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2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based on Google Earth Engine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Xi YANG Dazhi +2 位作者 CAI Xiangwen SHAO Ya TANG Xiangling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608,共17页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systems and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cological changes.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systems and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cological changes.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was calculated for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 1991,2001,2011,and 2021.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Furthermore,geographic detectors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The results verified that:1)From 1991 to 2021,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The area with good and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proportion increased by 19.69%(3406.57 km^(2)),while the area with fair and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proportion decreased by 10.76%(1860.36 km^(2)).2)Spatiall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exhibited a pattern of low qualit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high quality in the periphery.Specifically,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zed the Guilin urban area,Pingle County,and Lingchuan County.3)From 1991 to 2021,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Areas with high-high agglomeration were predominantly forests and grasslands,indicating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whereas areas with low-low agglomeration were dominated by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indicating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4)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exer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basin,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factors had the great influence.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related to ecology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Driving factor Google Earth Engine Lijiang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ocessing Quality of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by Factor Analysis
2
作者 Jin Yu-long Bai Ting +5 位作者 Zhang Yu-hong Zhu Ming-xia Zhang Zhi-wei Wang Shan-shan Liu Xiao-jiao Jia Fu-ch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2期61-68,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the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in depth a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cessing quality using ratio analysis.For this study,10 native b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the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in depth a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cessing quality using ratio analysis.For this study,10 native barley varieties were chosen with the detection of 24 quality indexes in order to build a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results of the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ven common factors with an eigenvalue greater than 1 were extracted,cumulatively accounting for 96.21%of the total variance.The first common factor,including ASP,GLU,SER,GLY,ARG,TYR and CYS contents,accounted for 33.82% of the variance.The second common factor,including ash,the total starch,soluble fiber,VB_(3),Cu,Mn,Na and beta-glucan contents,accounted for 19.46%of the variance.The third common factor,including the total dietary fiber,α-VE,K,Zn and glutelin.The fourth common factor,including B,Ba and prolamin,explained the barley starch character of the rheological property.The fifth common factor included crude fiber.The sixth and the seventh common factors did not account for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variance.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the score consequence was as the following:Zangqing25>Pengnaigabu>Lhasa changhei>2004Qing21>Lhasa duanbai>Liangamu>Zhikonggaxia>lianmubai>Jiangreejiu>Longzih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hulless barley process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into the Applicability of Laser Beam Quality Factor M^2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静 田小红 辛建国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1期33-36,共4页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 of single-frequency laser beam quality factor M^2 is studied. Any real single-frequency laser beam can be classified as Gaussian mode and non-Gaussian mode according to the transverse field di...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 of single-frequency laser beam quality factor M^2 is studied. Any real single-frequency laser beam can be classified as Gaussian mode and non-Gaussian mode according to the transverse field distribution. Non-Gaussian transverse field distribution can be analytically expressed as the sum of Hermite-Gaussian functions. The propagation function and M^2 factor expression for non-Gaussian mod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second moment definition of laser beam spo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e same as that of Gaussian mode, that the propagation function follows the hyperbolic law and the value of M^2 factor is a constant for non-Gaussian mode. But, different non-Gaussian field distributions may have the same M^2 value. That means M^2 factor cannot reflect the quality of non-Gaussian laser beams correctly. We conclude that the M^2 factor is applicable only to ideal Gaussian laser beam generated by stable reson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波束 激光束 适用性 激光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tors-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in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4
作者 Ali Hassanpour Dehkordi M.Saeed Heydarnejad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21-724,共4页
Objective:To identify factors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in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Methods:The subjects were 150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ho were receiving follow up care at Hajar Hospital.Sel... Objective:To identify factors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in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Methods:The subjects were 150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ho were receiving follow up care at Hajar Hospital.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consisting of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quality of life(QoL)during a 14-month follow-up were designed.A χ2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insurance and retirees between the subjects tested.In addition,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in intensity,fatigue,reducing or losing job performance and QoL was found.Conclusion:The role of nurses to fulfill all social,psychotically and 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highly appre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临床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编制暨发展报告(2011-2022年)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子尧 申程程 +1 位作者 张雪兰 王剑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共1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指数与发展评价为基础。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指数与发展评价为基础。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等四个维度编制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并从整体、个体、行业等层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予以分析评价。研究发现,2011—2022年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按时间脉络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总体平稳进步,2022年略有回调。相较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非初创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初创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从区域视角来看,不同省份之间的新质生产力指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产业视角来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最高,资本密集型产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低;高新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最高,高新技术制造业次之,非高新技术产业最低。因此,有必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劳动要素协同融合,优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此稳步推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劳动者 新质劳动资料 新质劳动对象 要素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宇 梁栋 张硕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双化协同会综合单一转型优势,同时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有效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特征方面,双化协同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外部环境方面,双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易在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更低的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优化,确保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深度融合;企业要认清双化协同的积极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以最大化双化协同的经济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兵 米英杰 冉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集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可夫... 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集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可夫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水平与增速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格局。(2)区域差异呈微小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3)全国和四大地区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扩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4)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是现阶段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时空演进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挑战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海杰 王开阳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共11页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边际成本和强整合能力,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与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速生产力体系的升级。数据要素的应用延展了劳动的边界,助力智能制造、平台经济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型劳动模式。此外,数据要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推动柔性生产、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和精准营销等新模式的形成。同时,数据要素的发展面临产业化能力不足、数据质量不达标、流通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治理机制等措施加以应对。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生产要素融合 劳动领域拓展 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继芳 周向阳 +5 位作者 李敏 韩书庆 郭雷风 迟亮 杨璐 吴建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65-177,共13页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素,以及推进路径。[进展]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等前沿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数智化、绿色化、生态化为产业升级方向,基本内涵表现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先进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与传统生产力相比,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具有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显著特征。中国畜牧新质生产力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畜禽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畜牧养殖机械化率不高、智能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机器换人”需求迫切、畜牧人才量质存在短板,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有限等制约因素。人工智能在畜牧业中可以广泛应用在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与疫病防控、供应链优化等领域。人工智能经由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畜牧业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畜牧业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畜牧业产业深度转型,催生畜牧新质生产力,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展望]提出了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畜牧业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快畜牧绿色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全产业链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重要畜禽品种商业化育种机制的畜牧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畜牧 人工智能 制约因素 生成逻辑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树山 刘赵宁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引,还能够为经济运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引,还能够为经济运行的关键微观基础提供有效改善生产效率的战略指导。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通过熵值法测算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文本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区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机制检验结果来看,地区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字技术应用成效以及内外部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公司内部治理与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强化均能增强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以及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为此,应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并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重视企业治理效能提升,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强化披露质量,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将公司治理水平纳入信用评估体系,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与健康竞争生态,以期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公平竞争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研发中心设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晨 穆靖昊 后青松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91,共14页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利用2009—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考察了异地研发中心设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异地研发中心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是通过拓展技术领域和提高创新质量的路径实...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利用2009—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考察了异地研发中心设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异地研发中心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是通过拓展技术领域和提高创新质量的路径实现的。进一步,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以及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异地研发中心设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凸显。为缓解反向因果和不可观测因素引致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基于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因果识别,并排除了市场拓展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竞争性假设,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研究检验了异地研发中心设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能够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经验证据,有利于政府制定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研发中心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知识吸收 创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小华 高洋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三重内在逻辑。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出发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 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三重内在逻辑。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出发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落脚点。我国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变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减弱,国内经济发展和全球激烈竞争的新环境新趋势,突显了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需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内在逻辑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锋 时佳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但从要素、企业、产业三个维度看,当前文化产业仍面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缓慢和文化产业结构失衡与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为解决...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但从要素、企业、产业三个维度看,当前文化产业仍面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缓慢和文化产业结构失衡与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为解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依据经济增长理论、组织变革理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技—创新—绿色”为驱动力,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由此,提出发展科技引领要素协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思维引导企业组织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健康低碳产业等战略路径,以实现美好生活、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赋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宠物饲料安全风险及监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国荣 陈磊 +1 位作者 金琦琦 周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料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惊人,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同时也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侧重于宠物饲料质量安全,从宠物营养要求特点出发,对存在的有害微生物、霉菌毒素、药物及添加剂、有毒有害元素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料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惊人,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同时也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侧重于宠物饲料质量安全,从宠物营养要求特点出发,对存在的有害微生物、霉菌毒素、药物及添加剂、有毒有害元素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质量安全监管中限量标准、检测方法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对生产加工、科研开发、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饲料 质量安全 风险因素 限量标准 检测方法 风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7,共20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产业融合两条渠道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农业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的地区,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由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驱动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效应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冬林 曾昭懿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2,共12页
数智化转型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2015—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 数智化转型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2015—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智化转型能够促进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数智化转型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融资约束负向调节数智化转型与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环境竞争性则正向调节两者关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部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情境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能够促进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结论可为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并为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制造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有色稻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17
作者 张锦文 李小林 +12 位作者 奎丽梅 涂建 管俊娇 吕莹 徐雨然 谷安宇 蓝舵 杨丽萍 安华 张建华 余琴 陈忆昆 邓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9,74,共7页
选择3个有色稻品种,在云南3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富民县、保山市和巍山县)进行种植,比较了这些有色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点间的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这些指标与灌浆结实期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色稻的产量... 选择3个有色稻品种,在云南3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富民县、保山市和巍山县)进行种植,比较了这些有色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点间的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这些指标与灌浆结实期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色稻的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受到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富民点种植的有色稻产量显著高于保山点和巍山点,且稻米加工品质表现更佳;巍山生态点种植的有色稻花色苷含量则显著高于富民点和保山点。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浆结实期日均高温和日均温差与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色苷含量存在不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浆结实期日均高温与糙米宽度显著正相关,与糙米长度和糙米长宽比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为有色稻在云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稻 产量 品质 花色苷含量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共享与新质生产力——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天荣 张佩雯 刘瑞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战略,其能否释放数据要素红利、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是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2009—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各地政府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公共数据开放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战略,其能否释放数据要素红利、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是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2009—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各地政府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外生冲击,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了公共数据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数据开放有效提升了新质生产力水平。(2)机制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通过有效市场逻辑途径与有为政府逻辑途径来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高级地区与要素禀赋较低地区,公共数据开放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效应更明显。(4)公共数据质量的提升能明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5)进一步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细分,相比新质劳动者与新质劳动资料,公共数据开放对新质劳动对象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共享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国高 何春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8,共18页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文章通过构建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2007—2020年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文章通过构建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2007—2020年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潜力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国内市场潜力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促进专业化分工来推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国内市场潜力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市场潜力具有虹吸效应,邻接城市的国内市场潜力会降低本地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外市场协同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有效缓解了该不利影响。该研究不仅为市场潜力的生产率效应提供新的微观经验证据,而且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力 全要素生产率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鉴定及养殖模式对其表达、生长和肌肉质构的影响
20
作者 李晓东 焦飞 +5 位作者 李林 胡建勇 高攀 王雪 刘晶 时春明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及养殖模式对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表达、生长和肌肉质构的影响。选取规格均一的易捕鲤9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易捕鲤。静水组(CK组)和流水组(EG组)均投喂鲤鱼鱼种配... 试验旨在探究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及养殖模式对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表达、生长和肌肉质构的影响。选取规格均一的易捕鲤9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易捕鲤。静水组(CK组)和流水组(EG组)均投喂鲤鱼鱼种配合饲料。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73 d。结果显示,通过NCBI BLAST比对发现易捕鲤肌肉生肌因子6 (myf6)、成肌分化因子(myoD)与鲤鱼高度同源,肌细胞生成素(myoG)在进化上明显处于一个单独的分支,使用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发现,在静水养殖模式下,易捕鲤myf6、myoD表达量显著高于流水组(P<0.05);在2种养殖模式下,myoG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2种养殖模式下,易捕鲤期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和营养特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受集约化养殖成本较高的影响,应慎重选择易捕鲤作为集约化循环水养殖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捕鲤 生肌调节因子 生长 肌肉品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