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对油条和薯条的感官影响
1
作者 周玮滢 杨良缘 +3 位作者 张齐杰 高前欣 张有做 倪勤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为了探究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薯条和油条2种代表性煎炸食材,将栀子果油在煎炸20 h内每隔2 h的酸价、羰基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与大豆油、棕榈油在同等条件下煎炸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棕榈油煎炸后的品质较高,... 为了探究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薯条和油条2种代表性煎炸食材,将栀子果油在煎炸20 h内每隔2 h的酸价、羰基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与大豆油、棕榈油在同等条件下煎炸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棕榈油煎炸后的品质较高,栀子果油和大豆油比较相似,栀子果油可以作为煎炸油。但栀子果油连续煎炸12 h时极性组分超过国家现有煎炸油的卫生标准,因此其连续煎炸时间不能超过12 h。同时对煎炸1、10、20 h的油条和薯条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煎炸食材相同时,3种食用油的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栀子果油对油条和薯条的品质无不良影响,适合作为煎炸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煎炸 油条 薯条 感官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冷冷冻过程对速冻油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康逸 康志敏 +3 位作者 温青玉 高玲玲 盛威 吕晓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22-129,共8页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油条不同预冷时间、预冷温度、冷冻温度对油条物理特性(温度变化、湿基含水率变化、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速冻工艺对油条品质的影响规律及最佳速冻工艺。结果表明:随预冷时间的延长,...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油条不同预冷时间、预冷温度、冷冻温度对油条物理特性(温度变化、湿基含水率变化、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速冻工艺对油条品质的影响规律及最佳速冻工艺。结果表明:随预冷时间的延长,预冷及冷冻温度的降低,油条皮和瓤的温度逐渐降低,降温速率加快;随预冷时间延长和预冷温度降低,油条皮和瓤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增加,速冻后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减小;油条的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随预冷时间的延长及预冷和冷冻温度的降低而上升。确定预冷温度0?℃,预冷时间45 min,冷冻温度-30?℃以下,冷冻时间30 min为无铝速冻油条最佳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 冷冻 品质 速冻油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玉婷 侯利霞 +1 位作者 刘玉兰 王颖颖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9,共4页
以玉米油在190℃下连续煎炸油条32h,每2h取一次煎炸油样,对其感官、理化指标、VE、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玉米油煎炸油条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连续煎炸32h后,玉米油的吸光度OD448nm由0.028上升到0.673,酸价从0.33mg KOH/g增... 以玉米油在190℃下连续煎炸油条32h,每2h取一次煎炸油样,对其感官、理化指标、VE、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玉米油煎炸油条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连续煎炸32h后,玉米油的吸光度OD448nm由0.028上升到0.673,酸价从0.33mg KOH/g增大至2.40mg KOH/g,羰基价由7.78 meq/kg增大至97.40 meq/kg,极性组分由3.81%增加至30.16%。依据GB 7102.1—2003中的相关规定,玉米油在190℃下连续煎炸油条不宜超过1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油条 煎炸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食用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章海风 周晓燕 +1 位作者 李辉 李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60-164,共5页
分别用棕榈调和油、菜籽油与大豆油3种油脂来进行油条煎炸实验,每次结束后各取油样1份,分别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黏度、颜色、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VE等变化。结果表明,3种油脂随煎炸次数的增多,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含... 分别用棕榈调和油、菜籽油与大豆油3种油脂来进行油条煎炸实验,每次结束后各取油样1份,分别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黏度、颜色、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VE等变化。结果表明,3种油脂随煎炸次数的增多,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含量升高、VE的含量下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油条品质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煎炸 油条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良剂对油条抗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慧慧 周杨 郑建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5,178,共5页
以油条的感官评分、比容和硬度为评价指标,在预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单甘酯、蔗糖酯和二乙酰酒石酸单甘酯(DATEM)对油条品质和抗老化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3种乳化剂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的最优配方为单甘酯0... 以油条的感官评分、比容和硬度为评价指标,在预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单甘酯、蔗糖酯和二乙酰酒石酸单甘酯(DATEM)对油条品质和抗老化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3种乳化剂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的最优配方为单甘酯0.6%,蔗糖酯0.2%,DATEM0.5%,在该配方上,油条的感官评分为92.33,比容为4.67mL/g,硬度值为528.61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条 抗老化 单甘酯 蔗糖脂肪酸酯 二乙酰酒石酸单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铝复合膨松剂在油条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鞠国泉 米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112,共3页
研究了制作油条用无铝复合膨松剂的成分组成并确定了复合膨松剂中各种添加剂的适宜工艺参数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及分析,确定出新型油条膨松剂的最佳配方:小苏打3.2%,葡萄糖酸δ内酯3.2%,酒石酸氢钾0.4%,磷酸二氢钙0.8%。通过感官评价得... 研究了制作油条用无铝复合膨松剂的成分组成并确定了复合膨松剂中各种添加剂的适宜工艺参数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及分析,确定出新型油条膨松剂的最佳配方:小苏打3.2%,葡萄糖酸δ内酯3.2%,酒石酸氢钾0.4%,磷酸二氢钙0.8%。通过感官评价得出结论:用新型膨松剂制作的油条在膨胀率和感官综合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明矾法加工的油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条 无铝复合膨松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发酵型速冻油条配方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令文 王雪菲 +3 位作者 李莎莎 计红芳 毕继才 马汉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0-198,共9页
为探讨非发酵型速冻油条的最优配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非发酵型速冻油条食用品质的三个主要因素无铝膨松剂、小苏打、食盐等添加量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速冻油条的比容、含油... 为探讨非发酵型速冻油条的最优配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非发酵型速冻油条食用品质的三个主要因素无铝膨松剂、小苏打、食盐等添加量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速冻油条的比容、含油量和感官评分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非发酵型速冻油条的最佳配方为:膨松剂添加量2.40%,小苏打添加量0.99%,食盐添加量1.23%,糖添加量0.8%,加水量150 mL(以面粉计);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速冻油条比容为(3.79±0.15) mL/g,含油量为8.32%±0.55%,感官评分为93.0±1.8,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在此条件下,另测得速冻油条与常规油条(采用优化后的配方,未经速冻和冻藏处理)食用品质除质构参数的硬度和内聚性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可为速冻油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型速冻油条 食用品质 配方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炸制油条香气物质的分析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梦瑶 谢建春 +4 位作者 肖群飞 王天泽 范梦蝶 赵健 杜文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3-251,共9页
采取同时蒸馏萃取制备样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GC-O)对花生油炸制油条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基于检索NIST14质谱库、保留指数,气-质联机鉴定出83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含硫化合物... 采取同时蒸馏萃取制备样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GC-O)对花生油炸制油条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基于检索NIST14质谱库、保留指数,气-质联机鉴定出83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烃类、其他类,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中己醛、壬醛、(E)-2-癸烯醛、(E,Z)-2,4-癸二烯醛的含量远高于鉴定出的所有其它化合物。基于GC-MS鉴定结果、嗅闻的保留指数、嗅闻的气味特征及标准品,GC-O分析鉴定出30种香气活性物质,其中3-羟基-2-丁酮、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糠醇、(E,E)-2,4-癸二烯醛、2,3-二甲基吡嗪、己醛、庚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E)-2-十一烯醛、3-甲基丁醛、3-甲硫基丙醛、丙醛、辛醛、壬醛、(Z)-2-癸烯醛、1-辛烯-3-醇等17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稀释因子(log2FD≥5)。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花生油炸制油条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构成了花生油条独特的油脂香、焦香、甜香等风味,其中醛类、含氧杂环化合物及含氮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是花生油炸制油条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分析 油条 花生油 香气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品质特性对油条加工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静 赵相振 +3 位作者 温纪平 展小彬 石松业 耿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2-69,共8页
该研究以20种不同的系统粉为原料,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及流变学指标,并对炸制的油条进行含油含水量、质构测定以及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破损淀粉与油条含油量显著正相关(r=0.301)。水分、灰分、破损淀粉、沉降值、谷蛋白溶胀指数、湿... 该研究以20种不同的系统粉为原料,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及流变学指标,并对炸制的油条进行含油含水量、质构测定以及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破损淀粉与油条含油量显著正相关(r=0.301)。水分、灰分、破损淀粉、沉降值、谷蛋白溶胀指数、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曲线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与油条比容和感官评分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仅与油条比容显著相关;粗淀粉和拉伸阻力则与油条感官评分极显著相关。系统粉理化性质与流变学性质均与油条品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小麦粉按照制作油条的加工适宜性划分等级,4Bc与D3适合制作品质较为优异的油条,3B适合制作品质一般的油条,D1~D3以及1B粉需要搭配使用以提高油条的加工适应性,而心磨、渣磨尾磨和打麸粉不推荐用于油条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条 小麦粉 品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加工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铝鸡蛋油条配方的研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宏 丁玉勇 《粮油食品科技》 2006年第1期32-33,42,共3页
用新型复合膨松剂代替传统的矾碱盐膨松剂试制油条,同时在面团中添加12%鸡蛋,改善油条的质感和色泽,成品油条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方法的制品。为生产无铝油条,彻底解除油条含铝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鸡蛋油条 配方 膨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炸专用调和油的品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玉兰 高冠勇 +3 位作者 陈文娜 安柯静 陈宁 宋立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30,共5页
选取花生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棕榈油4种油脂调和配制煎炸专用调和油,进行32 h连续煎炸油条试验及煎炸油品质检测分析,研究调和油在煎炸过程的品质变化及煎炸性能。结果表明:从煎炸初始至煎炸结束,煎炸专用调和油的酸值(KOH)由0.25 ... 选取花生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棕榈油4种油脂调和配制煎炸专用调和油,进行32 h连续煎炸油条试验及煎炸油品质检测分析,研究调和油在煎炸过程的品质变化及煎炸性能。结果表明:从煎炸初始至煎炸结束,煎炸专用调和油的酸值(KOH)由0.25 mg/g增加至1.09 mg/g,过氧化值由5.48 mmol/kg增加至7.06 mmol/kg,极性组分含量由4.13%增加至33.65%,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66%增加至0.86%,维生素E总量由83.06 mg/100 g降低至4.21 mg/100 g,总甾醇含量由99.66 mg/100 g降至22.45 mg/100 g;对照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极性组分小于等于27%的规定,其连续煎炸寿命为20 h,并且煎炸过程油烟少、泡沫少、油质清澈,油条香气浓郁、不油腻;与单一油脂相比,煎炸专用调和油优化的脂肪酸组成及丰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使其具有煎炸寿命长、煎炸性能稳定、营养健康的独特优势,是一种优良的煎炸专用调和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专用调和油 煎炸性能 油条 极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面团水分状态与油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 温纪平 展小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面团水分状态、蛋白质和淀粉结晶性质、面筋结构的影响,利用TPA结合感官评价分析HPMC对油条食用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添加HPMC可使面筋网络结构变好和水分状态稳定性增强;有效抑制淀粉回生,减缓... 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面团水分状态、蛋白质和淀粉结晶性质、面筋结构的影响,利用TPA结合感官评价分析HPMC对油条食用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添加HPMC可使面筋网络结构变好和水分状态稳定性增强;有效抑制淀粉回生,减缓淀粉晶体结构瓦解,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0.60%、0.69%、1.94%和1.94%;油条比体积分别降低了46.50%、37.32%、21.19%和19.88%;使油条的香味、酥脆感、适口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油条 水分状态 结晶性质 面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饮煎炸专用调和油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玉兰 陈文娜 +1 位作者 宋立里 高冠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选取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进行调和配制餐饮专用煎炸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32 h不间断地煎炸油条试验,考察煎炸过程中油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调和油的酸价由0.25 mg/g增加至1.09 mg... 选取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进行调和配制餐饮专用煎炸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32 h不间断地煎炸油条试验,考察煎炸过程中油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调和油的酸价由0.25 mg/g增加至1.09 mg/g,过氧化值由5.48 mmol/kg增加至8.44 mmol/kg,极性组分由4.13%增加至33.65%,反式脂肪酸由0.66%增加至0.86%;该调和油具有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组分,煎炸得到的油条品质好,试验所得调和油是一种即营养又健康的适合煎炸的调和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 调和油 油条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豆油条的加工工艺研究
14
作者 周媛 闫瑞霞 +1 位作者 张娟 张中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77,共4页
为提升普通油条的营养价值,制作特浓全豆豆浆加入面粉中制备全豆油条。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全豆油条的最佳配方:特浓全豆豆浆100.0 g、食盐1.5 g、酵母粉3.0 g、小苏打1.2 g、中筋面粉142.0 g。按此工... 为提升普通油条的营养价值,制作特浓全豆豆浆加入面粉中制备全豆油条。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全豆油条的最佳配方:特浓全豆豆浆100.0 g、食盐1.5 g、酵母粉3.0 g、小苏打1.2 g、中筋面粉142.0 g。按此工艺制作的全豆油条,色泽金黄、外观形态整齐、气孔均匀、复原性好、口感咸香,同时大豆与面粉的组合实现了蛋白质互补,大豆中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全面提升了全豆油条的营养价值。该全豆油条兼具营养价值高,加工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豆豆浆 全豆油条 感官评价 加工工艺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和棕榈液油煎炸油条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栩 李颖 +2 位作者 汪勇 周盛敏 姜元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47,68,共8页
为了获得亚麻籽油的最适煎炸条件,在(180±5)℃下,以GB 2716—2018中规定极性化合物含量达到27%为煎炸终点,对亚麻籽油和棕榈液油在油条连续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对油条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连续煎炸油条过程... 为了获得亚麻籽油的最适煎炸条件,在(180±5)℃下,以GB 2716—2018中规定极性化合物含量达到27%为煎炸终点,对亚麻籽油和棕榈液油在油条连续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对油条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连续煎炸油条过程中,两种植物油的酸值、总氧化值、极性化合物及聚合物含量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在4 h以内,亚麻籽油极性化合物含量较低;亚麻籽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在煎炸13 h后达到27.78%,而棕榈液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在煎炸18 h后达到27.27%;相较于棕榈液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亚麻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减少,尤其是α-亚麻酸下降幅度更大;亚麻籽油140℃下的氧化诱导期均在1 h以内,远低于棕榈液油;油条感官评定表明棕榈液油更适宜于油条煎炸。研究表明亚麻籽油适合短时(<4 h)高温煎炸,不建议长时间深度煎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棕榈液油 油条 品质变化 煎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亲水胶体对速冻油条面团特性及油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欣雨 管军军 +4 位作者 徐照勇 郑明军 朱锦凤 宋世佳 高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134,共10页
为了系统地研究7种常见的多糖类亲水胶体卡拉胶(KC)、魔芋胶(KGM)、海藻酸钠(SA)、阿拉伯胶(G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黄原胶(XG)、瓜尔胶(GG)对速冻油条生坯制作中面团特性及速冻前后油条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OPLS-DA聚类分析、... 为了系统地研究7种常见的多糖类亲水胶体卡拉胶(KC)、魔芋胶(KGM)、海藻酸钠(SA)、阿拉伯胶(G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黄原胶(XG)、瓜尔胶(GG)对速冻油条生坯制作中面团特性及速冻前后油条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OPLS-DA聚类分析、皮尔逊相关性等方法,对物性、理化、感官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糖类亲水胶体显著影响和面面团的硬度(r=0.62,P=0.020<0.05)与饧面面团的内聚性(r=-0.48,P=0.023<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7,P=0.22>0.05);添加GA对饧面面团弹性影响最大(P<0.05);多糖类亲水胶体显著影响油条酥脆性(r=-0.43,P=0.044<0.05)、内聚性(r=0.51,P=0.015<0.05)及口感(r=0.46,P=0.032<0.05);油条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KGM、HPMC、GG、GA、KC、XG、SA显著影响其外观及口感(P<0.05);所考察指标之间相互影响显著(P<0.05),比容与组织结构相关(r=0.51,P=0.016<0.05),对评价油条品质有代表性;聚类分析将速冻油条划分为4类(组),1.0%KGM、1.0%KC、1.0%GA及1.0%HPMC的比容显著高于组内其他样品(P<0.05);速冻前后,生坯所炸制油条比容的变化显著(P<0.05),且速冻后对KGM油条比容影响明显提高(P<0.05)。因此,多糖类亲水胶主要通过影响速冻油条生坯制作时饧面工序中的面团弹性及速冻工序使面团内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油条品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亲水胶体 速冻油条生坯 面团特性 制作 油条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制工艺对冻藏过程速冻预制油条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党文谦 刘玫 +6 位作者 武小楠 马豪 孙乐 李洁 郑学玲 李利民 刘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8-125,共8页
该研究选用3种不同质量等级面粉,以酵母作发酵剂,探究冻藏过程对预炸型和直炸型速冻油条含油量、比容、质构、感官评价等的影响。经冻融处理后,2种速冻预制油条硬度、咀嚼性增加,弹性、回复性减少,比容减少,感官评价值下降。与预炸型速... 该研究选用3种不同质量等级面粉,以酵母作发酵剂,探究冻藏过程对预炸型和直炸型速冻油条含油量、比容、质构、感官评价等的影响。经冻融处理后,2种速冻预制油条硬度、咀嚼性增加,弹性、回复性减少,比容减少,感官评价值下降。与预炸型速冻油条相比,直炸型速冻油条含油量更低,比容较大,油条硬度偏大,感官评价值略微下降。蛋白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高的面粉有助于油条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的提升。灰分含量较低、高精度面粉制作的油条倾向于低含油量。直炸型速冻油条能较大程度减少油条含油量。该研究利用干酵母发酵,减少了炸制次数,开发出含油量更低的速冻油条,为速冻油条制品生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面团 速冻油条 冻融循环 冻藏过程 油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对青麦油条面团发酵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志敏 张康逸 +4 位作者 李婧 吴亚蓓 高玲玲 温青玉 毛新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1,共6页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及青麦粉制作青麦油条,采用发酵仪和流变仪对不同种类酵母(H-1即发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耐高糖,简称H-1)、H-2即发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var. boulardii CNCM I-3799,...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及青麦粉制作青麦油条,采用发酵仪和流变仪对不同种类酵母(H-1即发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耐高糖,简称H-1)、H-2即发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var. boulardii CNCM I-3799,耐高糖,简称H-2)、L-1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willanus,低糖,简称L-1)、L-2即发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bayanus EC-1118,低糖,简称L-2)),不同青麦粉添加量(0%、3%、6%、9%、12%)油条面团的发酵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此面团制作成油条的比容、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酵母中H-2酵母面团的发酵特性参数(产气量、持气率、面团开始漏气时间)最好,弹性模量与黏性模量较大,黏弹性较好;加入青麦粉后,H-2酵母制作的油条比容较大,感官评分较高,硬度、咀嚼性较小,弹性较大;在青麦粉添加量为6%制作油条时,油条比容和质构指标适中,感官评分与普通油条相差不大,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因此,选择H-2即发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添加6%青麦粉制作的油条品质较好,营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青麦粉 发酵特性 油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条加工中丙烯酰胺的控制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伍金 郑美珍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8,共7页
从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监测、感官品质评价两方面入手,采取响应曲面法设计,探讨健康的油炸新工艺。结果表明:膨松剂总量为3%(以面粉质量计)、油条油炸温度180℃、油炸时间2min的条件下,制得的油条丙烯酰胺含量为最低值4.836mg/kg,感官评... 从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监测、感官品质评价两方面入手,采取响应曲面法设计,探讨健康的油炸新工艺。结果表明:膨松剂总量为3%(以面粉质量计)、油条油炸温度180℃、油炸时间2min的条件下,制得的油条丙烯酰胺含量为最低值4.836mg/kg,感官评价具有色泽金黄、外观形状整齐、气孔均匀、孔壁薄、复原性好、口感咸香适口等良好的品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条 丙烯酰胺含量 工艺优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慈溪市面粉类早点中铝含量研究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娉婷 李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79-80,155,共3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在售面粉类早点中铝残留状况。[方法]于2014、2015年在慈溪市20个乡镇街道的早餐店、快餐店、食品超市及流动早餐车中抽取281份包子馒头和油条样品;同时,在各乡镇粮油店、超市共抽取30份小麦粉样品。按照GB/T 500...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在售面粉类早点中铝残留状况。[方法]于2014、2015年在慈溪市20个乡镇街道的早餐店、快餐店、食品超市及流动早餐车中抽取281份包子馒头和油条样品;同时,在各乡镇粮油店、超市共抽取30份小麦粉样品。按照GB/T 5009.182-2003《面食制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结果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78批油条样品中,铝残留检出率为71.8%,超过100mg/kg的样品为33.3%,铝残留中位数为28.0 mg/kg,最高检出值为290.0 mg/kg,两年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3份包子馒头样品中,铝残留检出率为33.0%,铝残留中位数为0 mg/kg,最高检出值为293.0 mg/kg,两年间存在显著差异。30份小麦粉样品铝残留均未检出。[结论]面粉类早点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铝膨化剂导致食品中铝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残留量 油条 包子馒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