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RIL群体抗倒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扬 顾慧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定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抗倒伏性状相关的QTL,用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组合重组自交系(RIL)家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该RIL群体的F2:6和F2:7,... 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定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抗倒伏性状相关的QTL,用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组合重组自交系(RIL)家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该RIL群体的F2:6和F2:7,家系抗压力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并应用一年两点数据对该群体F2:6。家系结角层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试验中共检测到11个家系抗压力QTL,可解释4.41%~52.64%的表型变异,LOD值范围是2.68~26.58。其中qRP16-1可以在3个不同的试验中(南京-2012、溧水-2012和南京-2013)重复检测到,面P1、qRP4和qRP8-1同时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溧水-2012和溧水-2013)重复检测到。qRP2-1、qRP2-2、qRP8-2、qRP8—3、qRPl6—2、qRP3和qRP8—4等7个QrL只能在特定的试验中检测到。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家系抗压力性状QTL相对同一年份不同地点间易被重复检测到。在2个试验中共检测到2个结角层厚度QTL,位于第15连锁群的qTPLl5在2个试验中重复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组近交系 抗倒伏 抗压力 结角层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pol CMS恢复系621R硼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
2
作者 邱收 洪登峰 杨光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3,共7页
油菜是需硼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需要额外增施硼肥,否则易出现大幅度减产。为了提高油菜对硼元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携带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硼高效利用材料2016-XFSB为供体亲本,以621R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与MAS相结合的... 油菜是需硼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需要额外增施硼肥,否则易出现大幅度减产。为了提高油菜对硼元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携带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硼高效利用材料2016-XFSB为供体亲本,以621R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与MAS相结合的方法,将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导入621R中,选育出拥有621R遗传背景并携带有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621R^(NIP5;1A3),并在此基础上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G430A配制了杂交种。利用水培和不同土质土壤栽培试验对621R和621R^(NIP5;1A3)及其杂种进行相关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621R^(NIP5;1A3)及其杂交种对硼的利用效率有明显提升。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621R^(NIP5;1A3)及其改良杂交种在生物量、株高、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上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对油菜硼高效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硼高效利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回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徐亮 唐国永 +1 位作者 王宗昌 杜德志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磷酸二铵225~262.5 kg/hm^(2)产量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35%毒氟种衣剂1∶50拌种能很好的防治青杂有限1号跳甲和茎象甲。本研究为青杂有限1号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杂有限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胁迫下油菜生物量Al积累及保护酶系统的响应 被引量:6
4
作者 韦冬萍 刘鹏 +2 位作者 徐根娣 蔡妙珍 韦剑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51-2356,共6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油菜湘杂油二号(耐Al型)和浙双758(Al敏感型)的生物量、根尖Al含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MDA和Pro含量对A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胁迫7d时,湘杂油二号根系、地上部和总生物量下降率(13%~36%、13%~36%、...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油菜湘杂油二号(耐Al型)和浙双758(Al敏感型)的生物量、根尖Al含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MDA和Pro含量对A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胁迫7d时,湘杂油二号根系、地上部和总生物量下降率(13%~36%、13%~36%、5%~17%)均小于浙双758(30%~53%、12%~20%、16%~28%)。胁迫14d生物量下降比胁迫7d时明显,根冠比也随Al^3+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下降;同时,株高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胁迫7d下,湘杂油二号根尖A1含量在3.94~5.88μg·g^-1之间,浙双758在4.96—7.54μg·g^-1之间,胁迫14d时根尖Al积累进一步增加。Al^3+对叶片SOD、CAT和POD具有激活效应,SOD上升幅度较为明显,胁迫7d和14d时,200μmol·L^-1。Al^3+浓度下湘杂油二号分别增加2.50倍和2.03倍,浙双758分别增加2.02倍和1.83倍,Al^3+对CAT和POD的诱导效应小于SOD;从时间差异看,SOD、CAT的绝对活性和增幅在胁迫14d时小于胁迫7d,POD相反。叶片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Al^3+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升高,MDA含量在湘杂油二号中低于浙双758,而脯氨酸含量是湘杂油二号高于浙双758。研究认为,湘杂油二号根尖排斥A1的能力较强,且叶片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因而其耐Al性强于浙双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胁迫 油菜 生物量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LAF-seq技术开发甘蓝型油菜霜霉病抗性SNP位点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伟 刘凡 +5 位作者 任莉 徐理 陈旺 曾令益 黄炳文 方小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562,共8页
由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引起的油菜霜霉病(downy mildew)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将抗霜霉病和感病亲本油菜杂交、F_1自交,得到F_2分离群体,构建抗、感病混池,采用BSA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 由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引起的油菜霜霉病(downy mildew)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将抗霜霉病和感病亲本油菜杂交、F_1自交,得到F_2分离群体,构建抗、感病混池,采用BSA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开发甘蓝型油菜霜霉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参考已公布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设计酶切方案,构建SLAF文库并进行双端测序,共开发出132 519个SLAF标签,再通过分析SLAF标签的多态性,检测到264 256个SNP位点。利用SNP-index方法定位关联区域,分析关联区域内的基因在两个亲本之间SNP,对这些SNP进行变异的注释,发现2个非同义突变的SNP,分别是BDsnp01和BDsnp02。经验证,这2个SNP位点是与霜霉病抗性相关的并且在亲本和F2中稳定遗传。使用SNAPER软件设计2对特异引物能够利用电泳直接检测这两个S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霜霉病 分子标记 SlAF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QTL定位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美玉 华玮 +3 位作者 刘静 王新发 刘贵华 王汉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为分析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遗传标记,以ZY036×51070杂交构建的双单倍体(DH)为材料,采用2010-2012年在武汉、阳逻、青海和襄阳三年四点五个试验的检测数据,运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QTL定位分... 为分析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遗传标记,以ZY036×51070杂交构建的双单倍体(DH)为材料,采用2010-2012年在武汉、阳逻、青海和襄阳三年四点五个试验的检测数据,运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QTL定位分析。研究共检测到10个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相关的QTL,表型变异是9.33%~31.60%,LOD(极大似然函数比的常用对数)值是2.51~5.37,加性效应是2.71~8.09。而且在染色体A1、A5、C1和C9上的4个QTL都可以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重复检测到。试验还得到QTL区间的16个连锁标记,其中有8个距离QTL的最大峰值不足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花序 有效角果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的SSR和InDel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彦 杨刚 +7 位作者 孙万仓 王丽萍 张树娟 杨建胜 刘林波 刘自刚 曾秀存 武军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15个;有效等位基因变幅为1.05~3.27个,平均为1.70个.Shannon指数的变幅范围在0.1217~1.2695间,平均值为0.5803;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范围为0.0499~0.6377,平均值为0.3081.通过NTSYS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并按加权配对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材料的GS变异在0.52~0.86之间.在GS为0.605水平上可将19份材料按两室与多室性划分为I-1和I-2两大类群,I-1类群在GS为0.655水平上可按冬春性分为II-1、II-2两个亚类群.在GS为0.71水平上,可将冬性材料划分为4个小群.聚类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冬、春性品种间及春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SSR 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勇 邹崇顺 +4 位作者 李云昌 李桂英 郑普英 张学昆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156,共5页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srfrf×msmsrfrf)构建的兄妹交分离群体,采用AFLP技术,在4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到一个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P9M14-130。利用P9M14-130引物对70056AB的88个单株进行检测,发现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基因 AFl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表达棉花GDSL脂肪酶提高甘蓝型油菜油脂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郝晓云 蔡永智 +3 位作者 袁哈利 李榕 王斐 李鸿彬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8,73,共7页
GDSL脂肪酶作为一种脂质水解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在植物的油脂代谢、生长发育等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RT—PCR技术从发育的陆地棉种子中克隆得到棉花的GDSL脂肪酶基因的cDNA,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068bp,编码含有356... GDSL脂肪酶作为一种脂质水解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在植物的油脂代谢、生长发育等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RT—PCR技术从发育的陆地棉种子中克隆得到棉花的GDSL脂肪酶基因的cDNA,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068bp,编码含有35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对棉花种子发育不同时期进行半定量PCR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15—20d时,GhGLIP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将该基因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2300中,转入农杆菌GV3101后转化甘蓝型油菜野油19,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转基因阳性油菜株系。转基因油菜的GDSL脂肪酶活力获得了显著提高,转基因油菜种子的油脂含量比野生型油菜提高了8.68%,提高比率为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种子 GDSl脂肪酶 油脂含量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阎星颖 李加纳 +4 位作者 金梦阳 谌利 王家丰 曲存民 刘列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索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索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位点贡献率在5.75%-10.82%之间,其中在第7连锁群有QTL重叠的区域。本研究认为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及其相关光合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角果皮叶绿素含量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突变体ALS基因分析与SNP标记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妍妍 曲高平 +3 位作者 黄谦心 吕金洋 郭媛 胡胜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5,共7页
为筛选新型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除草剂的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以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M2群体(约30 000单株)为材料,通过苯磺隆喷药处理筛选到3株抗除草剂突变体(分别记为K1、K4、K5)。利用PCR技术克隆到抗性突变体相应的Bn ALS1、... 为筛选新型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除草剂的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以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M2群体(约30 000单株)为材料,通过苯磺隆喷药处理筛选到3株抗除草剂突变体(分别记为K1、K4、K5)。利用PCR技术克隆到抗性突变体相应的Bn ALS1、Bn ALS2、Bn ALS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K1和K4的Bn ALS3基因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其中第+535位C碱基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3蛋白第197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Ser;而K5的Bn ALS1基因序列第+544位C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1蛋白发生了Pro197Ser的改变(均以拟南芥ALS氨基酸序列为准)。其中K5抗性位点Bn ALS1∶Pro197Ser的改变属于首次报道。基于突变的基因序列设计了8对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组合,有6对能用于区分抗性突变体和野生型材料,其中可检测K5的Bn ALS1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2对,可检测K1、K4突变体Bn ALS3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4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抗除草剂突变体 苯磺隆 乙酰乳酸合成酶 等位基因特异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渝黄1号黄籽性状的AFLP和SSR标记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德圣 李云昌 +3 位作者 王汉中 李英德 徐育松 胡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以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1号为试验材料,用F2群体中的9株黑籽单株和12株黄籽单株的DNA分别构成黑籽集团和黄籽集团。通过BSA法筛选了96个AFLP引物组合和173对SSR引物,鉴定出与显性黄籽基因连锁的1个AFLP标记E35M52180和1个SSR标记P0392... 以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1号为试验材料,用F2群体中的9株黑籽单株和12株黄籽单株的DNA分别构成黑籽集团和黄籽集团。通过BSA法筛选了96个AFLP引物组合和173对SSR引物,鉴定出与显性黄籽基因连锁的1个AFLP标记E35M52180和1个SSR标记P039230,标记与显性黄籽基因的交换率分别为4.9%和2.5%。此外还发现1个SSR标记P055240与深色种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渝黄1号 黄籽性状 AFlP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的定量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扬 顾慧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品种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种高芥1号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阿魏酸-5-羟基化酶)、4CL(4-香豆酸CoA连接酶)和COMT(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在薹期和角果期根...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品种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种高芥1号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阿魏酸-5-羟基化酶)、4CL(4-香豆酸CoA连接酶)和COMT(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在薹期和角果期根颈部、茎部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F5H在薹期和角果期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易倒伏材料高于抗倒伏材料;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高于易倒伏材料。4CL和COMT基因在薹期根颈部、茎部和角果期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易倒伏材料高于抗倒伏材料;角果期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显著(P<0.05)高于易倒伏材料。结果表明,油菜角果期茎部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的相对高量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倒伏 根颈 基因表达量 木质素 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春化基因BrFLC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刚 孙万仓 +10 位作者 王丽萍 曾秀存 刘自刚 李学才 方彦 武军艳 王凯音 侯献飞 钱武 马骊 刘海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寻找与冬春性相关的变异,以开发冬春性品种分子辅助标记,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 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 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3个基因均得到扩增... 为寻找与冬春性相关的变异,以开发冬春性品种分子辅助标记,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 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 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3个基因均得到扩增。序列比对结果发现,3个Br FLC在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等位变异,发生的主要等位变异有SNP和Indel两种类型。Br FLC1变异与冬春性相关性不大,与冬春性关系密切的变异主要发生在Br FLC2和Br FLC3上。Br FLC2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5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Br FLC3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16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春化基因 BrFlC基因 序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RIL群体株高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静 程明星 +8 位作者 唐敏强 张凤启 张园园 童超波 刘越英 程晓晖 董彩华 黄军艳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株高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挖掘与株高相关的功能基因以构建理想株型,利用单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表型数据及7 877个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下同时检...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株高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挖掘与株高相关的功能基因以构建理想株型,利用单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表型数据及7 877个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与株高显著相关的SNP(Bn-scaff_15794_3-p62430、Bn-A02-p9599263、Bn-A02-p9409799、Bn-A02-p9993945和Bn-A02-p9636219),均位于A02染色体上。比较利用连锁分析方法的QTL定位结果,发现标记Bn-A02-p9599263和Bn-scaff_15794_3-p62430分别位于QTL(q PH2-2和q PH2-4)峰值处,标记Bn-A02-p9636219和Bn-A02-p9993945分别落在QTL(q PH2-3和q PH2-4)2-LOD的置信区间内,标记Bn-A02-p9409799距离QTL(q PH2-2)的置信区间0.3c M。利用关联分析定位的区间(69.5~80.7c M)比利用连锁方法定位的QTL区间(60.7~95.9c M)缩小了24c M。依据参考基因组信息,在标记Bn-scaff_15794_3-p62430附近2kb处找到1个与株高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GSBRNA2T00090973001)。结果表明,单个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可以对连锁QTL分析结果进行补充,缩小QTL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近等基因系 株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基因BnRPL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鹏飞 胡琼 +4 位作者 李云昌 付丽 陈玉峰 刘佳 梅德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鉴定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基因,基于候选基因途径,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方法,在甘蓝型油菜易裂角品系R2中扩增出了两个RP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一条序列长度为2 068bp,开放阅读框序列位置为154-1 911位,总长为1 758bp,命名为BnRPL.a... 为鉴定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基因,基于候选基因途径,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方法,在甘蓝型油菜易裂角品系R2中扩增出了两个RP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一条序列长度为2 068bp,开放阅读框序列位置为154-1 911位,总长为1 758bp,命名为BnRPL.a。另一条序列全长为2 041bp,开放阅读框序列位置为154-1 887位,总长为1 734bp,命名为BnRPL.c。分析表明利用PCR方法得到的BnRPL基因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与拟南芥RPL基因结构相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BnRPL与拟南芥AtRPL和荒野独行菜(Lepidium campestre)的RPL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RPL蛋白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分化过程中发生了序列变异。Bn-RPL基因存在时空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在发育的角果(花后20d)表达量最大;成熟后期在角果皮和假隔膜中表达,在种子中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角果皮 假膈膜 RPl基因 RACE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F_2群体定位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爽 孙中永 +2 位作者 黄吉祥 曹明富 赵坚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为探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利用Sollux/Gaoyou DH群体株系间随机交配构建了包括134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immortalized F2population)。采用QTL Network 2.0软件对含油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进行了4个环境下的联合QT... 为探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利用Sollux/Gaoyou DH群体株系间随机交配构建了包括134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immortalized F2population)。采用QTL Network 2.0软件对含油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进行了4个环境下的联合QTL定位,分析QTL的加性、显性以及相关的上位性效应。结果在7条连锁群上检测到控制上述3个性状相关QTL共8个。除qSWC6和qSPA2,1个含油量,4个千粒重和1个角果粒数QTL与多环境下SG-DH群体定位结果区间重叠,加性效应方向一致,效应值相仿;主效含油量QTL qOILA7和3个千粒重QTL qSWA7,qSWC2,qSWC4无显性效应;qSWC6兼具加性和显性效应,qSWC8加性为主,微效显性,显性效应均呈负向;但两个角果粒数QTL qSPA2和qSPA6除加性主效外,还存在正向显性效应;4对上位互作QTL中,除qOILA7,其余7个位点均只有微弱互作效应。并对qOILA7和qSWA7/qSWC8连锁标记辅助选育提高油菜含油量和千粒重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含油量和千粒重性状的遗传控制体系以加性效应为主,F1代无杂种优势,因而欲提高杂交油菜种子含油量和增加千粒重,需要培育高含油量和大粒亲本材料;而控制角果粒数基因同时具有较强的加性和正向显性效应,利用F1杂交种可望获得超双亲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永久F2群体 QTl 含油量 千粒重 角果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
18
作者 王燕惠 顾元国 +4 位作者 范李萍 段雅洁 高文伟 曲延英 陈跃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37-1443,共7页
【目的】开发与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发掘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以Springfield-B和ymnm-8作为亲本构建F2群体,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该遗传图谱含有52个标记位点,图谱全长1 039.6 c M,含有15个... 【目的】开发与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发掘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以Springfield-B和ymnm-8作为亲本构建F2群体,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该遗传图谱含有52个标记位点,图谱全长1 039.6 c M,含有15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9.9 c M。分析与含油量相关的QTL位点,获得了2个与含油量相关QTL位点。其中q OC1位于连锁群LG1:EM9ME6-EM17ME24标记区,q OC15位于连锁群LG1:EM3ME5-EM4ME22a标记区间,其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11.23%和4.12%,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48和3.56。【结论】获得了2个与含油量相关QTL位点,为研究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序长发夹lhRNAi文库的构建
19
作者 曾新华 赵圣博 +3 位作者 李可琪 袁荣 吴刚 闫晓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8,共9页
异源四倍体油菜含有大量多拷贝基因及冗余基因,难以通过T-DNA插入、物理及化学诱变等常规突变体库创制方法发掘功能基因。为开发适应于油菜简单高效的突变体库创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滚环复制方法构建了甘蓝型油菜的花序lhRNAi文库,并对这... 异源四倍体油菜含有大量多拷贝基因及冗余基因,难以通过T-DNA插入、物理及化学诱变等常规突变体库创制方法发掘功能基因。为开发适应于油菜简单高效的突变体库创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滚环复制方法构建了甘蓝型油菜的花序lhRNAi文库,并对这种新型的干扰文库进行质量评估;然后将该花序lhRNAi文库对甘蓝型油菜进行遗传转化,获得763株T0植株,从中鉴定分离出74株具有可见表型变异的花发育相关突变体,包括花瓣减少、形状异常,柱头卷曲,雄蕊退化萎缩,雄性不育、死蕾或花蕾闭合等。说明通过滚环复制介导的lhRNAi文库的构建方法可以成功应用到油菜中,这将为油菜花序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滚环复制 长发夹RNAi文库 花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短生育期冬种油菜优选试验
20
作者 李林 丁超 +5 位作者 杨永 万月茹 傅廷栋 令娟 万小荣 莫爱琼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针对广东“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优选适合该地区冬种短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菜薹和油菜籽的需求。【方法】以11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云油杂28... 【目的】针对广东“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优选适合该地区冬种短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菜薹和油菜籽的需求。【方法】以11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云油杂28号’‘云油双2号’‘青杂7号’‘青杂5号’‘阳光131’‘全油杂9号’‘云油杂15号’‘棚40’‘华油杂62’‘23P63-7母’和‘华油杂158’(对照),在广东省5个不同地区进行为期3年的种植筛选试验。试验期间,记录冬种条件下不同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供试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云油双2号’和‘棚40’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云油双2号’和‘棚40’的全生育期较短、分别为120和119d,开花时间长,在品种中排名并列第二,均为34d;在产量方面,‘云油双2号’的油菜籽产量最高、达1827.80kg/hm^(2);‘棚40’的千粒质量最高、为3.16g;在菜薹品质方面,‘云油双2号’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3.71mg/g;‘棚40’的粗蛋白含量为296.12g/kg,且粗纤维含量最低、仅为6.43%。【结论】‘云油双2号’和‘棚40’油菜品种在广东三熟制地区冬种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具备全生育期短、开花时间长、产量高和菜薹品质优良的特点,可作为理想的冬种短生育期多功能油菜品种,在广东三熟制地区可加大这两个品种的推广种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短生育期 冬种 农艺性状评价 菜薹品质 产量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