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高稳定性固体不极化电极研制与测试
1
作者 李双双 韩鹏 +3 位作者 莫淳淯 陶德强 王志刚 何展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地电场测量是大地电磁、自然电位等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步骤,长期高稳定性的电场传感器(电极)是高精度地电场观测的基础。实际应用中,电极性能对观测精度和勘探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显著,如何保持测量电极的长期高稳定性是一个难题。为此,从... 地电场测量是大地电磁、自然电位等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步骤,长期高稳定性的电场传感器(电极)是高精度地电场观测的基础。实际应用中,电极性能对观测精度和勘探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显著,如何保持测量电极的长期高稳定性是一个难题。为此,从电极反应原理出发,首先通过加入微量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制备凝胶提升电解质的持水性和均匀性,增强不极化电极的稳定性;然后,在结构上改进了电极内部腔体小通道的尺寸和位置,进一步提升电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可拆卸的养护筒以满足恶劣环境的使用需求。通过反复试验测试,最终研制出了具有长期高稳定性的NPE(non-polarizing electrode)系列固体不极化电极。对新研制的NPE系列电极的内阻、极化电位差、稳定性、自噪声水平、温度及频率响应等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任意电极对极差小于0.1 mV,内阻小于200Ω,24小时极差漂移小于0.05 mV,1个月的极差漂移小于0.1 mV,温度系数小于25μV/℃,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行业水平。本项研究为地电场的测量提供了一款新型、高精度国产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极 电解质 极差稳定性 温度系数 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电方式对稀土熔盐电解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2
作者 龚姚腾 吕招东 +3 位作者 陈泽斌 逄启寿 刘胜 万福兴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在稀土熔盐的电解过程中,不同的通电方式对槽内各物理场影响也不同,进而会对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某企业8 kA稀土电解槽为原型,通过Comsol的热电耦合模块研究通电铜板单侧与多侧分布的通电方式及通电铜板的不同位置... 在稀土熔盐的电解过程中,不同的通电方式对槽内各物理场影响也不同,进而会对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某企业8 kA稀土电解槽为原型,通过Comsol的热电耦合模块研究通电铜板单侧与多侧分布的通电方式及通电铜板的不同位置分布下的电解槽电解时内部各物理场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电流密度、电势差、电解温度的大小寻找最合适的通电方式。结果表明:只考虑电解效率时,导电板四侧中位通电最优分布方式,此时电解槽内电流密度最大,电能损耗最低,电解效果最好。若考虑制造成本以及可操作性,导电板单侧中位分布是最优解,这种设计的电解槽电解效率较高,同时也留出较大操作空间。其余几种分布均存在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该研究旨在为稀土电解槽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电解槽 通电方式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电流密度 电势差 电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54
3
作者 张霞 周建群 +3 位作者 申永辰 李荣 白宇 王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冰雹形成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2 0 0 2年7月1 9日出现在郑州地区的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外部抬升力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 2 0℃层高度及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 从冰雹形成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2 0 0 2年7月1 9日出现在郑州地区的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外部抬升力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 2 0℃层高度及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低空水平螺旋度和差动位温平流与此次强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过程 机制分析 2002年7月 物理 强对流性天气 不稳定层结 郑州地区 水汽条件 垂直切变 对应关系 环境风 20℃ 螺旋度 落区 平流 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指标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胡春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41,共6页
根据 1998~ 2 0 0 1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确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允许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供水制度。并通... 根据 1998~ 2 0 0 1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确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允许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供水制度。并通过对叶片水势和冠气温差的测定 ,建立了这两种指标与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关系 ,形成指导农田灌溉的土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灌溉指标 土壤含水量 叶片水势 冠气温差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冠气温差、叶片水势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四龙 张喜英 +2 位作者 陈素英 孙宏勇 裴冬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了给以作物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进行了多年田间观测,模拟了以土壤水分条件为主导的冠气温差、叶水势、水分亏缺指数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影响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不同供水处理... 为了给以作物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进行了多年田间观测,模拟了以土壤水分条件为主导的冠气温差、叶水势、水分亏缺指数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影响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不同供水处理冠层温度(T c)受土壤水分影响明显,处理间冠气温差(ΔT)差异极显著。叶水势(LW P)与ΔT、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 S I)相关显著。LW P=-1.8M Pa,CW S I=0.40是指示冬小麦发生水分胁迫的关键性指标。综合各指标,为了达到节水目的,使ΔT维持在0^-4℃,可获得冬小麦产量最优值,此时冬小麦灌溉量下限应使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气温差 水分胁迫指数 叶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水稻拔节孕穗期冠气温度差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继平 张文忠 +3 位作者 隋阳辉 姚晨 高明超 赵明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4,共9页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冠气温度差与不同抗旱性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相互关系,本试验在大田环境下,以辽粳294、开粳1号为材料,在拔节孕穗期设置5个水分梯度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的冠气温度差,胁迫越重,冠气温度差绝...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冠气温度差与不同抗旱性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相互关系,本试验在大田环境下,以辽粳294、开粳1号为材料,在拔节孕穗期设置5个水分梯度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的冠气温度差,胁迫越重,冠气温度差绝对值越小;不同水分胁迫下,水稻冠气温度差日变化与气温、空气湿度密切相关;相同环境条件下,抗旱性弱的品种辽粳294的冠气温度差绝对值低于抗旱性强的品种开粳1号;水分胁迫下水稻冠气温度差绝对值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碎米率、食味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秕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辽粳294和开粳1号的土壤水势分别在-0.008^-0.015 MP和-0.02^-0.03 MP范围内达到水分临界水平,且此时平均冠气温度差分别维持在0.2℃和0.7℃,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说明这2个冠气温度差值可分别作为辽粳294和开粳1号在拔节孕穗期的节水灌溉指标。本研究为建立稻作节水灌溉指标,实现水稻灌溉精确定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气温度差 土壤水势 产量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偶接在高温高酸性环境中的电偶腐蚀行为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瑞 阮臣良 +2 位作者 李大朋 马兰荣 路民旭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1-675,688,共6页
模拟150℃,H_2S分压1.0 MPa,CO_2分压1.5 MPa,Cl^-质量浓度200 000mg/L的高温高酸性腐蚀环境,采用高温高压电化学测试技术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镍基合金718分别与低合金钢35CrMo、20CrMnTi和铝合金2A12偶接后的电偶腐蚀行为,并利用扫... 模拟150℃,H_2S分压1.0 MPa,CO_2分压1.5 MPa,Cl^-质量浓度200 000mg/L的高温高酸性腐蚀环境,采用高温高压电化学测试技术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镍基合金718分别与低合金钢35CrMo、20CrMnTi和铝合金2A12偶接后的电偶腐蚀行为,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能谱仪(EDS)对腐蚀试样的表面形貌及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温高酸性工况下,与镍基合金718偶接后金属的电偶腐蚀速率与两偶接材料的电位差呈正相关,而异种金属偶接对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没有明显影响。在高酸性腐蚀环境中使用的井下工具结构在设计时应避免电位差过大的镍基合金718-铝合金2Al2异金属发生偶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偶腐蚀 CO2/H2S 高温高压 电位差 井下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电偶实验系统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成 陈玉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94,共5页
为满足理工科学生热电偶实验需要,研制了一种热电偶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MSP430F149作为主控制器,通过铂电阻实现高温端和低温端的温度测量,使用仪表放大器AD620实现热电偶电动势的微弱信号放大,利用主控制器内部ADC12实现微弱信号的采... 为满足理工科学生热电偶实验需要,研制了一种热电偶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MSP430F149作为主控制器,通过铂电阻实现高温端和低温端的温度测量,使用仪表放大器AD620实现热电偶电动势的微弱信号放大,利用主控制器内部ADC12实现微弱信号的采集。利用数字滤波技术对干扰信号滤波,用线性插值法求解温度值,最后用PWM信号实现对PTC和风扇的控制,达到设定温度和高温端的温度差在0.2℃以内。采用LCD19264显示温度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显示直观、精度高、可靠性高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实验系统 温度控制 电势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家芬 纪亚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4期16-17,共2页
采用当年黄花棘豆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及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黄花棘豆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为今后盆栽试验提供种苗.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显著,以砂纸打磨法最优,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分... 采用当年黄花棘豆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及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黄花棘豆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为今后盆栽试验提供种苗.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显著,以砂纸打磨法最优,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分别达到72.96%和64.44%.硫酸处理易形成霉烂种子,不易采用.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显著,而温度达25℃以上时,易使种子霉烂,应采用15 ~ 20℃为适宜发芽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豆 种子 发芽势、发芽率 不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气候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2,共13页
为诊断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气候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的影响,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和非地球工程情景日值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情景下整个研究时段(2010—2099年)、地球工程实施期间(2020—2069年)和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2070... 为诊断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气候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的影响,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和非地球工程情景日值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情景下整个研究时段(2010—2099年)、地球工程实施期间(2020—2069年)和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2070—2099年)的全球陆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情景下全球陆地气温变化趋势空间格局的一致性优于降雨量变化趋势空间格局。3个时段全球陆地气温主要以增加趋势为主,2070—2099年两种情景下开始出现减少趋势。地球工程在不同时段改变了不同区域和次区域降雨量变化趋势的方向。(2)地球工程在3个时段对全球陆地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地球工程在2010—2099年对气温增减趋势影响最小,多介于-0.2~0.2℃/(10 a)之间;在2020—2069年对气温增加趋势的抑制作用最大,多数地区抑制幅度超过了0.4℃/(10 a);在2070—2099年对气温增加趋势的促进作用最大,多数地区促进幅度超过了0.4℃/(10 a)。地球工程实施前后全球陆地降雨量变化趋势差异增大,尤其是在中低纬度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与次区域特征。(3)地球工程未对全球气候的波动性产生根本改变。两种情景下的全球陆地气温和降雨量的波动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地球工程对北半球陆地气温波动的影响大于南半球陆地。地球工程情景下实施结束后的气温波动特征明显小于实施期间。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020—2069年地球工程对南(北)半球陆地的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以促进(抑制)作用为主;地球工程对2070—2099年及地球工程实施前后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恰好与2020—2069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气温 降雨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潜在影响 区域差异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石灰土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家彬 杨芳 +1 位作者 王小利 段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5期29-37,共9页
石灰岩(CaCO_3)发育是西南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且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石灰土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在不同温度下的矿化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湿筛法和碱... 石灰岩(CaCO_3)发育是西南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且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石灰土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在不同温度下的矿化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湿筛法和碱液吸收法探究了15℃、25℃和35℃下黄色石灰土>0.25 mm、0.053~0.25 mm、0.002~0.053 mm和<0.002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团聚体粒径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P<0.05),其中,>0.25 mm有机碳含量为15.67 g/kg,<0.002 mm有机碳含量为0.59 g/kg;在培养的第1天,三种温度下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达到峰值,随后快速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且0.053 mm^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速率(14.37~31.99 mg/(kg·d))和累积矿化量(100.67~223.92 g/kg)最大,是最低的<0.002 mm粒径团聚体的1.01~1.28倍;各粒径团聚体可矿化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25 mm(0.41%~0.91%)、0.053~0.25 mm(0.42%~0.93%)、0.002~0.053 mm(0.44%~0.79%)和<0.002 mm(0.41%~0.73%)(P<0.05)。其次,在低温(15℃)下升温,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Q_(10)值(1.56)最大,而常温(25℃)下升温,则是>0.25 mm团聚体有机碳Q_(10)值最大(1.68);且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潜在可矿化量C_0(111.62~239.59 mg/kg)及矿化速率常数K(0.41~0.44)均大于其余各粒径团聚体。综上所述,黄色石灰土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升温的响应强烈,>0.25 mm和0.002~0.053 mm粒径团聚体次之,而<0.002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升温响应最弱;固碳能力依次为:(<0.002 mm)>(0.002~0.053 mm)>(>0.25 mm)>(0.053~0.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石灰土 固碳潜力 不同粒径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系统接地电阻限值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泠风 周挺 +1 位作者 许斌 王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0-1728,共9页
目前,IEC标准和DL行标均未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提出明确的限值要求,但部分海外工程对接地电阻限值提出了额外要求。当接地极极址土壤电阻率较高时,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也会偏大。因此,调研了国内外大量已建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存在接地电... 目前,IEC标准和DL行标均未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提出明确的限值要求,但部分海外工程对接地电阻限值提出了额外要求。当接地极极址土壤电阻率较高时,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也会偏大。因此,调研了国内外大量已建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存在接地电阻>0.35?并长期稳定运行的案例;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分析了高接地电阻对接地极稳态温升、暂态温升、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损耗、周边变压器直流偏磁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里约接地极的设计案例,得出当设计合理时,接地电阻偏高不会影响接地极安全稳定运行的结论;基于不同的接地极设计方案对比可知,不限制接地电阻可以在确保接地极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大幅节省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 接地极 接地电阻 稳态温升 暂态温升 跨步电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酒精废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沼气潜力研究
13
作者 黄正恒 吴凯 +3 位作者 赵兴玲 王昌梅 尹芳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215-217,221,共4页
以木薯酒精废渣作为发酵原料,研究木薯酒精废渣在室温和中温条件下的产沼气潜力。结果表明,在室温(20℃)条件下发酵40 d,TS(总固体)、VS(挥发性固体)产沼气潜力分别为508.58和521.18 mL/g;在中温37℃条件下发酵33 d,TS、VS产沼气潜力分... 以木薯酒精废渣作为发酵原料,研究木薯酒精废渣在室温和中温条件下的产沼气潜力。结果表明,在室温(20℃)条件下发酵40 d,TS(总固体)、VS(挥发性固体)产沼气潜力分别为508.58和521.18 mL/g;在中温37℃条件下发酵33 d,TS、VS产沼气潜力分别为593.26和607.96 mL/g。这表明在中温条件下的沼气发酵效果较好,没有出现酸化现象,累计产气量比室温组多6 760 mL,产气速率增长较快,是一种良好的沼气发酵原料。应用厌氧消化处理木薯酒精废渣,不仅能减少废渣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为木薯酒精废渣提供一种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酒精废渣 不同温度厌氧消化 产沼气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冷却塔的热工性能评定及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其坤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8-54,共7页
作者通过对运行塔测试数据的观察和理论分析,认为除气水比外,进水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并归纳为水的温态比的影响,从而建立塔的热工特性方程。由此可求得运行塔在设计工况下所具有的交换数,与该工况所需交换数相比较即可评定... 作者通过对运行塔测试数据的观察和理论分析,认为除气水比外,进水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并归纳为水的温态比的影响,从而建立塔的热工特性方程。由此可求得运行塔在设计工况下所具有的交换数,与该工况所需交换数相比较即可评定塔的热工性能。也可用来预测各运行工况下塔的排热量。由于仅考虑气水比影响的塔(填料)热工特性方程的求解值偏大,作者建议在试验塔测试台上整理热工特性方程时,应考虑水温态比的影响,使藉此设计的塔具有足够的填料容积,保证有良好的热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填料 交换数 湿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两次致灾大风天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丽丽 尹伊雯 黄海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352-358,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洞庭湖区2次致灾大风天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2次过程夜间500 hPa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经向环流,过程二低槽的经向度更强,槽后冷平流更强;地面均有暖倒槽或暖低压发展,贝湖以西冷高...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洞庭湖区2次致灾大风天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2次过程夜间500 hPa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经向环流,过程二低槽的经向度更强,槽后冷平流更强;地面均有暖倒槽或暖低压发展,贝湖以西冷高压过程二更强;日间850 hPa均有锋区,过程二锋区更强,且移动更快;②2次过程大风类型不同,过程一前期为雷雨大风,之后为锋后偏北大风,之间有转南风的时段,过程二为雷暴大风与冷空气大风同时影响的混合大风;雷达基本速度场印证了2次致灾大风的类型;③2次过程均有强垂直温度梯度,过程一0~6 km垂直风切变更大、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结构更加明显,即过程一的雷暴大风潜势更大,对流天气更加剧烈;△θse700~850 hPa的负值中心对致灾大风出现的区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正负值交界线的南压时间对大风开始时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④2次过程初始回波触发条件不同,过程一为弱冷空气入侵露点峰值区触发生成,过程二为锋面触发;且过程一雷暴大风为局地雹云引发,过程二为局地雹云与冷空气共同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大风 环流形势 假相当位温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