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P507树脂对La(Ⅲ)和Zn(Ⅱ)的吸附行为研究
1
作者 刘帅峰 刘培 +5 位作者 来鹏飞 黄龙 郭浩然 冯伟航 聂华平 张小林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采用萃淋树脂吸附法提纯稀土时,稀土与非稀土杂质之间深度分离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采用静态法研究了CL-P507树脂对La^(3+)和Zn^(2+)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时间、料液pH、温度对CL-P507树脂吸附Zn^(2+)和La^(3+)的影响,分析了Zn^(... 采用萃淋树脂吸附法提纯稀土时,稀土与非稀土杂质之间深度分离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采用静态法研究了CL-P507树脂对La^(3+)和Zn^(2+)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时间、料液pH、温度对CL-P507树脂吸附Zn^(2+)和La^(3+)的影响,分析了Zn^(2+)和La^(3+)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探讨了Zn^(2+)和La^(3+)在吸附过程的分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CL-P507树脂的磷酸功能基中的H^(+)会参与吸附反应,当料液pH=4.0、La^(3+)和Zn^(2+)吸附时间分别为8、15 min时均可达到吸附平衡,静态平衡吸附量分别达0.0989、0.1534 mmol/g;CL-P507树脂对La^(3+)、Zn^(2+)的吸附反应均为吸热过程,且均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稀土与非稀土杂质的深度分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P507树脂 吸附 稀土 La() Zn(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钐渣焙烧变质协同熔盐电化学法分离稀土La/Sm研究
2
作者 黄浩添 王旭 +2 位作者 廖春发 钱勇辉 赖江源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稀土金属镧热还原渣中La元素再生利用对稀土二次资源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镧钐渣(LaSlag)焙烧变质和(LiF-LaF_(3))_(eut).氟化物熔盐载体中电化学还原分离La/Sm规律,探索阴极电流密度和温度对(LiF-LaF_(3))_(eut).-LaSla... 稀土金属镧热还原渣中La元素再生利用对稀土二次资源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镧钐渣(LaSlag)焙烧变质和(LiF-LaF_(3))_(eut).氟化物熔盐载体中电化学还原分离La/Sm规律,探索阴极电流密度和温度对(LiF-LaF_(3))_(eut).-LaSlag电还原参数(槽电压、反电动势和过电位)的影响,为优化还原外部条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镧钐渣在不低于823 K条件下,经焙烧改性可全部脱氢转型为稳定的稀土镧/钐氧化物。在温度1 223~1 323 K范围内,当(LiF-LaF_(3))_(eut).-LaSlag体系电还原过程阴极电流密度在低于4.0 A/cm^(2)范围内递增时,体系的槽电压、过电位也逐渐增加,阳极效应周期则逐渐缩短;当电流密度高于4.0 A/cm^(2)后,体系的槽电压、过电位和阳极效应周期趋于稳定。当阴极电流密度一定时,阴极过电位和阳极效应周期影响较小,低于1 273 K时体系槽电压和反电动势随温度升高而小幅度降低,温度高于1 273 K时则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钐渣 稀土La/sm 熔盐 反电动势 过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PANI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Ho(Ⅲ)离子的吸附行为
3
作者 刘嘉铭 陈紫良 +4 位作者 王剑 昝苗苗 何世伟 康荏翔 肖燕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稀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型稀土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稀土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废水,在污染水体的同时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将磁性纳米Fe_(3)O_... 稀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型稀土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稀土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废水,在污染水体的同时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将磁性纳米Fe_(3)O_(4)与聚苯胺(PANI)相结合制备了磁性复合吸附剂Fe_(3)O_(4)@PANI,通过吸附法对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外层的聚苯胺有效包裹了内部Fe_(3)O_(4)磁芯,并为其在较低pH的环境下提供了有效保护,使得Fe_(3)O_(4)@PANI相较于Fe_(3)O_(4)对Ho(Ⅲ)离子吸附性能具有显著提升,Fe_(3)O_(4)@PANI的饱和吸附量可达145.48 mg/g,并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三次循环使用后吸附率仍达82.77%。该材料在富集稀土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吸附 Fe_(3)O_(4)@PANI 磁性复合吸附剂 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TiO_(2)∶Sm^(3+)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洛美沙星
4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孙大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1926,共9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样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Sm^(3)+进入TiO_(2)晶格,占据Ti^(4+)的位置,造成TiO_(2)晶格膨胀,引起晶格畸变。稀土掺杂引入的晶格缺陷能够提高TiO_(2)的费米能级,增加表面能量壁垒,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在表面的复合概率降低;金属Bi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结合稀土元素丰富的能级结构和4f电子跃迁特性,对TiO_(2)进行双重修饰改性,进一步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见光照5 h,Bi/TiO_(2)∶Sm^(3+)复合纤维对洛美沙星的降解效果最佳,达到97.37%,分别是Sm^(3+)∶TiO_(2)和Bi/TiO_(2)的1.7和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O_(2)∶sm^(3+)复合纤维 洛美沙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稀土离子掺杂 可见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Gd-Y-Sm-X-Zr(X=La、Ce、Sr、Sb)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茂海 邱东东 +4 位作者 罗天纵 熊爱虎 吕晶 李杰 代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以纯镁及镁基中间合金为原材料制备Mg-Gd-Y-Sm-X-Zr(X=La、Ce、Sr、Sb)合金,采用维氏硬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测试试验机等设备对试样进行测试。研究了Mg-Gd-Y-Sm-X-Zr(X=La、Ce、Sr... 以纯镁及镁基中间合金为原材料制备Mg-Gd-Y-Sm-X-Zr(X=La、Ce、Sr、Sb)合金,采用维氏硬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测试试验机等设备对试样进行测试。研究了Mg-Gd-Y-Sm-X-Zr(X=La、Ce、Sr、Sb)合金经固溶时效处理后的维氏硬度,稀土元素Gd、Y含量对Mg-Gd-Y-Sm-La-Zr合金时效态维氏硬度的影响,以及铸态、固溶时效态Mg-8Gd-3Y-2Sm-0.15La-0.5Zr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时效硬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La为最佳强化元素;Gd/Y质量比为8/3的合金维氏硬度优于Gd/Y质量比为6/4和9/2的合金;铸态Mg-8Gd-3Y-2Sm-0.15La-0.5Zr合金的晶粒尺寸主要集中在20~45μm,时效16h时其硬度达到峰值132.87HV;该合金时效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达到了259.02MPa和240.31MPa,相对于铸态分别提升了42.32%和5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Mg-Gd-Y-sm-La-Zr 显微组织 固溶 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Sm-Nd定年 被引量:59
6
作者 刘善宝 刘战庆 +3 位作者 王成辉 王登红 赵正 胡正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30,共14页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夕卡岩型钨矿床,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在详细钻孔岩心编录基础上,本文对白钨矿运用LA-ICP-MS法分析了其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并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夕卡岩型钨矿床,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在详细钻孔岩心编录基础上,本文对白钨矿运用LA-ICP-MS法分析了其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并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微量元素中Mo、Nb、Ta富集,而Rb/Sr<0.04,Nb/Ta=1.69~8.46、Zr/Hf=3.06~6.75,显示成矿物质的壳源特征。白钨矿的∑REE变化大(∑REE=3.25×10^(-6)~229.95×10^(-6)),LREE与HREE之间分馏明显((La/Yb)N=36~19 984),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依据δEu值的特征,将白钨矿分为δEu正异常(δEu=1.44~9.06)的轻稀土富集型和δEu负异常(δEu=-0.25^-0.82)的轻稀土富集型;在空间上,由远到近接近花岗岩,白钨矿的∑REE逐渐升高,δEu由正异常逐渐转变为负异常,有与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趋于一致的趋势。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44±5)Ma,143 Nd/144 Nd初始比值为0.512 020,其εNd(t)为-9.753,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745 Ma,其年龄与物质来源与朱溪花岗岩的一致,表明朱溪钨矿床是朱溪矿区隐伏花岗岩进一步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矿 白钨矿 稀土 微量元素 sm-ND同位素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REE和Sm-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义兵 胡霭琴 +1 位作者 张国新 张前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0-77,共8页
对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的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原岩为18-20亿年地幔分异的产物,为具有岛弧特征的钙碱性岩系,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并且讨论了麻粒岩原岩的形成,为交代地幔较大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 对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的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原岩为18-20亿年地幔分异的产物,为具有岛弧特征的钙碱性岩系,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并且讨论了麻粒岩原岩的形成,为交代地幔较大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形成和侵位过程中,有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稀土族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稀土铈(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科军 温和瑞 +1 位作者 刘芳 贾德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7-1280,共4页
以低聚壳聚糖(L-CTS)为配位体,稀土铈(Ⅲ)为配位离子,在pH值1~2的酸性条件下制备了低聚壳聚糖稀土铈(Ⅲ)配合物(L-CTS-Ce),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 以低聚壳聚糖(L-CTS)为配位体,稀土铈(Ⅲ)为配位离子,在pH值1~2的酸性条件下制备了低聚壳聚糖稀土铈(Ⅲ)配合物(L-CTS-Ce),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L-CTS与Ce(Ⅲ)发生配位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而不是氨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稀土铈配合物 合成 结构表征 配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荚醚萃取铀(Ⅵ)和稀土(Ⅲ)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丁颂东 陈文浚 +7 位作者 肖成建 路强 罗红英 刘峻峰 叶国安 朱志瑄 唐洪彬 罗方祥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研究了不对称荚醚N,N' 二甲基二己基 3 氧戊二酰胺(DMDHGA)、N,N' 二甲基二辛基 3 氧戊二酰胺(DMDOGA)、N,N' 二甲基二月桂基 3 氧戊二酰胺(DMDLGA)和N,N' 二甲基二己基 3,6 二氧辛二酰胺(DMDHOA)在HNO3介质中对铀(Ⅵ)... 研究了不对称荚醚N,N' 二甲基二己基 3 氧戊二酰胺(DMDHGA)、N,N' 二甲基二辛基 3 氧戊二酰胺(DMDOGA)、N,N' 二甲基二月桂基 3 氧戊二酰胺(DMDLGA)和N,N' 二甲基二己基 3,6 二氧辛二酰胺(DMDHOA)在HNO3介质中对铀(Ⅵ)、稀土(Ⅲ)和锶(Ⅱ)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酰胺官能团氮原子上烷基链增大,不对称荚醚萃取性能下降,与铀(Ⅵ)形成的萃合物在烷烃稀释剂中的溶解性增加。分别使用正十二烷、异辛烷和煤油作稀释剂时,DMDOGA萃取铀(Ⅵ)均出现第三相,而DMDHGA,DMDHOA和DMDL GA萃取时均不出现第三相。DMDHGA萃取铀(Ⅵ)和锶(Ⅱ)的分配比及铀(Ⅵ)与锶(Ⅱ)之间的分离系数均比对称荚醚N,N,N',N' 四丁基 3 氧戊二酰胺(TBGA)的大,有利于铀(Ⅵ)与锶(Ⅱ)的分离。DMDLGA与铀(Ⅵ)生成1∶1型萃合物;而DMDLGA和DMDOGA与混合稀土(Ⅲ)(组成以氧化物计为27%La2O3,51%CeO2,6%Pr6O11,16%Nd2O3)生成1∶2型萃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荚醚 萃取剂 铀(Ⅵ) 稀土() 分离 稀释剂 Sr(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Ce、Sm)对Ni-P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迪倡 宗保宁 +2 位作者 金泽明 田敏 闵恩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态合金Ni-RE-P(RE=Y,Ce,Sm,下同)的热稳定性;用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了在不同温度范围处理的样品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向非晶态Ni-P合金中加入少量稀土元素(Y,Ce,Sm),可显著提高非晶态Ni-RE...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态合金Ni-RE-P(RE=Y,Ce,Sm,下同)的热稳定性;用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了在不同温度范围处理的样品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向非晶态Ni-P合金中加入少量稀土元素(Y,Ce,Sm),可显著提高非晶态Ni-RE-P 合金的热稳定性.样品的晶化激活能数据表明,Ni-RE-P 的各转变阶段的激活能都比Ni-P的大,说明Ni-RE-P 比Ni-P 更难晶化,即Ni-RE-P 比Ni-P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非晶态合金 热稳定性 镍-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TMPTP与伯胺N1923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 被引量:7
11
作者 孔薇 王春 +2 位作者 李德谦 张秀英 王朝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HBTMPTP,HL)和伯胺N1923的正己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并以La(Ⅲ)为例,用斜率法、恒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3)3L2La(SO4)2,计算了...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HBTMPTP,HL)和伯胺N1923的正己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并以La(Ⅲ)为例,用斜率法、恒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3)3L2La(SO4)2,计算了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观测了协萃配合物的IR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TMPTP 伯胺N1923 稀土() 协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支化聚芳酰胺/稀土铕(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倩 杨小进 +3 位作者 曾少敏 王应席 易昌凤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3,共4页
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以氮三乙酸(NT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了高度支化聚芳酰胺(PNOA),并以PNOA为配体与EuCl3配位制备出Eu/PNOA高分子发光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PNOA和Eu/PNOA的结构,用热重(TG)分析了Eu/PNOA的热稳定性... 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以氮三乙酸(NT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了高度支化聚芳酰胺(PNOA),并以PNOA为配体与EuCl3配位制备出Eu/PNOA高分子发光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PNOA和Eu/PNOA的结构,用热重(TG)分析了Eu/PNOA的热稳定性,用紫外及荧光光谱法表征了它们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PNOA与稀土离子Eu3+发生了配位作用,Eu/PNOA在被350nm的紫外光激发后发出616nm的红色荧光,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高分子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芳酰胺 稀土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RE(Val)Cl_3·6H_2O(RE=Nd, Sm)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新民 刘建华 +1 位作者 李巍 戚传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2-946,共5页
合成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钕、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熔点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 合成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钕、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熔点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过程,给出了各配合物样品失水阶段第一步反应和氨基酸骨架断裂阶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的对数值(lnA)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RE(Val)Cl3·6H2O(RE=Nd sm) 热分解机理 活化能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Tb(Ⅲ)离子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位霄鹏 高保娇 张瑞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甲酸 Tb()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_2O_3对WCoB-TiC复相陶瓷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超 潘应君 +1 位作者 彭骏松 张改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WC、TiB2、Co粉末为基本原料,添加稀土Sm2O3为抑制剂,采用真空液相反应烧结技术制备WCoBTiC复相陶瓷材料,利用XRD、SEM和EDS对其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稀土Sm2O3后,WCoB-TiC复相陶瓷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晶粒... 以WC、TiB2、Co粉末为基本原料,添加稀土Sm2O3为抑制剂,采用真空液相反应烧结技术制备WCoBTiC复相陶瓷材料,利用XRD、SEM和EDS对其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稀土Sm2O3后,WCoB-TiC复相陶瓷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晶粒的长大得到抑制;随着稀土Sm2O3的过量加入,复相陶瓷中有棒状晶粒出现,晶粒有粗化的趋势。在1400℃下烧结时,当Sm2O3添加量为0.3%时,制成的WCoB-TiC复相陶瓷材料密度达到10.01g/cm3,硬度HRA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oB-TiC复相陶瓷 稀土sm2O3 晶粒长大抑制剂 rare earth sm2 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羧酸类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泉平 杜海燕 孙家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2,共3页
以苯甲酸(BA)、邻氨基苯甲酸(o-Amino)、邻苯二甲酸(o-Phth)及水杨酸(Sal)4种芳香族羧酸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通过溶液沉淀法合成了4种稀土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确... 以苯甲酸(BA)、邻氨基苯甲酸(o-Amino)、邻苯二甲酸(o-Phth)及水杨酸(Sal)4种芳香族羧酸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通过溶液沉淀法合成了4种稀土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结构,用荧光光谱研究分析了4种配合物的光致发光荧光性能,初步探讨了不同第一配体对铕(Ⅲ)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影响,并筛选出具有很好应用价值的红色高亮有机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铕()三元配合物 芳香族羧酸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对BaTiO_3陶瓷的气相扩渗及其电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素娥 韦永德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8-260,264,共4页
为了改善BaTiO3陶瓷的电性能,采用气相法对BaTiO3陶瓷扩渗了Sm元素,探讨了Sm扩渗对BaTiO3陶瓷导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Sm扩渗后,BaTiO3陶瓷的室温电阻率从4 3×109Ω·m下降到2 1×102Ω·m,而且随着频率... 为了改善BaTiO3陶瓷的电性能,采用气相法对BaTiO3陶瓷扩渗了Sm元素,探讨了Sm扩渗对BaTiO3陶瓷导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Sm扩渗后,BaTiO3陶瓷的室温电阻率从4 3×109Ω·m下降到2 1×102Ω·m,而且随着频率增大和温度升高,交流电导逐渐增大,BaTiO3陶瓷的导电性更强;经Sm扩渗的BaTiO3陶瓷的晶粒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PTC效应,而晶界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急剧连续降低状态,总电阻的变化规律与晶界电阻的变化相一致,试样总电阻的PTC效应已不存在,有向导电体过渡的趋势;Sm扩渗使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在低频下显著增加,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PTC效应,并使BaTiO3陶瓷的居里温度升高到128 9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钛酸钡陶瓷 气相扩渗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对Mg?Gd?Y?Sm?Zr系稀土镁合金显微组织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全安 陈志 +1 位作者 程彬 周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9,共4页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Gd对Mg-Gd-Y-Sm-Zr系稀土镁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腐蚀形貌,并对合金及其腐蚀产物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Mg-Gd-Y-Sm-Zr系稀土镁合金主要由α...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Gd对Mg-Gd-Y-Sm-Zr系稀土镁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腐蚀形貌,并对合金及其腐蚀产物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Mg-Gd-Y-Sm-Zr系稀土镁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和Mg5Gd和Mg24Y5析出相组成;随着Gd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逐渐细化,析出相逐渐增多;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随Gd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中Mg-12Gd-2Y-1Sm-0.5Zr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sm—Zr 稀土镁合金 Gd含量 显微组织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基膦酸单(1-己基-4-乙基)辛酯与HPMBP协同萃取稀土元素(Ⅲ)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静 郑重 +1 位作者 李德谦 叶伟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66,共3页
异丙基膦酸单(1-己基-4-乙基)辛酯与HPMBP协同萃取稀土元素(Ⅲ)孙静,郑重,李德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叶伟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关键词异丙基... 异丙基膦酸单(1-己基-4-乙基)辛酯与HPMBP协同萃取稀土元素(Ⅲ)孙静,郑重,李德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叶伟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关键词异丙基膦酸单(1-己基-4-乙基)辛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膦酸 己基 乙基 辛酯 HPMBP 稀土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Ⅲ)-三溴偶氮胂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晖 黎拒难 李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92-394,共3页
在PH9.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稀土(Ⅲ)与三溴偶氮胂在-0.69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二次导数峰高与稀土浓度在3.O×10^(-8)~9.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O×10^(-8)mol·L^(-1)... 在PH9.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稀土(Ⅲ)与三溴偶氮胂在-0.69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二次导数峰高与稀土浓度在3.O×10^(-8)~9.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O×10^(-8)mol·L^(-1).探讨了该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用此法测定了球墨铸铁中的稀土总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三溴偶氮胂 极谱配合吸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