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运动过程分析:以湖北黄梅县袁山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颖 甘建军 +2 位作者 鹿淇瑞 邓怡武 邓坤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9,共12页
湖北黄梅县袁山村滑坡碎屑流是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受地质条件影响,其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突发性强。为研究中低山区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动力机制,分析降雨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利用无人机航拍(un... 湖北黄梅县袁山村滑坡碎屑流是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受地质条件影响,其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突发性强。为研究中低山区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动力机制,分析降雨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利用无人机航拍(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遥感影像形成的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现场勘查及地质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碎屑流进行运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中最大堆积厚度为6 m,在t=20 s时达到运动峰值17 m/s,而实际运动峰值应当更大,出现在滑源区开始失稳的阶段,整个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0~30 s为滑坡碎屑流失稳启动阶段,在一级平台加速;30~70 s受地形影响,滑动体进行二次加速并发生部分偏转运动,冲毁袁山村的建筑物;70~130 s为减速堆积阶段,掩埋和堆积了建筑物。本研究可为类似滑坡碎屑流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碎屑流 花岗岩残积土 运动过程 数值模拟 Massflow 湖北黄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模拟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监测预警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林 李涛 +3 位作者 何治林 李树建 董健 王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 [目的]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对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和坡体变形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灾害链风险预警阈值。试验设置长时间中雨(50 mm/h)、长时间暴雨(120 mm/h)、循环间歇暴雨和干旱突发型暴雨4种降雨工况。[结果]在降雨持续作用下,灾害链发展过程为:地表冲刷、蠕滑、快速滑动、泥石流运移及运移结束。坡体破坏最先从左侧坡脚开始,右侧坡脚稍后。不同降雨工况下坡体破坏形式不同:暴雨工况下坡体中部会产生一条横向裂缝,而形成上下两个滑块;中雨工况下坡体则陆续形成多个滑块;干旱突发暴雨工况下泥石流形成时间最短,运移距离最远,流通和堆积范围相比其他降雨工况更广。[结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预警监测指标主要为累积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含水率变化和坡体变形发展现场监测。这些监测参数受降雨条件、土体性质、坡角和外部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链 模型试验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虎家崖滑坡直接转化泥石流的特征、过程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许平 曾庆利 +2 位作者 廖立业 杜琳琳 张路青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滑坡直接转化而成的泥石流通常比滑坡本身运移距离更远,波及范围更广,危害也更严重,但目前相关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2020年10月20日位于白龙江左岸、甘肃省舟曲县的虎家崖暴发小型泥石流,侵入省道313,威胁毗邻村庄。通过现... 滑坡直接转化而成的泥石流通常比滑坡本身运移距离更远,波及范围更广,危害也更严重,但目前相关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2020年10月20日位于白龙江左岸、甘肃省舟曲县的虎家崖暴发小型泥石流,侵入省道313,威胁毗邻村庄。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岩土试验、遥感解译和降雨资料分析,本文对虎家崖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运移及堆积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浅层滑坡失稳并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的主要特征、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虎家崖上游狭长沟道堆积体受到长达19 d、累计98.5 mm的持续性降雨的激发而发生慢速滑坡,区域强震造成的坡体结构损伤对滑坡发育也有贡献。(2)滑坡后段与滑坡前缘的剪出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但中段滑坡体则维持剪切滑动。(3)转化过程受滑坡前缘剪出土体饱水程度、沟道坡度与落差以及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4)虎家崖狭长沟道后缘可能因毗邻泄流坡滑坡活动牵引而破坏,同时上游沟道残余滑坡体与灰岩崩塌体、出口右侧残余滑坡体可能受降雨、地震等激发而失稳,再次转化为泥石流,威胁沟道下方虎家崖村和省道S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速滑坡 长历时低强度降雨 黏性泥石流 转化机理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厉达垚 李超 +2 位作者 李牧欣 朱平 钟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521,共6页
文章基于对安徽省历年来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调查统计,分析台风在安徽省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总结安徽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高程分布规律、地层岩性及构造分布规律,归纳台风路径相对位置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地质... 文章基于对安徽省历年来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调查统计,分析台风在安徽省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总结安徽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高程分布规律、地层岩性及构造分布规律,归纳台风路径相对位置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地质灾害与台风的发生时间,指出台风诱发地质灾害与台风作用的时间基本一致,无明显的滞后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降雨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链 被引量:93
5
作者 韩金良 吴树仁 汪华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3,共13页
用系统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出发点。当前,地质灾害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地质灾害链的理论及其评价方法和技术还不完善。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链的定义、分类... 用系统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出发点。当前,地质灾害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地质灾害链的理论及其评价方法和技术还不完善。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链的定义、分类和分级,初步总结中国地质灾害链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链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其发展方向,并提出地质灾害链防治的一些措施和建议。按诱发因素,地质灾害链可以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链、外动力地质灾害链、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链以及复合型地质灾害链。依据地质灾害链的规模不同,地质灾害链依次可以分为四级:一级地质灾害链,全球级别的地质灾害链;二级地质灾害链,区域地质灾害链;三级地质灾害链,流域地质灾害链;四级地质灾害链,单条冲沟地质灾害链。在中国的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巨大。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南北向地震带,内、外动力地质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深远。地震灾害链、崩塌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问题、滑坡坝溃决问题、冰湖溃决灾害链、台风灾害链等问题将是未来地质灾害链的研究重点;地质灾害链评价、预测及其风险评估将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地质灾害链的防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链 地震滑坡 降雨诱发的滑坡 碎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76
6
作者 余斌 马煜 吴雨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7-836,共10页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地震灾区暴发了许多泥石流灾害,其中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最为显著。文家沟原来不是泥石流沟,在汶川地震时由于滑坡形成的巨大的滑坡-碎屑流堆积体改变了文家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在此后的3个雨...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地震灾区暴发了许多泥石流灾害,其中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最为显著。文家沟原来不是泥石流沟,在汶川地震时由于滑坡形成的巨大的滑坡-碎屑流堆积体改变了文家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在此后的3个雨季内,文家沟先后暴发了5次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以8.13文家沟泥石流规模和危害最大。8.13文家沟泥石流暴发时的总降雨量为227mm,泥石流持续时间约2.5h,泥石流总量约310×104m3;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5人失踪,39人受伤,479户农房被掩埋,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5次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泥石流以及洪水仅带走了16%的可以很容易形成泥石流的滑坡-碎屑流堆积物,文家沟如再遭遇较大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即使在今后的雨季中暴发几次规模如8.13泥石流一样大的特大规模泥石流,文家沟在较大降雨下仍然可能暴发泥石流灾害,因此对文家沟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家沟 泥石流 滑坡-碎屑流 地震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地质灾害的减灾策略——以降雨预警基准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鸿州 于玉贞 +1 位作者 李广信 陈天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0-495,共6页
降雨是诱发坡地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因此掌握降雨的趋势与分布规律,可有效地用于坡地灾害预警,但由于降雨预测精度、灾害资料统计的不足与坡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实际应用降雨预警基准仍存在许多困难。通过分析台风诱发坡地地质灾害的... 降雨是诱发坡地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因此掌握降雨的趋势与分布规律,可有效地用于坡地灾害预警,但由于降雨预测精度、灾害资料统计的不足与坡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实际应用降雨预警基准仍存在许多困难。通过分析台风诱发坡地地质灾害的降雨特性,来说明降雨预警基准在防灾减灾工作上应用的条件与限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之坡地灾害与降雨分布特性,需采用不同的雨量预警基准。唯有通过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与气象学的整合研究,才能有效提高降雨预警基准预测的准确率,因此各学科的整合是未来防灾减灾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地质灾害 降雨预警基准 滑坡 泥石流 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的坡面泥石流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艳富 王兆印 +1 位作者 施文婧 王旭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汶川地震造成的大量崩塌、滑坡和颗粒侵蚀堆积体,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在过去的两年内暴雨引发大量的坡面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和河流造成危害尤为严重。坡面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有碎屑堆积物的陡坡上,由降雨引发的高浓度碎... 汶川地震造成的大量崩塌、滑坡和颗粒侵蚀堆积体,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在过去的两年内暴雨引发大量的坡面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和河流造成危害尤为严重。坡面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有碎屑堆积物的陡坡上,由降雨引发的高浓度碎屑与水的混合物沿坡面运动的现象。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得到19个坡面泥石流的降雨量、形成与堆积坡度、颗粒级配等数据,并估算得到坡面泥石流的行进速度。研究发现降雨是震区坡面泥石流爆发的决定性因素,当代表日降雨量超过20mm/d就可能引发坡面泥石流;当代表日降雨量超过30mm/d,坡面泥石流就可能群发;当代表日降雨量超过90mm/d,震区就会大量爆发坡面泥石流。坡面泥石流形成坡度和堆积坡度很大,构成颗粒较粗。此外,震区频发的坡面泥石流是两相泥石流,水体成稀泥浆在运动中主要是润滑体而不是承载体。坡面泥石流运动距离只有几米到几十米。由于固体颗粒运动中剧烈碰撞消耗了大部分能量,运动速度很小。建排水系统和发育植被可以最终控制坡面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坡面泥石流 临界雨强 崩塌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滑坡转化泥石流分析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驰 朱文会 +1 位作者 鲁晓兵 崔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99-505,共7页
对降雨入渗条件下诱发北川县魏家沟泥石流起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模拟泥石流起动的基础上,得到魏家沟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强,并利用FLAC软件建立降雨在坡体中入渗分析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坡度、雨强、土性参数以及... 对降雨入渗条件下诱发北川县魏家沟泥石流起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模拟泥石流起动的基础上,得到魏家沟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强,并利用FLAC软件建立降雨在坡体中入渗分析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坡度、雨强、土性参数以及土体饱和度对坡体失稳的影响,坡体在降雨情况下塑性区的出现与延展及坡面拉应力区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后孔隙水压力的升高主要在坡脚附近,即距坡脚1/5的坡高范围内。坡脚处孔隙水压力最大,沿着坡面往上逐渐减小,且坡面较大水平位移也主要集中在1/5坡高范围内。因此,降雨入渗诱发泥石流的起动最先可能出现在坡脚附近,并随着坡度增加、雨强增大、土体饱和度增大,坡体稳定性降低至失稳,促进泥石流的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降雨入渗 数值模拟 人工降雨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震源区牛眠沟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治华 郭兆成 +1 位作者 杜明亮 程尊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牛眠沟研究区位于2008-05-12汶川大地震线性震源的南端,受强烈地震力作用,区内山体遭受严重破坏,发生多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根据已建立的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概念模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可视为判断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和确定触发滑... 牛眠沟研究区位于2008-05-12汶川大地震线性震源的南端,受强烈地震力作用,区内山体遭受严重破坏,发生多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根据已建立的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概念模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可视为判断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和确定触发滑坡的降雨特征。查明研究区地质环境及灾害特征,确定了产生滑坡、泥石流的必要地质环境因子,以数字滑坡技术获取这些因子数据,代入模型,即可评价研究区各处、各沟谷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危险程度;与相似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进行类比,确定研究区触发滑坡、泥石流的降雨特征及降雨量阈值后,最终建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模型。据此模型进行研究区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实地验证表明滑坡、泥石流发生位置的准确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眠沟 5.12汶川大地震 震源区 滑坡 泥石流 降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望谟纳包沟泥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涛 余斌 +2 位作者 亓星 朱渊 陈源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732,共6页
2011年6月5日至6月6日,贵州望谟县发生连续强降雨,引发境内纳包沟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着重分析了纳包沟泥石流的物源、地形和降雨因素,指出该地区降雨强度大,流域内30°~40°坡度范围比例最... 2011年6月5日至6月6日,贵州望谟县发生连续强降雨,引发境内纳包沟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着重分析了纳包沟泥石流的物源、地形和降雨因素,指出该地区降雨强度大,流域内30°~40°坡度范围比例最大,最有利于浅层滑坡的发育,滑坡进而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主要物源;进一步得出泥石流的特征和动力学参数,泥石流为稀性泥石流,最大洪峰流量25 m3/s,泥石流一次冲出固体总量约6 100 m3。该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为浅层滑坡引起的滑坡型泥石流。针对纳包沟的特点,当地政府和居民都应高度重视并实施相应的生物和工程措施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包沟 泥石流 降雨 滑坡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学宏 常鸣 黄翔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7-110,共4页
2010年8月13日凌晨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暴发了16条泥石流,其中1条特大型(文家沟泥石流),1条大型(走马岭沟泥石流),9条中型,5条小型。清平乡场镇暴发的文家沟泥石流规模最大,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310×104 m3,文家沟泥石流将清... 2010年8月13日凌晨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暴发了16条泥石流,其中1条特大型(文家沟泥石流),1条大型(走马岭沟泥石流),9条中型,5条小型。清平乡场镇暴发的文家沟泥石流规模最大,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310×104 m3,文家沟泥石流将清平乡老场镇的大部分区段淤埋。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高烈度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原因,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调查,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形成原因,并分析了泥石流成灾特征及成灾过程机制,以及泥石流运动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家沟 泥石流 暴雨 汶川地震 动力学特征 滑坡 形成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滑坡诱发沟谷泥石流的地形和降雨条件 被引量:40
13
作者 余斌 王涛 朱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50,共9页
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的大范围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泥石流提供了研究这类泥石流地形和降雨条件的机会。在地质条件一致和小区域内的降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地形条件就是这些泥石流暴发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对比一些重要的地形因... 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的大范围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泥石流提供了研究这类泥石流地形和降雨条件的机会。在地质条件一致和小区域内的降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地形条件就是这些泥石流暴发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对比一些重要的地形因素与泥石流暴发的关系,得出了由流域面积、沟床纵比降和25°~45°山坡坡度面积比组成的泥石流综合地形因子T。在地形因子T的基础上,研究获得了由前期降雨量、1 h降雨强度、年平均降雨量等组成的降雨因子R。由地形因子T和降雨因子R获得的临界条件P可以判断该区域的泥石流暴发。由于研究工作部分基于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成果还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泥石流形成预测,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降雨因子 泥石流 浅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89
14
作者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根据数年来的调查观测研究和工作实践,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分类体系,包括按物理参量划分的空间、时间与强度预警和按诱发因素参量划分的气象、地震与人类活动预警以及多参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预警。初步创建了区域性滑坡... 根据数年来的调查观测研究和工作实践,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分类体系,包括按物理参量划分的空间、时间与强度预警和按诱发因素参量划分的气象、地震与人类活动预警以及多参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预警。初步创建了区域性滑坡泥石流灾害暴发的两种预警理论方法,一种是基于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图的预警方法;另一种是基于GIS的地质环境空间分析预警理论方法,通过计算预警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来实现。阐述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的技术和行政工作程序,指出建立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与地质环境空间分析相耦合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方法是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临界雨量判据图 地质环境空间分析 预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原理及系统结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乔建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74,共7页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必须具有超前性。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可以将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分为空间预警和时间预警两大类型。空间预警的目标是预测宏观区域内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趋势,划分不同时段的危险区范围;时间预警的目...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必须具有超前性。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可以将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分为空间预警和时间预警两大类型。空间预警的目标是预测宏观区域内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趋势,划分不同时段的危险区范围;时间预警的目标是预报典型滑坡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时间阶段。根据预警分类原理,建立了实现两类灾害预警的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了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的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预警 空间预警 时间预警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打沟岸坡堆积体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前期降雨条件分析
16
作者 马治鸾 陈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108,共4页
2010年8.13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危害严重,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滑坡起动条件及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前期降雨条件,以便为预测滑坡型泥石流奠定基础。针对水打沟处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和2010年8月13日的暴雨条件,从静力学和... 2010年8.13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危害严重,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滑坡起动条件及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前期降雨条件,以便为预测滑坡型泥石流奠定基础。针对水打沟处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和2010年8月13日的暴雨条件,从静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滑坡堆积体在强降雨条件下的起动条件及斜坡松散堆积体其失稳条件时的地表径流水深,得到了水打沟8.13泥石流形成前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时的前期降雨量、降雨强度及泥石流爆发时间等,可为经历过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的同类冲沟滑坡及泥石流预测、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体 滑坡 泥石流 降雨条件 水打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滑波、泥石流多发区气象预警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杜惠良 钮学新 +2 位作者 殷坤龙 谢剑明 刘礼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158,共8页
在对浙江最主要的突发性地质滑坡、泥石流子体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有效降雨量概念,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计算有效降雨量关系式和四个多发区的临界有效降雨量。针对滑坡、泥石流,应用MM5中尺度预报模式进行本地化,并结合卫星和雷... 在对浙江最主要的突发性地质滑坡、泥石流子体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有效降雨量概念,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计算有效降雨量关系式和四个多发区的临界有效降雨量。针对滑坡、泥石流,应用MM5中尺度预报模式进行本地化,并结合卫星和雷达的客观雨量预报方法。三种客观预报雨量的方法互相补充。经2003年和2004年试报,对雨量预报和滑坡、泥石流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有效降雨量 雨量定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海知 马振峰 范广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73-77,共5页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进而分析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结果]四川省滑坡典型区域在川东地区,泥石流典型区域在阿坝州地区。近年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近年频次明显增加,典型区域滑坡属于较长日数降水诱发型,与15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强降水所占比例较大;典型区域泥石流属于较短日数降水诱发型,与3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中小型降水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研究区15d有效降水量和3d有效降水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密切,可分别作为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降水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致灾临界雨量阈值确定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海知 马振峰 范广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126-131,224,共7页
[目的]确定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各个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为该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9—2014年四川滑坡泥石流灾情资料,确定出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根... [目的]确定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各个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为该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9—2014年四川滑坡泥石流灾情资料,确定出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根据典型区域各个子区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比较不同降雨因子组合的阈值模型,得到各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结果]平均降雨强度和峰值降雨强度是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阈值模型中的重要指标;诱发雨量多作为滑坡典型区域致灾临界阈值模型雨量指标,激发雨量只作为泥石流典型区域致灾临界阈值模型雨量指标;有效雨量可以在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值模型中应用。典型区域多采用多因子预报模型,只有汶川震区采用单因子预报模型,其临界阈值在震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不同降雨参数对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作用不同,典型区域中各子区建立的预报模型及得出的临界阈值也不同。多因子预报模型考虑了多种降雨参数,比单因子模型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典型区域 降雨参数 阈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水城县“7·23”灾难性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华 史文兵 +1 位作者 朱要强 彭雄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8-198,共11页
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贵州省水城县鸡场镇发生灾难性山体滑坡,造成21幢房屋被埋、43人遇难、9人失联。查明该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解决此类灾难性滑坡早期识别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在分析了滑坡基本特征... 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贵州省水城县鸡场镇发生灾难性山体滑坡,造成21幢房屋被埋、43人遇难、9人失联。查明该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解决此类灾难性滑坡早期识别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在分析了滑坡基本特征和滑坡体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公路切坡和持续强降雨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水城滑坡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分为滑源区、铲刮-堆积混合区和主堆积区;滑坡孕育地质体为玄武岩强-全风化层和部分中风化玄武岩,其特殊岩土结构是滑坡发生的内在因素;强降雨和公路切坡为滑坡的关键诱发因素;滑坡主要为强风化层整体失稳,同时存在岩质锁固段的被剪切破坏,为岩土复合型滑坡,其突发性体现为岩质锁固段的突然剪断;滑坡启动机制为滑源区上部牵引滑动-下部推移剧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城滑坡 高速远程 碎屑流 成因机制 稳定性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