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cA基因的qPCR与RAA-LFD检测鳗败血假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王一霖 艾明齐 +7 位作者 蒋奇滨 彭焜 周柯宇 樊威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耿毅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为实现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PA)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基于recA基因建立了2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 为实现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PA)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基于recA基因建立了2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以PA的管家基因recA为靶标,设计筛选出1对qPCR特异性引物、1对RAA特异性引物和RAA探针,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标准品质粒pUC18-recA,以建立2种检测方法。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PA感染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样本检测,并测定PA载量。结果表明,建立的qPCR方法最低DNA检测浓度为2.816×10^(2)拷贝·μL^(-1),模板量与Ct值在构建的标准曲线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稳定性;RAA-LFD方法的最低DNA检测浓度为2.816×10^(4)拷贝·μL^(-1),检测时间最快可达15 min,显色较为稳定且特异性强。应用结果显示,qPCR和RAALFD方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85.00%,较普通PCR方法明显提高;其中,qPCR方法可准确测定PA感染宿主组织中的菌体载量,肾中的载量最高,达3.533×10^(7)拷贝·ng^(-1)。建立的2种方法特异性均较好,其中qPCR方法灵敏性更高,RAA-LFD方法则时效性更强,均可用于PA早期感染的检测,且qPCR方法还可对感染宿主体内的菌体载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败血假单胞菌 大口黑鲈 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AA-LFD 菌体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实验室人源性DNA污染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沈高芳 周咏松 +4 位作者 张健球 嵇世有 吴应锋 尚昊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基于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人源性DNA检测方法,以实现对DNA实验室中潜在DNA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人18S rRNA基因的参考序列为模板,用Primer ExpressTM设计引物和探针... 目的基于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人源性DNA检测方法,以实现对DNA实验室中潜在DNA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人18S rRNA基因的参考序列为模板,用Primer ExpressTM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矩阵法筛选最优引物-探针组合。用人18S rRNA基因靶标序列的PCR扩增产物构建质粒,并用质粒标准品绘制qPCR体系的标准曲线。参照《实时定量PCR实验发表的最少信息要求指南》(the MIQE guidelines)要求,评估q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应用效果。结果建立的qPCR体系的分析灵敏度为5.3×10^(-5) ng/μL,对人源性DNA样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qPCR体系的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100%,批次内和批次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论建立的人源性DNA q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DNA实验室污染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环境中累积的人源性DNA的日常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DNA污染 实验室 实时定量pcr(qpcr) TAQMAN探针 法医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PCR检测棘阿米巴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秦茜 谷禾 +2 位作者 梁韶晖 韩真真 郑善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采用TaqMan探针法建立检测棘阿米巴18sr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病提供基因诊断标准方法。方法提取实验室培养的4株土壤中分离的和1株水中分离的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DNA,测序后在物种保守区... 目的采用TaqMan探针法建立检测棘阿米巴18sr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病提供基因诊断标准方法。方法提取实验室培养的4株土壤中分离的和1株水中分离的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DNA,测序后在物种保守区域设计Real—time引物和TaqMan探针,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动物模型兔眼分泌物、大肠杆菌、人巨细胞病毒、卡式肺孢子虫、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160例病人眼分泌物。结果与传统实验室培养病原相比,所建立的qPCR检测棘阿米巴角膜炎方法测定大肠杆菌、人巨细胞病毒和卡式肺孢子虫与该研究的实验室分离棘阿米巴物种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160例疑似病人,用培养法检测出感染棘阿米巴患者为5例,用qPCR方法检测出6例,其中5例为培养法测出患者,qPCR方法检测阳性率(3.75%)略高于普通培养法(3.13%),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qPCR方法在95%置信区间中灵敏度100%(47.95%~100%)高于普通培养法83.33%(36.10%~97.24%)。结论所建立测定棘阿米巴18srDNA的Real-timePCR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无创伤性、高效、特异、经济等特点,适用于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门诊筛选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 TAQMAN探针 18s RDNA real-time pcr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SYBR Green I qPCR法检测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4
作者 谭英 赵玲敏 +5 位作者 翁齐彪 黄力行 鄢庆枇 黄将远 白月 郑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50,共9页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可感染鲈鱼、鳗鲡等多种水产养殖动物,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病原菌,对其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控的基础。利用鳗弧菌与其核酸适配体间较强的亲和特异性,通过核酸适配体来识别、结合鳗弧菌,然后以结合的核酸适配...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可感染鲈鱼、鳗鲡等多种水产养殖动物,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病原菌,对其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控的基础。利用鳗弧菌与其核酸适配体间较强的亲和特异性,通过核酸适配体来识别、结合鳗弧菌,然后以结合的核酸适配体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通过Ct值来定量检测鳗弧菌的浓度,从而建立了鳗弧菌的适配体-qPCR定量检测方法。从特异性、标准曲线、灵敏度、重复性和应用效果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特异性地扩增鳗弧菌,且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变形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均无扩增;在10^(3)~10^(11) CFU/L的检测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鳗弧菌的定量检测;同时,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其最低检测限为10^(3) CFU/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0.17%和1.98%;最后采用该方法对鱼体组织样品进行了应用检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应用性,可用于水产品或食品中鳗弧菌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核酸适配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5
作者 李星颖 谢梓民 +11 位作者 原耀贤 孙铭澮 江文康 赵明明 何诗 何静 赖健仪 白银山 陈胜锋 陈志胜 马骏 王丙云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提高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检出率,本试验根据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并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针对FIP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方法... 为了提高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检出率,本试验根据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并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针对FIP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检出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梯度稀释的标准品与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扩增效率为92.4%;与其他猫常见病毒未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3.48×10^(2) copies/μL,敏感性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4%;应用该方法对临床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为100%,阴性样本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 q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临床检测效果佳,可用于FIPV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M基因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GE和qPCR联用定量分析环境样品中优势菌群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小花 李艳丽 +1 位作者 乐毅全 王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47,50,共4页
精确定量环境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对阐明环境生物治理/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功能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土壤样品为例,将PCR-DGGE技术与定量PCR(qPCR)技术联用,定量检测样品中优势微生物类群数量。方法:抽提样品DNA,针对16SrDN... 精确定量环境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对阐明环境生物治理/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功能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土壤样品为例,将PCR-DGGE技术与定量PCR(qPCR)技术联用,定量检测样品中优势微生物类群数量。方法:抽提样品DNA,针对16SrDNA进行PCR-DGGE分析,明确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再根据特定优势菌群的基因序列设计适合的定量引物,通过针对特定优势菌群的定量PCR分析,得到样品中优势菌群的数量信息。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并且无需培养,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样品原始群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菌群 定量检测 DGGE 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A-q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曹梦琪 王旭东 +2 位作者 王俊 盛晟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待检测样品的病原菌细胞用质量浓度为15 ng/μL的PMA暗孵育10 min后,在卤钨灯下曝光5min,以消除死菌细胞DNA的PCR扩增信号。用PMA-q PCR方法对含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和死菌的混合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死菌的存在不会对活菌细胞DNA的扩增产生影响。建立的PMA-q PCR标准曲线显示,在菌液浓度为103~107CFU/m L的范围内,qPCR循环阈值(Ct)与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77x+47.489,R^2=0.997。建立的PMA-q PCR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复杂样本中的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数量,有助于对桑树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制定病害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青枯病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 叠氮溴化丙锭 荧光定量pcr 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体中肠道感染菌群与几种典型致病菌的QPCR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爱宁 刘丽 +1 位作者 史艳丹 刘永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利用定量PCR(QPCR)方法,对环境水体中的肠道感染菌群及几种致病菌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埃希氏大肠菌(E.coli)是水中肠道感染菌群的主体,其强度接近于用通用引物检测出的肠道感染菌群强度。当肠道感染菌群... 利用定量PCR(QPCR)方法,对环境水体中的肠道感染菌群及几种致病菌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埃希氏大肠菌(E.coli)是水中肠道感染菌群的主体,其强度接近于用通用引物检测出的肠道感染菌群强度。当肠道感染菌群拷贝数超过10~4copies·100 mL^(-1)时,沙门氏菌(S.typhrmurium)和志贺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也持续被检出,可以认为是水体病原污染的标志之一;在轻度污染和清洁水体中,当肠道感染菌群拷贝数低于10~4copies·100 mL^(-1)时,通过通用引物检测到的肠道感染菌群主要是上述3种病原细菌以外的细菌,且3种病原细菌的出现频度和强度与肠道感染菌群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肠道感染菌群 病原细菌 定量pcr(qpcr)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R快速定量检测泡结球甘蓝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冬冬 宋亚谊 +9 位作者 陈功 李恒 申文熹 伍亚龙 王勇 唐垚 章宇丹 张伟 朱翔 张其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129,共6页
目的: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泡菜发酵过程优势细菌的动态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以植物乳杆菌、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为目标菌,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泡菜样品中细... 目的: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泡菜发酵过程优势细菌的动态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以植物乳杆菌、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为目标菌,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泡菜样品中细菌数量的方法。结果:本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8、扩增效率90%~110%,加标回收率80%~100%,符合qPCR检测基本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泡菜中植物乳杆菌、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荧光定量pcr 植物乳杆菌 芽孢杆菌属 葡萄球菌属 大肠埃希氏菌 泡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七病原联合检测多重q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恩红 祁明普 +5 位作者 项志杰 胡长敏 陈颖钰 陈建国 陈曦 郭爱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了提高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效率,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ppD/F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gcp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 为了提高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效率,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ppD/F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gcp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B基因、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以及牛副流感病毒(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BPIV) 3型a和c基因型(BPIV-3a,-3c)的N基因等为检测靶标,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采用3管7联的组合方式建立了7种病原体的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本试验的7种病原有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对M.b、P.m、M.h、IBRV、BRSV、BPIV-3a和BPIV-3c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102、101、102、102、102和101拷贝/μL。组内变异系数小于2.5%,组间变异系数小于5.5%。平行应用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15份有呼吸道症状牛的鼻拭子进行检测,P.m阳性率36.65%,M.b阳性率27.83%,M.h阳性率25.22%,IBRV阳性率11.30%,BPIV-3c阳性率8.57%,BRSV阳性率0.95%;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6.1%。共检测到11种混合感染模式,主要由M.b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72.7%(8/11);M.b/P.m混合感染的检出率最高,占60%(18/30);M.b、P.m、M.h在混合感染中出现率排前三,其占比分别为73.3%(22/30)、73.3%(22/30)和43.3%(13/30);其次为IBRV,占26.7%(8/30);BPIV-3c占13.3%(4/3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感染的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 混合感染 牛支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 多病原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常规PCR与qPCR检测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剑锋 郝晨星 汤丹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5,12,共6页
为促进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监测预警,根据黄龙病菌耐热性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DNA不同保守区域设计了8组引物,分别采用常规PCR和q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 为促进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监测预警,根据黄龙病菌耐热性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DNA不同保守区域设计了8组引物,分别采用常规PCR和q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常规PCR供试的4组引物中,In1/In2引物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其他3组引物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OI1/OI2>LB1/LB2=OL1/OL2,OI1/OI2这组引物对HLB菌的检测下限为98 pg/μL;qPCR供试的4组引物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J900f/LJ900r>Las-I-f/Las-I-r>HLBas/HLBr>Las-O-f/Las-O-r(根据可检测到最低浓度样本的Ct值排序),其中LJ900f/LJ900r这组引物对HLB菌的检测下限为9.8 pg/μL。另外,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农业局提供的11个柑橘HLB疑似样品为材料进行检测,引物LJ900r/LJ900f进行的qPCR检测,检出率为72.7%;引物OI1/OI2进行的常规PCR,检出率为45.5%;表明引物LJ900r/LJ900f结合qPCR方法对于HLB菌的检测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分子生物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常规pcr 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R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窦宇红 梁鸿 +4 位作者 何玥 刘和录 刘琼 马彩凤 李玉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4-769,共6页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atl基因 MECA基因 精准诊断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兰环斑病毒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匆 黄皓 +3 位作者 黄晓彦 陈彦 李昀哲 郑芝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86-92,共7页
【目的】针对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兰花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齿兰环斑病毒为材料,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 【目的】针对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兰花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齿兰环斑病毒为材料,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保守区,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建立检测齿兰环斑病毒的一步法RT-qPCR。构建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克隆质粒,并以该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测定;以齿兰环斑病毒、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病毒RNA为模板进行一步法RT-qPCR特异性检测;以10倍倍比稀释的cp基因质粒为模板进行灵敏性检测;用该法对大田18个兰花样品进行齿兰环斑病毒感染情况监测。【结果】齿兰环斑病毒一步法RT-qPCR检测法仅检出齿兰环斑病毒阳性模板,其余模板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该方法能够检测到的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最低拷贝数为130;大田兰花样品感染齿兰环斑病毒的检出率为100%。【结论】一步法RT-qPCR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适合监测实际生产过程中兰花感染齿兰环斑病毒情况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齿兰环斑病毒(ORSV) 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 外壳蛋白(c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陈平平 嵇辛勤 +5 位作者 阮涌 王晗晗 罗晓宇 安而立 龙丹丹 段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使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检测DTMUV;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72×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倍;CT值组内变异系数为0.97%~1.32%,组间变异系数为1.24%~1.79%;人工感染DTMUV的20份鸭胚成纤维细胞样本以及12份人工攻毒2 d的雏鸭脾脏组织样本和12份泄殖腔棉拭子样本阳性率为100%(44/44);疑似感染的12份活鸭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25.00%(3/12),14份病死鸭脾脏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8.57%(4/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特异检测DTMUV,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为DTMU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晓阳 程淑媛 +11 位作者 蒋军喜 陈艳 黄纪刚 刘爽 刘克东 邱慧芳 江武 叶茵 袁倩 余玉华 单崇蕾 刘家鑫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 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 PCR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 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 PCR检测技术体系,验证引物特异性,测试反应的灵敏度,绘制标准曲线,并采集田间病叶测试检测效果。【结果】设计的四组引物对中,引物对CcF/CcR特异性最好,扩增效率最高;用于定量检测C. camelliae的灵敏度为10 pg/μL,DNA浓度的对数(X)与Ct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3.529 6X+36.938(R^(2)=0.9957,E=92.01);该体系检测C.camelliae溶解曲线对应的特异峰值Tm为(85.5±0.5)℃;用该体系在人工接种C. camelliae的病斑组织和田间病叶中检测到了C. camelliae的存在。【结论】建立的q PCR反应体系可特异性定量检测C. camelliae,并可应用于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冻干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柯丽婷 宋丹丹 +5 位作者 王菲 侯广争 曹鹏程 丁艳磊 刘琪琦 范云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7,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无需冷链运输、操作简便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检测方法,本试验以FIPV的N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制备阳性参考品;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并对本试验方...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无需冷链运输、操作简便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检测方法,本试验以FIPV的N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制备阳性参考品;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并对本试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评估;对冻干体系进行稳定性试验,预测室温条件下的有效期;利用本试验方法和商品试剂盒对临床采集的11份确诊FIP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对比二者检出率;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本试验方法的诊断效果,计算Cut off值。结果显示,本试验方法可特异性检出FIPV;最低检测限为43 copies/mL;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12%~1.67%和0.03%~1.62%;室温有效期至少可达567 d;本试验方法的检出率为100%,市售试剂盒的检出率为91%;ROC曲线下面积为1,Cut off值为39.4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FIPV实时荧光定量PCR(冻干型)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方便运输且易于贮藏的优势,可为FIP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 N基因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冻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李海平 葛辉 +7 位作者 温凭 吴丽云 李慧耀 巫旗生 张哲 杨求华 何丽斌 徐春燕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572-579,共8页
【背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对全球虾类养殖业构成重大威胁。WSSV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迅速扩散,虾在感染WSSV 3~10 d内累积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发快速、准... 【背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对全球虾类养殖业构成重大威胁。WSSV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迅速扩散,虾在感染WSSV 3~10 d内累积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发快速、准确和敏感的WSSV检测技术对及时诊断和实施控制措施至关重要。【目的】建立一种WSSV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提高WSS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首先,基于WSSV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WSSV单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经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实,该方法对WSS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碱基进行优化替换,建立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双重检测体系对WSSV的检测下限可达15拷贝·μL^(-1),在6.6~6.6×10^(5)拷贝·μL^(-1)范围内,WSSV质粒标准品的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0)。同时,内参基因的引入可有效地区分样本中由核酸提取或操作问题引起的假阴性结果。【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为WSS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对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保障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病毒检测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杯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李静怡 熊雷 +4 位作者 黄莉璎 刘晓鹏 杨盛奋 金京勋 王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2,共9页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qPCR检测FCV参考株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最低检测限为1×10^(2)TCID_(50)/mL,对其他相关病毒无有效响应,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33份临床样本,阳性率为51.5%。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RT-qPCR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可为FC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疫病防控等提供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FCV) 肽核酸(PNA) 分子信标荧光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开放阅读框(O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阳 张丽辉 +3 位作者 王永吉 林琳 周丽洪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异性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菌种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灵敏度是2.25 fg/μL质粒DNA和1.0×102cfu/mL的菌悬液,相当于1个细菌的基因,比常规PCR电泳检测的灵敏度高约100倍。此实时荧光PCR可以检测到仅需10 g的带菌种子上目标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检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