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纤监测的锚杆锚固应力分析与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毅 范劲松 +5 位作者 肖海 袁强 张孟军 张丁丁 黄文祥 李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拔试验,利用BOTDA监测光纤锚杆在锚固剂凝固过程中及拉拔试验中的应变,监测结果显示光纤能够精准监测到微小应变及应变变化速率,进而分析不同围岩压力与拉拔力在锚杆长度上的应变表征显现;最后,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工程现场,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在监测周期内能够更好地识别锚杆支护中的异常数据。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开采环境下巷道锚杆支护监测体系优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锚杆 拉拔试验 BOTDA 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支盘土锚的承载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炜 简文彬 +2 位作者 杨坚 豆红强 罗金妹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2-782,共11页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杆,具有抗拔承载力高、鲁棒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本文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锚杆,单支盘锚杆...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杆,具有抗拔承载力高、鲁棒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本文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锚杆,单支盘锚杆盘径从300 mm增大到500 mm时,抗拔承载力分别提高35.7%、50%、71.4%,变形控制能力也相应增强;在粉质黏土中,双支盘锚杆可以到达更大的抗拔承载力,支盘间距≥4倍支盘直径时更能充分发挥两个支盘的协同作用;随着支盘个数从1个增多到3个,多支盘锚杆锁紧的地层范围越大,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能力也相应增强;多支盘锚杆的荷载-位移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多支盘锚杆的承载力。研究成果可以为多支盘锚杆的工程应用奠定了较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盘锚杆 极限承载力 拉拔试验 双曲线模型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理论和拉拔试验的片麻岩-改性沥青黏附性研究
3
作者 常明丰 朱晨旭 +1 位作者 李江涛 张艺行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研究酸性片麻岩集料与改性沥青的黏附特性,将硅烷偶联剂KH550、硅藻土和KH550/硅藻土掺至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SBS/胶粉改性沥青中。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片麻岩集料与改性沥青的接触角,基于表面能理论计算片麻岩集料与改性... 为了研究酸性片麻岩集料与改性沥青的黏附特性,将硅烷偶联剂KH550、硅藻土和KH550/硅藻土掺至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SBS/胶粉改性沥青中。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片麻岩集料与改性沥青的接触角,基于表面能理论计算片麻岩集料与改性沥青的黏附功、剥落功和配伍性(ER);利用拉拔试验定量研究KH550、硅藻土单一改性剂及KH550/硅藻土复合改性剂对改性沥青与片麻岩集料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和硅藻土可提升改性沥青的表面能,且复合改性效果优于单一改性。掺入KH550、硅藻土及KH550/硅藻土增加了改性沥青与片麻岩集料的黏附功和配伍性(ER)。KH550和硅藻土提高了改性沥青与片麻岩集料的黏结强度,且复合改性效果最优。此外,SBS/胶粉改性沥青与片麻岩集料的黏附性优于S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黏附性 表面能理论 拉拔试验 片麻岩 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黄土界面摩擦特性拉拔试验研究
4
作者 蔡晓光 袁超 +2 位作者 李思汉 徐洪路 王学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7,127,共8页
为研究钢塑型土工格栅-黄土界面摩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拉伸拉拔试验系统,在不同法向应力、拉拔速率、含水率下开展一系列钢塑型土工格栅-重塑黄土室内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筋材的拉拔力峰值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随... 为研究钢塑型土工格栅-黄土界面摩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拉伸拉拔试验系统,在不同法向应力、拉拔速率、含水率下开展一系列钢塑型土工格栅-重塑黄土室内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筋材的拉拔力峰值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为18.143 kN;最大剪应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界面黏聚力在最佳含水率时,最大为11.043 kPa;似摩擦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在法向应力为105 kPa时,似摩擦系数约为规范建议值的1/3~1/2。拉拔特性试验表明,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含水率、上覆荷载等工程应用条件。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边坡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法向应力 界面特性 似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5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盘苗夹取力学试验台设计与测试分析
6
作者 韩绿化 王琰 +4 位作者 杜学武 许倩倩 马国鑫 刘洋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5,共9页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高精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精准检测取苗瞬态过程的位移量和作用力值变化。开展夹钵取苗力学测试,研究发现取苗过程是滑针斜插、平行夹持、提升移位等多种夹取动作交织组合作用的过程,苗钵在滑针斜插与平行夹持作用下有集聚松动脱盘的趋势,夹钵取苗的作用力主要用来克服苗钵与穴孔之间建立的粘附力。进行取苗力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粗细两种夹取针的斜插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取苗运行速度对脱盘力、提取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两种夹取作用力有相关性。整体上弹性纤细夹取针的取苗作用对苗钵的扰动小,成功取苗需要夹取针深入夹持苗钵脱盘。采用插-夹-拔组合式取苗操作,苗钵的完整率在97%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穴盘苗夹取受力分析、高效低损取苗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移栽机 取苗机构 力学测试 脱盘力 提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7
作者 闫楠 孙淦 +5 位作者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3,共14页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抗浮锚杆杆体、灌浆体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存在拐点,分别在锚杆极限承载力的75%、60%处,拐点前位移呈线性变化,拐点后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大;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深度逐渐增大,锚杆杆体轴力呈相对慢速衰减的趋势,且轴力主要集中在浅部岩土层;杆-浆界面剪应力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锚固深度约0.75m处;9根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00kN左右,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2.78m,这均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嵌岩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锚固机制 临界锚固长度 现场极限抗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riDEM软件的小麦根系建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瑾汶 于建群 +4 位作者 孙凯 孙永昌 王扬 梁留锁 于亚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AgriDEM,建立了小麦单条根和整株根系的离散元模型。然后,通过单条根的拉伸试验和仿真,确定了不同含水率(6%、15%和27%)下单条根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并对平行粘接模型的各项粘接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通过土壤堆积角试验和仿真,确定了土壤仿真使用的“黏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各项参数。最后,进行了单条根埋入土壤中的拉拔试验以及实际根系在土壤中的拉拔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中单条根和实际根系受到的平均最大拉拔力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由此证明了所建立的单条根和整株根系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收获后耕整地过程的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AgriDEM软件 小麦根系 根土复合体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对锚栓受拉行为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岳峰 陈昭 +3 位作者 刘佳俊 王菁 刘兵 李福海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鉴于国内外以高性能混凝土(HPSFRC)为基材的锚栓等连接件锚固行为的研究还较匮乏。对安装于HPSFRC中的后锚固膨胀锚栓进行了拉拔试验,以研究锚栓受拉行为。将纤维掺量(0.5%和1.0%)和锚固深度(25 mm、35 mm和45 mm)作为试验变量。分析了... 鉴于国内外以高性能混凝土(HPSFRC)为基材的锚栓等连接件锚固行为的研究还较匮乏。对安装于HPSFRC中的后锚固膨胀锚栓进行了拉拔试验,以研究锚栓受拉行为。将纤维掺量(0.5%和1.0%)和锚固深度(25 mm、35 mm和45 mm)作为试验变量。分析了不同试验因素和水平下锚栓的拉拔荷载位移行为,以及已有锚栓抗拉承载力预测模型(CCD和Toth模型)对HPSFRC中锚栓受拉试验承载力预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加入钢纤维的混凝土中锚栓的拉拔破坏模式、破坏裂缝形态、极限拉拔承载力和锚固性能都与其在普通混凝土中显著不同。随纤维掺量增多,主导破坏模式由锥体破坏向穿出破坏转变,且拉拔承载力增大、锚固刚度减小、锚固延性增大。锥体破坏模式下混凝土的开裂呈现多裂缝形态,显微镜视角下纤维多横跨裂缝两侧形成“桥接”。增大锚固深度,同样会导致更高的拉拔承载力且锚固刚度减小。HPSFRC中发生相应破坏模式的锚固深度/锚栓直径(H_(ef)/D)阈值远小于普通混凝土中的阈值。基材为HPSFRC,CCD模型会显著低估锚栓拉拔承载力,Toth模型的锚栓承载力预测值则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 后锚固膨胀锚栓 拉拔试验 抗拉承载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泥浆浸泡影响的钢筋混凝土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逸伟 李东 +1 位作者 庄欠伟 张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为了探究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是否会受泥浆浸泡影响后钢筋混凝土握裹力的影响,以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为背景,基于自研的大载荷中心拉拔试验装置和自下而上的泥浆替换方式,采用大尺寸试样和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混凝土... 为了探究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是否会受泥浆浸泡影响后钢筋混凝土握裹力的影响,以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为背景,基于自研的大载荷中心拉拔试验装置和自下而上的泥浆替换方式,采用大尺寸试样和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混凝土和浆液配比进行拉拔破坏性试验.通过分析钢筋、玻璃纤维筋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特性,揭示浇筑方式、黏结长度、主筋材质等因素对2种浇筑环境下钢筋、玻璃纤维筋与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常环境与浸泡在护壁泥浆2种不同环境下浇筑试块混凝土抗压强度均值差距在3%以内;对于钢筋和玻璃纤维筋,两种环境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均有所差异,其中钢筋和玻璃纤维筋界面荷载-位移曲线均可以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环阶段;受泥浆浸泡影响后的握裹力均小于正常浇筑环境下的握裹力,随着黏结长度的增加,泥浆对于钢筋-混凝土界面握裹力的影响程度逐渐变大,而对于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界面握裹力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其中泥浆浸泡后的平均黏结强度显著减小,钢筋减小了19.2%,玻璃纤维筋减小了44.5%,且泥浆浸泡影响后的滑移值小于正常环境下的滑移值;试样表面产生的裂纹形式分为径向裂纹、圆形裂纹及周边试块掉落,且裂纹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正常浇筑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中心拉拔试验 地下连续墙 玻璃纤维筋 黏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影响下煤岩组合锚固体锚杆锚固性能研究
11
作者 赵芳昊 高林 +3 位作者 赵爽 唐仕贤 高昌思 莫飞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9,共8页
为了提高煤岩巷道复杂地质条件下锚固支护效果,针对煤岩巷道支护中锚杆锚固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获取了典型矿井不同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得巷道地应力分布;接着,基于实测数... 为了提高煤岩巷道复杂地质条件下锚固支护效果,针对煤岩巷道支护中锚杆锚固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获取了典型矿井不同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得巷道地应力分布;接着,基于实测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反演掘采过程中锚杆工作环境的应力状态,确定围压范围为0~15 MPa;然后,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煤岩强度比(1∶2、1∶3、1∶4、1∶5)、围压条件(0、5、10和15 MPa)以及穿层锚固方式(煤-岩、岩-煤)对煤岩组合锚固体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岩强度比的增加,锚杆的极限拉拔载荷显著提升,从1∶2条件下的45.4 kN增长到1∶5条件下的68.79 kN;围压增大能有效增强锚固体稳定性,极限载荷从0 MPa时的34.52 kN提升至15 MPa时的77.55 kN;煤-岩穿层方式相比于岩-煤方式具有更优的锚固性能,极限拉拔载荷较岩-煤试样提高28.3%,并且在残余承载阶段没有明显的二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锚固体 拉拔试验 锚固性能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泊松比锚索静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杨朝帅 洪开荣 +3 位作者 胡杰 王华 陶志刚 何满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08,共8页
为了研究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PR)锚索在静力拉伸和落锤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NPR锚索拉力实验系统和NPR锚索落锤冲击实验系统对NPR锚索进行静力拉伸试验以及动力冲击实验。从锚索的支护力、锚索... 为了研究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PR)锚索在静力拉伸和落锤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NPR锚索拉力实验系统和NPR锚索落锤冲击实验系统对NPR锚索进行静力拉伸试验以及动力冲击实验。从锚索的支护力、锚索伸长量以及膨胀量等方面验证了其抵抗和吸收围岩缓慢变形、瞬时冲击能量的性能。其次,建立了NPR锚索三维数值模型,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标定了相关数值参数。开展了NPR锚索静力拉伸数值试验以及落锤冲击数值试验,数值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该NPR锚索三维数值模型可作为NPR锚索的改进和升级换代的辅助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R锚索 吸能锚索 静力拉伸试验 落锤冲击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剪切变形土体中单根受力—失效模式的试验研究和分析
13
作者 闫相君 李亦璞 +4 位作者 王彦丹 李通 祁子寒 胡岂源 王云琦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6-255,共10页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与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剪切变形土体中单根受力状态下的失效机理及水分响应机制,阐明根系直径、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轴向抗拉/抗拔与径向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明确根系固土效应的主控力学路径。[方法]室内设计了系列单根...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与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剪切变形土体中单根受力状态下的失效机理及水分响应机制,阐明根系直径、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轴向抗拉/抗拔与径向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明确根系固土效应的主控力学路径。[方法]室内设计了系列单根的轴向(根系抗拉、拔试验)和径向(三点弯曲试验)试验模拟受力情景,并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和根系含水率对根系抗拉、抗拔和抗弯试验中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1)根系的抗拉、抗拔和抗弯强度均呈现随根系直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其负数幂函数关系分别为T_(r)=(23.68±3.28)D^((-0.38±0.10)),T_(p)=(23.61±6.26)D^((-0.55±0.25)),T_(b)=4.945D^(-0.375);(2)土体饱和度增大过程中,根系自身含水率变化不大,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显著(p=0.59),而根系抗拔强度则随饱和度的升高而显著衰减(p<0.01);(3)根系轴向的抗拉、拔强度的相对大小存在一个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临界直径阈值(0.35~3.96 mm);(4)相对而言,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贡献主要来自于轴向受力,根系抗弯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非常有限。[结论]植物根系力学特性与直径、土体水状态相关,根系轴向受力对土体抗剪强度有贡献,在固土中起重要作用且效果因条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抗拉强度 抗拔强度 抗弯强度 三点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法的预应力端头树脂锚杆支护力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刘永奎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预应力树脂锚杆以优异的锚固性能和施工效率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但现有研究对其支护力学特性的挖掘尚有余地。首先,基于颗粒流方法构建锚杆-围岩-锚固剂受载模型,并结合树脂锚杆拉拔试验,分析各等级预应力对树脂锚杆支护刚度、轴力分布... 预应力树脂锚杆以优异的锚固性能和施工效率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但现有研究对其支护力学特性的挖掘尚有余地。首先,基于颗粒流方法构建锚杆-围岩-锚固剂受载模型,并结合树脂锚杆拉拔试验,分析各等级预应力对树脂锚杆支护刚度、轴力分布及应力场扩散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技术构建耦合模型,分析不同预应力大小及不同锚固长度条件下锚固系统应力场的演化规律;最后,采用抗剪数值模型,论证不同锚固长度条件下预应力对锚固系统抗剪性能的影响,得到剪切过程中的锚固系统力链分布及裂隙扩展特征。结果表明:预应力树脂锚杆的支护刚度在拉拔前期阶段显著加强,且整体支护刚度相对非预应力锚杆有所增强,施加不同预应力所得到的锚固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差值约等于预应力的差值;预应力大小直接影响支护应力场的分布范围,锚固段长度过长也会抑制压应力的有效扩散;当拉拔荷载超过预应力时,预应力场开始消散;剪应力峰值随预应力的增加而提高,预应力有助于在围岩中形成压缩区,减少颗粒间受拉力链分布,延缓裂隙产生,且随着预应力的增加,锚固系统在相同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隙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预应力树脂锚杆 拉拔试验 抗剪性能 支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力学响应现场试验
15
作者 钟文杰 袁坤 王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针对松散岩堆体边坡成孔难度大、锚索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新技术。依托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项目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结合锚索锚固理论,研究钢花管内植入不同数量的钢绞线及在受荷状态下的内部力学响应... 针对松散岩堆体边坡成孔难度大、锚索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新技术。依托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项目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结合锚索锚固理论,研究钢花管内植入不同数量的钢绞线及在受荷状态下的内部力学响应,总结新型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的预应力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在松散岩堆体地层中,直径为76 mm的钢花管内植入4束钢绞线的组合结构的锚固力与普通预应力锚索相比得到大幅提升,该组合结构的最大锚固力达到567 kN,约为传统4束钢绞线锚索结构的2倍;在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通过监测钢花管表面应变数据发现,自由段钢花管承受压应力,锚固段钢花管承受拉应力,钢花管受力随着钢绞线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对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的锚固力进行长期观测,发现在张拉完毕后的瞬时预应力损失较大,约为14.87%~18.35%,但长期预应力损失仅为6.07%~7.56%,表明该结构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有利于长期应用。此外,长期预应力损失率与钢花管直径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 力学响应 锚固机理 现场拉拔试验 预应力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深海环境的光纤水听器基元设计与测试
16
作者 孙晓园 光东 +1 位作者 邓草原 俞本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50-1557,共8页
为了提高光纤水听器在深海环境中检测声波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推挽式结构的深海光纤水听器基元,可以实现深海3000 m处10 Hz~2 kHz目标水声信号的有效探测。首先,基于Michelson干涉仪介绍推挽式深海光纤水听器的构成与声压灵敏度理论... 为了提高光纤水听器在深海环境中检测声波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推挽式结构的深海光纤水听器基元,可以实现深海3000 m处10 Hz~2 kHz目标水声信号的有效探测。首先,基于Michelson干涉仪介绍推挽式深海光纤水听器的构成与声压灵敏度理论,接着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分析声压转换机理,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仿真水听器探头的弹性筒结构尺寸参数对声压灵敏度的影响,并针对水听器在深水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究。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制作了5组不同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光纤水听器基元。最后,通过高静水压灵敏度系统测试,模拟5组光纤水听器在深海3000 m处的工作性能,验证水听器弹性筒的结构参数和制作工艺对其在深海环境中声压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光纤水听器基元的结构和制作工艺可以显著地影响其在深海环境中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经过结构参数和制作工艺优化后的光纤水听器在深海3000 m处10 Hz~2 kHz频带范围下的水声信号的响应,其平均声压灵敏度可达到-127 dB re rad/µPa,相比优化前提高了7 dB re rad/µPa。综上所述,优化后的水听器基本满足深海高静水压下声波的高灵敏可靠探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水听器 推挽式结构 声波灵敏度 深水耐压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拔试验的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黏结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永生 周吉森 +1 位作者 高大鹏 徐永丽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38,共9页
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的低温黏结性能对寒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拉拔试验并采用ImageJ软件对破坏面进行图像分析,通过黏结强度和黏结失效比2个指标,分析不同低温(-10、-20、-30℃)和有水条件下沥青、... 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的低温黏结性能对寒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拉拔试验并采用ImageJ软件对破坏面进行图像分析,通过黏结强度和黏结失效比2个指标,分析不同低温(-10、-20、-30℃)和有水条件下沥青、沥青胶浆、沥青砂浆与石灰岩集料组成的界面相黏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集料界面相在-20℃黏结强度最大,黏结失效比随着温度的降低在增大;水的介入会使界面相低温黏结强度的衰减率达到49%,界面连续脱落,黏结失效比增大44%;合适的粉胶比能提高沥青胶浆的低温黏结强度,粉胶比为1.2的沥青胶浆黏结强度为沥青基质的1.44倍,并通过弯曲蠕变劲度试验验证与沥青胶浆低温黏结强度结果的一致性;矿粉和细集料的加入改变了界面的接触形式,破坏位置和黏结失效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沥青胶浆的破坏位置发生于胶浆内部,沥青砂浆的破坏位置多发生于界面处,其黏结失效比远大于沥青胶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 低温环境 黏结强度 黏结失效比 拉拔试验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内单井注抽试验的潜水含水层弥散度反演机理探究
18
作者 彭宇辉 文章 +1 位作者 朱棋 姜磊玉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3,共9页
单井注抽(single-well push-pull,SWPP)试验因其成本低、周期短以及操作简单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求取含水层弥散度等水文地质参数。本文开展了潜水含水层SWPP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抽出速率和潜水含水层初始厚度对穿透曲线(breakthrough cur... 单井注抽(single-well push-pull,SWPP)试验因其成本低、周期短以及操作简单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求取含水层弥散度等水文地质参数。本文开展了潜水含水层SWPP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抽出速率和潜水含水层初始厚度对穿透曲线(breakthrough curve,BTC)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潜水含水层SWPP试验数值模型,引入动网格模块进行求解,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拟合室内试验示踪剂穿透曲线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此外,基于近似潜水井流动力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解析解,求取了潜水含水层弥散度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抽出速率的增大,BTC下降速率更快,井筒内溶质浓度达到井筒内初始值的时间提前;②随着含水层初始厚度的增大,BTC下降速率变慢;③潜水含水层SWPP试验数值模型的解与室内SWPP试验结果拟合的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98,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④随着井筒内水位降深与含水层初始厚度比值的增加,计算得到的相对误差系数增大,说明本研究提出的SWPP试验解析解求解潜水含水层弥散度的误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注抽(SWPP)试验 潜水含水层 弥散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管道裂纹缺陷漏磁数据生成与评估方法
19
作者 陈溪铭 李坤 +2 位作者 付孟楷 朱建军 刘啸奔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为解决大口径管道裂纹缺陷漏磁检测数据样本量不足、难以支撑量化识别需求的问题,提出融合漏磁场数值仿真与扩散算法的数据库生成方法,并结合全尺寸牵拉试验与三维漏磁仿真建模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纹缺陷尺寸对漏磁信号的影响... 为解决大口径管道裂纹缺陷漏磁检测数据样本量不足、难以支撑量化识别需求的问题,提出融合漏磁场数值仿真与扩散算法的数据库生成方法,并结合全尺寸牵拉试验与三维漏磁仿真建模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纹缺陷尺寸对漏磁信号的影响规律明确,轴向分量峰值与缺陷深度正相关,波谷间距与缺陷长度正相关;径向分量呈反对称分布,峰值绝对值与缺陷深度正相关,正负峰间距与缺陷长度正相关。②所建三维漏磁仿真模型精度达工程要求(平均误差<5%),构建了240组裂纹缺陷仿真数据库。③基于扩散模型生成的数据与仿真数据具有相同的分布。④结合含环境噪声的牵拉试验数据优化生成模型后,75.4%生成数据通过KNN检验(K=5),特征分布与真实数据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得结论可为管道裂纹缺陷量化评价提供漏磁检测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管道 裂纹缺陷 漏磁检测 全尺寸牵拉试验 有限元仿真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军 吕顺章 +3 位作者 杨光 王波 谷长宛 王港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双向加固 窄煤柱 胀锁型对穿锚索 拉拔试验 承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