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PE值判定运动健身强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志金 彭莉 +2 位作者 易东平 孙小兵 陈亿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RPE与%VO_2max、%HRmax、心率、运动负荷强度、脂肪消耗量、糖消耗量以及能耗总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普通健身减脂活动中利用RPE来判定其健身负荷强度的可行性以及适宜的负荷强度。方法:对17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递增相同负荷... 目的:研究RPE与%VO_2max、%HRmax、心率、运动负荷强度、脂肪消耗量、糖消耗量以及能耗总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普通健身减脂活动中利用RPE来判定其健身负荷强度的可行性以及适宜的负荷强度。方法:对17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递增相同负荷功率的跑台至力竭运动测试。结果:1)随着运动负荷的逐渐递增,RPE值与%VO_2max、%HRmax、运动负荷、心率、糖消耗及总能输出量呈现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2、0.899、0.947、0.905、0.869、0.913,而与脂肪消耗呈现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05,经统计学检验P〈0.001。2)脂肪消耗最大值为6.56 mg/min/kg,其对应的RPE值、%HRmax以及%VO_2max分别为:10.75±2.04(8~13)、69.94%±6.05%、55.93%±11.02%。3)间接估算的靶心率为146.67±6.14次/min,实测脂肪消耗最大值负荷阶段的心率为136.99±12.05次/min(P〉0.05)。结论:1)RPE与心率、%VO_2max、%HRmax、脂肪消耗量、糖消耗量以及总能输出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作为日常运动健身减脂负荷强度判定的有效指标;2)RPE(6~20)值在8~13,均值为10.75,运动负荷强度在55.93%VO_2max和69.94%HRmax时,机体脂肪消耗量达到最大,可以作为适宜的健身减脂负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感觉 健身运动 负荷强度 力竭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E在中老年肥胖患者运动处方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云琳 李晓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主观感觉疲劳量表(RPE)是否适用于中老年肥胖患者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运动强度的监控并分析影响RPE的相关因素。方法:215名中老年肥胖患者,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测试功能能力(F.C.,单位为代谢当量METs)和相应的RPE。以70%F.C.完成... 目的:探讨主观感觉疲劳量表(RPE)是否适用于中老年肥胖患者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运动强度的监控并分析影响RPE的相关因素。方法:215名中老年肥胖患者,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测试功能能力(F.C.,单位为代谢当量METs)和相应的RPE。以70%F.C.完成一次中等强度运动,同时记录患者的RPE值,比较用RPE推测的METs值和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得的METs值之间的差别。结果:受试者平均F.C.为6.1±1.8(METs),对应的RPE为15.2±1.6。RPE与BMI、性别、教育程度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关联。70%F.C.为4.9±1.1(METs),而用RPE计算的预测值为5.6±1.2(METs),后者较前者高23.1%(P<0.01)。结论:在中老年肥胖患者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中,使用RPE会过高估计其实际运动强度;BMI、性别、教育程度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RPE的影响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主观感觉疲劳量表 功能能力 代谢当量 运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血浆β-内啡肽、RPE及焦虑的变化
3
作者 陈丰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大运动量训练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β-内啡肽、RPE及焦虑的影响,为运动员训练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名男性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训练开始时取静脉血,训练6周后再取一次,每次3个取样点(... 目的:研究大运动量训练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β-内啡肽、RPE及焦虑的影响,为运动员训练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名男性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训练开始时取静脉血,训练6周后再取一次,每次3个取样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次日晨),分别测定β-内啡肽、RPE及焦虑水平。结果:训练后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晨β-内啡肽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对应3个时间点;训练开始时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和运动后次日晨;6周训练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晨显著高于运动前。6周训练后RPE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晨均显著高于开始训练时对应时间点;训练开始和6周训练后,运动后即刻均显著高于运动前和运动后次日晨。焦虑水平在各时间点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要想采用简单易行的外在指标反映机体内复杂的生理变化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式摔跤 β-内啡肽 焦虑 主观强度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负荷的多模态监控模式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施熠 胡海旭 +1 位作者 金成平 田浩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60,共14页
在体育科学与技术领域,对运动训练负荷进行专业化和精确化的监控和施加被公认是高质量训练的重要前提,它对于优化训练过程并实现高质量的训练创新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目前广受认可的外部和内部负荷... 在体育科学与技术领域,对运动训练负荷进行专业化和精确化的监控和施加被公认是高质量训练的重要前提,它对于优化训练过程并实现高质量的训练创新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目前广受认可的外部和内部负荷监控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并进一步提出基于项群特征和训练情景的多模态训练负荷监控模式,其实践要点包括多模态综合评估体能状态、个性化训练调整、利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强调恢复的重要性、持续跟踪和反馈。未来应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赋能多模态监控模式的中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负荷 外部负荷 训练负荷 主观强度感知 多模态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单手拉车作业最大耐受时间建模 被引量:14
5
作者 易灿南 李开伟 +3 位作者 施式亮 唐范 胡鸿 陈成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度和RPE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构建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MET预测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仅负荷显著影响MET;所构建的以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为基础的MET方程与现有方程具有一致性;用所建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优于用现有MET方程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车作业 最大耐受时间(MET) 最大随意收缩(MVC)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表(r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刺激对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野 戴维 聂金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运动前及运动后分别测定肌肉酸痛程度、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等动力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运动后24 h、48 h及72 h肌肉酸痛程度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肌肉力量及主观体力感觉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对肌肉酸痛的消除有积极作用,而对肌肉功能及主观体力感觉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延迟性肌肉酸痛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肌肉收缩力量 离心运动 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与自觉疲劳分级在氦氧饱和潜水中潜水员机体疲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育敏 张明月 +3 位作者 陈锐勇 韩先伦 陈立 张晓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8-982,共5页
目的 探讨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过程中,心率(heart rate,HR)与自觉疲劳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在潜水员机体疲劳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500m饱和潜水系统模拟水下100m压力环境:压力为1.1 MPa;氧分压为35~52kPa;二... 目的 探讨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过程中,心率(heart rate,HR)与自觉疲劳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在潜水员机体疲劳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500m饱和潜水系统模拟水下100m压力环境:压力为1.1 MPa;氧分压为35~52kPa;二氧化碳分压〈0.5kPa;高压暴露期间温度为(31.0±1.7)℃;相对湿度为(76.8±3.5)%。呼吸气体为氦氧混合气。选取6个时段检测18名潜水员的HR与RPE值,包括:(1)入舱前1天;(2)到达100m稳压第1天;(3)100m运动负荷至峰值;(4)100m稳压第2天;(5)出舱后第1天;(6)出舱后第7天。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配对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入舱前1天至到达100m稳压第1天,HR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出舱后第1天至出舱后第7天,HR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舱后的基础RPE值与入舱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m稳压阶段的运动负荷试验中,HR与RPE变化呈一致性,且峰值时测得的数据与到达100m稳压当天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水员RPE值与HR呈高度相关(r=0.734,P〈0.01)。结论 HR和RPE可以作为潜水员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时机体疲劳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自觉疲劳分级量表 疲劳 氦氧饱和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疗法刮痧干预竞技举重训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兴泽 陈佩杰 +1 位作者 于杰 WICHAI Eungpinichpong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以优秀举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具有资质的刮痧师和合理标准化的刮拭技术干预举重训练恢复。结果显示:传统刮痧疗法可提高竞技举重训练效果,降低主观质量感,避免焦虑等心理,提高心率变异性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肌酸激酶水平... 以优秀举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具有资质的刮痧师和合理标准化的刮拭技术干预举重训练恢复。结果显示:传统刮痧疗法可提高竞技举重训练效果,降低主观质量感,避免焦虑等心理,提高心率变异性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肌酸激酶水平并提高刺激球蛋白含量,提升免疫功能。分析刮痧疗法优势病种治疗范围与竞技训练肌肉疲劳现象的趋同性,说明传统刮痧疗法可促进竞技举重运动员恢复,提升训练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刮痧干预 竞技举重 主观质量感 心率变异性 运动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氧自由基、血乳酸、主观用力感觉、心率与运动强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敬国 李建文 +1 位作者 王茂叶 丁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为探索抗氧化运动强度与监控指标的确定,采用CR2000RC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LT 1710血乳酸测定仪、Borg(15、10)主观用力感觉等级量表、心率监测系统对受试者(n=9)从事300、600、900、1200、1500KPM/min不同强度踏车(Monark839E)运动(每... 为探索抗氧化运动强度与监控指标的确定,采用CR2000RC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LT 1710血乳酸测定仪、Borg(15、10)主观用力感觉等级量表、心率监测系统对受试者(n=9)从事300、600、900、1200、1500KPM/min不同强度踏车(Monark839E)运动(每级负荷运动5min)时血液氧自由基、血乳酸、主观用力感觉、心率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率、RPE(15、10)与运动强度(KPM/min)之间呈现高度线性相关,r=0 959、0 923、0 918;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与运动强度、心率、RPE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但其变化趋势类似于血乳酸的变化,低强度时(≤900KPM/min)虽运动强度增加但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保持不变,当运动强度超过900KPM/min时,血液氧自由基浓度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RPE10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RPE15、心率、运动强度与血乳酸的相关程度。认为心率、RPE(15、10)可作为监控抗氧化运动强度的理想指标;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不能作为运动强度的监控指标;从抗氧化运动角度而言,健身运动的强度应以血乳酸4mM、心率130beats/min、RPE15值11、RPE10值3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氧自由基 血乳酸 主观用力感觉 心率 运动强度 抗氧化运动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强度主观感觉等级与心率预测最大耗氧量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勇 魏明涓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7-93,F0003,共8页
目的:研究采用中等强度范围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过程中的主观感觉等级(RPE)和心率(HR)来预测最大耗氧量(VO2max)的可靠性。方法:体育专业大学生22名(男生10名,女生12名)在中等强度范围完成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测定不同运动负荷阶段的RPE... 目的:研究采用中等强度范围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过程中的主观感觉等级(RPE)和心率(HR)来预测最大耗氧量(VO2max)的可靠性。方法:体育专业大学生22名(男生10名,女生12名)在中等强度范围完成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测定不同运动负荷阶段的RPE等级、心率以及耗氧量(VO2),分别采用RPE等级9和13及其对应VO2、RPE等级9和15及其对应的VO2建立RPE等级与VO2的线性模型,然后,以此线性模型确定RPE20和RPE19所对应的VO2即为VO2max预测值;同样,在中等强度范围内,分别采用RPE等级9和13、RPE等级9和15所对应的心率与VO2建立心率与VO2之间的线性模型,然后,确定最大心率所对应的VO2即为VO2max预测值,其中,最大心率分别采用220-年龄和206.9-0.67×年龄来计算。结果:1)从预测值与测试值的比较来看,RPE9-13(RPE20)(表示线性方程采用RPE9和RPE13来建立,预测点为RPE20,下同)、RPE9-15(RPE20)、RPE9-15(RPE19)、HR9-13(220-年龄)、HR9-13(206.9-0.67×年龄)、HR9-15(220-年龄)的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均无显著差异。2)从Pearson相关来看,RPE9-13(RPE20)、RPE9-13(RPE19)、RPE9-15(RPE20)和RPE9-15(RPE19)的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其中,RPE9-13(RPE20)和RPE9-13(RPE19)的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r>0.90,P<0.001);而心率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的相关系数较低(r<0.60)。3)从组内相关结果来看,RPE9-13(RPE20)、RPE9-13(RPE19)、RPE9-15(RPE20)、RPE9-15(RPE19)的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在0.80以上(P<0.01),其中,RPE9-13(RPE20)和RPE9-13(RPE19)的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较高(ICC>0.90,P<0.001),而心率VO2max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的组内相关系数较低。4)Bland-Altman法及一致性限度(limits of agreement,95%LoA)分析结果表明,心率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的一致性限度范围较大,而RPE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范围相对较窄,其中一致性最好的是RPE9-13(RPE20),其95%LoA分别为0.49±5.08(男)、-0.43±6.25(女)和-0.01±5.68(男女综合)。结论:采用一次中等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过程的RPE等级来预测机体VO2max水平具有一定可靠性,其中RPE9-13扩展至RPE20所预测的VO2max的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运动 主观感觉 心率 预测 VO2 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女子手球与女子足球运动员无氧阈及其主观感觉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健 肖国强 马冀平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2-85,共1页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手球 足球 无氧阈 主观感觉 女子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用力感觉在预测心脏康复适宜运动度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洵 原晓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主观用力感觉(RPE)在预测急性期后心梗患者(PMIP)对运动的生理和临床反应中的作用,这将有利于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方法:46名服用β阻断剂的男性PMIP(年龄60.9±7.5岁)5,5名未服用β阻断剂的男性PMIP(年龄63.6±7.3岁... 目的:探讨主观用力感觉(RPE)在预测急性期后心梗患者(PMIP)对运动的生理和临床反应中的作用,这将有利于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方法:46名服用β阻断剂的男性PMIP(年龄60.9±7.5岁)5,5名未服用β阻断剂的男性PMIP(年龄63.6±7.3岁)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终止实验的标准依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指南(ACSM)或病人的主观要求。运动中每30 s测量一次摄氧量(VO2)和通气量(VE)、每3 min记录一次心率(HR),血乳酸(BL)和主观用力感觉(RPE),并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结果:两组病人在VO2,BL,VE和ST段降低与RPE的关系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运动实验过程中,两组病人在心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无论是服用还是未服用β阻断剂的PMIP,RPE达到13都是其运动中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折点。结论:基于以上结果,建议PMIP在运动心脏康复中感觉到"稍费力"时即不应再加大运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后心梗患者 心脏康复 主观用力感觉 运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动量训练时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激激素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呼格吉乐图 刘霞 +3 位作者 曾凡星 杨洁 郭伟东 吕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观察了大运动量训练期8名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激激素、焦虑水平及主观强度感的变化。研究过程中,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每次3个取样点(运动前、即刻和次日晨)。结果显示,两次取样时期次日晨ACTH水平较运动后即刻明显降... 观察了大运动量训练期8名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激激素、焦虑水平及主观强度感的变化。研究过程中,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每次3个取样点(运动前、即刻和次日晨)。结果显示,两次取样时期次日晨ACTH水平较运动后即刻明显降低;C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和次日晨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的,并且该时期运动后即刻C水平也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时期运动后即刻水平;E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运动后即刻的,且次日晨该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次日晨的;血浆β-END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也高于第一次取样运动后即刻,第二次取样次日晨该激素水平均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水平,同时低于第一次取样次日晨的;血清NE水平变化与β-END水平变化类似;而RPE等级和焦虑水平在两次测试中呈现出运动后即刻水平高于运动前和次日晨的趋势,但不明显;RPE等级与诸多应激激素之间存在着弱相关关系。这预示着,在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工作中欲采用简单易行的显示身体机能的外部指标来表现不易测到的内部变化还需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后 运动前 应激激素 rpe ACTH 激素水平 血浆 运动员 大运动量训练 自由式摔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梗患者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后摄氧量与心率、主观用力感觉的相关关系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Bundred PE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后心梗患者(PMIP)心率(HR)、摄氧量(VO2)、主观用力感觉(RPE)的相关关系,据此为其以后的康复活动提供强度控制和自身有氧工作能力评定的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36名PMIP(其中服用β-阻断剂者(blockade)17名...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后心梗患者(PMIP)心率(HR)、摄氧量(VO2)、主观用力感觉(RPE)的相关关系,据此为其以后的康复活动提供强度控制和自身有氧工作能力评定的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36名PMIP(其中服用β-阻断剂者(blockade)17名,未服用β-阻断剂者(non-blockade)19名)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其HR、VO2、RPE。建立HR/VO2/RPE的相关关系,并对实施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前后的这些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康复活动前HR/VO2及RPE/VO2相关关系的数据分布较集中,康复活动后其数据有沿回归线向两端扩展的趋势。(2)康复活动后HR/%VO2pk及RPR/%VO2pk关系的回归线平行下移(P<0.05)。(3)康复活动后RPE/HR回归线的斜率增大(P<0.05)。结论:康复活动后PMIP的机能能力有所提高,运动可达到较高的强度,而低强度运动时PMIP只表现较小的心肺机能反应。建议在不同心脏康复期,采用不同方程预测PMIP的%VO2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心梗患者 运动康复 心率 摄氧量 主观用力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液对湿热环境中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时感觉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弟群 王人卫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评估湿热环境中补液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时感觉反应的影响,探讨感觉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设计,8名男性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均需完成高温高湿运动(对照)和高温高湿补液运动(补液)两阶段试验。试验时,对照阶... 目的:评估湿热环境中补液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时感觉反应的影响,探讨感觉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设计,8名男性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均需完成高温高湿运动(对照)和高温高湿补液运动(补液)两阶段试验。试验时,对照阶段运动员禁止饮食,在33℃、相对湿度80%的环境房内先站立10min,随后以70%VO2max强度蹬骑功率自行车40min或至力竭运动终止。补液阶段运动员进入环境房前15min、运动开始后20min分别补充200ml某饮料,其他过程与对照阶段一致。两个阶段之间洗脱10天。测量被试进入环境房前后的直肠温度(Tre),运动10min和终止时的环境症状量表值(ESQ),运动10、30 min及终止时的主观疲劳感觉(RPE),运动0、10、30 min及终止时的口渴感觉(TST)、温度感觉(THM)和肌肉疼痛感觉(MPN)评分。结果:16人次试验中,12人次在达到设置时间前力竭,补液阶段的平均运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阶段(P<0.05);各观察时间点RPE、TST、THM和MPN评分随运动时间延长均显著升高(P<0.001);对照阶段运动30min时的RPE、TST评分显著高于补液阶段(P<0.05),两个阶段其他时间点的感觉反应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终止时,两阶段Tre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阶段ESQ量表中条目1、3、6、11评分显著高于补液阶段(P<0.05)。RPE与TST、THM、MPN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P<0.05)、0.777(P<0.01)及0.420(P<0.05)。结论:补液可增强湿热环境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时间。湿热环境下运动时RPE与TST、THM、MPN评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温度 主观疲劳感觉 口渴感觉 温度感觉 肌肉疼痛感觉 环境症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耐力训练强度的主观体力感觉与心率控制方程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16
作者 秦永生 郝占国 +1 位作者 宋立新 刘兴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应用主观体力感觉(RPE)量表来预测武警新兵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时的RPE值和心率制订控制训练强度的方程,为部队新兵耐力训练提供简单科学的方法。方法:把RPE和运动负荷心率相结合,运动负荷的最大心率(MHR)监测从50%MHR至90%MHR分为... 目的:应用主观体力感觉(RPE)量表来预测武警新兵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时的RPE值和心率制订控制训练强度的方程,为部队新兵耐力训练提供简单科学的方法。方法:把RPE和运动负荷心率相结合,运动负荷的最大心率(MHR)监测从50%MHR至90%MHR分为9个运动等级,记录对应的RPE值,建立主体感觉和训练心率的回归方程。随机选择新兵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进行为期8周的耐力训练。实验组按照RPE控制方程实施RPE感觉等级的耐力负荷强度安排,每周训练3次。对照组按部队现状训练。结果:新兵训练心率的回归方程为:新兵心率=37.45+7.43×新兵RPE(R=0.952);通过应用回归方程,用RPE值调控新训战士的耐力训练8周后,实验组的VO2max、体力劳动能力(pwc)170、3000m跑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兵耐力训练强度的RPE控制方程能够应用战士训练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主观体力感觉 最大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力作业上肢肌肉疲劳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鸿 易灿南 +3 位作者 李开伟 唐范 左华丽 皮凯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67,共7页
为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MSDs),提出一种基于肌力降幅(FD)-主观疲劳评分(RPE)的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首先设计并开展模拟拉车作业试验,招募10名大学男生参与测试,测量不同时刻右手最大剩余肌力,... 为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MSDs),提出一种基于肌力降幅(FD)-主观疲劳评分(RPE)的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首先设计并开展模拟拉车作业试验,招募10名大学男生参与测试,测量不同时刻右手最大剩余肌力,并记录基于Borg CR-10量表的RPE值;然后归一化处理各时刻FD,建立不同姿势、不同负荷下的3个拉力作业上肢肌肉疲劳评价模型,并结合试验条件分析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RPE与FD间有线性关系,RPE-FD关系可能具有姿势属性;所建模型合理,可用于评价拉力作业人员工作过程肌肉疲劳,并可为施力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监测与作业任务分析提供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力作业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rpe) 肌力降幅(FD)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人员肌肉施力疲劳评价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鸿 易灿南 +3 位作者 李开伟 唐范 左华丽 陈成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5,共7页
为评价施力作业过程中人员肌肉疲劳状态,建立基于肌力(F)的主观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通过模拟拉车作业试验获得不同时刻拉力值以及手臂和腰部主观肌肉疲劳评分(RPE),归一化处理肌力降幅(FD)值,以消除个体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肌力... 为评价施力作业过程中人员肌肉疲劳状态,建立基于肌力(F)的主观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通过模拟拉车作业试验获得不同时刻拉力值以及手臂和腰部主观肌肉疲劳评分(RPE),归一化处理肌力降幅(FD)值,以消除个体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肌力降幅归一化值(NFD)与RPE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性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以NFD为自变量的手臂与腰部RPE回归方程(即RPE—NFD回归方程),并研究手臂与腰部PRE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PE与NFD显著线性正相关;RPE-NFD回归方程能够描述施力作业过程中RPE随FD变化的情况;所建评价模型能反映肌肉疲劳随时间发展的特征,并可用以获得作业人员不同施力作业以及不同作业时间下的RPE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施力作业 主观肌肉疲劳评分(rpe) 肌力降幅(FD)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搬运作业下矿工腰部肌肉疲劳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水承 陈盈 邹元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为研究井下煤矿工人腰部肌肉的疲劳状况,设计了矿工手工搬运作业试验范式,对矿工搬运作业前后腰部的最大随意收缩拉力值F_(MVC)、F′_(MVC),以及心率和血压进行了测量,并记录每个阶段作业任务完成后矿工对自身疲劳的主观评价值(B_(RPE))... 为研究井下煤矿工人腰部肌肉的疲劳状况,设计了矿工手工搬运作业试验范式,对矿工搬运作业前后腰部的最大随意收缩拉力值F_(MVC)、F′_(MVC),以及心率和血压进行了测量,并记录每个阶段作业任务完成后矿工对自身疲劳的主观评价值(B_(RPE)),进而探究个体体质量指数(I_(bm))、负重(F_(load))、心率(R_(h))与作业时间(t)对疲劳速率(v)、肌力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f_(MVC))和主观评价值(B_(RPE))等肌肉疲劳指标之间的显著性关系。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搬运作业时间的增加,矿工腰部肌力下降速率增快,肌肉疲劳程度增加;随着矿工年龄增大、心率增高,主观疲劳感知强烈;体重超标、体型肥胖的矿工更易疲劳。构建了疲劳主观评价值(B_(RPE))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用其量化矿工肌力疲劳与主观疲劳的变化关系。以期优化煤矿从业人员的作业设计和轮班制度,预防肌肉骨骼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人 手工搬运作业 肌肉疲劳 体质量指数 疲劳主观评价 肌肉骨骼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人员肌肉疲劳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易灿南 唐范 +3 位作者 李开伟 胡鸿 左华丽 王雨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3,共7页
为了解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中人员肌肉疲劳发展特征及其与连续静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差异,减少肌肉疲劳累积,降低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开展间歇静态拉力作业试验,招募8名大学男生参与试验,测量不同工休比下不... 为了解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中人员肌肉疲劳发展特征及其与连续静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差异,减少肌肉疲劳累积,降低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开展间歇静态拉力作业试验,招募8名大学男生参与试验,测量不同工休比下不同时刻的肌力(F),并记录主观疲劳评分(RPE),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F和RPE。研究表明: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不同工休比下F曲线走向基本一致,作业结束时刻F值和RPE值均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组内不同时刻相同部位以及相同部位不同时刻的一些RPE存在显著差异;间歇静态和连续静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存在显著差异,间歇作业中肌肉疲劳累积显著低于连续作业,可考虑采用本文所研究工休比进行拉力作业工作安排,需人力完成的静态作业宜采用间歇静态施力以减缓肌肉疲劳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静态拉力作业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rpe) 肌力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