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1α-PDK1信号系统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糖代谢和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晓巍 赵初娴 +3 位作者 李肃 王椿 宋献民 白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的mRNA水平。采用基因沉默构建siRNA HIF-1α质粒,分别转染作用于U937和U937/DNR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qPCR检测PDK1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染料JC-1水平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血气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含量。用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作用于U937/DNR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结果·PDK1 mRNA在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和U937/DNR细胞中均高表达。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可显著抑制U937和U937/DNR细胞的增殖活力、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以及乳酸的生成。DCA能够逆转U937/DNR细胞和已复发的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对DNR的耐药。结论·HIF-1α-PDK1信号系统可调控细胞糖代谢并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多药耐药 低氧诱导因子-1Α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训练方式对静息骨骼肌糖酵解能力及线粒体PDK4、CPT-1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漆正堂 郭维 +1 位作者 张媛 丁树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比较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对静息骨骼肌糖酵解能力及线粒体PDK4、CPT-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耐力训练组(E,n=10)、间歇性速度训练组(S,n=10),训练8周。间歇性速度训练:每天9~10次10s极... 目的:比较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对静息骨骼肌糖酵解能力及线粒体PDK4、CPT-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耐力训练组(E,n=10)、间歇性速度训练组(S,n=10),训练8周。间歇性速度训练:每天9~10次10s极量强度(≥42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s;耐力训练:每天30~60min低强度(≤16.7m/min)的持续跑台运动;每周均训练6天。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的24~48h内切取腓肠肌,比色法检测丙酮酸、乳酸、HK、PK活性,Real-timePCR检测PDK4、CPT-1的mR-NA表达;结果:1)E组和S组丙酮酸均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P<0.01),E组与S组无显著差异;乳酸浓度E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但S组显著高于E组(P<0.05)和C组(P<0.01);2)E组(P<0.05)和S组(P<0.01)HK活性显著高于C组,但E组、S组PK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E组与S组的HK、PK活性均无显著差异;3)E组PDK4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S组CPT-1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E组与S组的PDK4、CPT-1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耐力训练与间歇性速度训练都能提高静息骨骼肌的丙酮酸水平,但只有间歇性速度训练提高静息骨骼肌的乳酸水平,说明间歇性速度训练很可能使骨骼肌在静息时的无氧代谢已处于活跃状态。耐力训练使丙酮酸升高则可能是脂肪酸氧化能力提高所必需的匹配效应;2)耐力训练与间歇性速度训练都能提高HK活性,但对PK活性无影响。耐力训练与间歇性速度训练在糖脂代谢中有着许多类似效应。间歇性速度训练也能作为一种节省时间的方式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但在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静息骨骼肌丙酮酸向乳酸的转化;3)耐力训练使PDK4转录抑制,间歇性速度训练使CPT-1转录上调,这与各训练方式下静息骨骼肌的乳酸水平有着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间歇训练 速度训练 丙酮酸 乳酸 pdk4 CPT-1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PDK-1对5-FU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谢贛丰 梁后杰 +1 位作者 童晶涛 何金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isozyme 1,PDK-1)为靶标的短发夹RNA(shRNA)与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针对PDK-1序列设计3段干扰序列及1个阴性对照,分别构... 目的探讨以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isozyme 1,PDK-1)为靶标的短发夹RNA(shRNA)与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针对PDK-1序列设计3段干扰序列及1个阴性对照,分别构建pGenesil.1-PDK-1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及pGenesil.1-NC阴性对照载体,利用脂质体分别将质粒转染入LS174T,并用G418对细胞进行药物筛选,并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有干扰序列的有效性。MTT实验检测5-FU对干扰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证实3个干扰组均抑制PDK-1表达,其中最大敲减效率超过70%。MTT实验结果显示,经5-FU同样处理48 h后,PDK-1干扰的LS174T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PDK-1 shRNA能特异性下调LS174T细胞中PDK-1的表达,PDK-1干扰联合5-FU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化疗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细胞增殖 化学治疗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的调控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秋菊 黄金贤 +5 位作者 罗佳妮 刘培庆 陈少锐 潘雪刁 臧林泉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心肌细胞,复制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p-ERK1/2和PPARα蛋白表达变化,SCAD 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和IGF-1刺激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IGF-1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酶活性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酶活性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p-ERK1/2/PPARα/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2种不同肌肥大的调控作用不同。SCAD可能作为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丙酮酸脱氢酶功能的家蚕Bm-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结构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更先 司马杨虎 +2 位作者 周嫣娜 季明明 徐世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765,共7页
丙酮酸脱氢酶(PDH)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中的前件酶,参与生成柠檬酸循环(TCA)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决定生物体内营养成分的分配。利用电子克隆、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了与果蝇lethal(1)G0334基因类似的具有丙酮... 丙酮酸脱氢酶(PDH)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中的前件酶,参与生成柠檬酸循环(TCA)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决定生物体内营养成分的分配。利用电子克隆、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了与果蝇lethal(1)G0334基因类似的具有丙酮酸脱氢酶功能的家蚕Bm-l(1)基因。Bm-l(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630 bp,由1 200 bp的完整ORF序列、186 bp的5'-UTR和207 bp的3'-UTR组成,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编码蛋白为39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43.93kD,pI 8.07。Bm-l(1)基因编码蛋白的69-365氨基酸残基为E1-dh结构域,该结构域为硫胺素焦磷酸依赖性脱氢酶所特有。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α螺旋占28.8%,β折叠占12.0%。采用Clustal W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Bm-l(1)基因编码蛋白与赤拟谷盗等昆虫的PDH具有63%以上的序列相似性,且保守区域高度一致。Bm-l(1)基因mRNA在家蚕整个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刚羽化的成虫中,以及5龄3 d幼虫的头部、丝腺、生殖腺、脂肪体、中肠和血液6种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转录水平,且存在较小的组织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l(1)基因 丙酮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A信号通路参与高糖介导的THP-1细胞G6PD活性改变及呼吸爆发功能障碍
6
作者 曾慧妍 曹瑛 薛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THP-1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及呼吸爆发功能改变及其可能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蛋白激酶A(PKA)特异性抑制剂PKI和PKA激动剂Forskolin预处理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THP-1细胞,检测不同处理组的G6PD活性、腺苷...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THP-1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及呼吸爆发功能改变及其可能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蛋白激酶A(PKA)特异性抑制剂PKI和PKA激动剂Forskolin预处理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THP-1细胞,检测不同处理组的G6PD活性、腺苷酸环化酶(cAMP)含量、ROS产量及磷酸化p47pho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PKA激动组的G6PD活性、ROS产量及磷酸化p47phox的表达减少,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PKA抑制组的G6PD活性、cAMP含量及磷酸化p47phox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糖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来抑制G6PD活性,从而影响THP-1细胞的NADPH氧化酶(NOX)的激活,引起呼吸爆发功能障碍,为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降低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P-1细胞 呼吸爆发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DPH氧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 蛋白激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通过mTORC2-PKM2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MMP-1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磊 徐逸洲 +2 位作者 刘晓靖 陈瑞芳 李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5-313,共9页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对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低、中、高浓度(5.5,15.0,30.0 mmol/L)的D-葡萄糖孵育人脐静脉...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对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低、中、高浓度(5.5,15.0,30.0 mmol/L)的D-葡萄糖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72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KM2,p-PKM2 Y105及其上下游分子的表达,检测PKM2四聚体/二聚体状态,结合免疫荧光分析检测PKM2核转位情况。通过使用siRNAs,PKM2抑制剂TEPP-46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研究mTOR复合体,PKM2和MMP-1之间的调控关系。使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mTOR复合体和PKM2的相互作用。结果:高糖上调HUVECs中p-PKM2 Y105,MMP-1,PKM2四聚体,Rictor的蛋白质表达,促进PKM2核转位。沉默PKM2的表达或使用PKM2抑制剂TEPP-46可以阻止高糖引起的MMP-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雷帕霉素逆转高糖引起的p-PKM2 Y105和MMP-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在高糖情况下,沉默Rictor后p-PKM2 Y105的蛋白质表达下调,而沉默Raptor后p-PKM2 Y105的表达上调。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Rictor与PKM2存在直接结合。结论:高糖条件下磷酸化的PKM2促进内皮细胞MMP-1表达,mTORC2参与了高糖诱导的PKM2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M2型丙酮酸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姚莎莎 王进 +3 位作者 尚文雯 徐睿 陈献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1,83,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代谢重组中糖代谢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DK1在卵巢癌细胞系SK... 目的:研究肿瘤代谢重组中糖代谢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DK1在卵巢癌细胞系SKOV3、人卵巢上皮细胞系HOSEpiC、卵巢良性肿瘤(benign ovarian tumor,BOT)和O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K1在BOT及OC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DK1表达与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DK1 mRNA在SKOV3细胞中平均表达水平较人HOSEpiC显著升高(t=38.60,P<0.001);OC组织中PDK1 m RNA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OT组织(t=2.411,P=0.0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示OC组织切片中PDK1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OT组织(χ2=33.874,P<0.001);PDK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单双侧发病、包膜是否完整无明显相关,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DK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生存分析示高表达PDK1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χ2=4.455,P=0.035)。结论:PDK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作为糖代谢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抑制酶,参与肿瘤细胞代谢重组的过程,在卵巢癌进展中可能发挥促进作用,可作为判断OC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卵巢癌 肿瘤代谢重组 Warburg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田金成 武艳玮 +4 位作者 马霜 马志虎 游南林 曹相玫 刘仲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观察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人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野生型(IDH1)和突变型(mutIDH1)重组慢病毒感染U87细胞,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IDH1突变... 目的:观察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人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野生型(IDH1)和突变型(mutIDH1)重组慢病毒感染U87细胞,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IDH1突变型基因和磷酸化Akt(p-Akt1/2/3)的蛋白表达量;TCGA数据库分析Akt在高级别胶质瘤(GBM)和低级别胶质瘤(LGG)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Akt和p-Akt在GBM和LGG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IDH1和mutIDH1重组慢病毒成功感染U87细胞,CCK8实验表明mutIDH1组细胞活性减弱;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mutIDH1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低于IDH1组;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Akt在GBM和LGG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免疫组化显示Akt和p-Akt1/2/3在GBM和LGG中呈高表达;Western Blot显示mutIDH1组中Akt表达低于IDH1组。结论:IDH1突变能够减弱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Akt信号分子磷酸化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柠檬酸脱氢酶1 胶质瘤 蛋白激酶B U8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PDHA1基因敲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梦 孙岳 +5 位作者 杨安宁 宝瑞 畅思容 李媛媛 余梦雪 刘志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 α1亚基(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 PDHA1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中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 α1亚基(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 PDHA1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中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周龄体重相近的PDHA1基因正常野生型小鼠和巨噬细胞特异性PDHA1基因敲除(PDHA1^(iΔMΦ/iΔMΦ))小鼠各12只,均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Hcy饮食喂养12周后用于后续实验。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PDHA1^(iΔMΦ/iΔMΦ)小鼠进行基因鉴定;Western blot检测两种基因型小鼠骨髓巨噬细胞PDHA1蛋白表达;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Hcy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上清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ALT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凋亡相关指标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PDHA1^(iΔMΦ/iΔMΦ)小鼠均表达Lyz2-Cre及PDHA1-flox,且巨噬细胞中PDHA1蛋白表达减少(P<0.05),表明巨噬细胞特异性PDHA1敲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高Hcy饮食组PDHA1^(iΔMΦ/iΔMΦ)小鼠血清Hcy水平升高(P<0.05),表明高Hcy血症模型构建成功。高Hcy饮食组小鼠肝组织上清液TG和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巨噬细胞中PDHA1敲除后,血清及肝组织中ALT水平升高更为显著。HE染色结果表明,高Hcy饮食使小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巨噬细胞中PDHA1基因敲除可加重肝细胞的变性坏死。PDHA1^(iΔMΦ/iΔMΦ)组凋亡相关指标Bax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小鼠巨噬细胞中PDHA1表达,可促进高Hcy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中肝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加重NAFLD肝损伤的其中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丙酮酸脱氢酶E1α1亚基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丙酮酸激酶、Akt、缺氧诱导因子-1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范真 赵桂秋 +5 位作者 赵超 高昂 王谦 徐强 林红 孙为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539,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已成为多种肿瘤组织的一种新型标志物,脉络膜黑色素瘤(CM)组织中M2-PK的表达及P1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对C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M2一PK... 背景研究发现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已成为多种肿瘤组织的一种新型标志物,脉络膜黑色素瘤(CM)组织中M2-PK的表达及P1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对C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M2一PK在C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M2-PK、Akt、HIF-1三者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C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1992--2012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病理室存档的CM标本30例和眼睑色素痣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2-PK、Akt、HIF-1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对M2-PK、Akt、HIF-1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检验对M2-PK、Akt、HIF-1在不同细胞类型的CM中、不同大小CM中及不同巩膜浸润情况CM组织中表达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M2-PK、Akt、HIF-1在CM与眼睑色素痣中表达率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评估M2-PK、Akt、HIF-1在CM中表达的关联性。结果M2-PK、Akt在CM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22/30)和80%(24/30),在眼睑色素痣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12/30)和47%(14/30),二者在CM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眼睑色素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87,P=0.009;x2=7.177,P=0.007);HIF-1在CM中和在眼睑色素痣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1/30)和50%(1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0,P=0.114)。M2-PK在梭形细胞型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8/14),在类上皮细胞型CM中为87%(7/8),在混合细胞型CM中为87%(7/8),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7,P:0.172)。M2-PK在小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4/9),中等CM为85%(11/13),大CM为8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08,P=0.064)。M2-PK在未浸润巩膜和浸润巩膜的C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14)、94%(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08,P=0.007)。在CM中M2-PK与Akt、M2-PK与HIF-1、Akt与HIF-1的阳性表达均有关联(x2=12.315,P=0.000;x2=17.175,P=0.000;x2=10.159,P=0.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539、0.603、0.503。结论M2-PK在CM细胞的增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和激活可能与P13K/Akt—HIF-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M2丙酮酸激酶 蛋白激酶B 缺氧诱导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严重烫伤大鼠中IL-1对葡萄糖分解代谢关键酶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廖兴荣 董燕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严重烫伤后IL-1对其骨骼肌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背部30%与一侧后肢7%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观察了伤后7d内血浆与比目鱼肌中的IL-1含量及肌肉中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 目的:探讨大鼠严重烫伤后IL-1对其骨骼肌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背部30%与一侧后肢7%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观察了伤后7d内血浆与比目鱼肌中的IL-1含量及肌肉中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血中与比目鱼肌中IL-1水平显著升高;比目鱼肌的PFK活性显著升高,PDH活性显著降低。外源性IL-1静脉注射正常大鼠。注射后6h,比目鱼肌的PFK活性显著升高,PDH活性显著降低。注射后2hPFK和PDH无明显变化。结论:严重烫伤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IL-1通过增强肌肉细胞中PFK活性,降低PDH活性,增强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葡萄糖 分解 代谢 烫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抑制剂ISO-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瑞平 任自敬 +3 位作者 程婷 李星阅 胡晓静 周佩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备大鼠I/...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备大鼠I/R模型。ISO-1组大鼠于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ISO-1。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定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通过2,3,5-三苯四唑氯化(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Nissl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脑皮层中MIF在胶质细胞纤维酸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神经元核抗原(Neu N)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F、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乳酸脱氢酶A(LDHA)、丙酮酸激酶M2(PKM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脑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MIF在MCAO大鼠脑组织梗死周边区明显增加,且主要位于神经元中。与I/R组相比,ISO-1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元凋亡数目显著减少,并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AMPK、LDHA、PKM-2和GLUT-1蛋白表达上调,表明ISO-1可以促进糖代谢过程。结论:MIF抑制剂ISO-1对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可能与糖代谢相关的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丙酮酸激酶M2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ion of Forkhead Box 01 Protects Pancreatic beta-Cells against Dexamethasone- Induced Dysfunc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Zhang, X. F. Yong, W. +7 位作者 Lv, J.H. Zhu, Y. X. Zhang, J. J. Chen, F. Zhang, R. H. Yang, T. Sun,Y.J. Han, X.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8-1618,共1页
关键词 胰腺 转录因子 地塞米松 诱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OL1通过调节PKM2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15
作者 邓博云 傅文凡 +3 位作者 江泽勇 戴路 钟圣鹏 赵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4-1400,共7页
Shugoshin-1(SGOL1)是酵母Shugoshin的人类同源物之一,位于着丝粒区域,能够通过阻止着丝粒内聚复合物早熟分裂维持染色体稳定。近年来,SGOL1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但它在肺癌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SGOL1在... Shugoshin-1(SGOL1)是酵母Shugoshin的人类同源物之一,位于着丝粒区域,能够通过阻止着丝粒内聚复合物早熟分裂维持染色体稳定。近年来,SGOL1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但它在肺癌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SGOL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n=529,P<0.00001),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049)。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SGOL1在肺癌细胞系表达水平均较正常肺上皮细胞的升高。在肺癌A549和NCI-H2405细胞系中,敲低SGOL1表达水平后,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结果分别提示,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同时本研究发现,在TCGA数据中,丙酮酸激酶肌肉同工酶2(PKM2)和SGO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8,P=0)。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在肺癌细胞A549和NCI-H2405中,敲低SGOL1能下调PKM2的表达水平。此外,功能回补实验证实,过表达PKM2能部分逆转敲低SGOL1对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表明,SGOL1可能通过调节PKM2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研究为SGOL1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goshin-1 丙酮酸激酶肌肉同工酶2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芍药苷对脓毒症肠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雷娇 张铭 +4 位作者 龚禹 李若男 谢菁 张彬枫 马玉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4,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芍药苷(P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肠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赤芍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子对接用于探究PF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芍药苷(P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肠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赤芍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子对接用于探究PF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结合活性。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脓毒症肠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取材,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ELISA检测肠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肠通透性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血清D-乳酸及有氧糖酵解产物L-乳酸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SIRT1、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赤芍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可通过作用于SIRT1等靶点治疗脓毒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F与SIRT1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LPS组HE染色显示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Chiu's评分升高,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DAO、I-FABP含量下降(P<0.05),血清D-乳酸、L-乳酸含量增加(P<0.05),SIRT1表达下调,PKM2、NLRP3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PF组HE染色和Chiu's评分显示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肠组织IL-1β、IL-18含量下降,DAO、I-FABP含量升高(P<0.05),血清D-乳酸、L-乳酸含量减少(P<0.05),SIRT1表达上调,PKM2、NLRP3表达下调(P<0.05);与LPS+PF组比较,LPS+PF+EX527组HE染色显示肠组织病理损伤加重,Chiu's评分升高,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DAO、I-FABP含量下降(P<0.05),血清D-乳酸、L-乳酸含量增加(P<0.05),SIRT1表达下调,PKM2、NLRP3表达上调(P<0.05)。结论:PF可以缓解小鼠脓毒症肠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表达,抑制PKM2介导的有氧糖酵解进而降低NLRP3活化,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损伤 芍药苷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M2型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青温度对家蚕二化性品种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基因(BmPDK)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宋海韬 王力刚 +2 位作者 黄勇 赵巧玲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4-919,共6页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探讨家蚕(Bombyx mori)PDK基因的表达特性,用蛾区半分法将二化性家蚕品种的活化越年卵(丙2期)分别以常温(25℃)光照和低温(15℃)黑暗催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探讨家蚕(Bombyx mori)PDK基因的表达特性,用蛾区半分法将二化性家蚕品种的活化越年卵(丙2期)分别以常温(25℃)光照和低温(15℃)黑暗催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析2种温度催青处理后家蚕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BmPDK表达水平。常温光照催青区BmP-DK的表达水平表现出发育时期和组织差异:胚胎发育阶段BmPDK在己4期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戊2、己3和己5期;幼虫发育阶段BmPDK的表达水平在蚁蚕期极显著高于其它龄期,5龄期在卵巢和精巢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它组织;蛹期BmPDK的表达水平比其它发育时期低;成虫期的表达水平与胚胎发育末期相当,其中雌蛾的脂肪体和卵巢中BmPDK的表达水平较高。推测BmPDK在家蚕胚胎发育末期及产卵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催青温度影响BmPDK在家蚕各发育时期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胚胎发育阶段戊2期BmPDK的表达水平为常温催青区显著高于低温催青区,己3~己5期常温催青区BmPDK的表达呈低-高-低的趋势,而低温催青区则呈上升趋势;蚁蚕期BmPDK表达水平为低温催青区极显著低于常温催青区;蛹期和成虫期卵巢中,常温催青区BmPDK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温催青区。催青温度对二化性家蚕BmPDK的表达的影响主要出现在胚胎戊2期、胚胎己3期~蚁蚕期、蛹期、成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基因表达 催青温度 荧光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在缺血后适应中对大鼠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昕 于宏颖 +1 位作者 全南虎 郑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再灌注损伤 信号传导 心肌缺血 L-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汉文 王强 +2 位作者 成柯 蔡铭心 赵于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54,共6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供肝 冷缺血损伤 肝移植 线粒体 内质网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乙醛脱氢酶2(ALDH2) 血红素加氧酶(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