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GDHC系统的电-热双向耦合建模仿真与准稳态分析
1
作者 张瑞腾 李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以5GDHC系统为基础,深度双向耦合电力网络,构建了具有复杂新特性的新型电-热双向耦合网络仿真模型。考虑到新型互联网络耦合节点以及耦合方式的改变可能引发运行阶段的安全性问题,引入多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划分电-热网络准稳态阶段,通过... 以5GDHC系统为基础,深度双向耦合电力网络,构建了具有复杂新特性的新型电-热双向耦合网络仿真模型。考虑到新型互联网络耦合节点以及耦合方式的改变可能引发运行阶段的安全性问题,引入多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划分电-热网络准稳态阶段,通过添加扰动探讨5GDHC系统与电力网络在不同准稳态阶段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分析其与传统电-热网络在交互行为上的差异性。最后,通过某区域12节点配电网、26节点供热网的综合能源系统验证模型以及准稳态分析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时域内网络冷热互补功率可达到13.5 MW,低温运行下的热损耗仅占网络供热量的1.3%,而反映网络水力特性的水力交汇点数量最大增至5个;准稳态分析则揭示了在电负荷开断状态下相比于传统电-热网络,新型电-热网络的水力变化更加显著,达到了5.7 kg/s,而热力变化相对平缓,仅为0.054℃,此外,扰动并不会对建筑的室内温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双向耦合 5GDHC系统 时域仿真 准稳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稳态法的热电材料变物性参数表征测量方法
2
作者 任鸿睿 何海龙 +2 位作者 纽春萍 荣命哲 田昊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11-5320,共10页
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实现热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在余热利用、航天器供电和自供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核心之一是用于实现热-电转换的热电材料。热电材料物性参数的表征在热电器件应用、优化设计、故障诊断等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 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实现热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在余热利用、航天器供电和自供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核心之一是用于实现热-电转换的热电材料。热电材料物性参数的表征在热电器件应用、优化设计、故障诊断等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热电材料物性参数表征方法认为材料的热电参数为常数,忽视了热电参数与温度非线性相关,且没有全面考虑器件中的接触电阻和热阻。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准稳态法和热电器件测试装置的热电材料变物性参数表征测量方法:首先提出准稳态法对材料物性参数的表征计算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热电器件测试装置,采用实验对热电材料进行了变物性参数表征,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厂家参数的最大误差仅为4.3%,能够实现对热电参数的准确表征。该方法实现了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对热电材料物理参数的准确表征,丰富了热电器件测试装置的功能,能够降低材料测试装置的设备投入和测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变物性参数 稳态法 准稳态法 热电器件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渗流作用下地铁冻结工程的温度场演化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龚振全 臧梦晨 +3 位作者 张松 李晓星 张亚泽 黄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667-12674,共8页
冻结法施工中,已成型的均匀冻结壁在突发渗流作用下会逐步演变为类稳态的偏心冻结壁,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掌握类稳态阶段土体冻结特性、形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突发渗流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从温度、温度梯度和热通量3... 冻结法施工中,已成型的均匀冻结壁在突发渗流作用下会逐步演变为类稳态的偏心冻结壁,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掌握类稳态阶段土体冻结特性、形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突发渗流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从温度、温度梯度和热通量3个方面展开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壁各位置进入类稳态阶段的时间并不相同,上游进入类稳态阶段速度快于下游,界面快于主面,距离冻结区越远,进入类稳态所需时间越短。渗流发生后上下游温度梯度将呈现明显区分,下游温度梯度极值约为上游温度梯度极值的2.0~2.5倍。土体进入类稳态阶段主要原因是该区域热通量梯度基本为零,在渗流发生后,未冻土区的对流热通量和传导热通量梯度均迅速趋于稳定,因此土体快速进入类稳态阶段。为了确定类稳态阶段冻结壁形态和性能,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出了类稳态阶段的温度场和冻结锋面,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突发渗流温度场求解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渗流 类稳态阶段 热通量 回归分析 低温冷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协调电压紧急控制新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芳 房大中 +3 位作者 陈家荣 李传栋 杨晓东 宋文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5-41,共7页
提出了最优协调电压紧急控制新模型,新模型考虑了负荷动态以及控制的连续/离散特性,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从全局意义上协调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以保持系统电压稳定,防止电压崩溃。电压稳定的性能指标采用负荷母线电压偏... 提出了最优协调电压紧急控制新模型,新模型考虑了负荷动态以及控制的连续/离散特性,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从全局意义上协调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以保持系统电压稳定,防止电压崩溃。电压稳定的性能指标采用负荷母线电压偏差的积分形式。基于最优控制原理中的变分原理,严格推导了性能指标相对控制的灵敏度。该灵敏度可以通过准稳态快速时域仿真计算得到,因而可将复杂的、难于处理的最优协调电压紧急控制模型转换为易于处理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在新英格兰测试电力系统上的算例研究验证了该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控制 电压崩溃 最优控制原理 性能指标 灵敏度 准稳态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的新直流输电准稳态模型 被引量:33
5
作者 宋新立 吴小辰 +3 位作者 刘文焯 许爱东 卜广全 金小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适应大量直流输电工程投产的需要,为电网运行和规划设计等部门提供准确的分析研究手段,对暂态稳定程序中的两端直流输电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改进了直流输电系统的模拟方法。在国内广泛应用的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增加一组新的直流输电... 为适应大量直流输电工程投产的需要,为电网运行和规划设计等部门提供准确的分析研究手段,对暂态稳定程序中的两端直流输电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改进了直流输电系统的模拟方法。在国内广泛应用的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增加一组新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新模型中的定电流、定熄弧角、定电压等控制采用参数和特性易于调节的比例积分模块,电流定值计算、低压限流、逆变侧换相失败等主要环节的模拟与实际系统特性更为相近。仿真结果表明,与国内程序原有的直流输电模型相比,新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行为,提高暂态稳定仿真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控制系统 换相失败 低压限流 电力系统稳定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输电准稳态模型有效性的仿真验证 被引量:110
6
作者 周长春 徐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3-36,共4页
换流器的准稳态模型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模型以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作为换相电压,以换流变压器的漏抗作为换相电抗,忽略交流系统侧的影响。该文从经典换流理论出发,分析了准稳态模型与经典换流器... 换流器的准稳态模型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模型以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作为换相电压,以换流变压器的漏抗作为换相电抗,忽略交流系统侧的影响。该文从经典换流理论出发,分析了准稳态模型与经典换流器模型(经典模型)之间的矛盾,并针对不同强度的交流系统,利用仿真的方法,对准稳态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如果换流站交流母线装设有完善的滤波装置,则多桥换流器中各个换流桥之间可以认为是解耦的,因此,利用准稳态模型计算能够达到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有效性 仿真 换流器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稳态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2
7
作者 孙宏斌 张伯明 相年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13,共5页
定量剖析了常规灵敏度分析在实时控制应用中不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物理响应的局限性,提出了准稳态灵敏度分析的新方法,并全面介绍了准稳态灵敏度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准稳态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实用性强,能满足实时控制决策的要求。
关键词 准稳态 灵敏度分析 电力系统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网侧频率偏差的风电功率爬坡事件预测方法 被引量:26
8
作者 崔明建 孙元章 +1 位作者 柯德平 罗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3,共6页
风电功率爬坡事件越来越影响风力机在电网中的运行,随之而来的爬坡事件预测问题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研究背景、定义和特征,建立了考虑频率偏差量的含风力机的准稳态潮流计算模型,将频率偏差量和滑差修正... 风电功率爬坡事件越来越影响风力机在电网中的运行,随之而来的爬坡事件预测问题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研究背景、定义和特征,建立了考虑频率偏差量的含风力机的准稳态潮流计算模型,将频率偏差量和滑差修正量引入雅可比矩阵中进行含风力机的潮流计算,采用两种频率偏差指标(PRESF指标和APRESF指标)对爬坡事件进行预测。将所述预测模型应用于5节点和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对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偏差 风电功率 爬坡事件 预测模型 准稳态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电压稳定的并行仿真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金刚 房大中 李传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4,共7页
文章结合电压稳定分析的特点,将并行计算方法应用到描述中期电压稳定的准稳态(quasisteadystate,QSS)仿真分析中。首先将电力网络划分成以树形分层结构相联的子网,处于同一层上的子网相互独立,可并行计算。进行QSS仿真分析时,通过前向简... 文章结合电压稳定分析的特点,将并行计算方法应用到描述中期电压稳定的准稳态(quasisteadystate,QSS)仿真分析中。首先将电力网络划分成以树形分层结构相联的子网,处于同一层上的子网相互独立,可并行计算。进行QSS仿真分析时,通过前向简化(底层子网到顶层主网)和后向回代(顶层主网到底层子网)实现对牛顿法线性增量方程的求解。该算法有效提高了微分方程联立求解的效率,为大规模电力系统并行仿真计算的实现提供了新方法。在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和我国山西电网系统上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稳态 并行计算 树形结构 中期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井方式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梦雅 廖新维 +1 位作者 何逸凡 王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1,115-116,共5页
针对致密气藏储层特征,考虑了常规水平井、垂直压裂水平井在采用射孔和裸眼2种不同完井方式时水平井筒与裂缝的相互干扰情况,运用Green函数Newman积分法,分别推导出各向异性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在不同完井方式下井筒与储层耦合的非稳态... 针对致密气藏储层特征,考虑了常规水平井、垂直压裂水平井在采用射孔和裸眼2种不同完井方式时水平井筒与裂缝的相互干扰情况,运用Green函数Newman积分法,分别推导出各向异性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在不同完井方式下井筒与储层耦合的非稳态渗流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储层与施工工艺条件下,常规水平井产能较低,压裂水平井采用裸眼完井方式所获得的产气量仅在生产初期高于射孔完井方式,生产稳定后两者基本一致;产气量随裂缝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非稳态阶段,裂缝产气量相近;在拟稳态渗流阶段,由于裂缝间干扰明显,各裂缝中的产气量沿井筒呈"U"型分布。综合考虑生产技术与经济因素,推荐油田现场采用射孔完井的压裂水平井进行生产,压裂设计时应考虑裂缝干扰影响,适当扩大水平段两端的压裂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压裂水平井 非稳态 拟稳态 裂缝 完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高压直流输电稳态模型及潮流算法解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超 盛灿辉 +1 位作者 郭小江 马世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共6页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是静态安全分析以及暂态稳定、电压稳定、小干扰特征值等分析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解析和理解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商业计算软件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混合系统潮流求解算法,并掌握影响收敛性的...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是静态安全分析以及暂态稳定、电压稳定、小干扰特征值等分析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解析和理解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商业计算软件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混合系统潮流求解算法,并掌握影响收敛性的相关因素,对提高大电网分析人员的计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推导了国内广泛应用的BPA潮流计算软件中,双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准稳态模型;解析了交直流潮流交替求解算法流程;通过对一双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解轨迹的计算和分析,揭示了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特性;总结了决定特高压直流运行状态和交直流潮流收敛特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潮流算法 收敛特性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空气预混超声速燃烧的18步简化机理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合 陈方 +2 位作者 刘洪 郑忠华 杨顺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7-472,共6页
基于甲烷燃烧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Gri-Mech3.0,分别采用良搅拌反应模型以及层流预混火焰模型计算甲烷/空气预混燃烧过程.通过对详细机理的计算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产物速率分析,提取骨干机理,再根据准稳态假设进一步简化,最终得到包... 基于甲烷燃烧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Gri-Mech3.0,分别采用良搅拌反应模型以及层流预混火焰模型计算甲烷/空气预混燃烧过程.通过对详细机理的计算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产物速率分析,提取骨干机理,再根据准稳态假设进一步简化,最终得到包含14种组分18个基元反应的简化机理.拓宽计算条件,将该18步简化机理与详细机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在预测点火延迟时间方面具有较高精度,能够在较大热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内较好地预测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机理 敏感性分析 产物速率分析 准稳态假设 点火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稳态仿真的电压稳定轨迹灵敏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扬宇 吕天光 +3 位作者 褚双伟 安宁 付红军 孙建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7-162,共6页
提出了基于准稳态(quasi-steady-state,QSS)仿真的电压稳定轨迹灵敏度方法,可提供系统参数和控制变量对状态量的灵敏度。利用轨迹灵敏度预测控制量和参数发生变化情况下系统的中长期时域轨迹,评价系统电压稳定性状况,比较元件对系统电... 提出了基于准稳态(quasi-steady-state,QSS)仿真的电压稳定轨迹灵敏度方法,可提供系统参数和控制变量对状态量的灵敏度。利用轨迹灵敏度预测控制量和参数发生变化情况下系统的中长期时域轨迹,评价系统电压稳定性状况,比较元件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为系统电压稳定控制措施提供信息。轨迹灵敏度方法弥补了传统电压稳定静态灵敏度对模型适应性差、不能体现系统动态特性的缺陷,以及传统时域仿真方法提供信息单一、结论可分析性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 时域仿真 准稳态仿真 轨迹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稳态理论测量融解热及比热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小明 陆世豪 +1 位作者 顾兆林 刘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8-961,共4页
基于准稳态理论,建立了准稳态量热器,可用于常压下250~400 K物质的融解热、固相和液相比热容的实验测量.利用量热学中测定比热容的标准物质正庚烷对量热器进行了标定,用标定后的量热器测量了水的比热容,用于检验量热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准稳态理论,建立了准稳态量热器,可用于常压下250~400 K物质的融解热、固相和液相比热容的实验测量.利用量热学中测定比热容的标准物质正庚烷对量热器进行了标定,用标定后的量热器测量了水的比热容,用于检验量热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偏差不大于1%.利用文中建立的准稳态量热器,测量了石蜡的融解热、固相及液相比热容,这些数据可用于空调冷凝器蓄热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稳态理论 量热器 融解热 比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稳态假设的混流泵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伟 季磊磊 +3 位作者 施卫东 李维强 周岭 蒋小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了研究混流泵启动过程的准稳态性能,该文以瞬态外特性试验性能参数为依据,获得了混流泵准稳态计算的外特性曲线和无量纲扬程瞬态性能曲线,通过对3种转速下的压力场、速度矢量分析,总结出准稳态计算混流泵内部流动的一般性规律并与粒... 为了研究混流泵启动过程的准稳态性能,该文以瞬态外特性试验性能参数为依据,获得了混流泵准稳态计算的外特性曲线和无量纲扬程瞬态性能曲线,通过对3种转速下的压力场、速度矢量分析,总结出准稳态计算混流泵内部流动的一般性规律并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的瞬态内部流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准稳态计算扬程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并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大逐步偏离试验扬程;3种转速下泵内压力具有相同的分布趋势,叶轮进口截面相对速度矢量近似满足相似定律,并在低转速下出现大尺度的叶顶泄漏涡。与无量纲瞬态性能一致,瞬态PIV测量结果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准稳态工况的瞬态效应:在0.75 s时准稳态计算中叶顶泄漏明显,在外缘形成泄漏涡和进口边回流,而瞬态PIV测量中端壁区边界层正从层流向湍流发展;在1.07 s时准稳态计算中叶轮进口速度分布较为均匀,而瞬态PIV测量中流体在惯性力作用下呈现从轮毂向轮缘运动的趋势,卷吸效应较为明显;在1.35 s时准稳态计算结果与1.07 s时的速度场分布较为相似,而瞬态PIV测量中加速的卷吸效应更为显著,外缘高速流动区域随着转速的增加不断增大。该研究可为考证准稳态假设方法的准确度和揭示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内部流动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计算机仿真 混流泵 准稳态 启动过程 瞬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准稳态测量及小波变换的接地网腐蚀检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滔 彭敏放 +2 位作者 沈美娥 雷将锋 何怡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32-2138,共7页
基于准稳态测量技术、电路理论及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接地网腐蚀状态检测方法。该法通过模拟接地网的腐蚀,构建其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准稳态测量来获取表征接地导体腐蚀状态的极化电阻值RP,进一步计算得到其腐蚀速率和腐蚀深度,从而实现... 基于准稳态测量技术、电路理论及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接地网腐蚀状态检测方法。该法通过模拟接地网的腐蚀,构建其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准稳态测量来获取表征接地导体腐蚀状态的极化电阻值RP,进一步计算得到其腐蚀速率和腐蚀深度,从而实现接地网在不同腐蚀程度下的状态检测。同时,考虑到接地网现场检测时干扰信号多而强,采用小波变换滤除了测试环境对准稳态测量响应信号的干扰。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行且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检测 接地网 准稳态测量 小波变换 腐蚀速率 腐蚀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保温材料热物性的准稳态法测试 被引量:14
17
作者 沈雅钧 金剑雄 +1 位作者 沈晓群 杨永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根据准稳态平板法测试材料热物性的原理,建立了在温区- 30℃至室温范围的导热系数和比热的实验测试装置,并通过实验测定了几种常用绝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的数值,可供有关单位实际运行时参考。
关键词 绝热保温材料 热物性 准稳态法 导热系数 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微网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规划设计方法 被引量:94
18
作者 郭力 刘文建 +1 位作者 焦冰琦 王成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4-536,共13页
该文围绕包含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铅酸蓄电池的独立微网系统中的容量配置问题,提出了包含微网全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现值、负荷容量缺失率和污染物排放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该优化模型在控制策略上,考虑了多台柴油发电机... 该文围绕包含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铅酸蓄电池的独立微网系统中的容量配置问题,提出了包含微网全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现值、负荷容量缺失率和污染物排放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该优化模型在控制策略上,考虑了多台柴油发电机的组合开机方式、储能电池与柴油发电机之间协调控制策略,以及系统备用容量等问题。在优化变量上,选取设备类型和装机容量同时进行设计。最后利用自主开发的微网优化设计工具,针对某独立海岛微网系统开展了不同目标组合、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和储能电池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微网系统 优化规划设计 硬充电策略 平滑功率策略 准稳态仿真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期电压稳定准稳态时域轨迹追踪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安宁 周双喜 朱凌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40-45,共6页
提出了基于注入电流模型和节点功率平衡模型的中长期电压稳定准稳态时域轨迹追踪仿真方法,中长期电压稳定的动态过程相对暂态过程较慢,准稳态近似通过忽略暂态过程获得一系列的暂态平衡点来追踪电压变化过程。研究了处理元件极限的方法... 提出了基于注入电流模型和节点功率平衡模型的中长期电压稳定准稳态时域轨迹追踪仿真方法,中长期电压稳定的动态过程相对暂态过程较慢,准稳态近似通过忽略暂态过程获得一系列的暂态平衡点来追踪电压变化过程。研究了处理元件极限的方法和更新雅可比矩阵的原则,比较了基于不同网络模型的2种准稳态仿真方法的优势、计算效率和适用范围。实际电力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电力系统离线和在线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 时域仿真 准稳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故障态3次谐波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昊 徐丙垠 +3 位作者 武守远 徐桂芝 张帆 李长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64-69,共6页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是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SVC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文中根据实际TCR装置的安装及接线方式,详细给出了其运行时的各种故障态,包括引线间短路、接地短路及相控电抗器匝间短路。将直流系统的准稳...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是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SVC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文中根据实际TCR装置的安装及接线方式,详细给出了其运行时的各种故障态,包括引线间短路、接地短路及相控电抗器匝间短路。将直流系统的准稳态模型引入TCR装置建模,在此基础上将任意周期电流表达式推广到三相系统中,得到了TCR装置正常运行时线电流中无3次谐波,内部故障时线电流中存在3次谐波的正序及负序分量的结论。引入非特征3次谐波概念,并对TCR装置在各种故障态下存在的非特征3次谐波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PSCAD数字仿真结果证明了TCR装置的运行特性及故障态非特征3次谐波计算方法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补偿器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准稳态模型 非特征3次谐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