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ly Robust Phase Lock Loop for Low C/N Carrier Tracking in a GPS Software Receiver 被引量:13
1
作者 MIAO Jian-Feng CHEN Wu +1 位作者 SUN Yong-Rong LIU Jian-Ye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 GPS 应用程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追踪 GPS (全球放系统) 在低 carrier-to-noise 比率(C/N ) 下面精确并且连续地发信号。在这份报纸,一个适应地柔韧的过滤器基于低 C/N 搬运人阶段锁循环(PLL ) 在一个 GPS 软件接收装置平台下面... 在 GPS 应用程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追踪 GPS (全球放系统) 在低 carrier-to-noise 比率(C/N ) 下面精确并且连续地发信号。在这份报纸,一个适应地柔韧的过滤器基于低 C/N 搬运人阶段锁循环(PLL ) 在一个 GPS 软件接收装置平台下面被开发。就传统的追踪循环上的低 C/N 搬运人信号的效果而言,追踪循环的平行关联被建立。一个线性最佳的评估者被设计在 kinematics 模型和大小处理依赖噪音。而且,一个适应地柔韧的过滤器基于三片断功能被设计调整因素。当收到的信号在有利条件下面时,新过滤器的表演很类似于一个标准 Kalman 过滤器。为追踪的一个实际弱搬运人,这新提高的 PLL 聪明地根据全部的阶段神经质分析调节循环参数。它成功地由适应地平衡更新的动态模型状态和大小的影响抵抗孤立点和动态模型错误。新过滤器的坚韧性和效率被测试实验的一些真实数据表明。结果证实有追踪循环的这个适应地柔韧的阶段的阶段错误的标准差能在 24 dB-Hz 附近与卫星 C/N 比率到达 0.01 个周期,它显著地改进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C/N 全球地位系统 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radiation hard phase-locked loop at 2.5 GHz using SOS-CMOS 被引量:1
2
作者 Partha Pratim Ghosh Jung Sungy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6期1159-1166,共8页
A radiation hard phase-locked loop (PLL) is designed at 2.5 GHz using silicon on sapphire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process. Radiation hardness is achieved through improving circuit design without sacr... A radiation hard phase-locked loop (PLL) is designed at 2.5 GHz using silicon on sapphire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process. Radiation hardness is achieved through improving circuit design without sacrificing real estate. Stability is guaranteed by a fully self-bias architecture. The lock time of PLL is minimized by maximizing the loop bandwidth. Frequency tuning range of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a novel load configuration. In addition, multiple bias stages, asynchronous frequency divider, and silicon on sapphire process jointly make the proposed PLL more radiation hard. Layout of this PLL is simulated by Cadence Spectre RF under both single event effect and total induced dose effect.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excellent stability, lock time 〈 600 ns, frequency tuning range [1.57 GHz, 3.46 GHz], and jitter 〈 12 ps.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PLLs in literatures, the PLL is especially superior in terms of lock time and frequency tuning rang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locked loop radiation hard self-bias silicon on sapphire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重塑的双馈风机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宁 柯伟鹏 +2 位作者 姚睿哲 陈涛 李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为应对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的宽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抗重塑的宽频振荡抑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DFIG阻抗模型,明确了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控制引入的容性负阻尼是导致宽频振荡的主要原因... 为应对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的宽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抗重塑的宽频振荡抑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DFIG阻抗模型,明确了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控制引入的容性负阻尼是导致宽频振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附加电压前馈补偿PLL的阻抗重塑方法,前馈通道串联陷波器提取宽频振荡分量,重塑DFIG宽频带阻抗。搭建DFIG并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情况下DFIG接入弱电网引发的宽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 双馈风机(DFIG) 弱电网 阻抗重塑 锁相环(P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改进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矢量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承君 王宇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74-6780,共7页
针对传统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精确性差、收敛速率慢以及抖振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超螺旋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转速观测技术。首先,采用一种分段指数型函数替代开关函数以消除因低通滤波器... 针对传统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精确性差、收敛速率慢以及抖振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超螺旋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转速观测技术。首先,采用一种分段指数型函数替代开关函数以消除因低通滤波器所产生的相位延迟问题,并设计自适应滑模增益以实现对不同速度情况下的稳定跟踪。然后,针对传统正交锁相环在电机转向改变时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正交锁相环,使其输出与旋转方向无关,从而实现对正反转的正确跟踪。最后,由于所提改进正交锁相环具有错误收敛点,且该错误会导致转子估计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180°相位差,设计一种调整函数以解决该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滑模观测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响应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PMSM) 滑模观测器 正交锁相环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的SPICE仿真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丛梦龙 周昆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24,共6页
为整体提升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性能,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对设计方案加以优化。首先从系统传递函数角度出发,揭示引发电路振荡的原因,即开环增益和反馈因子之间特定幅度和相位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INA SPICE交流... 为整体提升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性能,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对设计方案加以优化。首先从系统传递函数角度出发,揭示引发电路振荡的原因,即开环增益和反馈因子之间特定幅度和相位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INA SPICE交流和瞬态仿真功能,以图解方式直观阐明振荡条件,并给出用于相位补偿的反馈电容取值不同时所测得的环路增益波特图,以及系统频率响应、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对比上述仿真结果,讨论反馈电容对系统稳定性和带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稳定性和带宽,计算出补偿电容的理想取值。针对因电容过小而在应用中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以T型阻容网络等效小电容的策略,并通过仿真加以验证。最后,对系统相位裕度和带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补偿电容为5 pF时,相位裕度约为68.4°,过冲优于8%,未见振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二极管 开环增益 TINA SPICE 反馈因子 环路增益 相位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MO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甦欣 蒋曜骏 +1 位作者 王淑旺 侯陈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传统滑模观测器(SMO)在估算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时存在抖振较强以及转速误差波动较大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了一种改进型指数趋近律,并且用光滑的双曲正切函数代替传统的符号函数,降低了系统的高频抖振;采用积分滑模面代替传统的滑... 传统滑模观测器(SMO)在估算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时存在抖振较强以及转速误差波动较大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了一种改进型指数趋近律,并且用光滑的双曲正切函数代替传统的符号函数,降低了系统的高频抖振;采用积分滑模面代替传统的滑模面,消除了定子电阻的影响,并用Lyapunov第二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最后,为了保证电机运行时有较高的观测精度,通过改进锁相环代替反正切函数和相位补偿。并基于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来验证可行性,经仿真对比分析,本文设计的观测器在转速突变和加入负载后转速误差范围从-10 r/min~10 r/min降低至-0.1 r/min~0.4 r/min,转子位置误差降低了44.4%。表明了设计的观测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并且能有效地降低高频抖振,提高了观测精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 滑模观测器 指数趋近律方法 锁相环(P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在轨测试性能分析
7
作者 孟庆亮 韦广朗 +3 位作者 于峰 杨涛 赵振明 朱许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8,共9页
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echanically Pumped Two-phase Loop,MPTL)是通过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相变潜热的释放而具有极强传热能力的两相传热装置,其在航天器热控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为研究MPTL产品的在轨微重力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 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echanically Pumped Two-phase Loop,MPTL)是通过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相变潜热的释放而具有极强传热能力的两相传热装置,其在航天器热控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为研究MPTL产品的在轨微重力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包含屏蔽式离心泵、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和微小流道蒸发器的MPTL,并在某卫星上对其启动特性、相变传热特性、控温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微重力下MPTL展现了良好的传热特性。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的控温性能达到±0.1K精度,被动冷却功能得到验证,降温速率达到1℃/min。微泵运转时,储液器气相和液相两个测点形成的温差在0.3~1.0K区间内。两个转速下,蒸发器的控温精度在±0.1~±0.3K区间内。回路发生相变过程时会出现过热现象,并导致蒸发器出口测温点温度高于储液器控温点7~8K。通过对比两个转速下的结果,发现过热时间和过热温度与转速相关。采用毛细结构的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可以有效保证微重力下MPTL的高精度控温和高效两相流管控功能,气液两相转变特性与回路流量大小相关,蒸发器温度稳定性与其内部流体干度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热控 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PTL) 在轨测试 对流换热 微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范形方法的并网变换器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8
作者 刘其辉 李开心 +2 位作者 蔡希鹏 朱益华 罗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锁相环(PLL)在电压源型变换器(VSC)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强非线性系统中。为此,针对具有较强非线性PLL的VSC并网系统,建立其暂态响应的2阶微分方程,并基于规范形方法推... 锁相环(PLL)在电压源型变换器(VSC)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强非线性系统中。为此,针对具有较强非线性PLL的VSC并网系统,建立其暂态响应的2阶微分方程,并基于规范形方法推导PLL输出相位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的同步稳定机理,提出新的暂态稳定判据,揭示影响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SC有功出力、电网电感、PLL的比例积分参数是影响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与实验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换器 非线性分析 规范形方法 锁相环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ASMO与双锁相环的PMSM无传感控制
9
作者 黄友锐 刘中全 韩涛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5-865,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转子速度和位置的估计精度不高、系统抖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滤波-双锁相环(prefilter-dualphaselockedloop,P-DPLL)的新型自适应滑模观测器(adaptiveslid...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转子速度和位置的估计精度不高、系统抖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滤波-双锁相环(prefilter-dualphaselockedloop,P-DPLL)的新型自适应滑模观测器(adaptiveslidingmode observer, ASMO)方法。首先,选择具有非线性性质的连续sigmod函数作为切换函数;然后,构造Lyapunov函数,并得到一个详尽的稳定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适应算法和滑模电流观测器对反电动势误差进行估计;最后,设计P-DPLL用于提取PMSM正、负2个方向上加减速工况下准确转子位置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DPLL的ASMO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转子的速度和位置的估计精度,减少系统抖振。在电机受到扰动后,平均恢复时间减少0.02 s,平均位置误差减少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增益 滑模观测器 双锁相环 无传感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减振器的磁通自感式位置检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孙凤 李佩遥 +2 位作者 周冉 吴利平 曲建真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在电磁减振器(ESA)的位置检测中,常用的位移传感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和洁净的使用环境。为降低检测方式的复杂性和检测环境的限制,在ESA的动子端部采用3个线性霍尔传感器并间距电角度120°布置,用于检测定子永磁体的磁密变化信... 在电磁减振器(ESA)的位置检测中,常用的位移传感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和洁净的使用环境。为降低检测方式的复杂性和检测环境的限制,在ESA的动子端部采用3个线性霍尔传感器并间距电角度120°布置,用于检测定子永磁体的磁密变化信息,并转换为ESA的位置信息。在考虑霍尔传感器的安装误差、多传感器之间的灵敏度误差和磁场畸变产生的谐波分量的情况下,进行位置检测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分析端部区域的磁密变化、磁密峰值和谐波含量,确定霍尔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然后,建立考虑霍尔传感器误差和谐波干扰的输出霍尔信号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锁相环(DPLL)结合带通频率同步提取滤波器(DPLL-BPFSEF)的位置解算方法。其中,DPLL用于抑制高频谐波对信号的影响,BPFSEF则用于抑制信号中出现低频率谐波的影响,补偿在解算过程中DPLL对低频率信号抑制能力不稳定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匀速和正弦运动工况下位置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DPLL-BPFSEF和DPLL均可准确解算霍尔信号,同时实现ESA动子速度和位置的检测。通过DPLL-BPFSEF检测动子的正弦运动,速度的误差率为5.1%;DPLL-BPFSEF比DPLL的位置解算精度在匀速和正弦运动下各提升了42.8%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减振器 霍尔传感器 位置检测 双锁相环 带通频率同步提取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网变流器电流稳定运行域的锁相环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宇婷 肖凡 +2 位作者 谢伟杰 涂春鸣 范丁中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81-3194,共14页
传统并网变流器(GCC)控制参数设计通常在额定工况下展开,为了确保系统在非额定工况下安全运行,往往需要牺牲锁相环带宽换取稳定裕度,难以实现变流器稳定性和快速性之间的折中。此外,稳定裕度与系统输出极限的关系难以确定,二者间的定量... 传统并网变流器(GCC)控制参数设计通常在额定工况下展开,为了确保系统在非额定工况下安全运行,往往需要牺牲锁相环带宽换取稳定裕度,难以实现变流器稳定性和快速性之间的折中。此外,稳定裕度与系统输出极限的关系难以确定,二者间的定量关系依赖仿真或者实验。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流稳定运行域的锁相环参数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控制环路之间的相互耦合,推导了复矢量开环传递函数G_(s)(s),用于分析GCC不同系统参数下的稳定运行范围。其次,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电流环与锁相环(PLL)的控制参数域,并分析了环路间耦合对锁相环控制参数取值的影响。然后,得到了不同PLL开环截止频率下GCC的电流稳定边界,并根据所需稳定运行余量选取控制参数,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提升PLL动态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弱电网 锁相环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相环动态对切换延迟导致的VSC暂态过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博元 路晨 +2 位作者 陈磊 闵勇 李鲁阳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汇集地区电网强度较弱,交流短路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易引发连锁故障。该文基于电压源型并网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低电压穿越切换控制模型,分析了锁相环...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汇集地区电网强度较弱,交流短路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易引发连锁故障。该文基于电压源型并网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低电压穿越切换控制模型,分析了锁相环动态对故障后VSC延迟切换导致的暂态过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路故障清除时刻并网点电压相位一般向后跳变,由于锁相环动态,使延迟过程中动态无功支撑电流失准,若VSC在低电压穿越期间只注入无功电流,该失准现象有利于暂态过电压改善,若同时注入有功电流,在锁相环参数不合适时可能会恶化暂态过电压水平。此外,该文还提出了锁相环PI参数整定解析方法,以保证利用锁相环动态抑制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水平。通过MATLAB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 暂态过电压 低电压穿越 锁相环动态 切换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热性能
13
作者 张亦鸣 杨鹏 +3 位作者 纪献兵 任纪星 张磊 苗政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1028,共11页
为解决高热通量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制备了一款尺寸为200 mm×150 mm×30 mm的新型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多气液管路与微针肋阵列蒸发板耦合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热量传输效率。研究了热通量、充液比和工质... 为解决高热通量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制备了一款尺寸为200 mm×150 mm×30 mm的新型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多气液管路与微针肋阵列蒸发板耦合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热量传输效率。研究了热通量、充液比和工质物性对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功率下环路热管的启动特性,并对单热源和多热源环境下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新型环路热管启动迅速,300 W功率下启动时间仅为52 s,稳态后热源表面温度波动小于0.3℃。在3个热源同时加热,总输入功率为388.8 W(主热源热通量可达133 W/cm^(2))时,加热面的温度低于85℃,蒸发器内没有出现干烧现象,有效满足了大功率高热通量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针肋 相变 传热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环形谐振陀螺驱动模态控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寇志伟 崔啸鸣 +2 位作者 尹煜 李娜 齐咏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2-48,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微机电环形谐振陀螺驱动模态的工作状态,提高驱动幅值的稳定性能与谐振频率的实时跟踪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控制与自动增益控制的驱动模态闭环控制方案。首先,基于环形谐振陀螺的动力学特性与机电接口特点,设计了对... 为了有效控制微机电环形谐振陀螺驱动模态的工作状态,提高驱动幅值的稳定性能与谐振频率的实时跟踪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控制与自动增益控制的驱动模态闭环控制方案。首先,基于环形谐振陀螺的动力学特性与机电接口特点,设计了对称静电驱动-差动电容敏感的机电接口,提出了基于相位控制与自动增益控制的闭环驱动控制方案;其次,构建了闭环驱动控制方案的机电耦合仿真模型,对驱动模态的自激振荡控制、幅值稳定性与频率跟踪状态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基于上述方案设计了驱动模态闭环控制电路,实验测试了电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的驱动激励信号频率能够很好的跟踪陀螺驱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变化;在-40℃~60℃温度环境内变化时,驱动检测电压变化范围低于5.08%,幅值随温度的相对变化率小于0.059%,符合全温区稳幅驱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 环形谐振陀螺 驱动模态 闭环控制 相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曝光干涉条纹相位锁定系统设计
15
作者 王起程 王新宇 +2 位作者 于宏柱 姜岩秀 李文昊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56-2065,共10页
为了制作高质量的全息光栅,提高分振幅曝光系统的条纹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分束器件对条纹稳定性的作用,设计实现了全息光栅干涉条纹的相位锁定系统。基于干涉曝光的原理以及条纹漂移对曝光对比度的影响,分析了使用不同分光器件时对光源指... 为了制作高质量的全息光栅,提高分振幅曝光系统的条纹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分束器件对条纹稳定性的作用,设计实现了全息光栅干涉条纹的相位锁定系统。基于干涉曝光的原理以及条纹漂移对曝光对比度的影响,分析了使用不同分光器件时对光源指向性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基准光栅Moiré条纹的干涉条纹变化检测方法。选取合适的探测器件与执行器件,基于STM32单片机结合PID算法设计了条纹相位闭环锁定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锁定系统能实现1 kHz的控制频率,对主要存在于0~3 Hz的低频漂移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锁定后条纹漂移的RMS值为0.0047λ。光源指向稳定性较差时,在曝光系统中使用光栅分光结合单点相位锁定的方式能满足大尺寸光栅制造的干涉条纹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光栅 相位锁定 Moiré条纹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适用于高速读出电路的锁相环设计
16
作者 方凯 董瑞清 李敬国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4,共7页
随着红外探测器系统读出电路的数字化发展,读出电路为保证数字信号的运算、传输和存储等处理的正确进行,对时钟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基于综合性能良好的电荷泵锁相环结构设计了一款高速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实现在晶振输入20 MHz参考... 随着红外探测器系统读出电路的数字化发展,读出电路为保证数字信号的运算、传输和存储等处理的正确进行,对时钟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基于综合性能良好的电荷泵锁相环结构设计了一款高速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实现在晶振输入20 MHz参考时钟信号的条件下,锁相环快速锁定并稳定输出一个640 MHz低噪声高速时钟信号。本设计基于SMIC0.18μm工艺,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1.8 V下,总功耗小于5 mW,锁相环锁定后的控制电压纹波保持在500μV以内,锁定时间为4μs,相位噪声小于-99 dBc/Hz@1MHz,时钟抖动小于5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IC 电荷泵锁相环 高速时钟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引信装定的曼彻斯特编译码器
17
作者 刘胜斌 刘双杰 郝永平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7,共5页
针对战场环境复杂导致信息传输不准确问题,为引信发射过程安全控制和末端探测起爆控制提供高质量先验参考信息,对引信装定器编码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锁相环技术的曼彻斯特编码方案。该编解码器可以提取编码时钟,准确地进行解码,... 针对战场环境复杂导致信息传输不准确问题,为引信发射过程安全控制和末端探测起爆控制提供高质量先验参考信息,对引信装定器编码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锁相环技术的曼彻斯特编码方案。该编解码器可以提取编码时钟,准确地进行解码,消除了时钟系统的相位累积误差,结构灵活,性能稳定。利用FPGA对曼彻斯特编解码器进行设计,同时采用VIVADO软件对整个编解码设计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为曼彻斯特编码器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其他需要高精度时钟同步的数据传输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装定器 曼彻斯特编码 FPGA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阶锁相环的PMSM滑模控制
18
作者 张传圳 魏海峰 张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LL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在动态工况下的局限性。该方法改进了滑模观测器的滤波部分,采用适应转速的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结构结合单频陷波器(SFNF)进行滤波,解决了传统滑模观测器因抖振产生相...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LL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在动态工况下的局限性。该方法改进了滑模观测器的滤波部分,采用适应转速的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结构结合单频陷波器(SFNF)进行滤波,解决了传统滑模观测器因抖振产生相移误差的问题并且消除系统中高次谐波的影响,同时在角度解析时,在传统正交锁相环基础上增加补偿回路,克服了传统二阶锁相环对于电机加减速工况下频率斜升信号容易失锁的缺点。并且,在锁相环鉴相器(PD)环节引入了符号函数来构造误差信号,解决了误差信号受电机正反转工况影响从而导致角度误差过大的问题。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方法在电机变速工况和正反转切换工况下准确跟踪角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观测器 SOGI SFNF 锁相环 符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两相回路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9
作者 毕涵礼 贾志超 +4 位作者 李国广 吴琪 刘畅 张红星 苗建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航天器载荷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热控系统须对分布式、多器件的热量进行收集与排散,确保器件之间的温度一致性。此外,航天器载荷功能性能增强,须推进多载荷与平台的一体化热设计。因此,须建立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有效热...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航天器载荷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热控系统须对分布式、多器件的热量进行收集与排散,确保器件之间的温度一致性。此外,航天器载荷功能性能增强,须推进多载荷与平台的一体化热设计。因此,须建立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有效热收集、传输与排散方法。首先,对三种单驱动两相回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单驱动模式在解决多热源散热问题时存在低干度限制、蒸发器数量限制和流量分配不均等问题,因此难以满足多热源散热需求。随后,调研了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两种双驱动两相回路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受到植物输运散热系统的启发,大树是在树根渗透压和树叶毛细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稳定的供液和散热,提出了多蒸发器“渗透压+毛细力”双驱动两相回路系统,分析了其优势:利用渗透压可提升环路热管的循环驱动力,改善系统运行稳定性、实现多个热源间流量自适应调节和消除低干度限制。最后,进行了总结及给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多热源 高热流 两相回路 空间热控 双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Q扰动型电网阻抗估计方法的误差分析与改进策略
20
作者 凌子涵 许津铭 +2 位作者 宗林 刁韩旭 谢少军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电网阻抗对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存在严重影响,准确的电网阻抗估计有助于实现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高性能自适应控制。PQ扰动法是1种典型电网阻抗在线估计方法,但是,研究表明,电网阻抗真实值与估计值之间存在非线性函数关系,影响电网阻抗估计... 电网阻抗对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存在严重影响,准确的电网阻抗估计有助于实现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高性能自适应控制。PQ扰动法是1种典型电网阻抗在线估计方法,但是,研究表明,电网阻抗真实值与估计值之间存在非线性函数关系,影响电网阻抗估计结果。传统PQ扰动法由于忽略了扰动前后稳态工作点变化的影响,在电网阻抗估计准确度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从固定相角差的误差补偿和基于离线查表的估计值修正2个角度出发,分别提出2种计及工作点变化的改进方案,实现弱电网下电网阻抗的准确估计。详细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电网阻抗估计方法较传统PQ扰动法在电网阻抗估计准确度方面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弱电网 电网阻抗估计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