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深部磷矿岩体可爆性分级模型研究
1
作者 柴修伟 李成镇 +3 位作者 盛益明 徐玉萍 徐亮 金胜利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目前钻爆法仍是深部磷矿开拓掘进和回采的最高效方法。而磷矿钻爆法施工掘进水平长年维持在70~80 m/月,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因此对深部磷矿工作面开展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宜昌某地下磷矿为研究背景,在现场进行了岩体... 目前钻爆法仍是深部磷矿开拓掘进和回采的最高效方法。而磷矿钻爆法施工掘进水平长年维持在70~80 m/月,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因此对深部磷矿工作面开展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宜昌某地下磷矿为研究背景,在现场进行了岩体的纵波波速测试,开展了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的测量,得到了白云质条带磷块岩、致密条带磷块岩、泥质条带磷块岩和含碳泥质白云岩4种岩石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岩体完整性系数4项参数。通过调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将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输入,以可爆性等级作为输出,采用随机函数法产生大量的训练样本,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可爆性评价模型,实现了深部磷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分级结果为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和泥质条带磷块岩为中等可爆,致密条带磷块岩和含碳泥质白云岩为难爆。根据分级结果,可对采场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增强爆破效果,降低炸药单耗及矿石大块率,提高深部磷矿开采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磷矿 岩体可爆性分级 随机函数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
2
作者 汪振双 王宇飞 +1 位作者 汪涛 赵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4079,共16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至0.60,从勉强失调逐步过渡到初级协调状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0.2287.网络对核心区域的依赖性较弱,但网络状态尚未达到最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河南、湖南、陕西和新疆等省份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而河北、安徽、江西和河南等省份表现出显著的"虹吸效应",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在网络中担任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大部分网络关联关系都集中在板块内部,东部发达区域主要为"净收益"板块,中西部区域为"双向溢出"板块.湖南、陕西和湖北等省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因素强化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地理位置邻近性有助于促进协同效应网络的形成.因此,应结合区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政策,推动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协同效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 熵值法 社会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3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RGM方法的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动态演化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娟 马红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基于2001-2019年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BaTIS),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考察全球201个国家(地区)间旅游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社团结构动态演化特征,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网络的演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 基于2001-2019年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BaTIS),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考察全球201个国家(地区)间旅游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社团结构动态演化特征,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网络的演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征;中国的“桥梁”中介作用日益突出,控制力和影响力逐渐加强;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组团特征,形成以美国、英国和中国为核心的3大稳定社团。旅游服务贸易联系的区域差异明显,整体网络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特征,亚太地区发展迅速。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存在互惠效应、等级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地区)界相邻、语言邻近和自由贸易协定关系能显著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关系的形成,且相对于高贸易规模国家(地区)而言,低贸易规模的国家(地区)之间倾向于开展旅游服务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服务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大疾病跨地域就诊的随机网络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李海东 张路霞 +2 位作者 杨超 李鹏飞 彭一杰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4,共13页
关于重大疾病跨地域就诊的管理与决策问题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目前有关卫生管理领域的研究缺少重大疾病跨地域就诊建模的全局性视角。本文基于跨地域就诊的流动数据,提出使用随机网络来对跨地域就诊现象进行建模... 关于重大疾病跨地域就诊的管理与决策问题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目前有关卫生管理领域的研究缺少重大疾病跨地域就诊建模的全局性视角。本文基于跨地域就诊的流动数据,提出使用随机网络来对跨地域就诊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随机网络中节点的平稳概率反映了网络的全局属性,且随机网络模型表现出的性质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本地就诊偏好程度和不同节点尺度下随机网络模型的结果,并分析了平稳概率关于交互强度的敏感性。本文提出的随机网络模型和相应的优化目标为重大疾病跨地域就诊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分析 跨地域就诊 随机网络建模 网络评估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6
作者 吴朝霞 龙思宇 +1 位作者 杨胜苏 孙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36-5752,共17页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特征,结合TERGM模型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均衡特征,且由于马太效应东西差距逐渐扩大。(2)省际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合作关联突破了地理邻近性。探索发现虽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结构特征,但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说明目前尚未构成完整的要素传递路径。(3)借助块模分析将总区域划分为四个板块,发现板块发展不平衡,板块内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存在深化空间。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主的“净受益”板块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主导地位凸显;以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在内的“净溢出”板块溢出效应显著,绿色发展潜力有待激发。(4)TERGM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要素、市场、政府、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缓解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发挥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学习的社交网络链路预测
7
作者 舒坚 陈芷晨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社交网络中,节点间存在多种关系类型,节点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种异质性和动态性给链路预测任务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增量学习的社交网络链路预测方法(incremental learning social networks link prediction... 社交网络中,节点间存在多种关系类型,节点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种异质性和动态性给链路预测任务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增量学习的社交网络链路预测方法(incremental learning social networks link prediction,IL-SNLP)。通过对网络进行分层,使每一层网络只包含一种关系类型,以更好地获取节点在每种关系类型下的语义信息;针对网络的动态性,利用时序随机游走捕获社交网络中的局部结构信息和时序信息;针对增量数据,采用增量式更新随机游走策略对历史随机游走序列进行更新。通过增量式skip-gram模型从随机游走序列中提取新出现节点的特征,并进一步更新历史节点的特征;针对网络的异质性,采用概率模型提取不同关系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关联程度,并将其作用于每一层的节点特征,以改善不同关系层下节点特征表现能力;利用多层感知机构建节点相互感知器,挖掘节点间建立连接时的相互贡献,实现更高的链路预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3个真实的社交网络数据集上,IL-SNLP方法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和F1分数比基线方法分别提高了10.08%~67.60%和1.76%~64.67%,提升了预测性能;对于增量数据,只需要少次迭代就能保持预测模型的性能,提高了模型训练的速度;与未采用增量学习技术的IL-SNLP−方法相比,IL-SNLP方法在时间效率上提升了30.78%~257.58%,显著缩短了模型的运行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链路预测 增量学习 时序随机游走 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与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演化
8
作者 赵明亮 马富伟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在WTO规则边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而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影响贸易合作水平,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重塑。文章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考察区域TBT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的影响,并探讨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 在WTO规则边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而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影响贸易合作水平,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重塑。文章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考察区域TBT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的影响,并探讨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区域TBT协定网络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合作关系存在互惠性和传递闭合性;第二,区域TBT协定中设置有关减少贸易扭曲、以WTO/TBT协定作为参考等条款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第三,多边协议国家和位于同一洲内联系紧密的国家间签订的区域TBT协定网络更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区域TBT协定网络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多目标制裁网络会严重冲击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通过内生时间效应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演化路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已有的合作关系倾向于延续至未来的合作网络中。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TBT协定合作、提高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水平和韧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 网络演化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肺结核肺炎患者判别分析研究
9
作者 常敏丽 由淑萍 +2 位作者 陈晓蝶 陈志斐 郑彦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7-514,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方法在肺结核患者判别中的可行性。方法从某三甲医院获取860例患者的15个观测指标数据。通过深入挖掘分析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神经网络方法对患者所患疾病做判别分析。结果基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方法在肺结核患者判别中的可行性。方法从某三甲医院获取860例患者的15个观测指标数据。通过深入挖掘分析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神经网络方法对患者所患疾病做判别分析。结果基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建立的肺结核可疑患者判别模型准确率分别为90%、91%和88%。结论3种机器学习方法均可用于肺结核可疑患者的判别分析。相比较而言,随机森林在肺结核患者与肺炎患者的判别上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炎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杰 陆洪阳 刘华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将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特征与生产力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 将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特征与生产力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2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在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中,东部地区省份主要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接受来自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溢出。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以单向传导为主,省份间“互惠互利”的协同发展局面尚未形成。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例、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将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上的邻近关系促进了省域间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的传导,在新质生产力水平相近的省份间形成了内部流通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随机森林优化填补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鑫宇 陈琪 +1 位作者 杨志宇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评估并改进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提升二分类结局预测模型性能。方法模拟数据缺失场景,通过预测模型的ROC AUC及均方根误差(RMSE)共同评估直接剔除、均值填补、随机森林填补、多重填补对预测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将贝叶斯网络引入随机森林... 目的评估并改进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提升二分类结局预测模型性能。方法模拟数据缺失场景,通过预测模型的ROC AUC及均方根误差(RMSE)共同评估直接剔除、均值填补、随机森林填补、多重填补对预测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将贝叶斯网络引入随机森林填补算法,利用变量间相关性进行填补方法的优化。结果不同缺失占比下,通过AUC及RMSE均可得出贝叶斯网络优化随机森林填补算法效果最佳。此外,在缺失占比为10%~20%时,各种填补方法对预测模型的性能提升效果大体相同;当缺失占比为30%~40%时,相较于均值填补,除贝叶斯网络优化随机森林填补算法外,随机森林填补更好,其效果略优于多重填补;当缺失占比接近50%时,即使模型性能依旧较好,但填补数据逐渐偏离真实数据特征,模型的可用性下降。结论贝叶斯网络优化随机森林填补算法总体效果较好,当随机缺失占比30%~40%时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缺失填补 随机森林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演化研究——基于动态网络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协同创新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容重缺失数据填补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艾雯 李文丹 +6 位作者 宋靓颖 冉敏 陈丹 成金礼 齐浩然 郭聪慧 李启权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构建土壤容重高精度预测方法是准确补全区域土壤属性数据库的需要。本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获得的四川盆地(含四川省和重庆市)2883个典型耕地样点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表层土壤容重的统计特征及其... 构建土壤容重高精度预测方法是准确补全区域土壤属性数据库的需要。本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获得的四川盆地(含四川省和重庆市)2883个典型耕地样点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表层土壤容重的统计特征及其主控因素,采用传统土壤传递函数(PTFs)、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通过不分区、分流域以及分土类3种建模方式建立土壤容重预测模型,以期实现对该区域土壤容重缺失值的填补。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容重处于0.60~1.71 g·cm^(-3)之间,均值为1.29 g·cm^(-3)。土壤有机质、土壤亚类和夏季降雨量是土壤容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流域构建的RBFNN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捕捉土壤容重与各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空间非平稳性,432个独立验证样点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519和0.095 g·cm^(-3),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其不仅有助于提高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容重缺失值的填补精度,也为其他区域土壤性质缺失值的填补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传递函数 四川盆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瑜满 马丽 金凤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颠覆性影响,或将重塑未来区域发展格局。创新网络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于理解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地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 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颠覆性影响,或将重塑未来区域发展格局。创新网络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于理解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地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等方法,对该产业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从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与城市特征3个角度分析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构成的“菱形”格局,网络呈现典型的异配性、小世界属性和“核心–边缘”结构。人工智能对技术、产业的依赖性导致其创新合作网络受网络自组织性、多维邻近性与城市创新合作环境影响:择优链接与中介效应促进网络发育,创新合作由互补创新转向互补与协同创新并存,地理距离、省际壁垒不再是阻碍创新合作的因素;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创新联系的强度与广度,但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也阻碍合作建立,由此对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合作网络 多维邻近性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性硬化症溶酶体相关基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实验验证
15
作者 左志威 卞博 +5 位作者 崔家康 耿玉鑫 王一晨 郭克磊 孟庆良 卞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GEO数据库硬皮病溶酶体相关基因的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联合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4份硬皮病芯片,从AmiGO2数据库中获取875个溶酶体相关基因。其中GSE95065及GSE... 目的:建立基于GEO数据库硬皮病溶酶体相关基因的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联合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4份硬皮病芯片,从AmiGO2数据库中获取875个溶酶体相关基因。其中GSE95065及GSE76807合并作为实验组数据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硬皮病溶酶体相关特征基因,并用特征基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10折交叉验证模型准确性。再用验证数据集GSE32413与GSE59787对模型进一步验证,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值评估模型准确性。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共获取差异基因46个,其中上调基因16个,下调基因30个。进一步通过随机森林筛选得到最相关的6个特征基因(LYN、TNFAIP3、RNF128、MCOLN3、ANKFY1、PLD3),并构建ANN诊断模型。使用该模型绘制了实验组和验证组诊断的ROC曲线,AUC值为0.999。10折交叉验证AUC平均值大于0.980。验证组AUC为0.740和0.732。RT-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硬皮病中LYN(P=0.004)、TNFAIP3(P=0.0001)表达量明显上调,而RNF128(P=0.0002)、MCOLN3(P=0.001)、ANKFY1(P=0.02)、PLD3(P<0.0001)表达量在硬皮病组中明显下调。与机器学习算法结果相一致。结论:构建了硬皮病溶酶体相关特征基因的ANN诊断模型,为探索硬皮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溶酶体 人工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知识融合的图神经网络多雷达协同任务调度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浩情 余点 +2 位作者 潘常春 郁文贤 李东瀛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0-485,共16页
现代雷达的探测、跟踪、识别等任务场景越来越复杂。任务类型的多变性,雷达资源的稀缺性和任务执行时间窗口的严格要求,使得雷达任务调度成为一类强NP-Hard问题。然而,现有的调度算法在处理涉及复杂逻辑约束的多雷达协同调度问题时适应... 现代雷达的探测、跟踪、识别等任务场景越来越复杂。任务类型的多变性,雷达资源的稀缺性和任务执行时间窗口的严格要求,使得雷达任务调度成为一类强NP-Hard问题。然而,现有的调度算法在处理涉及复杂逻辑约束的多雷达协同调度问题时适应性不足,效率不高。因此,基于人工智能(AI)的调度算法正在成为研究热点,但是AI调度算法的效率与其对问题特征的提取是否全面密切相关。如何能快速、全面地提取多雷达协同任务调度问题的共性特征,是提升这类AI调度算法效率的关键。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模型知识融合的图神经网络(MKEGNN)调度算法。该算法首先将雷达任务协同调度问题建模为异构网络图模型,利用模型知识来优化GNN算法训练过程。算法创新在于:通过低复杂度的计算手段,获取模型的关键知识,进而优化GNN模型。在特征提取阶段,引入随机酉矩阵变换,利用任务异构图的随机拉普拉斯矩阵谱特征作为全局特征来强化图神经网络对共性特征的提取能力,弱化特定问题的个性化特征;在参数化决策阶段,利用由问题的引导解和经验解构成的上/下界结构知识从原理上减少决策空间大小,引导网络快速优化,加速决策学习过程的收敛。最后,进行了大量数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目前的算法,MKEGNN算法对于所有任务集在稳定性和精度方面都有所提升,调度成功率性能提升3%~10%,加权调度成功率提升5%~15%。尤其当处理多雷达协同关系复杂的任务集时,任务调度成功率提升4%以上,算法稳定性和鲁棒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任务调度 图神经网络 强化学习 模型知识 拉普拉斯矩阵 随机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3D打印零件的性能
17
作者 洪学银 高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9,共8页
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壁厚、顶底厚、顶底线条方向、填充密度、填充线条方向、打印速度、挤出温度、床温、工作空间温度10种熔融沉积建模(FDM)工艺参数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零件拉伸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人工... 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壁厚、顶底厚、顶底线条方向、填充密度、填充线条方向、打印速度、挤出温度、床温、工作空间温度10种熔融沉积建模(FDM)工艺参数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零件拉伸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人工神经元网络(ANN)、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算法(GB)3种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拉伸性能的准确性。结果表明,ANN预测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相关系数R仅为0.883 5和0.892 4,在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上,预测的均方误差(MSE)在5~10和20~24之间;RF预测的R值为0.913 6和0.924 0,MSE在3~8和15~20之间;GB预测准确性最高,R值为0.975 9和0.981 2,MSE最低,在1~4和8~10之间。在10种工艺参数中,在采用RF模型时,拉伸性能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填充密度、壁厚、填充线条方向和顶底厚,在采用GB模型时,拉伸性能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填充密度、壁厚、层高和填充线条方向。填充密度是影响拉伸性能最显著的因素,对GB预测结果的影响显著性达到80%左右,远大于RF模型中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建模 人工神经元网络 随机森林 Gradient Boosting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神经网络的格尼襟翼压力分布预测
18
作者 董锦昊 董锦洋 唐怀平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842,共14页
针对加装格尼襟翼翼型气动特性数值仿真计算效率较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方法.通过POD方法从压力分布数据中提取前i阶主导模态,构建表征压力分布核心特征的低... 针对加装格尼襟翼翼型气动特性数值仿真计算效率较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方法.通过POD方法从压力分布数据中提取前i阶主导模态,构建表征压力分布核心特征的低维空间,再基于各阶模态对应的特征向量重构数据集,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学习其非线性映射规律,最终集成多尺度预测结果实现压力分布的高精度重构.该方法提出一种基于POD与神经网络的联合预测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单一模型在翼型表面压力分布预测中局部流动细节捕捉能力不足问题.以加装格尼襟翼的RAE2822翼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精度CFD仿真生成多工况压力分布数据,经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最大偏差低于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1.11%,对不同工况差异的捕捉能力显著增强,相较于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精度提高了18.83%.此外,该方法在计算效率方面也有明显提升.本研究不仅提高了加装格尼襟翼翼型气动特性预测的精度与效率,还为解决类似复杂气动问题的数值仿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模型 格尼襟翼 随机森林 神经网络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韧性关联网络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邓光耀 沈迎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16,共13页
基于熵权-TOPSIS法测算2008—2022年全国生态韧性,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生态韧性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样本期内全国生态韧性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展现出不断优化的态势。(2)2008—202... 基于熵权-TOPSIS法测算2008—2022年全国生态韧性,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生态韧性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样本期内全国生态韧性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展现出不断优化的态势。(2)2008—2022年全国生态韧性关联强度显著提升,展现出较复杂、多线程的空间网络结构。(3)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西北、东北、黄河中下游以及中部平原是网络中的“边缘行动者”。(4)净受益板块包括京津和长三角;经纪人板块由浙江和珠三角地区组成;净溢出板块集中在东北、黄河中下游和部分西部地区;双向溢出板块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及西南地区。(5)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估计结果显示:经济水平、科技创新以及水源条件对网络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网络受到地理邻近效应的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提升生态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的联系及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空间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融合模型在恶意软件检测中的可解释性
20
作者 王圣节 张庆红 王紫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892-9899,共8页
为提高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的性能和可解释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预处理与模型优化的智能融合检测方法。该方法集成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提取关键特征,并采用常春藤优化算法(ivy optimizer algorithm,IVYA)进行参数调优,构建融... 为提高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的性能和可解释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预处理与模型优化的智能融合检测方法。该方法集成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提取关键特征,并采用常春藤优化算法(ivy optimizer algorithm,IVYA)进行参数调优,构建融合模型以提升检测效果。模型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进行解释性分析,增强检测结果的透明度与可靠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均超过99%,相较于传统方法表现出明显优势,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强的防护手段和更高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软件检测 网络安全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Stacking模型 常春藤优化算法 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