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阵风锋类型与产生机制分析及其主观识别方法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席宝珠
俞小鼎
孙力
许洁
-
机构
长春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吉林省减灾备灾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430103)
中国气象局强对流专家团队项目共同资助
-
文摘
文章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学者对阵风锋所开展的相关研究,阐明了阵风锋的空间结构、类型及其特征,探讨了阵风锋窄带回波的形成机制,提出了阵风锋的主观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从雷达探测资料分析,可将阵风锋分为两类,一类是雷暴母体静止型阵风锋,一类是雷暴母体运动型阵风锋,而前者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子类型。阵风锋类型不同,阵风锋对雷暴母体的反馈作用也截然不同。阵风锋窄带回波的形成可概括为两种机制:第一种是大气折射指数梯度脉动导致的布拉格散射(Bragg Scattering),第二种是由昆虫对雷达波的粒子散射(Particle Scattering)导致。利用阵风锋雷达强度和径向速度回波特征,可以识别阵风锋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外推做出预报。由于阵风锋是低层大气现象,所以需要应用较低仰角的雷达资料来识别。利用阵风锋雷达回波特征,配合气象卫星高分辨率可见光云图上呈现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弧状云线的变化,结合地面中尺度观测网资料,可以综合识别阵风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
-
关键词
阵风锋
窄带回波
大气折射指数梯度脉动
昆虫散射
雷暴生成演变
-
Keywords
gust front
narrowband echo
pulsation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index gradient
insect scattering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understorms
-
分类号
P4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对BPL地波时号的影响
- 2
-
-
作者
冯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7-82,共6页
-
文摘
本文讨论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分布值及其对BPL地波时号的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采用了我国102个高空气象站十年的实测资料,求得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月平均值.根据这些数值绘制了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中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分布图》.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地波时延预测值与地波时延的实测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修正值比标准大气的修正数据更接近实测值.
-
关键词
大气折射指数梯度
二次相位因子
BPL地波时号
时延测量
场强测量
-
Keywords
Atmosphere refraction index gradient—Secondary factor—Time signal of BPL
-
分类号
TN01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