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匹配滤波的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鹏 封治华 +5 位作者 张鹏飞 赵渊明 阮友田 韩文杰 张辉 康朝阳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基于差频解算的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技术存在测量距离短、易受噪声干扰、受非线性调频影响大的问题。为了在相同机制条件下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匹配滤波的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方法,改进相干探测光路,加入信号反转单元和信号共轭单元,将... 基于差频解算的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技术存在测量距离短、易受噪声干扰、受非线性调频影响大的问题。为了在相同机制条件下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匹配滤波的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方法,改进相干探测光路,加入信号反转单元和信号共轭单元,将混频器换成卷积器,同时满足系统响应与发射波形匹配,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差频解算方法,匹配滤波方法可实现两倍于差频解算方法的测距范围,信噪比提高了9.5 dB,在非线性调频误差为19.8 MHz、198 MHz和396 MHz条件下均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距离谱,表现出较好的抵抗非线性调频的能力。此研究可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调频连续 匹配滤 激光测距 信噪比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和水泥环尺寸对CBL/VDL测井套管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雷 潘金林 +3 位作者 陈雪莲 马锐 田隆梅 周浩栋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深井超深井厚套管、薄水泥环等复杂井况下利用CBL/VDL测井评价固井质量时,是利用测量的套管波幅度或衰减评价水泥环的胶结状况。但截至目前,对套管中模式波传播机理的研究较少,精细固井质量评价缺乏理论支撑。为此,建立了柱状多层介质... 深井超深井厚套管、薄水泥环等复杂井况下利用CBL/VDL测井评价固井质量时,是利用测量的套管波幅度或衰减评价水泥环的胶结状况。但截至目前,对套管中模式波传播机理的研究较少,精细固井质量评价缺乏理论支撑。为此,建立了柱状多层介质的套管井模型,计算得到了套管模式波的相速度、衰减及灵敏度曲线,研究了非胶结因素、套管直径及水泥环尺寸等对套管波衰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CBL/VDL测井频段内存在3~4阶轴向振动模态的套管波,套管外径越大,振动模态越多;套后胶结水泥时,套管波幅度随着套管壁厚增厚明显增大,但自由套管的套管波幅度基本不变;灵敏度曲线表明,套管波衰减对水泥横波速度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纵波,说明单极子声源激发的套管波主要通过剪切耦合向水泥环泄漏能量;另外,地层中纵横波声场快照表明,套管波沿着套管传播时还会向地层中泄漏能量,使水泥环厚度和岩性等的变化也影响套管波幅度。研究结果为复杂井况下固井质量的精细评价及套管波幅度校正图版的绘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水泥环厚度 频散 衰减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波斜入射下进水塔-库水-地基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晓东 张浩 +2 位作者 刘浩天 马静 张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3,共9页
为研究SV波三维斜入射作用下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及动水压力变化规律,建立进水塔-库水-地基三维系统有限元模型。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及SV波三维波动方程,推导出SV波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等效节点荷载,探究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地震动响应;... 为研究SV波三维斜入射作用下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及动水压力变化规律,建立进水塔-库水-地基三维系统有限元模型。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及SV波三维波动方程,推导出SV波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等效节点荷载,探究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地震动响应;同时与P波垂直入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塔的应力、横向位移均随SV波入射角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竖向位移随角度增大而逐步增大;各迎水面动水压力随SV波入射角度增大而增大;当SV波0°垂直入射与30°(接近入射临界角)斜入射时,对进水塔的安全稳定存在影响。同比P波垂直入射,SV波对进水塔结构的危害程度更大。为此,开展SV波斜入射下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对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 进水塔 地震响应分析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结构渐变开孔率对高速磁浮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洁 郭秉筠 +3 位作者 王崟宇 余越 许澳 韩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2-1922,共11页
列车速度的大幅提升加剧了车-隧耦合气动效应,高速磁浮隧道洞口产生的微气压波强度大幅增大,产生“声爆”现象。因此,当列车速度达到600 km/h及以上时,如何有效降低微气压波成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开展时速600 km高速磁浮... 列车速度的大幅提升加剧了车-隧耦合气动效应,高速磁浮隧道洞口产生的微气压波强度大幅增大,产生“声爆”现象。因此,当列车速度达到600 km/h及以上时,如何有效降低微气压波成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开展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微气压波缓解方法研究,在提出的新型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基础上,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高速磁浮列车以时速600 km通过2 km的单线隧道进行数值仿真。结合网格无关性以及数值仿真验证,分析4种不同开孔率渐变开孔缓冲结构下初始压缩波的基本特征以及出口处微气压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驶入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时,由于缓冲结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流通过透孔流向外部,气流外泄导致在端口处产生的微气压波强度减弱。当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的开孔率分别为7.5%、17.5%和27.5%时,相较于隧道两端口为传统断面扩大型无开孔缓冲结构,隧道出口20 m处的微气压波幅值依次为203.9、148.1和138.0 Pa,分别减缓了51.8%、65.0%和67.4%。随着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开孔率的增加,对于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不断增强,27.5%开孔率下的缓解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时速600 km及以上高速磁浮隧道洞口缓冲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率 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 磁浮列车 微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体内应力波的测量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秉文 周刚 +4 位作者 陈春林 马坤 李艺烁 高鹏飞 尹立新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特性,建立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压电应力计的应力波测试系统,研究了PVDF压电应力计的标定方法,测量了克级柱形93W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体内的应力波形,并利用...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特性,建立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压电应力计的应力波测试系统,研究了PVDF压电应力计的标定方法,测量了克级柱形93W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体内的应力波形,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应力波的产生和传播机制。结果表明:PVDF压电应力计的动态灵敏度系数为(17.5±0.5)pC/N;信噪比高的超高速撞击条件下实验测量的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形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模拟和实验获得的应力波峰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撞击 应力 PVDF 钨合金弹 混凝土靶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戴志辉 张富泽 韩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语言模型与余弦相似度算法,实现同源录波数据的通道匹配。然后,利用重采样技术和曼哈顿距离完成波形的采样频率统一与时域对齐。最后,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提出改进算法,并结合采样点偏移量共同设置采样回路的异常判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录波数据的同源通道匹配,实现波形的一致性对齐,并且相比于传统DTW算法,改进DTW算法对异常状态识别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更高。根据异常判据能够有效检测继电保护采样回路的异常状态,确保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装置 采样回路 异常检测 改进DTW算法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达波标定的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
7
作者 高少武 宋强功 +3 位作者 孙鹏远 于万辉 李培明 邹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针对常规方法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针对常规方法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文中提出了直达波标定的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首先,在频率—空间域利用直达波水陆检数据,计算空间域水陆检数据加权函数;然后,利用包含直达波和切除直达波后的水陆检数据,在时间—空间域直接计算水陆检数据标定滤波算子;最后,进行水陆检数据标定和上下行波场分离。数据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离后的上行波场数据不仅消除了虚反射多次波干扰,还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后续联合反褶积和偏移成像提供了高保真的上下行波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检数据 直达 标定 分离 上行 下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舰船雷达波SAR成像隐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敢 倪海参 +1 位作者 上官子柠 张韩西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该研究主要应用于水面舰船雷达波隐身设计优化领域,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高频电磁仿真计算方法,通过目标几何建模、SAR成像散射特征识别、散射特征分析及强散射源控制、雷达波隐身设计等相关措施,提出面向雷达成像的水面舰船雷达波... 该研究主要应用于水面舰船雷达波隐身设计优化领域,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高频电磁仿真计算方法,通过目标几何建模、SAR成像散射特征识别、散射特征分析及强散射源控制、雷达波隐身设计等相关措施,提出面向雷达成像的水面舰船雷达波散射特征隐身研究方法,可快速预估水面舰船等复杂目标的散射中心,通过相关强散射源控制,以电磁仿真驱动对舰船外形进行优化,可有效改善水面舰船的雷达波隐身性能,提升水面舰船的战斗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雷达 散射特性 隐身 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爆轰波下不同孔径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楼晓明 林杰 +2 位作者 王新龙 刘怀宇 王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9,共12页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为基础,推导出各阶段爆轰作用下的孔壁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孔径的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孔壁的变化曲线。为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混凝土厚壁圆筒模型试验,运用高速多路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孔壁压力进行监测,同时建立不同炮孔直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孔径炮孔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结果,并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方向呈现不均匀分布,起爆点近区孔壁压力急剧增大,达到最大压力峰值后开始衰减,最后孔壁压力趋于平稳波动的特征;炮孔直径与孔壁压力存在正相关,最大压力峰值和平稳波动阶段孔壁压力随炮孔直径增大而增大;在d=40 mm炮孔轴向孔壁压力的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爆轰 孔壁压力 耦合装药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与稀疏表示的牙隐裂OCT三维图像融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博雅 董潇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2个扫描视角进行成像,经过三维图像配准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对于低频子带进行稀疏表示,采用“最大L1范数”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采用“绝对最大”规则融合,最后通过DTCW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融合后的牙隐裂图像可以得到裂纹的完整信息,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分级,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单独采用各多尺度分解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标准差(SD)、平均梯度(AG)、空间频率(SF)和边缘信息评价因子(Q)的值分别平均提高到36.7、6.0、27.9和0.74,有效提高了OCT牙隐裂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光学相干层析 稀疏表示 双树复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芯构筑Fe_(x)O_(y)/C复合材料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力国民 高洁 +3 位作者 杜秀宁 贾琨 张克维 梁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1-783,共13页
玉米芯作为玉米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具有产量高、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但废弃玉米芯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意的丢弃或焚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了实现废弃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和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 玉米芯作为玉米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具有产量高、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但废弃玉米芯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意的丢弃或焚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了实现废弃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和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本研究以废弃玉米芯为载体,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浸渍法和碳热还原工艺制备Fe_(x)O_(y)/C复合吸波材料。通过优化焙烧温度和前驱体溶液浓度来探究不同磁性组分及其负载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Raman、SEM、BET、VNA多种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物相演变规律、微观形貌、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引入适量的磁性组分时,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Fe/C复合材料仍保持了玉米芯天然的三维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可达126.97 m^(2)/g,孔径为5.40 mm,有助于入射电磁波的多重反射和损耗。当负载量过大时,导致复合材料阻抗失配,不利于吸波性能的优化。其中,FCC-0.3-700和FCC-0.3-900均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FCC-0.3-700在涂层厚度为2.0 mm时,最低反射损耗值(RLmin)达到−41.4 dB,对应的有效吸收带宽(EAB)达到5.6 GHz;FCC-0.3-900在8.4 GHz处的RLmin达到−41.7 dB,涂层厚度为1.5 mm时EAB达到4.5 GHz。Fe_(x)O_(y)/C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得益于玉米芯中的固定碳被部分消耗产生的缺陷能够增强入射电磁波的多重散射和反射,这些缺陷还可以提供偶极位点进而产生偶极极化,有利于电磁波的衰减。此外,Fe_(3)O_(4)、Fe颗粒均匀的负载于废弃玉米芯孔道内或分散在其碎片间,形成大量的有效界面,增强了界面极化。同时,Fe_(x)O_(y)/C复合材料中的石墨碳与Fe_(3)O_(4)、Fe颗粒形成的导电网络也可以极大地促进导电损耗。本研究制备的材料不仅符合电磁波吸收材料“薄、轻、宽、强”的发展特点,而且开辟了废弃玉米芯的高值化与功能化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Fe_(3)O_(4)/Fe 多孔结构 复合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钢轨波磨迁移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阳 肖宏 +3 位作者 张智海 迟义浩 魏绍磊 方树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监测钢轨表面波磨状态是控制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的必要措施,利用安装在运营列车车体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对钢轨波磨的实时监测,具有低成本、高效和便携的优点。为实现利用车体动态响应识别钢轨波磨,通过小波变换等手段分析钢轨波磨激... 监测钢轨表面波磨状态是控制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的必要措施,利用安装在运营列车车体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对钢轨波磨的实时监测,具有低成本、高效和便携的优点。为实现利用车体动态响应识别钢轨波磨,通过小波变换等手段分析钢轨波磨激励下车体振动特性,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获取车体垂向加速度仿真数据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搭建钢轨波磨检测模型并在仿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其他几种常见的检测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将模型迁移到实测车体垂向加速度数据集上实现对钢轨波磨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激励的振动能量在运行方向左侧和右侧空气弹簧对应的地板表面位置基本相同,通过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信号无法区分左右两股钢轨的差异。与SVM、LSTM及2D-CNN相比,本文提出的钢轨波磨检测模型精度最高,单个样本推理时间仅为1.00 ms,钢轨波磨识别准确度达9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车载检测 数据驱动 迁移学习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变换研究2024-01-23乌什M_(S)7.1地震前重力异常特征
13
作者 陈丽 刘代芹 +5 位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赵磊 丁宇 李秉烨 李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利用南天山地区2020—202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取2024-01-23乌什M_(S)7.1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并通过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取各阶小波重力细节对应的近似场源深度。结果表明:1)流动重力(3 a尺度)结果显示,乌什M_(... 利用南天山地区2020—202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取2024-01-23乌什M_(S)7.1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并通过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取各阶小波重力细节对应的近似场源深度。结果表明:1)流动重力(3 a尺度)结果显示,乌什M_(S)7.1地震前,乌恰至巴楚地区和阿克苏地区重力变化呈现明显的四象限分布,震中位于四象限边缘及零值线附近;2)2020—2023年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小波变换(4阶小波重力细节)结果显示,乌什M_(S)7.1地震前,乌恰至巴楚地区重力变化出现明显的四象限分布,震中位于四象限边缘及零值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 小波变换 乌什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谱自适应小波和盲源分离耦合的生理信号降噪方法
14
作者 王振宇 向泽锐 +2 位作者 支锦亦 丁铁成 邹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1,共12页
为提高生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将盲源分离和小波阈值方法进行耦合研究,提出了多谱自适应小波信号增强方法并与改进的盲源分离方法相结合进行降噪处理。为评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小波变换中软阈值、硬阈值、自适应阈值3种方法计算信... 为提高生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将盲源分离和小波阈值方法进行耦合研究,提出了多谱自适应小波信号增强方法并与改进的盲源分离方法相结合进行降噪处理。为评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小波变换中软阈值、硬阈值、自适应阈值3种方法计算信噪比(SNR)和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软阈值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增强后的信号软阈值相比硬阈值,SNR提升约44.2%,RMSE下降约28.8%,处理时间减少约1.4%。软阈值相比自适应阈值,SNR提升约706%,RMSE下降约16.7%,处理时间减少约3.0%。为对比软阈值下各参数差异,使用软阈值对原始信号、加噪信号和增强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及归一化处理。结果显示增强后的信号具有较好的SNR、较低的RMSE和较短的处理时间,软阈值下增强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SNR提升约0.12%,RMSE下降约2.5%,处理时间减少约3.9%,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提高了信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谱自适应小波 盲源分离 小波变换 降噪方法 生理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界面流动的激波管实验研究进展
15
作者 司廷 王何 罗喜胜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83-1794,共12页
激波诱导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广泛存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高超声速科技等重大工程中,在涡动力学、流动稳定性、湍流形成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的挑战性主要源于:一方面,激波作为传播速度大于声速的强间断扰动波,其前后流... 激波诱导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广泛存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高超声速科技等重大工程中,在涡动力学、流动稳定性、湍流形成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的挑战性主要源于:一方面,激波作为传播速度大于声速的强间断扰动波,其前后流场的速度、温度、压力等物理参数存在突变;另一方面,流体界面是流动复杂性的重要来源,界面处的物理量间断显著加剧流动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激波管在高速界面流动问题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得到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图像和可靠的基础数据.基于此,首先回顾了激波管中汇聚激波的可控生成原理与方法,分别介绍了水平和竖直环形同轴激波管、半环形汇聚激波管、圆锥形汇聚激波管以及楔形汇聚激波管的设备结构和特点.汇报了强激波诱导高速界面流动实验技术和流动机理方面的最新进展,给出了激波管连续光滑弯曲管道壁面设计的理论方法和逆向设计思路,实验验证了高强度激波管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获得了激波传播过程中的完整波系演化与界面结构发展的时序数据,阐明了激波接近效应和二次压缩效应等对扰动非线性演化的作用机制.最后,对高速界面流动实验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界面流动 汇聚激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波浪消减性能分析研究
16
作者 马玉祥 田世豪 董国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了综合比选现有箱型浮式防波堤、分析其截面的改进设计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的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截面型式,并收集对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其波浪消减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β,对各类浮堤的消波特性进行讨论,得到了不... 为了综合比选现有箱型浮式防波堤、分析其截面的改进设计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的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截面型式,并收集对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其波浪消减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β,对各类浮堤的消波特性进行讨论,得到了不同截面型式浮式防波堤的消浪性能边界。结果表明:当入射波周期小于9 s时,各类浮堤的透射系数可达到0.5以下;当大于9 s时,浮堤的消浪能力大幅下降,透射系数集中在0.8~1.0。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种改进浮式防波堤截面的途径,建议优选组合异形截面并添设消波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防 特性 物理模型试验 截面型式 模块 评价参数 截面设计 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合式极化-频率选择吸波体设计
17
作者 刘佳琪 宋杭 张生俊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针对卫星等飞行通信平台的低可探测性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式极化-频率选择吸波体(Polarization-Frequency Selective Rasorber,PFSR)解决方案。首先,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探究了吸透波兼容实现机理;然后,通过损耗层双... 针对卫星等飞行通信平台的低可探测性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式极化-频率选择吸波体(Polarization-Frequency Selective Rasorber,PFSR)解决方案。首先,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探究了吸透波兼容实现机理;然后,通过损耗层双边不对称加载的方式,实现了透波窗口的极化选择功能;最后,采用损耗层混合式设计,解决了宽频带吸透波兼容难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TE波入射时具有6.8~7.8 GHz频段透波、2.2~18.0 GHz频段低散射的吸透一体化功能,在TM波入射时具有3.2~18.0 GHz频段低散射的吸波功能。该结构可为卫星等飞行通信平台的宽频带低可探测性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选择 频率选择 窗口 混合式损耗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中船舶斜航运动水动力预报研究
18
作者 韩阳 师超 +2 位作者 顾民 邱耿耀 李壮壮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3-703,共11页
目前基于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开展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预报研究,操纵运动水动力系数多采用静水中试验或数值预报结果,未反映波浪对操纵运动水动力的影响,因此建立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预报方法是准确预报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的重要... 目前基于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开展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预报研究,操纵运动水动力系数多采用静水中试验或数值预报结果,未反映波浪对操纵运动水动力的影响,因此建立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预报方法是准确预报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基于重叠网格方法对船舶在波浪中多自由度运动进行数值建模,给出波浪中水动力建模、自由表面处理、波浪模拟等方法,建立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开展S175标模规则波中斜航运动水动力模型试验和数值预报研究,评估波浪对船舶斜航运动水动力的影响,并将数值预报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波浪中船舶操纵运动预报精度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斜航运动 CFD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空海底电缆波致运动和疲劳寿命数值研究
19
作者 黄小卫 蔡晔 +5 位作者 郭强 蒋弘毅 郭远建 高洋洋 王臻魁 国振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7,共14页
针对跨越琼州海峡某海底输电电缆的实测悬空段,基于海洋工程动力学分析软件OrcaFlex,构建了悬空海缆波致运动和疲劳特性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悬空海缆的运动、疲劳及塑性屈服特性随波流条件和悬空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缆的铅合金... 针对跨越琼州海峡某海底输电电缆的实测悬空段,基于海洋工程动力学分析软件OrcaFlex,构建了悬空海缆波致运动和疲劳特性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悬空海缆的运动、疲劳及塑性屈服特性随波流条件和悬空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缆的铅合金护套层最易疲劳,其疲劳性能决定了海缆的整体疲劳寿命。铅合金护套的疲劳寿命并不随悬空长度的增大而单调减小,而是在悬空长度5~10m附近出现最小值。在1年一遇波流叠加工况下,铅合金护套的最小疲劳寿命仅0.9a(引入安全系数10后)。通过多次现场扫测发现,实际环境中较易发生5~10m的悬跨,因此可以认为海缆的铅合金护套极易发生疲劳破坏。在50年一遇波流叠加工况下,铅合金护套的最小疲劳寿命仅1.1d(引入安全系数10后),接近极端台风浪过境一次的时间尺度,且铅合金护套在任意悬空长度下均会发生塑性屈服。研究成果为保障海缆的在位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悬空 致运动 疲劳寿命 塑性屈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航 孙宇航 +2 位作者 李佳慧 李学贵 董宏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45,共19页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在地震勘探、地震资料处理和地球构造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和几何学特征,可以为地震波传播机理的研究和复杂地层的解释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是目前应用...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在地震勘探、地震资料处理和地球构造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和几何学特征,可以为地震波传播机理的研究和复杂地层的解释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之一。本文调研了五种基于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有限差分法易于理解,但数值频散问题明显;伪谱法精度高,但计算效率低;有限元法适用于复杂模型,但计算资源消耗大;谱元法适合高精度问题,但对计算内存需求较高;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训练成本较高。并分别叙述了这五种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和最新进展。未来,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应结合深度学习等最新技术,优化边界条件模拟真实的边界反射情况,提高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模拟 有限差分法 伪谱法 有限元法 谱元法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