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y Assurance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Kota Open University
1
作者 B.K.Singh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53-57,共5页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dian initiativ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quality assurance mea...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dian initiativ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at Kota Open University under the following areas: planning academic programmes; developing academic programmes; producing learning materials; implementing programmes; reviewing courses/programmes; and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保证 开放远程教育 函授教育 学习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wards Breaking through Bottlenecks of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2
作者 Chen Hui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5-289,共5页
With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urriculum matur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ultimately providing an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n subs... With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urriculum matur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ultimately providing an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n substance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quality evaluation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which encourages the quality-oriente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us forming a substantive breakthrough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课程 课程开发 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成熟度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何以赋能未来高等教育教学:趋势、实践和场景——《2024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兰国帅 杜水莲 +1 位作者 宋帆 肖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最近发布的《2024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已成为各国政府预测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内容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前瞻性战略规划。报告首先采...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最近发布的《2024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已成为各国政府预测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内容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前瞻性战略规划。报告首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和“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政治趋势和人工智能趋势等六个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20种宏观趋势;其次,报告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6项关键技术实践;最后,报告预测了劳动力技能需求驱动的高等教育增长场景、数据收集限制的高等教育约束场景、政治浪潮影响的高等教育崩溃场景、个性化教育赋能的高等教育转型场景等4种未来发展场景。报告主要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启示:建立健全教育数据安全相关制度和标准,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和学习的新形态,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变革与发展;完善技术赋能高等教育保障和服务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持续加强高等教育师生专业发展培训,助力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教学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4
作者 郭彦芝 郭瑞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00-201,共2页
Emotional education aims at leading and adjusting students’ inner motiv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which affects students’ creative intelligence,cognitive ability and learning efficiency.Emo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 Emotional education aims at leading and adjusting students’ inner motiv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which affects students’ creative intelligence,cognitive ability and learning efficiency.Emo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teaching means,but also teaching purpos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aching effect and even decid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nglish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TIONAL education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quality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nd Its Implication to 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Hu Yu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1-295,共5页
As a key compon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nowadays society. However,due to a number of challenges it encounters,it's the critical time f... As a key compon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nowadays society. However,due to a number of challenges it encounters,it's the critical time for us to carry out reform in this field. Germany is a country wher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widely- respected and well- developed. This paper intends to have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German model so as to highlight essence in this model,to be specific,its dual system and strong emphasis on improving teaching staff quality,for Chinese reformers to learn 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国 德国 教师队伍素质 组成部分 教育体系 双系统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小勇 刘雪旎 +2 位作者 陈丽诗 刘颜帆 刘晓红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共10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播场域、强化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评价异化和深化替代效应等助推基础教育内卷;其次,剖析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特征,包括指向全面发展与高阶能力的培养目标、优质均衡与跨学科的课程资源、人机协同与终身性的育人方式、素养导向与公平的教育评价、开放灵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安全智能的服务管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意蕴;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破解教育内卷和促进教育提新质的策略建议,以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育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 教育内卷 新质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9
7
作者 郭福春 许嘉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生产力的变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趋势和战略选择。以“生产力—科技—教育”理论为逻辑起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生产力的变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趋势和战略选择。以“生产力—科技—教育”理论为逻辑起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基于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数据驱动—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制度革新”四维动力模型,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基于此,指明新质生产力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加速数字要素融合渗透,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构建更具韧性的教学生态;建立数字孪生融创平台,促进产科教融合模式转型;优化人机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新质人才 技术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文正 杨俊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教育系统是其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场域。教育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系统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而形成的一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生产力,代表教育领域对未来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的探索和追...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教育系统是其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场域。教育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系统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而形成的一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生产力,代表教育领域对未来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的探索和追求。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构成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其中,数据要素是教育新质生产力孕育的源泉,智能技术是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智融合引领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数智赋能助推教育新质生产力的涌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深入应用,数智赋能将推动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实现知识的增值;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化,促进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协同进化;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师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互补;优化学习环境,构建“具身沉浸”的交互式学习空间;革新教学工具,实现人机双向赋智;促进学习资源进化,构建“动态适需”的适应性资源;加速新质人才培养,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未来仍需在确保技术向善、服务教育的前提下,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数智赋能教育创新的正向效应,促进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全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教育新质生产力 数智赋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的逻辑理路与践行向度 被引量:2
9
作者 卢晓中 王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技能型新质人才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赋能与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类型。在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教融汇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技能型新质人才培... 技能型新质人才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赋能与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类型。在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教融汇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技能型新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科教融汇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的践行向度在于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价值引领,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破除育人壁垒,以培养完满职业人为宗旨整合各育人阶段,以机制健全与价值共享为驱动协同育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新质生产力 技能型新质人才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茂庆 伍辉燕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错位和社会教育越位等错综复杂的局面,进而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有效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条件,确保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信息共享和权责明晰;激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使其履行各自职责;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评价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高效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博弈困境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4
11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应对 被引量:7
12
作者 荀渊 潘岳林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各要素优化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各要素优化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政策目标。当前,我国在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过程中面临教师教育机构与制度体系衔接相对不足、教师教育院校分布不均、教师供给体系和培养层次偏低、各教师教育参与主体协同乏力和教师培养与培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此,应着力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教育区域结构体系,优化职前教师供给体系,加强教师协同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教育区域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数字化何以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被引量:6
13
作者 柯清超 黄灿 +1 位作者 米桥伟 李伏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教育发展既体现出规模宏大、发展迅猛、制度优越的相对优势,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需在全面教育公平、高水平育人质量、卓越创新能力...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教育发展既体现出规模宏大、发展迅猛、制度优越的相对优势,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需在全面教育公平、高水平育人质量、卓越创新能力与一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塑造新的优势。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通过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所关切的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结构、教育创新四大核心任务的实现。而且数字技术也能充分发挥其放大效应、叠加效应、倍增效应和溢出效应,持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未来我国应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加大供给侧投入,重点聚焦国家智慧教育大平台、教育专用大模型和教育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创新应用,以大平台提升教育服务供给适配性,以大模型支撑规模化因材施教,以大数据推动教育治理智能化,以深化数字教育合作构建国际竞争力,由此全面塑造我国教育发展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数字化 教育新优势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治理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路”新质教育:提示素养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与未来图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宇红 曲文澜 +1 位作者 王飒 刘洋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9,共11页
生成式AI时代,提示素养已成为新质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这对于培养适应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需求的新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构建提示素养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价值创造”三层级递进的概念框架,阐释其生成、演化与核心内涵。... 生成式AI时代,提示素养已成为新质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这对于培养适应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需求的新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构建提示素养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价值创造”三层级递进的概念框架,阐释其生成、演化与核心内涵。面向提示素养应用实践,以“寻路”模型为指导,分析生成式AI学习环境下提示素养的形塑过程,以契合提示设计的动态适应性探索与批判性思维本质特征。“寻路”模型通过目标定位、路径决策、认知地图和反馈闭环四个关键步骤,探讨提示词设计策略,结合苏格拉底提问法及项目制学习等方法,探索提示素养培养的实现路径。展望未来,提示素养可能面临停滞、渐进、繁荣和挑战等多种情景,需协同技术进步、政策引导和社会环境,系统性推动提示素养的广泛应用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教育 提示素养 “寻路”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尹玉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职教强国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重要纽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职教强国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重要纽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双师双能”培育现代匠才;聚焦科创属性、科技赋能、科教融汇,提高科技支撑力;推进高质量教育教学,确保民生保障力;加强协同育人能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要从五个方面着力: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强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构建高效协同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育创新活力;加强兼职教师管理,打造职教“金师”;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双师”素质的内驱力;营造正面社会舆论氛围,提高教师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家精神 “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均衡视角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推进、难点及优化——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雅琳 王继新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政策与推进行动...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政策与推进行动,并从资源配置与行动规则两方面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难点。针对智能设施不均衡、师资配置不均衡、社会资源不均衡,以及配套资源亟需优化、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普及效果难以衡量等问题,研究从健全经费保障与成本分担机制、完善人才供给与在职选育制度、优化知识体系与配套资源、建立科学监测评价机制几方面提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均衡 人工智能教育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重塑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杰远 潘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评价生态场单一,评价范围窄化;评价生态环境支持力不足,评价改革乏力;评价生态节律弱化,评价过程简单化。在重塑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聚焦分化评价生态位、监测评价生态因子、联通评价生态场、优化评价生态环境、依循评价生态节律等方面,以维持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平衡,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生态学 基础教育生态 评价生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价值·实践: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先亮 廖粤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究认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进而塑造教育家型体育教师,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衔接、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协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呼应的特征。研究发现,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体育教师自我师德修养提供目标指引,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路径支撑,为社会公众认同体育教师提供正面符号。据此,提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中国特色实践路径: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深化体育教师专业认同;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培育体育教师专业道德;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拓展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革新体育教师专业理念;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明确体育教师专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体育教师 教师队伍 教育强国 高质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19
作者 龙献忠 黄明勇 李莹莹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价值意蕴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指引、注入新动能以及催生新变革。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新质生产力创新科技,构筑科学研究高地;布局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逻辑关联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晓 钱鉴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提出的重要教育改革内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稳步扩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加快提高国家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提出的重要教育改革内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稳步扩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加快提高国家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开辟高等教育对技能精英选育评通道的重要之举。作为我国自上而下设计并推进的新兴事物,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既要关注微观的学校办学实践,又要兼顾宏观的政策推动。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仍面临着稳步发展的政策导向与快速扩张的实践需求、择适而办的发展逻辑与盲目升格的实践动力以及职教特色的类型发展与摇摆不定的实践路径三重冲突,需要以下放地方自主办学权限为突破,聚焦区域发展规划个性办学布局;以完善学校办学评价标准为核心,针对主体差异打造独特办学路径;以优化“双高计划”遴选条件为抓手,围绕职教特色探寻类型办学内涵;以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重点,对接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本科教育 高质量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