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ution to the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 usingsemi-Lagrangian relaxation
1
作者 huizhen zhang cesar beltran-royo +2 位作者 bo wang liang ma ziyi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1063-1072,共10页
The semi-Lagrangian relaxation (SLR), a new exactmethod fo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equality constraints,is applied to the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 (QAP).A dual ascent algorithm with finite co... The semi-Lagrangian relaxation (SLR), a new exactmethod fo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equality constraints,is applied to the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 (QAP).A dual ascent algorithm with finite convergence is developed forsolving the semi-Lagrangian dual problem associated to the QAP.We perform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on 30 moderately difficultQAP instances by using the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solvers,Cplex, and SLR+Cplex, respectively. The numerical results notonly further illustrate that the SLR and the developed dual ascent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QAP reasonably, but also disclosean interesting fact: comparing with solving the unreducedproblem, the reduced oracle problem cannot be always effectivelysolved by using Cplex in terms of the CPU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 (qap semi-Lagrangian relaxation (SLR) Lagrangian relaxation dual ascent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QAP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88
2
作者 王俊 夏杰长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5,共13页
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解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明确各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QAP分析方... 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解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明确各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QAP分析方法,可视化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态特征,实证分析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呈现出典型的整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不平衡特征。(3)块模型分析显示,旅游经济净溢出板块主要由安徽、江西、甘肃等中西部14个省份构成;湖北、重庆、辽宁等8个省份组成的板块二具有典型的"经纪人"特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和内蒙古5个省份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广东和福建4个省份组成的板块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资源禀赋不同、交通可进入性差异、旅游业发展潜力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等因素对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块模型 qap(二次指派程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 被引量:4
3
作者 顾秋实 叶浩彬 +4 位作者 Vu Huy Quan 黄松山 宋海岩 龚丽丹 张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9-1626,共8页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一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为例,构建酒庄和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并对影响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门景点处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网络中心,而非酒庄。区域、节点等级、获得等级的时间与可访...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一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为例,构建酒庄和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并对影响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门景点处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网络中心,而非酒庄。区域、节点等级、获得等级的时间与可访问性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兴葡萄酒目的地的网络结构;在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位于相同区域的酒庄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可以共享客源;酒庄获得类似等级以及获级时间邻近也可共享网络吸引葡萄酒游客。然而,成立时间和景点类型并不是葡萄酒旅游地空间网络的重要影响指标。基于此,提出当地政府应制定促进和发展葡萄酒旅游的战略计划,推动葡萄酒品牌形象提升;酒庄应提升自身星级,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从而承接更多客流量,获得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析 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 宁夏 旅游者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段冶 韩楠 +1 位作者 孙才志 李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13-2422,共10页
剖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成因是引导区域协同共治的前提,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1-2021年环渤海地区43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探究其空间关联网... 剖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成因是引导区域协同共治的前提,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1-2021年环渤海地区43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探究其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最高值为0.43,尚未进入高质量协调发展阶段,超过80%的城市处于降碳滞后型失调阶段。②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以天津市为主核心的“局部集聚”和“全局关联”并存特征,个体中心性差异突出,网络结构稳定性亟待提升。③各板块内部成员相对较为稳定,板块间存在更为显著的溢出效应。④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合理化、能源利用、经济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发挥促进作用,而通风系数的差异起抑制作用。研究显示,环渤海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程度较低,建议通过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实施社团差异化的减排措施、拓展区域合作等路径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空间关联网络 驱动因素 二次指派程序 夜间灯光数据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旭辉 陈梦伟 吴权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101,共13页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当前,全球产业链呈现“纵向缩短、横向区域集聚”重组趋势,中国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面临着重大挑战,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为科学量化评估中...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当前,全球产业链呈现“纵向缩短、横向区域集聚”重组趋势,中国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面临着重大挑战,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为科学量化评估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厘清当前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地区差距和影响因素,采用主客观结合方法测度2011-2020年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剖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距,并运用QAP方法探寻其空间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四大板块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总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发展格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自主安全性、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链可持续性均不断改善;四大板块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相对差距显著,且考察期间呈上升态势,东部地区与其他三地区的差异是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构成;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交通基础和政府调控差异对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对外开放差异是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协同发展向高水平迈进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现代化 量化评估 区域差距 二次指派程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沈丽 张好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8-133,共6页
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QAP模型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 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QAP模型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整体及分区域金融创新水平存在多极分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缩小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的区域差异是解决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水平 区域差异 二次指派程序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视域下中国科技人才效能测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旭辉 严晗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科技人才是国际竞争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精准把握科技人才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路径是夯实科技人才之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内在要求。以“东西”和“南北”差异作为切入点,采用G1-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考察区域... 科技人才是国际竞争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精准把握科技人才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路径是夯实科技人才之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内在要求。以“东西”和“南北”差异作为切入点,采用G1-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考察区域科技人才效能,并借助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等多样化空间分析工具揭示我国科技人才效能的时空格局及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探寻科技人才效能地区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效能具有显著的非均衡特征,空间分布上的“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与时序增速上的“东慢西快,南快北慢”格局并存,且集聚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我国科技人才效能的地区差异呈现逐年上升的演变态势,且东西方向的空间差异高于南北方向;平衡技术开放和文化教育差异是缩小整体科技人才效能差异的主要途径,不同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对于全面协同提升科技人才效能,扎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效能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二次指派程序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希刚 陈保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3,共6页
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等方法对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使用QAP方法探讨了... 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等方法对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使用QAP方法探讨了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空间差异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提升国民抗风险能力,通过落实统一大市场、构建三次分配体系缩小区域、城乡、人群差距,通过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点带面”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精神富裕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实现水平 空间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地区差距测度、结构分解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淑惠 陈晓楠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共6页
文章在测算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乡村指数的基础上,基于空间与来源结构双重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究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情况,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对造成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乡村发展持续向好,虽... 文章在测算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乡村指数的基础上,基于空间与来源结构双重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究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情况,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对造成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乡村发展持续向好,虽仍存在一定发展差距,但差距逐步缩小;地区内差距始终在数字乡村地区差距中占主导地位;数字基础环境差距则成为差距的主要成因;此外,农民收入差距是扩大数字乡村地区差距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地区差距 结构分解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营商环境水平测度、地区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旭 洪祥镇 宋安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营商环境逐渐优化,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明显;营商环境差异具有缩小态势,东-中、东-西地区组间差异是总体基尼系数的主要来源,投资融资、企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环境差距均是造成营商环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地区差异 TOPSIS熵权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明裕 崔兴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67-2878,共12页
以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修正引力模型量化分析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关联强度,并进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现上升... 以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修正引力模型量化分析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关联强度,并进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马太和辐射效应,其空间关联强度整体不高、存在减弱的趋势,空间网络结构的连通性和稳健性较强、网络冗余路径逐渐减少但不具有等级森严特征.(2)从不同流域特征来看,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处于空间网络的相对中心地位,在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网络中扮演着领导者角色,而上游地区城市群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发挥着中枢和传导作用.(3)从空间关联模块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关联模块可划分为“净溢出”、“净受益”和“双向溢出”模块,模块内部各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聚集和空间关联效应,各模块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协同和空间溢出效应.(4)从影响机制来看,空间邻接关系、气候变化差异、交通基础差异、人口规模差异和能源结构差异在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绩效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多 许月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基于社会网络学方法构建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并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网络中各国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网络中占据出口中心地位,但网络影... 基于社会网络学方法构建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并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网络中各国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网络中占据出口中心地位,但网络影响力和控制力还有待增强;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的社团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到2020年,以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为核心的贸易社团成长为规模最大的蔬菜贸易社团;劳动力资源禀赋、经济因素、政策及地理文化因素均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出口贸易 社会网络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约车出行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爽 陈欣 +2 位作者 马嘉悦 陈浙辉 李双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4-876,共13页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乡镇街道尺度的流空间视角,利用网约车出发地―目的地(OD)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基于网约车流的长...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乡镇街道尺度的流空间视角,利用网约车出发地―目的地(OD)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基于网约车流的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具有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网络关联强度与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耦合;2)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形成南部发展均衡性高,北部单点发展能力强的格局;3)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在乡镇街道与城市尺度上呈一定差异,部分交通网络中的高层级乡镇街道在城市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4)乡镇街道间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活力、城市建设水平、行政区划归属和地理区位差异对乡镇街道间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行政区划归属差异影响最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网约车出行 多尺度 空间关联网络 二次指派程序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最优和最差狼的郊狼优化算法及其二次指派问题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新明 王豆豆 +3 位作者 陈海燕 毛文涛 窦智 刘尚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85-2991,共7页
针对郊狼优化算法(COA)优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强化最优和最差狼的COA(BWCOA)方法。首先,对于组内最差郊狼的成长,在最优郊狼引导的基础上引入全局最优郊狼引导操作,以提高最差郊狼的社会适应能力(局部搜索能力);然后,在组内最优... 针对郊狼优化算法(COA)优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强化最优和最差狼的COA(BWCOA)方法。首先,对于组内最差郊狼的成长,在最优郊狼引导的基础上引入全局最优郊狼引导操作,以提高最差郊狼的社会适应能力(局部搜索能力);然后,在组内最优郊狼的成长过程中嵌入一种随机扰动操作,即以郊狼之间的随机扰动促进成长,发挥组内每个郊狼的能动性,提高种群的多样性进而强化全局搜索能力;最后,组内其他郊狼的成长方式保持不变。将BWCOA运用到复杂函数优化和以医院科室布局为例的二次指派问题(QAP)中。在CEC-2014复杂函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COA以及其他最先进的算法相比,BWCOA获得1.63的平均均值排名和Friedman检验中1.68的秩均值,均排名第一。另外,在6组QAP上的实验结果表明,BWCOA获得了5次均值最优的结果。实验结果均表明BWCOA具有更强的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优化算法 郊狼优化算法 全局最优 二次指派问题 医院科室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二次指派问题的最优迭代最大最小蚂蚁算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牟廉明 戴锡笠 +1 位作者 李坤 贺灵悦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3,共5页
为提高二次指派问题的求解质量,设计了一个有效的最大最小蚂蚁求解算法。首先,运用最优迭代思想,让每只蚂蚁从当前最优路径中随机地选择位置及其对应的任务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初始值,增强每轮搜索的有效性;其次,采用加入新任务后目标值的... 为提高二次指派问题的求解质量,设计了一个有效的最大最小蚂蚁求解算法。首先,运用最优迭代思想,让每只蚂蚁从当前最优路径中随机地选择位置及其对应的任务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初始值,增强每轮搜索的有效性;其次,采用加入新任务后目标值的增量作为启发式因子来引导状态转移,增加每步搜索的目的性;然后,应用多精英策略来进行信息素更新,增加解的多样性;并设计有效的双重变异技术来提高解的质量,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应用QAPLIB数据集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二次指派问题的求解质量和稳定性上显著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指派问题 最优迭代 最大最小蚂蚁算法 双重变异 启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兼论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被引量:92
16
作者 许培源 吴贵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9,共12页
城市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科研合作研究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空间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紧密程度... 城市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科研合作研究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空间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紧密程度日益提高,稳定性逐步增强;(2)广州、香港处于知识创新网络中心位置,但深圳已经成长为知识创新网络的新中心;(3)知识创新网络从"广州-香港"双核结构演化成为"广州-深圳-香港"三角结构,并出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湾区东岸创新集聚带趋势,整体呈现"多中心、多节点、多子群"格局;(4)QAP分析表明地理邻近、技术结构邻近、经济邻近、制度邻近、语言邻近对城市间创新合作形成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深圳将成为粤港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湾区,应着力强化深圳的创新网络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知识创新网络 空间演化 qap分析 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64
17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1 位作者 刘文斐 王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7,共14页
本文基于熵值法构建城市民生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首次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考察我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研究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2010年之后... 本文基于熵值法构建城市民生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首次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考察我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研究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2010年之后民生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民生发展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贡献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差异和生态建设差异是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人民生活差异、科技创新差异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社会发展差异的作用则依次增强,生态建设差异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突出,经济发展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弱;人民生活差异、科技创新差异上升是导致2010年之后民生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丰富了城市民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为揭示我国城市民生发展差异状况、探索协同提升对策提供了重要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生发展指数 空间差异 结构来源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二次分配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洪斌 吕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09年第11期259-260,280,共3页
提出一种求解二次分配问题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新算法将遗传算法的交叉策略引入PSO算法中,同时采用禁忌搜索算法作为局部搜索算法。在QAPLIB实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 二次分配问题 粒子群优化算法 禁忌搜索算法 交叉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景华 辛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关系数据范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 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关系数据范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全样本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有力途径。分区域考察显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驱动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尚不明显;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大于北方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对缩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地区差距均存在显著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差距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其成因解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1 位作者 彭莹 贾文星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Malmguist生产率指数,揭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进一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看,"十五"时期...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Malmguist生产率指数,揭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进一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看,"十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技术进步的差距是导致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十一五"时期则以技术效率为主。从外部影响因素看,缩小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市场化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可以有效促使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不平衡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