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SVD-based LPV modeling and mixed robust H_2/H_∞ control design for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被引量:5
1
作者 Wei Jiang Hongli Wang +1 位作者 Jinghui Lu Zheng Xi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1期183-191,共9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synthesizing a mixed robust H_2/H_∞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 controller for the longitudinal motion of an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via a high 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H... This paper focuses on synthesizing a mixed robust H_2/H_∞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 controller for the longitudinal motion of an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via a high 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HOSVD) approach.The design of hypersonic flight control systems is high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 enormous complexity of the vehicle dynamics and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Motivated by recent results on both LPV control and tensor-product(TP) model transformation approach,the velocity and altitude tracking control problems for the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is reduced to that of a state feedback stabilizing controller design for a polytopic LPV system with guaranteed performances.The controller implementation is converted into a 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parameterdependent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 constraints,which is intuitively tractable using LMI control toolbox.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HOSVD)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 tensor product model transform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rate Systems 被引量:35
2
作者 FengDING TongwenCHE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22,共18页
Multirate systems are abundant in industry; for example, many soft-sensor design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r state estimation involving multirate systems. The study of multirate syst... Multirate systems are abundant in industry; for example, many soft-sensor design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r state estimation involving multirate systems. The study of multirate systems goes back to the early 1950's, and has become an active research area in systems and control.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multirate systems, and introduces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latest results on multirate systems, including a polynomial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lifting technique as tools for handling multirate systems, lifted state space models,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dual-rate systems, how to determine fast single-rate models from dual-rate models and directly from dual-rate data, and a hierarch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general multirate systems. Finally, some further research topics for multirate system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速率系统 识别法 模型化 双重速率系统 参数估计 系统显示 分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DAB-DC/AC变换器的效率敏感因子研究
3
作者 陈强 杨师骁 +2 位作者 王世龙 王涵宇 马铭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920-6929,I0026,共11页
单级式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DC/AC变换器控制自由度多,变压器匝比、漏感、开关频率等参数相互耦合,导致变换器效率优化面临多重制约。该文分析变压器匝比、漏感与软开关范围、漏感电流有效值、漏感电流峰值之间的约束关系,... 单级式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DC/AC变换器控制自由度多,变压器匝比、漏感、开关频率等参数相互耦合,导致变换器效率优化面临多重制约。该文分析变压器匝比、漏感与软开关范围、漏感电流有效值、漏感电流峰值之间的约束关系,提出直接表征DAB-DC/AC变换器效率的物理量:效率敏感因子。通过研究效率敏感因子对系统损耗的影响机理,实现变换器效率最优的硬件参数设计,为多参数耦合的单级式DAB-DC/AC变换器效率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通过一台450 W样机验证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DC/AC变换器 效率敏感因子 变压器参数 损耗模型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其模拟
4
作者 付高冉 郭建斌 +4 位作者 刘璇 林雪雯 韩炎穆 晁阳 于澎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8-688,共11页
【目的】研究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截留模型,提高不同场景下林冠截留量的预测能力及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观测样地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降雨再分配特征、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林冠截... 【目的】研究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截留模型,提高不同场景下林冠截留量的预测能力及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观测样地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降雨再分配特征、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林冠截留量。通过人工控制试验模拟华北落叶松叶片湿冠蒸发过程,建立湿冠蒸发模型,并将其耦合至原始模型中构建新的林冠截留模型。【结果】观测期内,林内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为500.01、1.98、123.25 mm,依次占降雨量的80.0%、0.3%和19.7%;林内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降雨量达4.57 mm时产生树干茎流。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分别随降雨量增加呈饱和增长的指数函数和对数递减趋势,林冠截留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控制试验表明:叶片湿冠蒸发量随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蒸发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原始截留模型在模拟冠层干燥、有降雨间隙降雨事件和冠层干燥、无降雨间隙降雨事件时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42 mm和1.65 mm,改进模型的RMSE分别为0.98 mm和0.92 mm。在模拟两类降雨时,RMSE分别降低了0.44 mm和0.73 mm,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R^(2)从0.75提高到0.82。【结论】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量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明显高于原始模型,充分考虑冠层干燥程度和降雨间隔叶片湿冠蒸发损失量的改进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华北落叶松的林冠截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华北落叶松 林冠截留 降雨再分配 截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高频母线MMC-SST互联通道分布参数研究的同步变压器优化设计
5
作者 潘禹卓 曲盈睿 +4 位作者 赵巍 齐磊 尹丽稳 魏津 孙孝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930-6944,I0027,共16页
基于共高频母线模块化多电平固态变压器拓扑结构,构建其互联通道的分布参数等效模型与解析模型;分析漏感、绕组电阻和开关器件等效电阻等分布参数对系统直流电压与功率传递的影响;在确保系统性能稳定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分布参数应... 基于共高频母线模块化多电平固态变压器拓扑结构,构建其互联通道的分布参数等效模型与解析模型;分析漏感、绕组电阻和开关器件等效电阻等分布参数对系统直流电压与功率传递的影响;在确保系统性能稳定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分布参数应满足的合理范围,并以变压器功率密度、效率为目标,以有功传输比和温升为约束对互联通道的高频变压器进行寻优设计以满足互联通道的性能需求;建立变压器和翅片等效热路模型,以质量轻、散热量大为优化目标对变压器进行散热设计;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制作一台50 kW/5 kHz的变压器样机,实验结果验证该文变压器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互联通道 分布参数 热路模型 变压器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谱的电力电缆绝缘缺陷诊断函数故障定位与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斯捷 陈植 +1 位作者 赵建 周宇晓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224,共8页
在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工作中,绝缘缺陷的准确定位和程度评估对计划性检修工作的实施至关重要。文中以XLPE同轴电缆为例,基于传输线分布参数模型和积分变换理论,用e^(-2γx)函数系对电力电缆阻抗谱函数进行空间域上的分解,提出了一种... 在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工作中,绝缘缺陷的准确定位和程度评估对计划性检修工作的实施至关重要。文中以XLPE同轴电缆为例,基于传输线分布参数模型和积分变换理论,用e^(-2γx)函数系对电力电缆阻抗谱函数进行空间域上的分解,提出了一种绝缘缺陷诊断函数。通过研究绝缘缺陷与绝缘缺陷函数的关系,针对电力电缆L/C型绝缘缺陷的定位和程度评估,提出了一种绝缘缺陷检测方法。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其缺陷定位和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缺陷检测 电力电缆阻抗谱 积分变换分析 分布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移相变压器的特性分析及其拓扑参数优化设计
7
作者 金维刚 刘航亚 +1 位作者 翟志峰 袁佳歆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潮流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出现,移相变压器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解决潮流分布问题,因此对移相变压器的性能或成本进行优化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首先,对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和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其电...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潮流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出现,移相变压器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解决潮流分布问题,因此对移相变压器的性能或成本进行优化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首先,对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和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其电路模型,推导分析计算双心对称型移相变压器内阻抗对移相角的影响,提出优化绕组的配置方法,便于控制策略的制定;其次,针对移相变压器的本体模型问题,基于统一磁路法,提出双心对称型移相变压器的电磁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空载和短路测试可知,移相器模型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预期,内阻抗的计算误差降低到1.92%;最后,采用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对PST的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输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的体积减小约12.04%;铜耗降低约10.6%,铁心损耗下降约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变压器 电磁模型 内阻抗 参数优化设计 潮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轻量化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彼德 邱杰 +3 位作者 娄广鑫 周灿 罗蜻清 李天倩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识别模型参数量多和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融合Transformer(CNN and Transformer,CaT)的轻量化P...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识别模型参数量多和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融合Transformer(CNN and Transformer,CaT)的轻量化PQDs识别模型。首先,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初步提取扰动信号的局部特征;其次,提出一种高效的软阈值模块,在不显著增加模型参数量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减少特征中的噪声与冗余特征;然后,利用Transformer模型挖掘PQDs信号的全局特征;最后,通过池化层、线性层和Softmax层完成PQDs识别。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所提CaT模型在参数量和浮点运算数较少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完成PQDs识别,对PQDs信号识别准确率高,具有良好的噪声鲁棒性。同时,得益于轻量化和端到端的模型设计,CaT模型相对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的推理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扰动(PQDs) 轻量化 参数量 高效软阈值模块 深度可分离卷积 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载率下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规律及推演模型研究
9
作者 何东升 贾志东 +4 位作者 刘让雄 罗海凹 朱旭光 杨诗瑶 邓婧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2,共10页
针对变压器大电流温升试验实施难题,提出基于小电流试验的绕组热点温升评估方法。以SCB14-800/10型干式配电变压器为对象,首先建立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解析B相绕组温度场分布特性及其动态温升演变规律;继而开展七梯度负载率... 针对变压器大电流温升试验实施难题,提出基于小电流试验的绕组热点温升评估方法。以SCB14-800/10型干式配电变压器为对象,首先建立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解析B相绕组温度场分布特性及其动态温升演变规律;继而开展七梯度负载率(40%~100%)温升试验,对比验证B相高、低压绕组热点温升和仿真结果的差异。基于此,首创性提出基于集中参数法的三段连续负载温升推演模型,通过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关联了不同负载率下绕组热点的动态温升规律,通过小负载率试验量化大负载率下的动态温升变化规律,显著减少电能损耗和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配电变压器 多物理场耦合 动态温升 推演计算模型 集中参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堆积体滑坡物理力学参数沿高程演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胡安龙 俱永升 +3 位作者 魏勇 尚志鹏 白永利 黄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34-641,共8页
降雨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降雨对堆积体滑坡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我国西部地区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制作室内堆积体滑坡物理模型,通过模拟典型降雨效应,在堆积体物理模型的不同高程取样,进行渗透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 降雨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降雨对堆积体滑坡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我国西部地区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制作室内堆积体滑坡物理模型,通过模拟典型降雨效应,在堆积体物理模型的不同高程取样,进行渗透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堆积体的矿物含量、孔隙率、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参数等物理力学参数沿着高程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结束后,坡表顶部的孔隙率是坡表底部的2.2倍,代表河沙、黏土等细颗粒的矿物SiO2与Al2O3的含量增加了约7%与3%;堆积体渗透系数、内摩擦角均随着高程的增加逐渐增大,而黏聚力c值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逐渐降低;坡表的渗透系数、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与坡体内部相比,其变化幅度更加明显。结合参数的定量变化规律分析和试验过程的现象观察,表明在降雨的径流与渗流作用,促进了堆积体的细颗粒向坡体的低高程处发生了迁移与堆积。研究过程和结果对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作用 堆积体 物理模型试验 高程 参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质量评分的联邦学习聚合算法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小红 陆浩楠 +1 位作者 顾永跟 陶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7-2433,共7页
在联邦学习环境中,客户端数据的质量是决定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评估方法依赖于在中心节点的验证集上衡量客户端模型的损失,从而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在缺乏有效验证集的情况下,数据质量的评估是困难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 在联邦学习环境中,客户端数据的质量是决定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评估方法依赖于在中心节点的验证集上衡量客户端模型的损失,从而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在缺乏有效验证集的情况下,数据质量的评估是困难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同伴信息进行模型质量评分的方法。通过对客户端上传的模型参数进行裁剪处理,基于正确评分规则的相关理论设计模型质量评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聚合算法,降低低质量客户端对全局模型的影响。在MNIST、Fashion-MNIST和CIFAR-10等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评分机制无须复杂的算法,且能有效辨别搭便车、噪声、错误标签三类低质量数据客户端,提高联邦学习性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模型质量 参数裁剪 同伴信息 聚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多参数和CNN-Transformer的冬小麦单产估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鹏新 杜江莉 +3 位作者 张悦 刘峻明 李红梅 王春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2,共10页
为了提高冬小麦单产估测精度,改善估产模型存在的高产低估和低产高估等现象,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旬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为遥感特征参数,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局部特... 为了提高冬小麦单产估测精度,改善估产模型存在的高产低估和低产高估等现象,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旬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为遥感特征参数,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局部特征提取能力和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网络的全局信息提取能力,构建CNN-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用于估测关中平原冬小麦产量。与Transformer模型(R^(2)为0.64,RMSE为465.40 kg/hm^(2),MAPE为8.04%)相比,CNN-Transformer模型具有更高的冬小麦单产估测精度(R^(2)为0.70,RMSE为420.39 kg/hm^(2),MAPE为7.65%),能够从遥感多参数中提取更多与产量相关的信息,且对于Transformer模型存在的高产低估和低产高估现象均有所改善。基于5折交叉验证法和留一法进一步验证了CNN-Transformer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此外,基于CNN-Transformer模型捕获冬小麦生长过程的累积效应,分析逐步累积旬尺度输入参数对产量估测的影响,评估模型对于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累积过程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捕捉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作物估产 遥感多参数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截留动态全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玉粉 张升堂 赵文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0,共6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制定大面积造林种草的国土绿化规划,利用植物拦截降雨、延迟汇流、削弱洪峰,抑制洪涝灾害。目前存在的植物截留动态过程模型大都基于数据拟合,关注植物截留内在机... 近年来极端天气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制定大面积造林种草的国土绿化规划,利用植物拦截降雨、延迟汇流、削弱洪峰,抑制洪涝灾害。目前存在的植物截留动态过程模型大都基于数据拟合,关注植物截留内在机理的模型较少,且大都没有完整探究植物截留全过程。为阐述树冠特征及降雨特征对植物截留过程的影响,准确刻划植物截留动态全过程,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模型,模型分为:树冠截留阶段、树干截留阶段、树冠及树干饱和阶段、雨后干燥阶段,完整描述植物累计截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叠加全过程模型曲线的方式解决持续性降雨的植物截留问题。经验证,植物截留动态全过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处于0.0435~0.0714之间,均方根误差处于0.0753~0.0910之间,对植物截留过程的模拟效果整体较好,具体体现为:①模型与实验的累计截留量变化过程曲线在降雨阶段、饱和阶段及雨后水滴滴落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②模型与实验的饱和截留量及达到饱和的时间相近,且模型整体呈现降雨强度越大,拟合效果越精确的特点。模型可以较好呈现不同降雨特征及植物特性下的累计截留量变化过程,可以用于植物截留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截留 动态过程模型 持续性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化和参数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9
14
作者 王彦辉 于澎涛 +1 位作者 徐德应 赵茂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30,共6页
该文将常见的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进行了分类.为充分利用以前不同形式的研究结果来定量评价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十分有必要将它们转换为某一标准模型.该文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标准模型,并探讨了模型转换途径。
关键词 林冠截留降雨 模型转换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降水截留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俊峰 马钦彦 +2 位作者 刘世海 田平 陈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29-132,共4页
该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模型描述单场降雨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通过在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该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模型描述单场降雨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通过在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林冠截留量.结果显示:以S型曲线作为统计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降雨量与截留量的关系;比较简单的概念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中的降雨蒸发率α和林冠吸附降雨容量Im的参考数值分别为0.025和3.297 mm;把降雨强度加入半理论模型,可以得出截流量与降雨强度成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林冠截留降雨 模型转换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截留降雨实验与模型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安志 刘建梅 +1 位作者 裴铁璠 金昌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2,共5页
该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 ,得到了不同雨强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组合下的云杉截留降雨过程 ,同时考虑了树冠湿润度的影响 .依据实验资料 ,建立了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和枝叶截留速率随树冠湿润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进而构建了... 该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 ,得到了不同雨强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组合下的云杉截留降雨过程 ,同时考虑了树冠湿润度的影响 .依据实验资料 ,建立了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和枝叶截留速率随树冠湿润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进而构建了云杉截留降雨随雨强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型 .最后 ,通过对模型模拟验证 ,得到模型对截留过程的模拟精度为 91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留 分配降雨 模型 雨强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不同植被冠层降雨截留模型模拟效果及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佘冬立 刘营营 +3 位作者 邵明安 陈友林 彭世彰 周蓓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5-120,共6页
为探明植被冠层降雨截留水文生态效应,该文通过对黄土区坡面柠条林和杏树林冠层截留量的动态监测与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类型植被冠层降雨截留规律及其模型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植被冠层降雨截留的特征差异显著。柠条林冠... 为探明植被冠层降雨截留水文生态效应,该文通过对黄土区坡面柠条林和杏树林冠层截留量的动态监测与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类型植被冠层降雨截留规律及其模型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植被冠层降雨截留的特征差异显著。柠条林冠层截留量随大气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稳定截留率约为15%。杏树林冠层截留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降雨量小于5mm的量级,冠层"漏斗"效应明显。杏树林冠层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关系,稳定截留率约为10%。对于柠条林冠层截留规律的模拟,以降雨量和冠层郁闭度为变量的崔启武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4,以降雨量为变量的王彦辉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68;但对于"漏斗"状结构的杏树林冠层,2个模型均未能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降雨 植被 冠层截留 模拟 柠条林 杏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3 位作者 赵亮生 邓湘雯 宁晨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131-4140,共10页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研究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能更好的了解杉木各生长阶段的水循环过程以及涵养...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研究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能更好的了解杉木各生长阶段的水循环过程以及涵养水源的能力。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Ⅲ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集水区径流场综合试验法对1983年至2007年杉木人工林幼龄阶段、中龄阶段及近熟阶段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年均截留率分别为:幼龄阶段26%、中龄阶段27.86%和近熟阶段29.47%,3个阶段的截留率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在降雨量较小的月份,近熟阶段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幼龄阶段。(2)在雨量级小于1.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都较高且无明显差别,均在86%以上;在1.0—2.0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与雨量级小于1.0 mm时均大幅降低,但3个阶段截留率物显著差异,幼龄阶段48.1%、中龄阶段48.7%和近熟阶段47.1%;在进入2.0—4.0 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差异较大,幼龄阶段30.5%、中龄阶段38.4%和近熟阶段44.1%,近熟阶段的林冠能截留住更多的降雨;当降雨量大于10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又无明显差异截留率均低于10%。(3)Fan模型对各阶段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模拟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降雨量 林冠截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h模型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馨 张一平 刘文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2-729,共8页
为了验证Gash林冠截留解析模型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03年的热带季节雨林气候及林冠特征观测数据、采用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样地年降雨量为1244.4mm,穿透降雨为867.3mm,树... 为了验证Gash林冠截留解析模型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03年的热带季节雨林气候及林冠特征观测数据、采用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样地年降雨量为1244.4mm,穿透降雨为867.3mm,树干径流为114.4mm,树冠截留量为262.7mm,林内穿透降雨量和林外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雨过程中饱和林冠的蒸发强度为0.12mm/h,使林冠饱和的降雨为0.6mm,林冠枝叶部分持水能力为0.41mm,树干持水能力为0.18mm;模型模拟的年林冠截留量为274.9mm,干季为71.7 mm,雨季为203.1 mm;模拟的相对误差年值为4.3%,干季为0.1%,雨季为6.9%,模拟与实测有很好的一致性,显示了Gash模型适用于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h模型 林冠截留 热带季节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性水文模型多目标参数自动优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洪刚 郭生练 +1 位作者 刘攀 彭定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为例,研究探讨了概念性水文模型多目标参数自动优选方法。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水量平衡、确定性系数、洪峰和枯水流量过程。通过对目标函数的不同组合方式,分别率定模型参数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表明,多目标参数自动... 以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为例,研究探讨了概念性水文模型多目标参数自动优选方法。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水量平衡、确定性系数、洪峰和枯水流量过程。通过对目标函数的不同组合方式,分别率定模型参数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表明,多目标参数自动优选方法综合考虑了水文过程的各种要素,优于传统的单目标优选结果,具有较高的模拟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性水文模型 多目标函数 参数率定 自动优选 枯水流量 水量平衡 洪峰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