,制作大鼠动静力失衡颈椎退变模型。术后12周、18周、24周分三次取大鼠颈椎标本。标本取材后进行显微CT扫描以及番红O快绿染色。测量C4/5、C5/6、C6/7各个节段椎间高度,计算上述三个节段的终板磨损比例,并对椎间盘赶退变程度进行评分。应SPSS13.0比较不同组相同节段椎间盘的终板磨损率,椎间高度和退变评分,并分析终板磨损率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微CT扫描发现模型组术后12周各个节段软骨终板均出现明显的磨损.磨损主要位于终板的腹侧。颈椎节段越高,磨损程度越轻。术后18周、24周,模型组C5/6、C6/7软骨终板磨损比例明显大干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模型组不同节段终板磨损率情况不同,其中C6/7节段明显大于C4/5节段(P〈0.05)。组织学切片显示,软骨终板的形念学改变早期以磨损为主,晚期则出现了大量钙化。术后12周,模型组C5/6、C6/7椎问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8周、24周时高度进一步下降。术后12周.模型组的各节段椎间盘退变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时,模型组C4/5退变评分为11.5±1.0分,C5/6为11.8±1.0分.C6/7为12.8±0.8分。不同节段椎间盘退变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C6/7椎间盘邀变评分最高.明显大于C4/5、C5/6节段(P〈0.05)。相关分析显示:终板磨损比例与椎间髓高度、椎间盘退变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大鼠动静力失衡颈椎退变模型中C6/7终板磨损比例较大,椎间盘高度降低出现较早,组织学上椎间盘邀变程度也较严重,是该模型椎间盘退变的主要节段。软骨终饭的形态学改变与椎间高度的降低和椎间盘退变程度有明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 损伤 动静力失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摩擦对可接触型裂纹动态影响的一种算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晶波 王铎 姚玲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4-502,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考虑裂纹面摩擦影响的可接触型裂纹动力反应的时域显式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可以较好描述裂纹面之间碰撞过程,也能反映当裂纹面发生接触-滑移时,裂纹面间动、静摩擦力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使用这一方法的基本步骤...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考虑裂纹面摩擦影响的可接触型裂纹动力反应的时域显式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可以较好描述裂纹面之间碰撞过程,也能反映当裂纹面发生接触-滑移时,裂纹面间动、静摩擦力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使用这一方法的基本步骤,计算了无限大裂纹的动接触问题和直线型裂纹对入射P波的散射问题,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静摩擦 动摩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桥新型吊杆安全性及其静动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劲松 邑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51,共5页
为研究吊杆失效对拱桥产生的不利效应,以一座三跨连续坦拱钢桥为背景,分析带套筒螺纹连接的不锈钢短吊杆运营期断裂对桥梁整体静、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该类吊杆最可能的失效模式,引入吊杆失效引起的动力放大系数指标,采用ANSYS建... 为研究吊杆失效对拱桥产生的不利效应,以一座三跨连续坦拱钢桥为背景,分析带套筒螺纹连接的不锈钢短吊杆运营期断裂对桥梁整体静、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该类吊杆最可能的失效模式,引入吊杆失效引起的动力放大系数指标,采用ANSYS建立桥梁整体空间模型,分析单根吊杆失效引起的吊杆应力、拱肋和主纵梁关键截面应力及结构自振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拱跨内单根吊杆失效引起主梁竖向位移动力放大系数为1.6~2.2;次短吊杆突然失效对相邻吊杆应力影响较大;单根吊杆失效对桥梁整体静力安全和动力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拱桥 吊杆 断裂 动力放大系数 静力分析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轻轨钢轨道梁静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晓斌 蒲黔辉 杨永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0,共3页
以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上一钢轨道梁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离散模型,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该轨道梁在各个荷载工况下应力水平较低,远远小于屈服强度,轨道梁整体刚度大,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合理、安全,为此类桥梁的设... 以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上一钢轨道梁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离散模型,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该轨道梁在各个荷载工况下应力水平较低,远远小于屈服强度,轨道梁整体刚度大,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合理、安全,为此类桥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道梁 静力分析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