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
1
作者
官晓军
戚友存
+5 位作者
江颖
苏同华
李婷婷
朱自伟
姜立智
汪澜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726,共16页
2022年2月19~23日福建地区出现转折性降雪天气,环流背景是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并存,地面有雨、雨夹雪和纯雪等多种天气现象,预报难度大。基于天气雷达等资料,采用基于粒子谱数据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对各站点降纯雪和雨夹雪时段进行划分,...
2022年2月19~23日福建地区出现转折性降雪天气,环流背景是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并存,地面有雨、雨夹雪和纯雪等多种天气现象,预报难度大。基于天气雷达等资料,采用基于粒子谱数据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对各站点降纯雪和雨夹雪时段进行划分,结合天气形势和雷达参量垂直特征,重点分析了环境温度演变对转折性降雪的影响以及转折性降雪的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气温和地形分布较为均匀时,可根据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和环境温度特征判断雨夹雪和纯雪之间的转换,即纯雪阶段VPR随高度降低单调递增,雨夹雪阶段廓线中层存在融化层亮带特征;分析时应特别关注雷达对低层降水的观测能力,当雷达受观测环境限制,无法反映近地层温度差异造成的降水特征变化时,即使在高空VPR相似的情况下,地面降水类型也可能显著不同。(2)降雪粒子的双偏振雷达参量垂直特征表明,转折性降雪高层和融化层高度以上的粒子增长机制与一般纯雪过程类似,不同点在于受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影响,粒子经历了复杂的融化和冻结过程。粒子下落到暖层后出现融化层亮带特征,融化层以下则视低层冷层强度和地面气温不同,粒子完全或部分冻结,地面可能出现纯雪或雨夹雪;雷达参量垂直结构特征(例如融化层亮带的强度变化)能实时反映环境温度变化,有助于判断地面降水粒子相态,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模式预报不够精准和单点探空垂直观测欠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折性降雪
双偏振雷达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准垂直廓线
垂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研究和多种遥感资料综合估计降水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杜秉玉
高志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29-736,共8页
利用同一Z-I关系下地面降水与雷达回波强度的空间最佳匹配思想,提出一种定量测量降水的新方法:考察I-H曲线,确定与地面的雨量计资料最相近的I值的所在高度,然后用此高度上的I值反演降水。借助于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数学方...
利用同一Z-I关系下地面降水与雷达回波强度的空间最佳匹配思想,提出一种定量测量降水的新方法:考察I-H曲线,确定与地面的雨量计资料最相近的I值的所在高度,然后用此高度上的I值反演降水。借助于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数学方法,将红外云图云顶温度及其梯度作为因子,地面降水作为函数,回归出一系列的卫星资料估计降水方程。结合可见光资料又给出若干估计降水的方程,并给出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发现降水与很多因子有关,而云顶温度、反照率及云顶温度的时间梯度最为明显。研究表明用多因子方程估计降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反射率因子
垂直廓线
降水估计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
1
作者
官晓军
戚友存
江颖
苏同华
李婷婷
朱自伟
姜立智
汪澜
机构
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海峡灾害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福州市气象局
福建省气象台
出处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726,共1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002904。
文摘
2022年2月19~23日福建地区出现转折性降雪天气,环流背景是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并存,地面有雨、雨夹雪和纯雪等多种天气现象,预报难度大。基于天气雷达等资料,采用基于粒子谱数据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对各站点降纯雪和雨夹雪时段进行划分,结合天气形势和雷达参量垂直特征,重点分析了环境温度演变对转折性降雪的影响以及转折性降雪的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气温和地形分布较为均匀时,可根据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和环境温度特征判断雨夹雪和纯雪之间的转换,即纯雪阶段VPR随高度降低单调递增,雨夹雪阶段廓线中层存在融化层亮带特征;分析时应特别关注雷达对低层降水的观测能力,当雷达受观测环境限制,无法反映近地层温度差异造成的降水特征变化时,即使在高空VPR相似的情况下,地面降水类型也可能显著不同。(2)降雪粒子的双偏振雷达参量垂直特征表明,转折性降雪高层和融化层高度以上的粒子增长机制与一般纯雪过程类似,不同点在于受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影响,粒子经历了复杂的融化和冻结过程。粒子下落到暖层后出现融化层亮带特征,融化层以下则视低层冷层强度和地面气温不同,粒子完全或部分冻结,地面可能出现纯雪或雨夹雪;雷达参量垂直结构特征(例如融化层亮带的强度变化)能实时反映环境温度变化,有助于判断地面降水粒子相态,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模式预报不够精准和单点探空垂直观测欠缺的问题。
关键词
转折性降雪
双偏振雷达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准垂直廓线
垂直特征
Keywords
Transitional snow event
Polarimetric
radar
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
factor
Quasi-
vertical profile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研究和多种遥感资料综合估计降水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杜秉玉
高志球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29-736,共8页
基金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
文摘
利用同一Z-I关系下地面降水与雷达回波强度的空间最佳匹配思想,提出一种定量测量降水的新方法:考察I-H曲线,确定与地面的雨量计资料最相近的I值的所在高度,然后用此高度上的I值反演降水。借助于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数学方法,将红外云图云顶温度及其梯度作为因子,地面降水作为函数,回归出一系列的卫星资料估计降水方程。结合可见光资料又给出若干估计降水的方程,并给出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发现降水与很多因子有关,而云顶温度、反照率及云顶温度的时间梯度最为明显。研究表明用多因子方程估计降水效果较好。
关键词
雷达反射率因子
垂直廓线
降水估计
遥感数据
Keywords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
vertical profile
,
stepwise regression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0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
官晓军
戚友存
江颖
苏同华
李婷婷
朱自伟
姜立智
汪澜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研究和多种遥感资料综合估计降水
杜秉玉
高志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