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s of TEC Depletion,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ROTI and Scint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ESF Irregularities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DENG Kun MA Yonghui +2 位作者 LIU Minbo GUO Zhixiong WANG Sh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GPS observations at stations of Shenzhen and Guangzhou from 2011 to 2012.This study reported that the ratio of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s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C depletions with weak scintillations in vernal and autumnal equinoxes of 2011 over South China.The number of the periodic structures of TEC with depletion contained wa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no depletion contained corresponding to strong scintillations.The structure of the slab of plasma irregularitie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and ROTI.Before and during the occurrences of strong scintillation,there was Large-Scale Wave Structure(LSWS) which provided the seed ionization perturbation to trigger ESF irregularitie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scintillation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TEC depletion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rate of TEC index(ro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
2
作者 雷东虎 李厚朴 +1 位作者 罗小敏 边少锋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了减少磁暴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周跳误探率,从而提高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提出一种可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利用不同磁暴强度下15个磁暴日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总计3524组观测数... 为了减少磁暴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周跳误探率,从而提高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提出一种可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利用不同磁暴强度下15个磁暴日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总计3524组观测数据构建顾及电离层扰动指数(ROTI)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简称ROTI_CSTM;并通过采用强磁暴、中磁暴、弱磁暴下全球158个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对ROTI_CSTM模型进行PPP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图尔博·埃迪特(TurboEdit)周跳探测阈值,采用ROTI_CSTM的全球定位系统(GPS)PPP在弱磁暴、中磁暴、强磁暴环境下的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16.98%、17.06%和52.44%,在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25%、16.39%和59.43%;相比于甘普(GAMP)软件的阈值模型,在弱磁暴、中磁暴、强磁暴环境下的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4.04%、11.40%和20.90%,在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5.37%、7.75%和2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磁暴 精密单点定位(PPP) 电离层扰动指数(roti) 周跳探测阈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邓忠新 刘瑞源 +2 位作者 甄卫民 刘钝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7-2184,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对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地方时日落后至子夜前为发生高峰时段,正(负)相暴扰动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0.9h(10.5h),正相暴发生率以冬季为多,夏季为少,而负相暴则以夏季略高.发现位于赤道异常驼峰区的广州站和位于高中纬度的海拉尔站比典型中纬地区的北京站电离层TEC暴扰动更易发生,且低纬地区以正相暴扰动为主.分析表明,约有70%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伴随着有地磁扰动,但是电离层TEC暴扰动并不完全由地磁扰动所引起,强烈气象活动等局地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电离层TEC暴扰动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TEC扰动指数 电离层暴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三频数据计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 被引量:4
4
作者 管斌 孙中苗 +1 位作者 刘晓刚 朱永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7-896,共10页
研究了通过采样间隔为1 s的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1 Hz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VTEC)的方法,推导了直接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RVTEC的公式,对一般空间环境与电离层活动剧烈两种条件下L1L2、L1L5、L2L5三种载波相位组合... 研究了通过采样间隔为1 s的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1 Hz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VTEC)的方法,推导了直接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RVTEC的公式,对一般空间环境与电离层活动剧烈两种条件下L1L2、L1L5、L2L5三种载波相位组合计算的RVTEC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给出了通过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电离层RVTEC的修正方法,比较了X射线太阳耀斑期间RVTEC与由传统方法计算的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OT)响应,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L1L2、L1L5两种组合之间的一致性较好,由L1L2、L1L5组合计算的RVTEC的中误差约为0.004 TECu/s,RVTEC较ROT更能体现TEC变化的细节,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海面高梯度的计算中,电离层延迟之差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频数据 载波相位 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 电离层闪烁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时密度增强区附近电离层不均匀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丽 袁志刚 +2 位作者 邓晓华 聂志英 林悯惠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7,共6页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Density,SED)现象;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出ROTI(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研究表...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Density,SED)现象;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出ROTI(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研究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间SED边界附近不均匀体随着磁暴的发展逐渐增多;在主相的中后期不均匀体的分布密集度达到最大;在恢复相期间,不均匀体分布很少;随着磁暴的发展,不均匀体开始主要集中在40°~45°N范围内,随后向高纬漂移,主要集中在45°~55°N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时密度增强(SED) 总电子含量(TEC) roti指数 电离层不均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波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国亭 王宏 +1 位作者 朱庆林 董翔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针对高轨卫星S/Ka频段厘米级高精度测距系统大气折射误差修正需求,设计了可工程化实现的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微弱微波辐射信号接收技术、自定标技术、湿延迟模型构建、折射率模型构建提高对流层环... 针对高轨卫星S/Ka频段厘米级高精度测距系统大气折射误差修正需求,设计了可工程化实现的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微弱微波辐射信号接收技术、自定标技术、湿延迟模型构建、折射率模型构建提高对流层环境探测精度,通过基于GNSS硬件延迟估计技术研究提高电离层环境探测精度,进而提升大气折射误差修正精度.在我国青岛、海口、昆明、拉萨及满洲里五个典型气候地区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对流层折射率误差均方根偏差约为3.64 N单位,较大的地区为海口和青岛,分别为6.3 N单位和5.2N单位,且试验期间不同时刻的折射率误差差距较大,体现了沿海地区气候时空变化较为明显的特性;电离层垂直电子总含量平均值为1.19 TECU,较大的地区为昆明和海口,分别为1.4 TECU和1.92 TECU,体现了低纬度地区电离层变化较为剧烈的特性.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对流层、电离层折射修正值,验证内容和结果具有代表性,可以为高轨卫星高精度测定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轨 GNSS 自定标 微波辐射计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 对流层折射率 大气折射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牛樟苗期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先棒 周再知 +3 位作者 韩强 潘栋康 王丹薇 黄桂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81-2388,共8页
【目的】苗木质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研究施肥方式及施氮量对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培育优质牛樟苗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供试材料为1年生牛樟组培苗。设置两个常... 【目的】苗木质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研究施肥方式及施氮量对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培育优质牛樟苗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供试材料为1年生牛樟组培苗。设置两个常规施氮处理:集中施氮200 mg/株、常规平均施氮200 mg/株;4个指数施肥处理:200、400、600和800 mg/株;以不施氮肥为对照。每次施肥间隔10天,试验共施肥10次。试验结束后,测定牛樟苗高、地径,根、茎和叶生物量,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叶、茎和根的氮含量,分析不同施氮方式下牛樟苗木生长状况、根系生长参数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施肥显著提升了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指数施肥可提高幼苗株高、地径和茎、叶生物量,增加根系长度、体积、表面积、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提升植株氮积累量和叶、茎、根部含氮量。指数施肥方式下,随施氮量的提升,各指标都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量为400 mg/株时最优。【结论】施氮对牛樟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指数施氮方式优于常规施氮方式。指数施肥方式推荐是氮总量为400 mg/株,按照3.54、5.30、7.95、11.9、17.9、26.8、40.2、60.3、90.4、136.0 mg分为10次施用,可获得生物学性状较好、氮素积累量较高的优质牛樟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 指数施肥 总施氮量 氮肥分配量 幼苗生长指标 幼苗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暴期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变化特征及对精密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格 王宁波 +2 位作者 李子申 周凯 刘昂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基于加拿大地区高纬度电离层观测网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变化、TEC变化率指数(ROTI)及电离层相位闪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拿大地区最大异常值约6 TE... 基于加拿大地区高纬度电离层观测网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变化、TEC变化率指数(ROTI)及电离层相位闪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拿大地区最大异常值约6 TECU,磁暴引发全球电离层TEC异常峰值高达20 TECU;加拿大地区电离层相位闪烁发生率最大增至12.6%,而磁静日期间约为1%;强电离层闪烁期间,电离层相位闪烁指数与ROTI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对GPS双频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闪烁期间定位误差随测站纬度的增高呈现出增大趋势,但均方根误差小于0.4m;闪烁发生期间各测站的定位误差均显著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定位误差分别增至约0.9m及1.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闪烁 电离层TEC异常 TEC变化率指数 精密单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与扰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梅登奎 闻德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2017年9月8日发生了一次强磁暴,Kp指数最大值达到8.利用区域电离层格网模型(Regional Ionosphere Map,RIM)和区域ROTI(Rate of TEC Index)地图,分析了磁暴期间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和低纬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的产生与发展情... 2017年9月8日发生了一次强磁暴,Kp指数最大值达到8.利用区域电离层格网模型(Regional Ionosphere Map,RIM)和区域ROTI(Rate of TEC Index)地图,分析了磁暴期间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和低纬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同时利用不同纬度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测站BJFS(39.6°N,115.9°E),JFNG(30.5°N,114.5°E)和HKWS(22.4°N,114.3°E)的GPS双频观测值,获取各测站的ROTI和DROT(Standard Deviation of Differential ROT)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次磁暴发生期间电离层扰动先以正相扰动为主,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区域,dTEC(differential TEC)最大值达到14.9TECU,随后电离层正相扰动逐渐衰减,在低纬区域发生电离层负相扰动,dTEC最小值达到-7.2TECU;在12:30UT-13:30UT时段,中国南部低纬地区发生明显的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相比BJFS和JFNG两个测站,位于低纬的HKWS测站的ROTI和DROT指数变化更为剧烈,这表明电离层不规则体结构存在纬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电子含量 roti 电离层不规则体 电离层扰动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环境下在线PPP服务系统性能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牟昱燊 罗小敏 +4 位作者 章浙涛 彭星 谢自春 曹光胤 梁新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01-108,118,共9页
针对当前面向强磁暴环境的在线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性能缺乏必要的评估分析,基于全球171个站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系统性地评估了加拿大空间参考系统精密单点定位(CSRS-PPP)、自动精密定位服务(APPS)及内特-迪弗(Net_D... 针对当前面向强磁暴环境的在线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性能缺乏必要的评估分析,基于全球171个站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系统性地评估了加拿大空间参考系统精密单点定位(CSRS-PPP)、自动精密定位服务(APPS)及内特-迪弗(Net_Diff)3种在线PPP服务系统,在2017-09-08强磁暴环境下的动态PPP定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离层平静环境下,3种在线PPP服务系统的动态PPP定位精度均可达厘米级。在强磁暴环境下,CSRS-PPP动态PPP定位精度为厘米级,且随着电离层异常强度的变化,定位性能变化不明显;APPS出现了数米的定位偏差,最大可超过10 m;Net_Diff动态PPP定位性能优于APPS,但在强磁暴环境下仍会出现数米的定位偏差。与中、低纬地区的GNSS跟踪站不同,强磁暴引起的电离层异常主要影响高纬GNSS测站的观测数据,从而影响在线PPP服务系统的定位性能。统计结果表明,CSRS-PPP、Net_Diff、APPS动态PPP的均方根(RMS)平均值分别为0.043、0.538、1.291 m。建议GNSS用户在强磁暴环境下首选CSRS-PPP在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单点定位 在线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系统 电离层异常 总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北大北京本校站电离层TEC和闪烁指数集
11
作者 李灵樨 张东和 +4 位作者 邹自明 钟佳 胡晓彦 纪珍 郝永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6年第3期19-27,共9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闪烁指数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基于二者描述电离层状态,对电离层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北大北京本校站(116.30°E,39.99°N)电离层TEC和闪烁指数是根据GPS伪距及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信...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闪烁指数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基于二者描述电离层状态,对电离层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北大北京本校站(116.30°E,39.99°N)电离层TEC和闪烁指数是根据GPS伪距及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信号功率、信噪比获得的。该数据集包含电离层垂直TEC、幅度闪烁指数和相位闪烁指数。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得到电离层TEC同太阳活动、磁暴、电离层暴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离层不规则体的逐日变化和暴时特征。本数据集能够为我国众多空间环境相关的研究与工程项目提供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 总电子含量(TEC) 电离层GPS–TEC闪烁监测仪 闪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