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科技信息传播舆情风险点及其防控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齐璐璐 张寒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3,共4页
医学科技信息传播涉医舆情争议焦点直接指向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其舆情风险点体现为泄露患者隐私、非专业和情绪化回应、发布血腥暴力等不当内容、盲目承诺医疗救助等。实践中,可通过增强医媒沟通、提升医务人员媒介素养,... 医学科技信息传播涉医舆情争议焦点直接指向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其舆情风险点体现为泄露患者隐私、非专业和情绪化回应、发布血腥暴力等不当内容、盲目承诺医疗救助等。实践中,可通过增强医媒沟通、提升医务人员媒介素养,正确理解舆情应对“线上”“线下”关联、完善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以及增强医院自媒体话语权、规范医院新媒体公共账号建设3个方面进行有效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技信息 信息传播 涉医舆情 舆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来自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启示
2
作者 吕佳龄 玄兆辉 胡贝贝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6,44,共10页
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长期存在偏重支持创新链后端的问题,尚未完全发挥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各级地方财政中,省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以支持本地区主导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为主要职... 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长期存在偏重支持创新链后端的问题,尚未完全发挥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各级地方财政中,省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以支持本地区主导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为主要职责,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尽快形成与当前创新发展规律和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一些省份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部署建设以产业技术创新机构为主体的地方实验室,全链条布局创新活动,部署战略导向型基础研究、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打造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就是其中典型。地方政府也在支持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具有可推广意义的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产业技术创新机构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期刊参与科技伦理治理的责任与边界
3
作者 李响 赵勣 任福君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自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来,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国家科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期刊作为参与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既要恪守业内共识和规范,又要在科技... 自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来,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国家科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期刊作为参与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既要恪守业内共识和规范,又要在科技伦理治理中合理、适度参与,尽职尽责地发挥自身作用,共同完成协同治理的时代重任。本文在分析总结新时代新要求下科技期刊参与科技伦理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中国科技期刊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作用所亟需的理念上的提升与转变,通过更加清晰地认识责任与边界来保障自身作为国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中关键一环的作用发挥,进而提出贯彻这些理念所需要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科技伦理治理 科技伦理 出版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险治理到科技伦理治理:平台治理的叙事嬗变与路径优化
4
作者 冉隆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4,共9页
平台治理场域的扩容引致新的治理需求。由于主体性风险难以量化、专家理性主导下公众参与被阻隔的现实局限性,风险治理路径难以充分回应现实的平台治理需求。与之相对,科技伦理治理路径主张多元参与主体的能动交互,能够容纳与回应平台... 平台治理场域的扩容引致新的治理需求。由于主体性风险难以量化、专家理性主导下公众参与被阻隔的现实局限性,风险治理路径难以充分回应现实的平台治理需求。与之相对,科技伦理治理路径主张多元参与主体的能动交互,能够容纳与回应平台治理的新变局,对不断逸散的主体性风险予以价值匡正。鉴于此,为使科技伦理治理纳入当前的平台治理体系,在实体层面,需要构设以主体尊严、自由、自主等敏感价值为核心的“场景化”伦理审查机制,并贯彻比例原则要求。与此同时,亦须立足程序之维,提高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度,建立并维护平台场域内科技伦理治理的公共场域,力促技术事实判断机制、民主对话协商机制以及伦理共识达成机制的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治理 风险 科技伦理 伦理审查 公共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工智能技术预见多案例比较分析:科学公共参与的视角
5
作者 杨恒 方凌智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71,共8页
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使对AI的技术预见成为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瞻性战略工具,因而是全球战略关切重心。本研究以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的AI技术预见实践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公共参与的视角出发,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和主题... 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使对AI的技术预见成为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瞻性战略工具,因而是全球战略关切重心。本研究以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的AI技术预见实践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公共参与的视角出发,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和主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对比研究对象的AI技术预见实践。研究提炼出权力导向、价值导向、功用导向、发展导向4种AI技术预见导向及在不同导向下的组织机制与行动主体。研究认为,公共的科学参与不仅能为AI技术预见提供多元化智力支持,还是凝聚社会共识和实现科学化决策的重要方式,中国对AI的技术预见可在组织层面和方法层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预见 公共科学参与 多案例比较分析 政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鼓励到激励: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基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察
6
作者 牟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群体和核心力量,国家在不同时期围绕其创新创业出台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规范意义上经历了兼职兼业、就业创业、创新创业三个演进阶段。这一演变过程集中反映了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从鼓励向激...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群体和核心力量,国家在不同时期围绕其创新创业出台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规范意义上经历了兼职兼业、就业创业、创新创业三个演进阶段。这一演变过程集中反映了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从鼓励向激励深化的内在逻辑:在激励要素方面实现创新性耦合配置,在激励向度方面拓展多元化流动限度,在激励价值方面构造稳健性的增益与耗损。未来,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优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政策逻辑从单位管理向创新创业深化,协调解决不同主体间的流动性冲突,从政策关系角度强化政策的系统性,增加多元政策路径间动态转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政策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政策变革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开放存取著作权法规制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炼红 张锦浩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65,共21页
公共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科学作品承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其实施强制性开放存取具有重要意义,但法律制度保障尚不充分。仅凭著作权法的权利解释或创设,难以全面调整使用者、创作者和出版商间“开放获取—积极存储—消极容忍”的... 公共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科学作品承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其实施强制性开放存取具有重要意义,但法律制度保障尚不充分。仅凭著作权法的权利解释或创设,难以全面调整使用者、创作者和出版商间“开放获取—积极存储—消极容忍”的复杂法律关系。应以著作权法与科技法的衔接为进路,完善强制性开放存取法律制度:一方面,在著作权法中新增“二次利用权”条款,赋予创作者以开放存储权利,并增设开放存储法定许可情形,对出版商施加消极容忍义务;另一方面,在科技法中规定公众使用者的开放获取权利,并完善科技报告制度,落实科研产出者的积极存储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开放存取 公共利益 著作权法 科技法 规则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珣 王依佳 李科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8,共12页
营商环境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地正不断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营商环境主要从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和法治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建... 营商环境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地正不断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营商环境主要从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和法治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建立一整套完整、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发展。同时,营商环境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亟待加强、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有待完善、创新生态培育不足、企业融资存在困境、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人才支撑不足、法律保障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优化政务环境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公平参与环境、培育创新市场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体系等方面进行,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 市场公平 科技创新 数据要素 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疾控机构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重要性、可行性与建设思路
9
作者 吴悦 杨青 +3 位作者 袁政安 祖平 肖萍 周瑶涵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3-907,共5页
上海疾控机构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将是公共卫生伦理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重要探索,能够为强化疾控系统公共卫生伦理规范和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公共卫生伦理认知提供实践场域,对疾控机构开展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研究... 上海疾控机构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将是公共卫生伦理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重要探索,能够为强化疾控系统公共卫生伦理规范和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公共卫生伦理认知提供实践场域,对疾控机构开展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研究从公共卫生的概念、学科范畴和治理实践等三方面论证出建设的重要性,即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是公共卫生治理遵循公共卫生伦理约束和规范的有形手段和工具,是践行公共卫生伦理人群健康价值取向的约束型载体和集中体现。随后,阐明疾控机构的紧密型关系提供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的社会环境可行性,疾控机构实践和科研的同质性特点促成工作场景与场域可行性。进而,从管理学视角,论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等建设原理,从建设目标、主体、客体和规范等方面提出建设框架,为区域公共卫生伦理委员会建设设想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公共卫生伦理 伦理审查 科技伦理 公共卫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公共服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基于数字化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天伟 应子尧 江晓婧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5,共14页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视角,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实证检验科技公共服务质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公共服务质量的提...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视角,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实证检验科技公共服务质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公共服务质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地区差异有所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发达省域”的游戏;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质量主要通过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修正管理层短视和提升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公共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科技小院”的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刚 李赟 陈延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149-152,156,共5页
公费农科生政策是现代农科教育模式下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开始,山东省推行公费农科生教育政策,为基层定向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该文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介绍... 公费农科生政策是现代农科教育模式下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开始,山东省推行公费农科生教育政策,为基层定向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该文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公费农科生以参加“科技小院”为载体,以准农业技术推广员的身份,深入基层农村进行实践学习应用,开展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在田间地头和走访农户调研过程中,观察、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和构建“学校课堂+科技小院+乡村田间”三位一体的公费农科生培养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农科生 科技小院 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 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合下科技艺术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伟 赵建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2-510,共9页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其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虚拟现实(VR)呈现技术等,以实现空间的可视化、模拟和交互;最后,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结果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能力,创造出适应全龄段的、安全、舒适、便捷、有趣且具有社交互动性的公共空间。结论全龄友好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软件,以实现空间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文化融合 科技艺术 公共空间设计 全龄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
13
作者 胡世霞 潘峰 +2 位作者 邢美华 王维薇 熊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11-215,共5页
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面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复合型人才存缺口、知... 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面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复合型人才存缺口、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挑战,并提出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复合型人才内培外引,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加大品牌推广与宣传力度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 赋能 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政策工具分析
14
作者 王洪元 彭欣怡 熊昌娥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1,共5页
目的:基于政策工具量化分析,探究国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的政策根据偏好,为完善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24年共135份国家层面医疗救治资源配置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二维政策工具框架,... 目的:基于政策工具量化分析,探究国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的政策根据偏好,为完善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24年共135份国家层面医疗救治资源配置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二维政策工具框架,分析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政策工具使用情况。结果:2003-2024年,医疗救治资源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分别为34.99%、19.44%和45.57%;次级政策工具占比排前3位是政策配套(24.12%)、基础设施(11.92%)和监督考核(9.72%)。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从第一阶段(2003-2008年)的30.77%上升到第四阶段(2021-2024年)的38.63%,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显示出下降趋势,分别从第一阶段的26.92%、42.31%下降到第四阶段的20.00%、41.37%。结论:政策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最常见的次级政策工具组合,政策工具和内部次级工具使用结构待优化,资源配置政策从严格控制数量转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医疗救治 政策工具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面向小农的农业科技政策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小云 毛绵逵 +1 位作者 徐秀丽 齐顾波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共6页
从改善小农生计的角度出发,本文在论述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科技系统当前所独具的"行政驱动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的条块分割型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农业科技系统的公共系统与非公共系统的两分法。... 从改善小农生计的角度出发,本文在论述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科技系统当前所独具的"行政驱动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的条块分割型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农业科技系统的公共系统与非公共系统的两分法。研究表明,虽然中国的农业科技政策具有面向小农的政策属性,但并不是以改善小农生计为导向的,因此,"以农民为中心"的思想应当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政策变革的首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政策 公共系统 非公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 被引量:32
16
作者 肖鹏 国建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4,共5页
世纪之交,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的出现也必须有科技投入的后台作保障。本文在比较工业化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科技投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所处的阶... 世纪之交,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的出现也必须有科技投入的后台作保障。本文在比较工业化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科技投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所处的阶段,对我国的科技投入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当前应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依据国情,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加大官、产、学、研结合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抢占新世纪科技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 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岩石类展教系统现状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宏博 杨良锋 +3 位作者 吕林素 冯向阳 刘丹 李宇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6-264,共9页
通过对国内地学类专业博物馆的广泛调研,基本查明了国内岩石类展览和教育系统(以下简称"展教系统")的现状,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1)岩石类展教系统内容设计过于专业化,较为深奥和枯燥;(2)岩石展教形式&q... 通过对国内地学类专业博物馆的广泛调研,基本查明了国内岩石类展览和教育系统(以下简称"展教系统")的现状,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1)岩石类展教系统内容设计过于专业化,较为深奥和枯燥;(2)岩石展教形式"重展示、轻教育",以标本陈列为主,缺乏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3)缺乏对岩石微观世界、深层次科学内容的挖掘和展示,岩石学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体现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借鉴现代博物馆展教设计理念,结合先进的展教技术手段,对岩石类展教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并成功研制出一套岩石类展教系统(示范)。该系统以中国著名的岩石地质景观为切入点,按照"宏观—手标本—微观"的内容设计主线,采用展教模型、多媒体实时动画生成、触摸屏、显微成像(偏光)、实时三维互动等技术手段,多层面、交互式地展示典型岩石的鉴定特征和相关岩石学知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岩石科普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是一次重要的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科学普及 展教系统 关键技术 公众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温小霓 张哲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99,共5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科技水平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科技发展存在正效应,并且在相同经费投入情况下,公共科技金融相比于市场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同时还发现,长期科技...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科技水平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科技发展存在正效应,并且在相同经费投入情况下,公共科技金融相比于市场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同时还发现,长期科技金融支持相对于短期科技金融支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发展 公共科技金融 市场科技金融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中国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需求和发展措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樊春良 姚雪婷 +1 位作者 杜鹏 黄小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6,共8页
国家"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对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提出了需求。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不仅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而且也保障公民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决策民主化的表现。本文在论述公众参与... 国家"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对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提出了需求。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不仅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而且也保障公民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决策民主化的表现。本文在论述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客观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的需求,分析现有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目标和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科学技术决策 “十二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及其价值探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莉娇 徐善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6-9,共4页
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且多主体参与,与科学传播和普及密切相关,以公众的科技需求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的科技服务。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坚... 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且多主体参与,与科学传播和普及密切相关,以公众的科技需求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的科技服务。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具有改善"民生"、增长"民智"、推进"民富",实现"民主"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公共科技服务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