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6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on electroactivity of polyaniline
1
作者 周海晖 焦树强 +3 位作者 李松林 罗胜联 魏万之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on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in 0.5mol·L-1 H2SO4 solution by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The effects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on the electroac...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on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in 0.5mol·L-1 H2SO4 solution by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The effects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on the electroactivity of polyanili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activity of polyaniline film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synthetic conditions, such as the ratio of “on time” to “off time”(ton/toff), frequency, monomer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mean current density. Different electroactivities of polyaniline are caused by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 polyaniline. The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has higher electroactivity than polyaniline with other morphologies.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mean current density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13mA·cm-2, ton/toff 1, frequency 200Hz, monomer concentration 0.3mol·L-1 and temperature 20℃,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film with the highest electroactivity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nano-fiber MORPHOLOGY ELECTRO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mission loss simulation based on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perforated intake pipe
2
作者 LI Heng HAO Zhi-yong +1 位作者 ZHENG Xu LIU Lian-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605-2612,共8页
Exact simulation of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a vehicle intake system. Th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pproach was employed for ca... Exact simulation of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a vehicle intake system. Th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pproach was employed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mission loss. Firstly,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the single-cavity element was simulated without any airflow,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comprehensively. Secondly, the static transmission loss of the perforated intake pipe was obtained by th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which is proved to be accurate enough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irdly, under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mean airflow and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the specific transmission loss was acquired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the peaks of the transmission loss are shifted to the lower frequency range because of the reverse airflow, but the amplitudes are irregularly changed. Besides, whe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peaks are shifted to the higher frequencies. Finally, with the designed perforated pipe installed to the intake system, the road tests were proceeded to evaluate the actual acoustic performance, an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ntake sound pressure level is greatly attenuated. Typically in the range of 600–1500 Hz, the insertion loss of the intake noise at the decelerating moment is almost 20 d B(A), and the overall noise is reduced more than 14.2 d B(A). In conclusion, the perforated intake pipe has been proved excellent in improving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intake system and could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th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orated INTAKE PIP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transmission LOSS mean flow temperature ROAD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管制冷机压缩机串并联驱动方式研究
3
作者 左志强 蒋珍华 +3 位作者 杨宝玉 李娜 赵鹏 欧朝华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92,共7页
为了使脉管制冷机满足航天的多应用边界需求,提出制冷机压缩机两电机串联驱动方案,对脉管制冷机应用中压缩机电机串联与并联驱动方式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表明,压缩机电机由并联驱动改为串联驱动增加了制冷机驱动阻抗,改变了制冷机总驱动... 为了使脉管制冷机满足航天的多应用边界需求,提出制冷机压缩机两电机串联驱动方案,对脉管制冷机应用中压缩机电机串联与并联驱动方式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表明,压缩机电机由并联驱动改为串联驱动增加了制冷机驱动阻抗,改变了制冷机总驱动电压、电流关系。驱动方式由并联改串联对制冷机效率及探测器电磁干扰无影响,略微改变制冷机自身微振动状态。在制冷机应用时可根据自身电机阻抗与卫星平台提供的电压选择合适的驱动方案,拓展了制冷机应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方式 脉管制冷机 微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4
作者 熊强强 严林波 樊鑫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基于可见光通信模型,选择链路中漫反射传输类型,获取通信系统的脉冲信号响应关系。基于响应关系确定脉冲延迟影响因素,对标链路中脉冲延迟与发射时隙的频率关系,参考上下边界理论,计算差分脉冲位置调制边界范围。根据调制边界,考虑信道脉冲发射时隙,确定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程,实现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以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路径为测试对象,当路径出现脉冲延迟时,所研究方法可以保证较低的带宽-功率指数,稳定地实现通信系统的脉冲调制,以此降低路径中的传输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时隙 可见光通信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调制方式 脉冲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真实核信号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陈华 黄熙 袁永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2-839,共8页
基于ORTEC Nuclide Navigator的核数据,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采用蒙特卡罗直接抽样方法,实现了与真实放射源核信号的幅度、衰减常数和时间间隔分布一致的数字核信号模拟。对核信号的能量分布和衰减时间采用高斯分布进行抽样,对前后核信... 基于ORTEC Nuclide Navigator的核数据,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采用蒙特卡罗直接抽样方法,实现了与真实放射源核信号的幅度、衰减常数和时间间隔分布一致的数字核信号模拟。对核信号的能量分布和衰减时间采用高斯分布进行抽样,对前后核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采用负指数分布进行抽样,经测试,在抽样次数达到10×10^(5)次及以上时,模拟产生的射线分布与真实核素射线分布偏差小于1%,可反映真实核素发射的辐射分布,实现了真实放射源的数字核脉冲信号模拟,可用于当前数字核脉冲信号采集处理趋势下的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EC LABVIEW 蒙特卡罗 直接抽样 放射源 数字核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钻井液脉冲器工作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6
作者 席文奎 张轩 +4 位作者 汪雄雄 巴莎 李欣 隽鸿科 耿东恒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连续波钻井液脉冲器是随钻测量仪器(MWD)中以强脉冲形式向地面传输数据的关键部件。为满足老井开窗侧钻作业要求,必须解决小尺寸空间下钻井液脉冲器的结构设计、水力冲蚀和信号强度问题。根据实际小井眼尺寸、悬挂钻铤及匹配MWD仪器结... 连续波钻井液脉冲器是随钻测量仪器(MWD)中以强脉冲形式向地面传输数据的关键部件。为满足老井开窗侧钻作业要求,必须解决小尺寸空间下钻井液脉冲器的结构设计、水力冲蚀和信号强度问题。根据实际小井眼尺寸、悬挂钻铤及匹配MWD仪器结构尺寸,确定了小尺寸钻井液脉冲器上悬挂挂接方案及脉冲信号产生方式(连续波),完成了连续波脉冲器的结构方案及关键部件(旋转阀)的设计;以实际脉冲器设计案例(设计参数)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际工况,采用CFD方法对脉冲器(旋转阀)的耐冲蚀性能与脉冲(钻井液压力幅值)产生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对该脉冲器案例进行了多目标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研发的小井眼钻井液脉冲器能够满足实钻要求,且优化后脉冲器的最大冲蚀速率降低了7.41%,脉冲信号强度提高了16.24%,工作性能明显提升。设计分析及优化结果可为其在实际设计开发和应用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钻井 连续波钻井液脉冲器 老井开窗侧钻 脉冲信号幅值 冲蚀特性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感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电流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
7
作者 任天明 王妲 冯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4,共8页
为了降低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采用单电流传感器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法对三相电流进行重构,并采用脉冲移位法减少电流重构盲区。针对脉冲移位引入的三相电流畸变、谐波增加以及影响滑模观测器估计转子位... 为了降低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采用单电流传感器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法对三相电流进行重构,并采用脉冲移位法减少电流重构盲区。针对脉冲移位引入的三相电流畸变、谐波增加以及影响滑模观测器估计转子位置角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型脉冲移位法。该改进方法通过插入补偿矢量的方式恢复了驱动信号的对称状态,降低了脉冲移位对相电流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脉冲移位法可改善相电流波形并提高滑模观测器对转子位置角的观测精度,相电流总谐波失真率由使用一般脉冲移位法的12.53%降低至6.21%,而转子位置角观测最大误差由0.08 rad减小至0.01 rad,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相电流重构 无位置传感器 单电流传感器 脉冲移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微喷射诊断中脉冲X光照相图像面密度测量方法
8
作者 景越峰 康旭 王维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标定的微喷射X光图像面密度数据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中值滤波来减小白斑噪声的影响,利用空场图像来校正光场分布及探测器响应的不均匀性问题,通过对Roll-Bar客体的成像获取系统点扩展函数,并利用成像系统点扩展函数...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标定的微喷射X光图像面密度数据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中值滤波来减小白斑噪声的影响,利用空场图像来校正光场分布及探测器响应的不均匀性问题,通过对Roll-Bar客体的成像获取系统点扩展函数,并利用成像系统点扩展函数及基于改进的Tikhonov正则化的图像复原方法来减小模糊对X光图像的影响。给出了获取微喷射X光图像面密度信息的处理流程,对静态客体实验图像面密度反演的验证表明,提出的面密度测量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获取金属微喷射实验X光图像面密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射 面密度测量 脉冲X光照相 Roll-Bar法 图像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纸复合绝缘组成类型对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路 徐浩 +2 位作者 吕泽鹏 周峻 吴锴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9-321,共13页
植物绝缘油作为一种高燃点的环保液体电介质,被认为是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为了比较油纸复合绝缘组成类型对电荷输运的影响,选用一种矿物绝缘油、一种植物绝缘油与两种纤维素绝缘纸,制成4种不同组分的油浸纸;以环氧作为阻挡层构造... 植物绝缘油作为一种高燃点的环保液体电介质,被认为是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为了比较油纸复合绝缘组成类型对电荷输运的影响,选用一种矿物绝缘油、一种植物绝缘油与两种纤维素绝缘纸,制成4种不同组分的油浸纸;以环氧作为阻挡层构造单侧阻挡结构以及双侧阻挡结构,利用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PEA)获取其空间电荷分布,得到了不同油浸纸中的正、负极性的注入载流子迁移率。结果表明:绝缘油类型对油浸纸中电荷输运的影响明显大于绝缘纸类型的影响。在测量电场范围内,由同种绝缘油组成的油浸纸,即使浸渍的绝缘纸不同,其电导率以及注入载流子迁移率仍非常接近;而两种植物油浸纸的电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均远高于两种矿物油浸纸。植物油浸纸和矿物油浸纸之间的电导率差距不仅来自于载流子迁移率的区别,还来自于植物油浸纸中更低的注入势垒引起的载流子浓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矿物绝缘油 植物绝缘油 电声脉冲法 空间电荷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法测量核聚变质子束能谱反演算法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桑耀东 张清民 +3 位作者 郭昊轩 朱康甫 谢朋佩 刘金良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以NIF装置D-T中子能谱为例,基于Geant4模拟构建了反冲质子能谱及能量响应矩阵,采用MLEM、OSL、GRAVEL、PRIP和MAXED算法反演获得了D-T中子对应的反冲质子能谱。结果表明:MLEM和GRAVEL算法的反演精度最高,且对测量数据的统计涨落要求较低... 以NIF装置D-T中子能谱为例,基于Geant4模拟构建了反冲质子能谱及能量响应矩阵,采用MLEM、OSL、GRAVEL、PRIP和MAXED算法反演获得了D-T中子对应的反冲质子能谱。结果表明:MLEM和GRAVEL算法的反演精度最高,且对测量数据的统计涨落要求较低;在同等计算资源配置下,MLEM、MAXED和PRIP算法的反演时间在秒量级,GRAVEL算法的反演时间则为几分钟;初始λ_(i)、响应矩阵和测量数据的幅值需要合理选择;OSL算法的反演精度低于MLEM算法;对含有高斯-椒盐混合噪声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和BM3D算法去噪后,MLEM、GRAVEL和PRIP算法的反演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算法 光学法 质子能谱 脉冲聚变中子能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参数提取
11
作者 宋松科 闫桢绪 +3 位作者 李聪 权新蕊 常志旺 杨兵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6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了自动化识别多脉冲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参数化方法,对脉冲数、相位角、脉冲周期、脉冲能量等脉冲特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并根据脉冲相关能量(PI_(v))定义3类脉冲属性:明显脉冲、中等脉冲和非脉冲;对64... 为了自动化识别多脉冲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参数化方法,对脉冲数、相位角、脉冲周期、脉冲能量等脉冲特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并根据脉冲相关能量(PI_(v))定义3类脉冲属性:明显脉冲、中等脉冲和非脉冲;对640条记录经过最大PGV法旋转后进行参数提取,得到了130组明显脉冲以及86组中等脉冲数据,给出了脉冲能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层脉冲分量。大部分非脉冲记录的PI_(v)基本小于0.3,中等脉冲记录的PI_(v)为0.3~0.5,明显脉冲的PI_(v)大于0.5,PI_(v)与定义的3类脉冲属性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速度脉冲 最大PGV方向 循环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测定铝及铝合金中氢的差异性初步探讨
12
作者 张庸 姚佳人 +3 位作者 鲍智超 刘攀 王化明 于英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脉冲惰气熔融法(以下简称脉冲法)测定铝及铝合金存在“二次氢”现象,即再次加热测试过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石墨坩埚释放氢引起的干扰,俄罗斯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 脉冲惰气熔融法(以下简称脉冲法)测定铝及铝合金存在“二次氢”现象,即再次加热测试过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石墨坩埚释放氢引起的干扰,俄罗斯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氢”。针对上述不同观点,采用脉冲法及热脱附法进行铝及铝合金中氢测试的初步对比,结果如下:热脱附法测试脉冲法分析后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即“二次氢”现象,测试脉冲法参与定值的铝中氢标准物质GBW(E)020030[认定值为(0.19±0.04)μg·g^(−1)]、GBW(E)020030a[认定值(0.24±0.06)μg·g^(−1)]、GBW(E)020031a[认定值(0.25±0.05)μg·g^(−1)],结果分别为0.38,0.58,0.71μg·g^(−1),前二者的释放峰值分别位于约450,380℃处;采用脉冲法、热脱附法同时测定不同批次的AlSi样品中氢的含量,脉冲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13,0.16,0.16μg·g^(−1),热脱附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70,0.53,0.48μg·g^(−1),前二者的释放峰值主要位于350,580℃处。上述结果表明,热脱附法测试结果普遍比脉冲法偏高。考虑到前者采用石英管加热,未涉及石墨坩埚,且慢速升温,分析时间以小时计,初步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氢”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但鉴于国内普遍采用脉冲法测定铝合金中氢含量,仍需更详细比对验证,以期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惰气熔融法 热脱附法 铝及铝合金 二次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音速数值仿真下多脉冲约束弹体的修正策略研究
13
作者 郭首邑 王良明 +1 位作者 傅健 杨保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研究高旋脉冲弹在超音速运动状态下的弹体修正能力,分析直接力作用的弹道控制情况及最终落点分布。建立脉冲弹仿真模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对高马赫状态下的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基于气动特性参数数值和全弹道动力学模型,采用单变... 为研究高旋脉冲弹在超音速运动状态下的弹体修正能力,分析直接力作用的弹道控制情况及最终落点分布。建立脉冲弹仿真模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对高马赫状态下的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基于气动特性参数数值和全弹道动力学模型,采用单变量约束和多变量约束的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关键参数的修正策略及扰动状态时对弹体修正能力的影响;采用蒙特卡洛打靶法计算出扰动状态下的控制误差及落点散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状态下的脉冲弹整体气动特性与普通尾控弹大体一致;当其处于小攻角进行高旋运动时,弹道前半段的修正效果明显优于后半段;较大脉冲总量且启控时间在可控范围得越晚,则具备更好的弹道修正能力;基于最优方案下强扰动状态的落点CEP可达12 m,证明该策略具备更优良的修正效果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依据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控制 气动力特性 弹道修正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瞬变电磁法组合波脉冲电流源研究
14
作者 张栋 张一鸣 +2 位作者 王旭红 崔龙飞 李永亮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为了提高直升机瞬变电磁(HTEM)系统的发射频带宽度,基于LC串联谐振原理和高压钳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波脉冲电流源。给出了脉冲电流源的时序控制方法,并对电路模态及参数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所提脉冲电流源直接由直升机机载... 为了提高直升机瞬变电磁(HTEM)系统的发射频带宽度,基于LC串联谐振原理和高压钳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波脉冲电流源。给出了脉冲电流源的时序控制方法,并对电路模态及参数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所提脉冲电流源直接由直升机机载电源驱动,具有简单可靠、高效节能的特点。搭建实验样机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半正弦波的峰值电流达到890 A;而梯形波的峰值电流为50 A,下降沿时间仅为67μs。该电流源实现了在半个发射周期内先后发射高幅值半正弦波和快关断梯形波,有助于提高HTEM系统的探测深度与浅部分辨率,在航空电磁探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瞬变电磁法 脉冲电流源 LC串联谐振 高压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定日M_(S)6.8地震长周期地震动初步模拟
15
作者 纪志伟 余厚云 +4 位作者 李宗超 琚长辉 孙耀充 张永仙 陈晓非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7-931,共15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由于该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稀疏,在此次地震中未能获得近断层速度脉冲。为评估此次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场及速度脉冲分布特征,文中基于定日地震强震破裂模型,结合震源区域地形数据,采用...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由于该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稀疏,在此次地震中未能获得近断层速度脉冲。为评估此次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场及速度脉冲分布特征,文中基于定日地震强震破裂模型,结合震源区域地形数据,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定日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和震源区域烈度分布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速度脉冲识别方法,获得震源区域的速度脉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震源的单侧破裂影响,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在破裂传播方向上烈度较高的特征,最大烈度约为Ⅸ度。正断层破裂模式导致速度脉冲主要集中于断层上盘区域,并以垂直于地表的方向为主。文中的模拟结果为研究正断型地震脉冲分布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类似地震的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地震动模拟 地震烈度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 速度脉冲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磁脉冲下继电保护装置端口的场线耦合特性
16
作者 姚丁丁 张卫东 +2 位作者 金龙 周泽昕 周广龙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20,共8页
强电磁脉冲会以场-传输线耦合的方式在线缆上形成纳秒级上升沿的脉冲传导骚扰,对线缆末端的设备构成较大威胁。针对某型号继电保护装置,先测试其抗扰度性能,然后开展场线耦合路径下的高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获得了装置端口的耦合特性。... 强电磁脉冲会以场-传输线耦合的方式在线缆上形成纳秒级上升沿的脉冲传导骚扰,对线缆末端的设备构成较大威胁。针对某型号继电保护装置,先测试其抗扰度性能,然后开展场线耦合路径下的高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获得了装置端口的耦合特性。耦合到信号端口的共模电流达32.45 A及以上时引发了该装置的误动作。同时开展了脉冲电流注入试验,注入信号端口的脉冲电流达36.92 A及以上时该装置误动作,进一步确定了装置端口的临界干扰阈值。通过建立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和保护屏柜内信号线缆的场线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场景下高空电磁脉冲产生的耦合量,提出了场线耦合的防护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继电保护装置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评估与防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 继电保护 场线耦合 阈值特性 电流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耦合超声波法的原木缺陷检测及可视化系统研发应用
17
作者 欧阳静宇 付代鹏 +5 位作者 王军 朱昊 张荣卓 杨小军 王正 李迎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提升木材内部品质检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利用超声波干耦合剂法,研发了一套原木内部缺陷检测及可视化系统,并通过原木试件试验实现了对原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原木试件内部缺... 为提升木材内部品质检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利用超声波干耦合剂法,研发了一套原木内部缺陷检测及可视化系统,并通过原木试件试验实现了对原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原木试件内部缺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工作得到有效验证。此外,该系统通过插值算法可使检测图像的边缘更加圆滑,并利用边缘检测算法可精确检测与反映原木内部缺陷的位置等信息。研究结果对于满足市场对木材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木材无损检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法 原木缺陷检测 可视化系统 干耦合 B扫描脉冲透射法 双线性图像插值算法 边缘检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盘电缆一体化多参数测试系统
18
作者 高春林 王红亮 +2 位作者 王雨馨 赵宇航 张克纶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2,65,共5页
针对成盘电缆的长度、直流电阻、有效横截面积等参数测量困难、范围小、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以STM32F407VET6为核心的成盘电缆一体化多参数测试系统设计方案。利用时域反射技术(TDR),通过MS1022高精度时间测量(TDC)芯片测量出系统发射... 针对成盘电缆的长度、直流电阻、有效横截面积等参数测量困难、范围小、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以STM32F407VET6为核心的成盘电缆一体化多参数测试系统设计方案。利用时域反射技术(TDR),通过MS1022高精度时间测量(TDC)芯片测量出系统发射脉冲和电缆末端反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计算出长度,根据四线法测量电阻原理,通过CPLD芯片控制电流发射电路输出恒定电流,使用AD7606芯片采集电缆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直流电阻并计算出20℃时标称阻值,在测量出长度和直流电阻后,根据导线电阻公式得出有效横截面积,并且使用HMI触摸显示屏进行显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操作简单,各项参数测量误差均小于3%,满足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1022 TDR技术 四线法测电阻 成盘电缆参数测量 脉冲收发电路 STM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含水率DPHP-FBG传感器研究
19
作者 祝越 吴静红 +2 位作者 郭君仪 孙梦雅 贾立翔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9,共8页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双探针热脉冲方法(double probe heat pulse,DPHP),研发了DPHP-FBG传感器,用于延安黄土含水率的测定,并分析不同加热时间和不同加热功率对含水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PHP-FBG方法...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双探针热脉冲方法(double probe heat pulse,DPHP),研发了DPHP-FBG传感器,用于延安黄土含水率的测定,并分析不同加热时间和不同加热功率对含水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PHP-FBG方法可实现非饱和黄土含水率的精确测量,尤其适用于低含水率土体监测。恒定加热功率下,加热时间控制在16 s内时,测量误差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足够加热时间下,加热功率的影响较小,无需采用过高的加热功率,在加热时间为20 s时,30.15 W/m的加热功率即可实现高精度含水率的测量。DPHPFBG法能够实现土壤含水率的远程、实时、精细化监测,为原位土体水分场、土壤水分蒸发和冻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含水率 水分传感器 双探针热脉冲 光纤布拉格光栅法 延安黄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BP神经网络的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20
作者 李学威 王兆浩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参数非线性波动以及多参数间复杂作用关系的影响,其镀层制备效果不佳。为达到理想的镀层效果,本次借助脉冲负荷电沉积法制备Ni-TiC复合镀层环境,开展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 在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参数非线性波动以及多参数间复杂作用关系的影响,其镀层制备效果不佳。为达到理想的镀层效果,本次借助脉冲负荷电沉积法制备Ni-TiC复合镀层环境,开展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的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先对Ni-TiC复合镀层工艺进行分析,探讨TiC粒子浓度、电流密度以及pH值三种工艺参数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正交试验,开展对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的初步优化,最后以得到的正交试验结果为输入,采用BP神经网络完成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模型的构建与训练设计,应用改进PSO算法完成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寻优,实现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参数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制备的复合镀层的耐腐蚀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PSO算法 BP神经网络 Ni-TiC复合镀层 工艺参数优化 正交实验 脉冲负荷电沉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