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Ce/Y)与Al-5Ti-B复合添加对6061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丁万武 孙建英 +3 位作者 徐梅 张利鹏 安家志 余海存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6-1104,共9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在6061铝合金中添加稀土Ce/Y元素及Al-5Ti-B中间合金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铸态6061铝合金中添加0.20%Al-5Ti-B和0.15%Y时,其力学性能最...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在6061铝合金中添加稀土Ce/Y元素及Al-5Ti-B中间合金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铸态6061铝合金中添加0.20%Al-5Ti-B和0.15%Y时,其力学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伸长率、显微硬度分别由141.3 MPa、8.3%、58.1 HV提高至179.5 MPa、20.0%、69.7 HV,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由118.2μm减小至57.79μm,且β-AlFeSi和Mg2Si相的形貌由长针状转变为短棒状或颗粒状,降低了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添加0.20%Al-5Ti-B和0.15%Y的6061试样综合性能的提高是晶粒细化和β-AlFeSi和Mg2Si相形貌改善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稀土ce 稀土Y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铝用TiC细化剂细化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代卫丽 刘慧 +3 位作者 宋月红 刘彦峰 张美丽 韩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143,共7页
以工业纯铝和5μm的TiC粉末及稀土Ce为原料,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并通过调控TiC和Ce的含量制备了铝铸锭。采用OM、SEM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致密度、电导率、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当TiC的加入量为0.1%、0.2%、0.3%和0.4%时,Ce的最佳添... 以工业纯铝和5μm的TiC粉末及稀土Ce为原料,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并通过调控TiC和Ce的含量制备了铝铸锭。采用OM、SEM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致密度、电导率、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当TiC的加入量为0.1%、0.2%、0.3%和0.4%时,Ce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4%、0.4%、0.3%和0.3%,所制备铸锭的晶粒尺寸较原始样品分别降低1.71、1.50、1.26和1.31倍;所制备样品的致密度和显微硬度均得到了提高,致密度达99%以上,显微硬度高达144.6 HV,较原始样品分别提高了16%和44.3%,而电导率无明显下降;TiC和Ce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1%和0.4%,此时稀土形成了稀土化合物,促进了TiC的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纯铝 TiC细化剂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雯 陈刚 +3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李蒙蒙 李泽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52,共19页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_(2)O_(3)颗粒由碎片化尖角形转变为近球形,粗大的Al_(2)CuMg析出相得到细化。当Ce添加量由0.4%增加到0.8%时,α-Al_(2)O_(3)颗粒由近球形转变为四方块体,同时形成粗大的稀土析出相。当Ce添加量为0.4%时,近球形α-Al_(2)O_(3)颗粒与α(Al)晶体学匹配关系最好,1%Al_(2)O_(3np)(体积分数)/7085复合材料基体平均晶粒尺寸从199.00μm降至96.00μm;抗拉强度达到最高,为646.36 MPa,伸长率达到8.20%,较未添加稀土Ce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9.96%和54.72%,其拉伸断口的韧窝细小且均匀。当Ce添加量为0.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变差,拉伸断口出现解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α-Al_(2)O_(3)颗粒 晶粒尺寸 7085基复合材料 稀土ce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ZL114A铝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4
作者 冯艳飞 麻永林 +3 位作者 邢淑清 王军 鲍鑫宇 刘永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采用砂型铸造工艺模拟实验,分析稀土Ce对ZL114A铝合金的凝固组织中α-Al晶粒尺寸、共晶Si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Ce添加量的增加,ZL114A铝合金凝固组织的α-Al晶粒尺寸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合金维氏硬度呈先... 采用砂型铸造工艺模拟实验,分析稀土Ce对ZL114A铝合金的凝固组织中α-Al晶粒尺寸、共晶Si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Ce添加量的增加,ZL114A铝合金凝固组织的α-Al晶粒尺寸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合金维氏硬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相反趋势。最佳稀土Ce质量分数为0.3%,在此条件下铸锭心部和边部平均晶粒尺寸由原始的157μm和143.2μm分别减小至125.7μm和122.6μm,分别降低了19.9%和14.4%;共晶Si形貌由原来的板条状变为细小的短棒状,且添加稀土Ce促进了合金中Al和Si原子沿〈100〉和〈110〉方向的择优取向生长;铸锭心部和边部的维氏硬度值由原始的62.9 HV和68.3 HV分别升至70.3 HV和75.3 HV,分别提高了11.8%和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ZL114A铝合金 凝固组织 共晶Si 晶粒细化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Fe-Ni-Al马氏体时效钢等温过程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
5
作者 谭会杰 王海燕 +4 位作者 华连庚 高雪云 吕萌 于大威 邢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200,共6页
通过OM、XRD、SEM、TEM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力学性能,并与添加稀土Ce的马氏体时效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的硬度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进入宽的硬度平台趋势。加入稀土C... 通过OM、XRD、SEM、TEM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力学性能,并与添加稀土Ce的马氏体时效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的硬度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进入宽的硬度平台趋势。加入稀土Ce后,试验钢内部板条马氏体束变得更加细小,板条分布更加弥散均匀,试验钢的硬度略微降低,在500℃时效3 h后,掺加稀土Ce的试验钢的延伸率有所增加,但强度变化不大,抗拉强度达到2 053 MPa。试验钢在时效过程中,内部析出两种类型的析出物,一种为较大尺寸的NbC析出颗粒,另一种为小尺寸的弥散分布的NiAl相。加入稀土Ce后,NbC析出相尺寸变小,NiAl相的析出变缓。利用HRTEM表征后发现,B2-NiAl析出相与基体共格,同时得到了B2相和基体的晶格常数,二者的错配度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钢 稀土ce 显微组织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和Y对Cu-0.8Cr-0.2Zr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导率的影响
6
作者 张家辉 刘香君 +2 位作者 郭文涛 白庆伟 金永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提升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满足新基建对材料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单一稀土Ce、Y含量和混合稀土Ce/Y质量比对Cu-0.8Cr-0.2Zr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导率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单一稀土时,随着稀土Ce或Y含量的增加... 为提升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满足新基建对材料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单一稀土Ce、Y含量和混合稀土Ce/Y质量比对Cu-0.8Cr-0.2Zr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导率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单一稀土时,随着稀土Ce或Y含量的增加,铸态合金组织呈现先细化后粗化的趋势,硬度和电导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Y的细化合金组织、提升合金硬度及电导率的效果优于Ce;添加混合稀土后,铸态合金组织的细化效果优于添加单一稀土,但硬度和电导率低于单一稀土合金,且当Ce/Y质量比稍高时合金电导率较高,当Ce/Y质量比稍低时合金的组织细化效果和硬度较好;与铸态合金相比,轧制热处理使得合金组织进一步细化,电导率和力学性能进一步改善;经轧制热处理后,含0.5%Y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最优,分别为132.38 HV和485.33 MPa,含0.25%Ce和0.25%Y合金的电导率最优,为81.08%IACS。本研究有利于促进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平衡利用,并为Cu-Cr-Zr合金的工业生产及性能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电导率 微观组织 稀土 ce Y 轧制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GCr15轴承钢中液析碳化物的影响
7
作者 陈楠 汪宙 +1 位作者 陈爽 李继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高端轴承钢材料的需求与研发日益迫切。目前GCr15轴承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之一,随着轴承钢洁净度的不断提高,液析碳化物对轴承钢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本工作通过向GCr15...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高端轴承钢材料的需求与研发日益迫切。目前GCr15轴承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之一,随着轴承钢洁净度的不断提高,液析碳化物对轴承钢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本工作通过向GCr15轴承钢中添加稀土Ce,研究其对轴承钢液析碳化物的影响及细质化调控机理。采用Thermo-Calc软件对GCr15轴承钢凝固过程中液析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RD、OLS51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EDS等对GCr15轴承钢中液析碳化物的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中的液析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_(3)C、M_(7)C_(3)和M_(3)C_(2);适量添加稀土Ce可以明显降低液析碳化物数量和缩小尺寸,当GCr15轴承钢中稀土Ce含量为320×10^(-6)时,液析碳化物面积占比和最大尺寸分别降低了3.22%和16.21μm。此外,随着稀土Ce含量的增加,液析碳化物的形核核心由MnS和Al_(2)O_(3)夹杂转变为尺寸较小的Ce-O-S稀土化合物,从而达到细质化调控液析碳化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液析碳化物 稀土ce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加入量对50W470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年迪 杨礼林 +2 位作者 许涛 谢东西 李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5,共6页
利用XRD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不同稀土含量的50W470无取向硅钢的热轧、冷轧、退火试样的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Ce含量50W470无取向硅钢的热轧板表层织构主要聚集在Goss织构周围,且随着Ce含量增加,热轧... 利用XRD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不同稀土含量的50W470无取向硅钢的热轧、冷轧、退火试样的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Ce含量50W470无取向硅钢的热轧板表层织构主要聚集在Goss织构周围,且随着Ce含量增加,热轧板表层Goss织构强度逐渐降低,心部{001}<uvw>织构强度逐渐降低;冷轧板的表层及心部织构主要类型相同,但是强度存在差异,2^(#)、3^(#)钢的{001}<110>、{110}<110>织构强度高于无稀土1^(#)钢的;随Ce含量的增加,退火板中面织构占比及织构因子发生变化:有利织构{100}+{110}占比增加,不利织构{111}占比减少,织构因子({100}+{110})/{111}从3.6增加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织构 稀土ce 退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Ni-Co镀层组织与性能影响创新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吉成 程金晶 +3 位作者 张喆 刘敬东 胡远照 靳惠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5,共7页
以电化学沉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为背景,设计了稀土Ce对Ni-Co合金镀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综合电化学实验。以电化学沉积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掌握Ni-Co镀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为目的,以硫酸镍体系为主要原料,制备了Ni-Co合... 以电化学沉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为背景,设计了稀土Ce对Ni-Co合金镀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综合电化学实验。以电化学沉积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掌握Ni-Co镀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为目的,以硫酸镍体系为主要原料,制备了Ni-Co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仪对镀层的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与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与耐蚀性进行了测试。本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实验涉及电化学、材料、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镀层 稀土ce 电化学沉积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对DH36船板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亚一 刘香军 +1 位作者 杨昌桥 杨吉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探究稀土Ce对DH36船板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不同Ce含量的DH36船板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Ce对DH36船板钢组织、硬度、冲击性能、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 为探究稀土Ce对DH36船板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不同Ce含量的DH36船板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Ce对DH36船板钢组织、硬度、冲击性能、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DH36船板钢中加入Ce使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细化。含0.009%Ce的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硬度增幅最大,相比未加Ce的试验钢提升15.6%;抗拉强度由未添加Ce的581.97 MPa提升到643.80 MPa,提升10.6%;冲击功由未添加Ce的162.8 J提升到174.5 J,提升7.2%。加入稀土Ce后,试验钢的拉伸断口和冲击断口形貌得到改善,韧窝数量增多,断口表面的夹杂物类型发生改变,由大尺寸不规则夹杂物变成了小尺寸类球状稀土夹杂物,降低了有害夹杂物引起的应力集中,使断口表面的裂纹源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36船板钢 稀土ce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韧窝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DH36船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英杰 杨吉春 +3 位作者 刘香军 孟祥超 杨昌桥 王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7-62,66,共7页
采用ZG-01型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不同Ce含量的DH36船板钢,对该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Ce含量为0.0092%时,试验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未添加Ce的试验钢相比,Ce含量为0.0092%的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 采用ZG-01型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不同Ce含量的DH36船板钢,对该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Ce含量为0.0092%时,试验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未添加Ce的试验钢相比,Ce含量为0.0092%的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冲击功、硬度均增大。稀土Ce加入后,珠光体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减小,珠光体变得更加弥散;试验钢中的MnS、Al_(2)O_(3)、MnS+Al_(2)O_(3)复合夹杂被改性为Ce-Al-O-Mn系复合夹杂、CeAlO_(3)+MnS系复合夹杂、CeO_(2)夹杂,钢中Al_(2)O_(3)等夹杂物尺寸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36船板钢 稀土ce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Ce稀土对多元Al-Si活塞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铁羽 董雄博 +4 位作者 段洪波 夏峰 杨伟 王建利 李建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0,共6页
采用DSC以及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研究了富Ce稀土(0.1wt%,0.3wt%,0.5wt%)对多元近共晶Al-11.5Si-4Cu-2Ni-1Mg-0.5Fe(wt%)活塞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富Ce稀土加入对该合金的共晶硅和多种第二相的凝固温度、形态与体积分数均有明显影... 采用DSC以及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研究了富Ce稀土(0.1wt%,0.3wt%,0.5wt%)对多元近共晶Al-11.5Si-4Cu-2Ni-1Mg-0.5Fe(wt%)活塞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富Ce稀土加入对该合金的共晶硅和多种第二相的凝固温度、形态与体积分数均有明显影响。富Ce稀土的加入,使Al-Si共晶温度降低,T-Al_(9)FeNi相和δ-Al_(3)CuNi相析出温度升高。富Ce稀土加入量0.3wt%时,共晶硅变质效果最佳,T-Al_(9)FeNi相由初始的板条状转变为小块状,体积分数减小到3.22vol%,δ-Al_(3)CuNi相由初始的片状转化为鱼骨状,体积分数增加到6.47vol%。富Ce稀土中La、Ce原子在凝固过程中富集在固液界面前沿,增大了成分过冷,细化共晶组织。当富Ce稀土含量为0.5wt%时,合金中出现长针状富稀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活塞合金 变质 共晶硅 富铈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变质ZK60变形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浩 尧军平 +1 位作者 李怡然 梁超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9-104,共6页
在ZK60变形镁合金基体中加入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稀土元素Ce。借助金相、SEM、EDS、XRD研究稀土Ce变质ZK60变形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探讨变质机理。结果表明,当Ce从0%增加到0.9wt%时,合金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尺寸由88μm减小到51μm,抗拉强度... 在ZK60变形镁合金基体中加入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稀土元素Ce。借助金相、SEM、EDS、XRD研究稀土Ce变质ZK60变形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探讨变质机理。结果表明,当Ce从0%增加到0.9wt%时,合金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尺寸由88μm减小到51μm,抗拉强度由104 MPa增加到160 MPa,伸长率从6%增加到7%;当Ce增加到1.2wt%时,晶粒尺寸反而增大到61μm,出现过变质现象;MgZn2可作为α-Mg的异质形核核心;Ce、Mg与Zn结合成Mg42Zn53Ce5化合物钉扎在晶界处,有利于减小晶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ZK60变形镁合金 微观组织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低碳微合金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祝英杰 孟祥超 +3 位作者 刘香军 杨昌桥 王婷 杨吉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了提高低碳微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BSD、电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稀土Ce含量的试验钢在3.5%NaCl溶液模拟的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稀土C... 为了提高低碳微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BSD、电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稀土Ce含量的试验钢在3.5%NaCl溶液模拟的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稀土Ce可以细化晶粒,减小夹杂物的尺寸,将试验钢中Al_(2)O_(3)、MnS、Al_(2)O_(3)+MnS夹杂物改性为MnS+CeAlO_(3)、Ce_(2)O_(3)夹杂物,并且改性后的夹杂物应力明显降低,减小了微孔洞、裂纹萌生的概率。另外,稀土Ce的加入可以降低试验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提高腐蚀电压,使得腐蚀产物中γ-FeOOH的含量减少,同时α-FeOOH和Fe_(3)O_(4)含量增多,可降低反应活性,提高锈层对基体的保护作用。因此,相对于未添加稀土Ce的低碳微合金钢,添加稀土Ce的低碳微合金钢表现出更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钢 稀土ce 夹杂物 海洋环境 耐腐蚀性能 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DH36船板钢显微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祝英杰 孟祥超 +3 位作者 刘香军 杨昌桥 王婷 杨吉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65,共9页
针对稀土对钢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及稀土夹杂对船板钢的局部腐蚀机理的研究不足,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在3.5%NaCl溶液中稀土Ce含量对DH36船板钢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稀土对钢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及稀土夹杂对船板钢的局部腐蚀机理的研究不足,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在3.5%NaCl溶液中稀土Ce含量对DH36船板钢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可以细化试验钢的晶粒尺寸,同时降低试验钢的珠光体片层间距。稀土Ce的加入将试验钢中的MnS和Al_(2)O_(3)+MnS夹杂转变为MnS+CeAlO_(3)、Mn-Al-O-Ce、Mn-S-Al-O-Ce夹杂。相比于未添加Ce和添加0.001 0%Ce的试验钢而言,Ce含量为0.009 2%时试验钢的腐蚀速率最低,团絮状腐蚀产物最少,腐蚀坑的尺寸与数量最小,表面粗糙程度较小,且初期仍具有金属光泽;稀土Ce的加入使得试验钢的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时间为5 d时,Ce含量为0.009 2%时试验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2.225×10^(-5 )A/cm^(2)),腐蚀电压最高(-1.057 V),耐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36船板钢 稀土ce 夹杂物 腐蚀形貌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变质对ADC12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周烨 陈晖 +2 位作者 邹金红 杜丘美 张雪莲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9-93,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及布氏硬度计研究了稀土Ce改性处理对ADC12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稀土Ce时,组织中粗大的初生α-Al相变得圆整、细小且分布均匀,共晶Si相由针片状变为...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及布氏硬度计研究了稀土Ce改性处理对ADC12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稀土Ce时,组织中粗大的初生α-Al相变得圆整、细小且分布均匀,共晶Si相由针片状变为颗粒状。稀土Ce与合金中的Al元素发生共晶反应生成Al11Ce3等金属间化合物,在扫描电镜下化合物形状为长条针状,并呈亮白色。添加质量分数为0.6%Ce有效提高了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71.72、260.37 MPa和4.1%,与未添加Ce元素的合金相比分别提升了33.83%、48.69%和155%,与此同时,合金的布氏硬度也达到峰值,为88 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12铝合金 稀土ce 变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CeO_(2)的合成及其CMP性能研究
17
作者 袁帅 方杨飞 +1 位作者 杨向光 张一波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1,158,共8页
CeO_(2)作为一种常用的稀土抛光粉,其抛光性能十分优异,但在现有的抛光研究中,平衡材料去除速率(MRR)和表面粗糙度(Ra)两者的关系一直是重点与难点。为探究这一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形貌规整、粒径较为均一、分散性良好的球形CeO_(2),... CeO_(2)作为一种常用的稀土抛光粉,其抛光性能十分优异,但在现有的抛光研究中,平衡材料去除速率(MRR)和表面粗糙度(Ra)两者的关系一直是重点与难点。为探究这一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形貌规整、粒径较为均一、分散性良好的球形CeO_(2),并对其进行Pr、Y等稀土元素的掺杂,研究稀土元素掺杂对氧空位形成的改变,以及引起的Ce^(3+)比例的变化对抛光性能的影响。根据材料表面Ce^(3+)的含量,与CMP抛光实验结合,结果显示Ce^(3+)含量较高的抛光磨料对硅片的抛光效果更好,其中Pr掺杂的CeO_(2)磨料,MRR高达445.71 nm/min,抛光后硅片的平均粗糙度(Ra)为1.23 nm,Pr元素的掺杂能够改变Ce基抛光粉表面的化学状态,进而影响抛光过程。通过对氧化铈形貌、粒径及表面Ce的化学状态的调控,稀土元素掺杂后的CeO_(2)抛光粉具有较快的材料去除速率和较好的表面粗糙度,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性能氧化铈基抛光粉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溶剂热法 CMP 稀土元素掺杂 ce表面化学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2A12铝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18
作者 赵慧颖 李涛 +2 位作者 曹阁 范静 孙明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5,118,共5页
通过室内周期浸润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稀土Ce对2A12铝合金在含Cl-海洋大气模拟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蔡司显微镜观察了铸态金相组织,用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组成。采用失重法分析了2A12铝合金腐蚀动力学规律,采用电化... 通过室内周期浸润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稀土Ce对2A12铝合金在含Cl-海洋大气模拟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蔡司显微镜观察了铸态金相组织,用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组成。采用失重法分析了2A12铝合金腐蚀动力学规律,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分析了2A12铝合金腐蚀后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使得2A12铝合金的均匀性得到改善,腐蚀速率明显减小,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电压增加。稀土Ce的加入使得2A12铝合金锈层更致密而导致铝合金基体表面的电化学反应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2A12铝合金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a添加量对汽车用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强 庞小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0-132,137,共4页
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 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和针状共晶Si相存在。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先减小后增加。Ce-La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最小。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Al-Si-Cu-Mg-N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5 MPa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Ni合金 稀土ce-La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Ce对爪哇伪枝藻盐胁迫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饶本强 黄斌 +3 位作者 张列宇 李敦海 吴沛沛 刘永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93-1701,共9页
荒漠藻类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盐胁迫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稀土农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和外源稀土元素铈对伪枝... 荒漠藻类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盐胁迫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稀土农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和外源稀土元素铈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试验处理时,先进行铈效应浓度的筛选,然后设置NaCl浓度分别为0(对照)、0.05、0.3 mol.L-1进行盐胁迫和Ce、Ce+0.05 mol.L-1 NaCl、Ce+0.3 mol.L-1 NaCl处理,分别测定各种处理下的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表示)、光合活性(Fv/Fm)、藻蓝蛋白含量、胞外多糖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伪枝藻素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盐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胞外多糖出现大量积累,藻蓝蛋白和伪枝藻素含量呈现明显下降,同时导致伪枝藻膜脂丙二醛含量的大量增加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添加外源铈的盐胁迫处理发现,铈能够促进伪枝藻细胞的生长活性,并对藻细胞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藻细胞的藻蓝蛋白、伪枝藻素和胞外多糖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稀土元素铈对于伪枝藻的生长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于提高伪枝藻的盐胁迫耐受性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理解稀土元素对荒漠藻类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可为稀土在荒漠结皮培植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藻类 爪哇伪枝藻 盐胁迫 稀土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