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的原油稳定流程能耗优化研究
1
作者 田雷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61-66,共6页
为降低联合站内原油稳定流程的能耗水平,基于工艺模拟软件建立了汽提负压闪蒸原油稳定流程,以工艺能耗为指标,以稳定塔压力、稳定塔温度和汽提气流量为变量,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稳定塔压力与工艺能... 为降低联合站内原油稳定流程的能耗水平,基于工艺模拟软件建立了汽提负压闪蒸原油稳定流程,以工艺能耗为指标,以稳定塔压力、稳定塔温度和汽提气流量为变量,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稳定塔压力与工艺能耗呈负相关,稳定塔温度、汽提气流量与工艺能耗呈正相关;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当稳定塔压力为70 kPa,稳定塔温度为55℃,日汽提气流量为350 m^(3)时,工艺能耗最低;优化前后的工艺能耗从2266 kW降低为1538 kW,降幅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 原油稳定 稳定塔 工艺能耗 汽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肥料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彭志芸 刘小波 +6 位作者 杜勇利 廖霏霏 熊湖 夏魁 李之兰 苟才明 张德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52-55,64,共5页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0.909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程度较为可靠。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其中密度和肥料的互作效应达显著水平。根据统计频数选优,得到泽泻目标产量大于3300 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为密度14.69万~15.08万株/hm^(2)、氮肥219.10~234.50 kg/hm^(2)、磷肥124.80~150.00 kg/hm^(2)、钾肥152.55~179.55 kg/hm^(2)。[结论]合理的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均能有效提高泽泻产量,以密度增产效果最佳,氮肥次之,钾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小,在保障密度和氮肥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磷钾肥能达到泽泻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肥料 泽泻 产量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熏蒸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志娟 刘阳 +2 位作者 邢福国 梁俊平 刘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提高氨气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氨熏温度、氨气浓度、氨熏时间及玉米含水量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温度37℃... 为提高氨气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氨熏温度、氨气浓度、氨熏时间及玉米含水量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温度37℃、玉米含水量20%、氨气体积分数7.05%、氨熏时间96h,在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率的模型预测值为90.4%,实测值为92%,两者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毒素B1 氨气熏蒸法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5
4
作者 许晖 孙兰萍 +1 位作者 李善菊 张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8,共5页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0 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 min,超声波功率60 W。在该条件下提取三次亚麻籽油得率45.75%,提取率达9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叶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3
5
作者 罗磊 张冰洁 +3 位作者 朱文学 刘云宏 王雅琪 董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9,共7页
为提高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银花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 为提高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银花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65∶1(m L/g)、提取温度46℃、超声功率250 W的条件下金银花叶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5.67%,与模型预测值相符。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叶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与作用时间呈反比,与提取液质量浓度呈正比;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0.11 mg/m L,是对照品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叶 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免疫调节活性 被引量:52
6
作者 潘利华 王建飞 +1 位作者 叶兴乾 罗建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6,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评价蓝莓花青素对脾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协同ConA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干扰素.6c和白细胞介素一2的活性。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评价蓝莓花青素对脾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协同ConA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干扰素.6c和白细胞介素一2的活性。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蓝莓花青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蓝莓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酒石酸为酸化剂、乙醇体积分数74.6%-76.2%、料液比1:6.6~1:6.8(g/mL)、浸提温度52.5~53.4℃、浸提液pH3.0~3.1、浸提时间144.8~148.5min,此工艺条件下蓝莓花青素的提取率均大于35mg/g,具有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和协同ConA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干扰素-α和白细胞介素-2活性,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青素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霉素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惠 吴兆亮 +1 位作者 童应凯 胡金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2,64,共5页
在摇瓶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霉素发酵培养基各组份的配比。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淀粉、硫酸铵、硫酸镁、碳酸钙的浓度为1%、3.75%、0.25%、0.015%、0.3%时,发酵效价最高。
关键词 黄霉素 培养基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破碎苹果皮渣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除杂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锦运 郭玉蓉 +3 位作者 董守利 段亮亮 仇农学 牛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4-277,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从冷破碎苹果皮渣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从冷破碎苹果皮渣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回归方程为:Y=7.5966+0.5336X1+0.4946X2+0.2298X3+0.3611X21+0.1914X22。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5.7h、提取温度为95.2℃以及料液比为1∶93,在此条件下可得最大提取率11.28%。采用HCl法可将多糖中蛋白质脱除80.2%,多糖损失率为9.7%;透析法对多糖脱色效果最好,透析后透光率可达到65.9%,提高了23.5%,多糖损失率仅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提取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脱蛋白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SiO_x复合膜的制备及机械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明力 司方 +1 位作者 张义明 赵德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41,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制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优化工艺条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并对涂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CTS-SiOx)中壳聚糖与SiOx...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制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优化工艺条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并对涂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CTS-SiOx)中壳聚糖与SiOx粒子表面的大量羟基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当配料为壳聚糖1.98 g、SiOx0.017 g、单甘酯0.04 g时,壳聚糖复合涂膜拉伸强度达到最优值、与纯壳聚糖单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63.3%,45.4%和11.6%,透水率降低了73.1%.可见复合膜的性能优于单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合膜 拉伸强度 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青稞花色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桃 马林 +3 位作者 李嘉佳 杜静君 杨娟 杨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8-233,共6页
研究青稞花色素的提取工艺,以黑青稞为原料,考察提取溶剂、酸化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籽粒粉碎度等7个单因素对其花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建立和优化青稞色素提取的乙醇浓度、温度、... 研究青稞花色素的提取工艺,以黑青稞为原料,考察提取溶剂、酸化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籽粒粉碎度等7个单因素对其花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建立和优化青稞色素提取的乙醇浓度、温度、时间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青稞色素提取率的作用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时间>温度。根据优化的回归方程,青稞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温度53℃,时间3h,此时最大提取率为108.33μg/g。试验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青稞色素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花色素 提取工艺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取橙皮果胶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韩冬梅 廖小军 +2 位作者 李淑燕 胡小松 吴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复杂,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在果胶提取中表现出的作用不同。采取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纤维素酶对橙皮果胶进行提取,对三种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比较分析,筛选出一种价格低廉、适合果胶提取的纤维素酶,并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复杂,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在果胶提取中表现出的作用不同。采取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纤维素酶对橙皮果胶进行提取,对三种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比较分析,筛选出一种价格低廉、适合果胶提取的纤维素酶,并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其提取果胶工艺中缓冲溶液的pH、提取时间、酶添加量、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寻求测定条件的最优组合;以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分析,模型经检验差异显著,失拟检验不显著,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最优组合为:酶添加量3.38mL、时间6.66h、温度47.5℃、pH4.95,预测模型果胶得率为14.43%,验证实验得率为14.79%,大大提高了纤维素酶制取果胶的得率,远远高于文献报道,并且酶的价格低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 果胶 纤维素酶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林伟静 吴广枫 +1 位作者 王强 周素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4,167,共5页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确定各因素、水平对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经分析和验证,得到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12.5、时间3h、料液比1∶16(W∶V);在此条件下,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率达到9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全粉 Β-葡聚糖 低温提取工艺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英 何雯娟 韩鲁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芩多糖提取率为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黄芩多糖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提取水溶性苹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马文杰 郭玉蓉 魏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5-108,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频率分析法得到苹果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4℃、提取时间4.1h、料液比1:52(g/ml),在此工艺条件下苹果多糖提取率为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伊宁红皮蒜鳞茎盘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瑞 唐明磊 +2 位作者 吴玉霞 高杰 熊祖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顺序是IBA>NAA>6-BA。其中IBA影响极显著,但其高浓度有负效应,在进一步实验时去掉了IBA,以降低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6-BA单因素影响显著,为正效应。【结论】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激素配比为:NAA浓度为1.799 mg/L,6-BA浓度为7.50 mg/L,在此条件下每个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平均值可达22.9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鳞茎盘 不定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柳胺口服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吉丽 李冰 +5 位作者 司鸿飞 郭肖 朱阵 尚晓飞 周绪正 张继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15-2125,共11页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测定...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测定,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建立测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五氯柳胺混悬剂每100mL中含五氯柳胺3.2g,卡波姆974p 0.2g,十二烷基硫酸钠0.3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02g,焦亚硫酸钠0.4g。混悬剂沉降体积比为0.999,再分散性良好。五氯柳胺在18~100μ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制备的五氯柳胺混悬剂工艺简单,物理性状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柳胺混悬剂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1 位作者 李根泽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12.70X2+7.00X3-6.26X12-9.81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万~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万~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酶法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冯磊 麻成金 +3 位作者 黄群 彭忠瑾 黄伟 向勇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15-219,共5页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性蛋白酶用量、pH、酶反应时间与温度为实验因素,以茶叶籽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性蛋白酶用量、pH、酶反应时间与温度为实验因素,以茶叶籽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了茶叶籽蛋白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碱性蛋白酶用量200U/g、pH10.5、酶反应时间55min、酶反应温度45℃,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7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蛋白 酶法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华斌 包晓玮 +2 位作者 韩海霞 张瑞廷 傅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140,共4页
以新疆石榴皮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影响多酚得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 以新疆石榴皮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影响多酚得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m:V)1:25,超声时间30min,超声波功率360W。在此优化条件下,石榴皮多酚得率达到(21.2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振江 牛晓丽 +2 位作者 陈思 代顺冬 胡田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46-51,共6页
为了解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番茄红素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 为了解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番茄红素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随施氮量与施磷量增加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变化,但不随施钾量而变化。灌水量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的交互作用表现为阻碍果实番茄红素的积累。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增加,合理增施氮、磷肥可有效提高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红素 灌水量 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