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选修课花卉栽培与鉴赏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1
作者 彭姿 叶黎 +1 位作者 钟春英 凌茂焕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花卉栽培与鉴赏作为一门校内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使其在各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帮助学生掌握跨专业知... 花卉栽培与鉴赏作为一门校内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使其在各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帮助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该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课堂观察、师生交流及自我反思,提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栽培与鉴赏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影——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载体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华 陈艳 谢伟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当前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因实践教学载体的选择不当而缺乏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结合自身的具体特点,可以把微电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当前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因实践教学载体的选择不当而缺乏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结合自身的具体特点,可以把微电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载体。这种载体具有可操作性、持续性、创新性、实效性等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想修养与艺术专业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微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3
作者 刘志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59,共3页
开设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新思路。在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方法性,讲好"首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突出实用性... 开设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新思路。在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方法性,讲好"首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突出实用性,根据课程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内容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课程的结尾更应具有个性化和特色化,并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 创新思维 创业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文科博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构想
4
作者 谭献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普通高校文科博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师范大学这门课程改革的尝试已有两届,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有其"两个转变"的构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文科博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 “两个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对策: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以美育人”探赜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61-64,共4页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美育德目标的重要课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任重而道远。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目标实现存在“窄化”“功利化...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美育德目标的重要课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任重而道远。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目标实现存在“窄化”“功利化”等倾向,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亟待完善,评价体系“重技轻道”等。因此,高校要在“以美育人”中完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重塑公共艺术课程目标,重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优化公共艺术课程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公共艺术课程 以美育人 课程目标 课程体系 课程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经验: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建设逻辑
6
作者 柴莳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1期55-60,共6页
强化美育功能是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动态交往关系。审美经验在高校艺术通识课程中的必要性是:符合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育人宗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适应高校艺术教育的演进趋势。审... 强化美育功能是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动态交往关系。审美经验在高校艺术通识课程中的必要性是:符合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育人宗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适应高校艺术教育的演进趋势。审美经验理论可以明确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目标的逻辑起点,是建构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内容的依据与创新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引擎,完善高校艺术通识课程评价标准的理论依据体系。基于审美经验的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实践策略是:以审美经验为核心,优化课程设计;以审美体验为突破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高校 艺术通识课程 学生 艺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