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崔晓松 郭世豪 +6 位作者 胡李华 原文涛 程丽媛 王姣霞 杨美萍 耿杰 吴云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273,共12页
【目的】将CO_(2)封存于采空区是解决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再利用问题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技术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采空区封存CO_(2)的安全性和效益,需建立CO_(2)封存全过程的控制压力指标及... 【目的】将CO_(2)封存于采空区是解决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再利用问题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技术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采空区封存CO_(2)的安全性和效益,需建立CO_(2)封存全过程的控制压力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方法】以山西常村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优化为案例,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_(2)的物理性态,依据山西地区气候温度和废弃煤矿埋深条件,确定CO_(2)注入工艺,并分析其在采空区中的封存性态;其次,基于CO_(2)在盖层中的封存原理和防止地下水入渗的原则,提出CO_(2)采空区封存的上下限压力概念,给出计算方法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常村煤矿采空区的具体地质条件,得出该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的大致范围。【结果】山西地区年平均气温15℃,废弃煤矿埋深多为100~300 m,在此温压条件下,CO_(2)在采空区中将呈现液-气二相封存特征;常村煤矿可利用采空区空间容量达150.92万m^(3),CO_(2)封存最大压力建议为8~10MPa,最小压力建议为4~6MPa,这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封存潜力。山西地区废弃煤矿采空区容量大、温压条件适中,地下水头压力较低,具备大规模封存CO_(2)的潜力。【结论】封存下限压力较小,控制压力上限主要取决于盖层突破压力和破裂压力。以盖层封闭能力为基础,若对采空区进行密封处理以利用密闭空间封存CO_(2),则需综合考虑密封成本和实施方法,并重新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对山西地区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为废弃煤矿大规模CO_(2)封存技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矿 采空区 CO_(2)封存 控制压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配置优化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梁睿 李嘉翔 +4 位作者 巩敦卫 黄宏旭 梁凯泽 刘海龙 李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9-1679,共11页
面向“30·60”双碳目标,矿区能源利用方式的绿色、经济、高效转型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西部矿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仍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困难,电力设备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外送输电通道有限的困... 面向“30·60”双碳目标,矿区能源利用方式的绿色、经济、高效转型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西部矿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仍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困难,电力设备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外送输电通道有限的困难。为提升矿区用能清洁化程度,提升矿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增强矿区对外部电网的支撑能力,提出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High-quality Coal Mine Energy System,HCMES)及其配置优化方法。首先,考虑西部矿山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特点与伴生能源利用,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构建全清洁能源下的HCMES架构。其次,考虑到矿区生产全流程负荷的需求响应能力,考虑系统的能量平衡约束,提出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最后,以系统年平均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将原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求解生成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案。以我国西部某年产煤量1200万t的矿区实际数据为实例,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可再生能源出力与生产负荷需求不确定性对系统优化配置结果的影响。算例仿真设置了4种矿区能源系统配置方式:不配置储能、配置抽水蓄能、配置电化学储能、配置抽水蓄能(不外购电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CMES相较于其他配置方式可减少电气一次设备投资11.11%,相较于方式3可降低年平均综合成本7.91%,且最多可减少矿区生产用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9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洁能源 伴生能源利用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 矿山综合能源 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反季节循环储能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郭平业 王蒙 +1 位作者 孙晓明 何满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93-2206,共14页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逐步下降,关停矿井数量逐年增多。直接关闭或废弃矿井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安全、环境等问题,需要因地制宜的提出符合我国废弃矿井现状...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逐步下降,关停矿井数量逐年增多。直接关闭或废弃矿井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安全、环境等问题,需要因地制宜的提出符合我国废弃矿井现状的剩余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基于此,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废弃矿井开发再利用现状,着重讨论了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储能的利用模式,针对性的提出了废弃矿井反季节循环储能工艺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地热资源、水资源和地上可再生资源,通过在沉陷区布置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为周边用户和整个系统提供电能,以井下恒温岩土体中的巷道群和采空区为储能空间,以矿井水为储能介质,通过太阳能集热和地热能资源为周边用户供热/制冷,在无需供热/制冷的季节将热能储存至矿井地下,实现反季节循环储能。阐述了废弃矿井地下反季节循环储能亟需突破的3个关键技术:多尺度空间热储评估方法、废弃矿井反季节循环储能井上井下整体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反季节循环储能多源耦合的运行模式。最后,以京西王平村废弃矿井为例研究了该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应用反季节循环储能系统供热制冷,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781.1 t。若加入太阳能、风能集热发电系统,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加明显。应高度重视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科学问题的研究力度。相关部门和矿山企业应积极稳步推进废弃矿井绿色低碳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 反季节循环储能 地热资源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同彬 刘淑敏 +3 位作者 马洪岭 梅东升 魏振鑫 梅城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176,共14页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建设成本低、设备占地面积小、储能周期长以及环保等优点,探索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创新途径之一,地下空间储能库可分为盐穴、含水层、枯竭油气田、废弃煤矿及岩洞储能库。随着国内废...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建设成本低、设备占地面积小、储能周期长以及环保等优点,探索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创新途径之一,地下空间储能库可分为盐穴、含水层、枯竭油气田、废弃煤矿及岩洞储能库。随着国内废弃煤矿数量逐年增多,直接将资源枯竭的煤矿关闭不仅造成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还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安全、环境等问题,利用废弃煤矿地下空间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储能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系统梳理了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情况,阐述了废弃煤矿地下储能库建设、地下储能库密封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废弃煤矿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分析表明:①废弃煤矿有大量可利用空间,总结了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的8种再利用模式:农林用地、建设用地、场地绿化、水域利用、水热联用、湿地公园、矿山公园、空间再利用;②我国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的研究起步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成熟,且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不足,尚未实现商业化、规模化推广应用;③总结提出了应对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的三项关键技术,即废弃煤矿储能库建设选址评估方法、废弃煤矿储能库密封性关键技术、废弃煤矿储能库稳定性与安全评价;建立了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库建设选址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废弃煤矿 地下储能库 密封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矿洞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婷婷 曹飞 +2 位作者 唐修波 李阳 张昊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利用废弃矿洞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是抽水蓄能新形式的探索,更是基于电力市场和生态环境恢复双向需求的产物。在明确定义三种矿洞(坑)利用模式的基础上,重点从矿洞抽水蓄能的站址选择、动能估算、工程布置三个方面进行了工程技术可行性... 利用废弃矿洞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是抽水蓄能新形式的探索,更是基于电力市场和生态环境恢复双向需求的产物。在明确定义三种矿洞(坑)利用模式的基础上,重点从矿洞抽水蓄能的站址选择、动能估算、工程布置三个方面进行了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并在典型案例中予以验证,旨在为进一步设计优化矿洞抽水蓄能工程布置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洞 抽水蓄能电站 利用模式 全地下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废弃巷道蓄排水系统设计与分析
6
作者 凌成鹏 周启友 +2 位作者 孙亚军 王刚 吴世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了建立废弃巷道蓄排水系统,通过实行"避峰就谷"的排水措施减少矿井排水费用。基于水力学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倾斜管道形状蓄水区域的蓄排水公式,并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设计了排水设施。提出了井下蓄排水系统的有效库... 为了建立废弃巷道蓄排水系统,通过实行"避峰就谷"的排水措施减少矿井排水费用。基于水力学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倾斜管道形状蓄水区域的蓄排水公式,并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设计了排水设施。提出了井下蓄排水系统的有效库容和无效库容的概念,计算了重力自由出流时,不同涌水条件下的蓄排水特征值。分析了从满库至空库过程中水头、排水量和蓄水排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满库排水至空库过程中,水头线性减小至最低水头。在前1/3时段内,近一半的库容量已经被排放;前2/3时段内排水量线性减少,库容总量的80%已经被排放;后1/3时段内,排水量快速减少至涌水量,仅排放了整个库容总量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桥煤矿 废弃巷道 蓄排水系统 系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弃煤矿采空区的矿井水抽水蓄能调峰系统构建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庭 顾大钊 +2 位作者 李井峰 董斌琦 刘淑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98,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废弃煤矿遗留的大量地下空间资源,构建并初步设计了一种抽水蓄能调峰系统,该系统以煤矿地下水库相关技术为基础,将井下采空区改造成地下水库存储和净化矿井水资源,并利用地面与井下之间、井下各开采水平采空区之间的高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废弃煤矿遗留的大量地下空间资源,构建并初步设计了一种抽水蓄能调峰系统,该系统以煤矿地下水库相关技术为基础,将井下采空区改造成地下水库存储和净化矿井水资源,并利用地面与井下之间、井下各开采水平采空区之间的高度差,在电网负荷低时将矿井水由地下水库提升至地面塌陷区改造的水库中蓄能,在电网负荷高时放水发电补充电网。同时该系统还设有利用电化学等工艺对矿井水进行处理的单元,利用过剩电量净化矿井水供给矿区生产、生活使用。在论述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和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设计和计算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利用废弃煤矿采空区建设抽水蓄能调峰系统能够克服传统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局限,大幅减少建设成本与建设周期,弥补我国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短板,为我国废弃煤矿的转型发展和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废弃煤矿 电网调峰 抽水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退出煤矿修建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及复杂巷道群三维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毛中华 宋立军 +7 位作者 王惠民 张沛顶 徐亮 韩云 罗玉龙 盛金昌 詹美礼 何淑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50,165,共5页
针对退出煤矿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及复杂巷道群的三维渗流分析与控制关系着地下空间长期渗控安全性,是目前利用退出煤矿修建抽水蓄能电站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考虑下水库(巷道群)不同围岩的加固方案,结合上水库、主厂房及煤... 针对退出煤矿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及复杂巷道群的三维渗流分析与控制关系着地下空间长期渗控安全性,是目前利用退出煤矿修建抽水蓄能电站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考虑下水库(巷道群)不同围岩的加固方案,结合上水库、主厂房及煤矿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建立龙东煤矿复杂地下空间的三维渗流分析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开展了施工期及运行期各典型工况的三维渗流场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地下巷道群的外水压力、地下厂房区外水压力、渗流量等重要设计参数;精细模拟抽水蓄能电站中的众多排水孔幕,开展各种可能不利情况下的渗流场计算,优化确定最优的排水孔幕间距。研究结果对退出煤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渗流分析及渗控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煤矿 抽水蓄能电站 三维渗流分析 外水压力 排水孔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谢友泉 高辉 +2 位作者 苏志国 李春 李宝山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3-426,共4页
随着中国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煤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持续推进,废弃煤矿数量将逐步增加,开展废弃矿井煤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梳理了中国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废弃矿井可再生... 随着中国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煤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持续推进,废弃煤矿数量将逐步增加,开展废弃矿井煤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梳理了中国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评价了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可再生能源 采煤沉陷区 压缩空气储能 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煤矿压缩空气储能地质安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帅 蒲宝基 +3 位作者 蹇军强 宋立平 李瑞华 李庆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3-137,共5页
为解决去产能废弃矿井的再利用问题,根据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利用废弃煤矿的深地空间进行压缩空气储能的五个原则和要求,并针对具体矿井计算了可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地下可利用空间,提出了用于选取合适储气压力区间的四个稳定... 为解决去产能废弃矿井的再利用问题,根据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利用废弃煤矿的深地空间进行压缩空气储能的五个原则和要求,并针对具体矿井计算了可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地下可利用空间,提出了用于选取合适储气压力区间的四个稳定性评价准则,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新集三矿地下可利用空间建立了数学模型,对主、副井筒以及-340m水平巷道和硐室在10.8MPa下支护前后的地质安全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8M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支护、加固后的井筒、巷道和硐室,可以满足压缩空气储能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这为利用废弃矿井进行压缩空气储能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废弃煤矿 安全稳定性 深地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荷载下围岩-衬砌组合结构界面强度特性研究
11
作者 付强 杨科 +3 位作者 刘钦节 宋涛涛 吴犇牛 于鹏 《岩土力学》 2025年第S1期40-52,共13页
对于关闭煤矿硬岩巷道衬砌硐室储气空间而言,衬砌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的良好黏结是保证储气空间承载层稳定与气密性的前提,但硐室内气压周期性的升高与下降会导致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界面黏结力下降。为深入探究循环高内压交变荷载下围岩-衬... 对于关闭煤矿硬岩巷道衬砌硐室储气空间而言,衬砌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的良好黏结是保证储气空间承载层稳定与气密性的前提,但硐室内气压周期性的升高与下降会导致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界面黏结力下降。为深入探究循环高内压交变荷载下围岩-衬砌组合结构界面强度疲劳劣化特性,开展了不同界面粗糙度岩石-混凝土组合体试样不同法向荷载的先疲劳后剪切试验,从岩石部分试验前后界面特征变化、应力-位移曲线、峰值强度和界面破坏模式等方面分析其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变荷载作用后岩石-混凝土组合体试样在剪切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裂缝闭合阶段(塑性-弹性变形阶段)、裂缝扩展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和脆性断裂阶段(破坏阶段)3个阶段,粗糙度越高,法向应力越大,各阶段发展越充分;界面刻槽处嵌入混凝土与砂岩岩柱相互挤压和交错,水平应变与主应变均呈现出明显的分区错动分布特征;在交变荷载作用下,颗粒之间发生断裂,并伴随着微裂纹延伸发展,岩屑与裂纹数量随上限应力增大而增多;组合结构强度特性与疲劳程度、界面粗糙程度、内压大小等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压气储能条件下关闭煤矿硬岩巷道衬砌硐室稳定研究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压气储能 交变荷载 强度特性 岩石-混凝土组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