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机的频域动载荷识别方法
1
作者 马福萱 张猛 +3 位作者 张金钊 朱凡 李至华 曲先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3-1081,共9页
海上风机在运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对于分析风机结构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准确获取气动载荷信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频域随机动载荷识别理论,结合测点优化算法和Moore Penrose广义逆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导管架风机的气动载荷... 海上风机在运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对于分析风机结构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准确获取气动载荷信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频域随机动载荷识别理论,结合测点优化算法和Moore Penrose广义逆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导管架风机的气动载荷识别方法。通过以实际运行中的风机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遗传算法的测点优化方法将原始的1656个测点优化至6个测点,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利用优化后的测点识别出的气动载荷谱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利用识别的载荷谱计算疲劳损伤与原始的疲劳损伤值相比,相对误差仅为2%左右。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获取气动载荷信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动载荷识别 Moore Penrose广义逆 数学模型不适定问题 遗传算法 疲劳损伤计算 导管架式风机 风机载荷 传感器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延迟标签场景下的可解释信用评估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辛博 丁志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5,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业务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信用评估成为了当前主流的方法。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延迟标签带来的有标签数据不充分、模型滞后性的问题,以及动态信用评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业务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信用评估成为了当前主流的方法。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延迟标签带来的有标签数据不充分、模型滞后性的问题,以及动态信用评估模型缺乏可解释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延迟标签场景的可解释信用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动态模型树的基础上进行了加权改进,结合了延迟标签更新算法和自适应阈值的伪标签选择策略,将延迟标签数据看作反馈数据和伪标签数据两种状态分别进行处理,平衡了有标签数据不充分和模型滞后带来的影响,并实现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最后,在一些合成和真实的信用评估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了实验,与其他主流的算法相比,其更好地权衡了预测性能和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估 延迟标签 可解释性 动态模型树 伪标签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液滴在圆柱壁面上运动过程研究
3
作者 金虎 杨帆 戴梦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97-2908,共12页
采用真实流体状态方程的伪势格子Boltzmann方法大密度比多相流模型,模拟了重力作用下的单液滴在圆柱壁面上的运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圆柱壁面疏水性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强,液滴运动过程可分为铺展和滑落两个阶段。壁面浸润性分布及其... 采用真实流体状态方程的伪势格子Boltzmann方法大密度比多相流模型,模拟了重力作用下的单液滴在圆柱壁面上的运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圆柱壁面疏水性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强,液滴运动过程可分为铺展和滑落两个阶段。壁面浸润性分布及其变化率均会影响液滴运动过程,当液滴运动至圆柱下半部分时,其平均速度、最大速度、附着长度和液滴高度等参数随时间变化开始发生分化。此外,当液滴开始及完全运动至圆柱下半部分时,其所受附着力的水平及垂直分量分别达到最大。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液滴在圆柱壁面上的运动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伪势模型 液滴 圆柱壁面 浸润性分布 多相流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褐煤腐植酸对Ni^(2+)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静萍 王冠 +2 位作者 陈峰 张立威 李黎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1695,共5页
通过FTIR、FR分析了天祝腐植酸吸附重金属Ni2+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荧光强度的变化,对重金属离子Ni2+进行了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0℃~25℃),吸附最佳pH=6,吸附平衡时间约为5h。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关系数... 通过FTIR、FR分析了天祝腐植酸吸附重金属Ni2+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荧光强度的变化,对重金属离子Ni2+进行了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0℃~25℃),吸附最佳pH=6,吸附平衡时间约为5h。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0.9998,特性常数n为2.49。腐植酸对Ni2+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过程可用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吸附 NI2+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震下中间层隔震体系的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颖 易伟建 +1 位作者 谭平 周福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5,共5页
建立了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用刚度退化Bouc-Wen模型描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滞变恢复力;用非退化Bouc-Wen模型描述隔震层的恢复力.采用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构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在Poisson交叉过程假设下,求得了结构体系基... 建立了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用刚度退化Bouc-Wen模型描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滞变恢复力;用非退化Bouc-Wen模型描述隔震层的恢复力.采用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构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在Poisson交叉过程假设下,求得了结构体系基于位移首超破坏准则的动力可靠度,并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析了隔震层参数对中间层隔震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中间层隔震技术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地震力水平较原结构降低了一度,且下部结构的动力可靠度也较不隔震时有所提高,合理的隔震层刚度和适当的隔震层阻尼可以明显降低中间层隔震结构在大震下整体倒塌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虚拟激励法 Bouc—Wen模型 动力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尺模型子结构混合模拟试验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再现 陈芍桥 +2 位作者 吴斌 王焕定 章博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7,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结合静力相似理论,提出了缩尺模型混合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在满足模型与原型材料相同条件下,理论推导出试验子结构所需的位移及反力相似条件,仅对试验子结构输入输出参数进行相似处理,运动方程及计... 为进一步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结合静力相似理论,提出了缩尺模型混合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在满足模型与原型材料相同条件下,理论推导出试验子结构所需的位移及反力相似条件,仅对试验子结构输入输出参数进行相似处理,运动方程及计算子结构相应参数与原型完全相同,来实现混合模拟试验.采用MATLAB和Open SEES混合编程方法,实现了传统子结构混合模拟试验(包括剪切型、弯剪型、弯曲型模型)以及分布子结构混合模拟试验.相应足尺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模型 混合模拟 子结构 混合编程 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简化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正农 周振纲 朱旭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260,共9页
结合EL Naggar和Nogami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桩土侧向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计算的简化模型,给出了相应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依据渡槽原理性拟动力试验结果,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简化模型建立的渡槽拟动力试验模型有限元... 结合EL Naggar和Nogami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桩土侧向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计算的简化模型,给出了相应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依据渡槽原理性拟动力试验结果,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简化模型建立的渡槽拟动力试验模型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墩身位移及槽体位移的最大值和位移时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桩土动力非线性简化模型基本上能反映试验桩土的相互作用情况,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另外,该模型具有计算效率高且非线性分析易于收敛等特点,是土-桩-结构水平动力非线性响应近似估计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动力相互作用 简化模型 拟动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复合墙体在拟动力试验下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黄炜 陈国新 姚谦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54,共6页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及动力特性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提出...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及动力特性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提出墙体的恢复力模型;最后对墙体在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程度进行损伤评定。理论研究与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中的砌块、肋格、外框能够在试验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依次发挥作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墙体在遭受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可以采用退化四线型;墙体的损伤指数可以用来评定墙体在遭受地震后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拟动力 恢复力模型 损伤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加固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航 韩明杰 +2 位作者 兰春光 王涛 田玉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5,63,共14页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方向、不同量级拟动力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研究了在拟静力试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前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砖砌体结构,加固后在相当于9度大震(620伽)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且结构两个方向的抗剪承载力与房屋总重量之比分别达到1.24和1.41,抗震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后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环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平缓,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水平荷载卸除后,预应力筋对于房屋有明显的复位作用,有助于实现大震不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砖砌体房屋 抗震加固 足尺模型 拟动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顺机构PR伪刚体动力学建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余跃庆 徐齐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基于伪刚体模型,综合考虑柔性杆的横向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末端受力作用下柔顺机构的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从方程特征、响应曲线等方面显示了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的性能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 基于伪刚体模型,综合考虑柔性杆的横向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末端受力作用下柔顺机构的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从方程特征、响应曲线等方面显示了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的性能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PR伪刚体模型引入了P副来模拟柔性杆件的轴向运动,可以更真实地体现出柔顺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更适合于柔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相似的缩尺拟动力试验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再现 陈芍桥 +1 位作者 吴斌 王焕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07-311,共5页
以静力相似理论为基础,提出一套缩尺模型拟动力试验方法。该方法仅对试验模型施加参数及反馈参数进行相似处理,操作简单,概念清晰,能方便地应用于拟动力试验。利用Matlab和Open Sees混合编程方法,对一个两层单跨框架结构的缩尺模型进行... 以静力相似理论为基础,提出一套缩尺模型拟动力试验方法。该方法仅对试验模型施加参数及反馈参数进行相似处理,操作简单,概念清晰,能方便地应用于拟动力试验。利用Matlab和Open Sees混合编程方法,对一个两层单跨框架结构的缩尺模型进行基于静力相似的拟动力试验数值模拟,通过将缩尺模型拟动力试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足尺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模型 混合编程 拟动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陀螺十字铰链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荣伟彬 陈涛 +1 位作者 陈立国 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4-869,共6页
在对动力调谐陀螺刚度和漂移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内外挠性接头装配后铰链所形成的十字型铰链的模型,并利用伪刚度体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内外挠性接头两铰链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十字型铰链模型的影响曲线。通过影响曲线的... 在对动力调谐陀螺刚度和漂移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内外挠性接头装配后铰链所形成的十字型铰链的模型,并利用伪刚度体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内外挠性接头两铰链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十字型铰链模型的影响曲线。通过影响曲线的分析,得出内外挠性接头铰链方位上的偏差对十字型铰链模型的刚度的影响程度,而模型刚度变化则对整个陀螺的装配精度提出了同轴以及正交的要求,对整个陀螺仪的装配和调试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 十字铰链模型 伪刚度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紧格式线性化的无模型动态矩阵控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立刚 徐利军 +1 位作者 苏成利 孙淑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49,253,共5页
针对常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只利用了受控系统I/O数据的零阶信息,许多系统内部信息没有充分利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线性化的无模型动态矩阵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紧格式线性化方法把非线性系统转化为一组由伪梯度向量... 针对常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只利用了受控系统I/O数据的零阶信息,许多系统内部信息没有充分利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线性化的无模型动态矩阵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紧格式线性化方法把非线性系统转化为一组由伪梯度向量描述的线性系统,将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预测模型和该伪梯度向量相结合,推导出无模型动态矩阵控制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等策略,推导出了无模型动态矩阵控制律的解析式。由于该方法中引入了受控系统I/O数据所带的系统内部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从而有效改善了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结构自适应性、良好的伺服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格式线性化 伪梯度 泛模型 动态矩阵控制 无模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闭链弓形五连杆动力学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联庆 王占坤 +1 位作者 李红军 蒙运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4-960,共7页
研究了冗余驱动闭链弓形五连杆动态翻滚过程中驱动力矩协调分配的问题。建立了闭链弓形五连杆运动学分析模型,分别对驱动杆件和约束杆件的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得到各杆件的加速度矩阵和角加速度矩阵,进而得到各杆件的合力及力矩,从而... 研究了冗余驱动闭链弓形五连杆动态翻滚过程中驱动力矩协调分配的问题。建立了闭链弓形五连杆运动学分析模型,分别对驱动杆件和约束杆件的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得到各杆件的加速度矩阵和角加速度矩阵,进而得到各杆件的合力及力矩,从而获得该机构的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采用伪逆法对各驱动力矩进行协调分配,使瞬时驱动力矩2范数最小。给定机构动态翻滚过程的关节轨迹,分别计算非冗余驱动和冗余驱动方式下的驱动力矩,计算结果表明,冗余驱动方式可以显著减小最大瞬时驱动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链弓形五连杆 冗余驱动 动力学建模 伪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复合墙体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谦峰 马静 黄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密肋壁板结构的自身特点,采用刚度退化与规格化滞回耗能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确定... 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密肋壁板结构的自身特点,采用刚度退化与规格化滞回耗能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确定了地震损伤模型参数;最后给出了密肋复合墙体在不同震害等级时的损伤指数范围和墙体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地震损伤目标建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密肋复合墙体在遭受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拟动力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组合隔震结构随机动力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彦辉 刘小换 +2 位作者 谭平 金建敏 张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4-330,共7页
为了限制隔震层在大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基于在隔震层增设黏滞阻尼器的层间组合隔震体系,分别采用刚度非退化和退化的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层及其他楼层的恢复力特性,建立了层间组合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对该... 为了限制隔震层在大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基于在隔震层增设黏滞阻尼器的层间组合隔震体系,分别采用刚度非退化和退化的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层及其他楼层的恢复力特性,建立了层间组合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对该体系进行随机响应分析,得到了隔震层及其他各层层间响应峰值的统计量。以隔震层和其他各层的最大层间位移作为控制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采用当量正态化法(JC法),基于串联模式计算了体系的动力可靠度。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层间组合隔震、层间隔震与非隔震结构的总体失效概率。最后通过改变黏滞阻尼器的速度指数和黏滞阻尼系数,系统地研究了黏滞阻尼器参数对层间组合隔震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组合隔震结构的总体失效概率比层间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都要低。当黏滞阻尼系数不变时,速度指数越小,结构的总体失效概率越低;当速度指数不变时,随着黏滞阻尼系数的增加,结构的总体失效概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也逐渐由隔震层过渡为上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组合隔震 黏滞阻尼器 BOUC-WEN模型 虚拟激励法 动力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准假组分模型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动态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浩 楚纪正 周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6-813,共8页
为实现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动态模型的原料油切换操作模拟,建立了基准假组分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根据原料的实沸点蒸馏曲线数据计算各原料基准假组分的质量分数,并模拟原料油性质的变化。以工业生产数据为基础,确定了8个动... 为实现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动态模型的原料油切换操作模拟,建立了基准假组分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根据原料的实沸点蒸馏曲线数据计算各原料基准假组分的质量分数,并模拟原料油性质的变化。以工业生产数据为基础,确定了8个动力学参数,并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结合所建立的沉降器汽提段和再生器动态模型,对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进行了原料切换开环动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对不同性质的原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所建模型可以实现原料切换操作;几个主要变量的变化趋势符合反应-再生过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组分 动力学参数 催化裂化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不确定性的跨期最优消费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仲林 杨萍 赵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将消费者的生命周期区分为退休前和退休后,分别设置新古典经济学生命周期消费(Life-Cycles)理论的跨期预算约束;在生命不确定性的假设下,推导出了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路径。而且,依据1988年1月-2008年1...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将消费者的生命周期区分为退休前和退休后,分别设置新古典经济学生命周期消费(Life-Cycles)理论的跨期预算约束;在生命不确定性的假设下,推导出了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路径。而且,依据1988年1月-2008年12月天津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利用动态伪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为理论结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另外,实证研究发现,①对于户主出生于1965年前的家庭,他们依然延续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是拉动内需的必由之路;②跨期替代弹性接近于零,即城镇居民更倾向于即期消费;③期望通过货币政策的利率工具刺激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不确定性 跨期最优消费 动态伪面板数据模型 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板摩擦材剪切型摩擦阻尼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蓬勃 赵世春 +1 位作者 孙玉平 潘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8-223,共6页
为了研究以铝板为摩擦材的剪切式中间柱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滞回曲线的特征,对6个试验体进行不同方式的基本载荷试验,并利用伪动力子系统试验,检验阻尼器在地震应答下的滞回曲线性能。通过在不同的基本加载路径下的摩擦系数的变动... 为了研究以铝板为摩擦材的剪切式中间柱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滞回曲线的特征,对6个试验体进行不同方式的基本载荷试验,并利用伪动力子系统试验,检验阻尼器在地震应答下的滞回曲线性能。通过在不同的基本加载路径下的摩擦系数的变动分析表明,螺栓轴力大小对摩擦系数没有明显影响,阻尼器的力学性能极为稳定,并以摩擦系数平均值为基础建立力学分析模型。通过伪动力子系统试验对阻尼力安定性的分析表明,阻尼器不仅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而且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阻尼器的滞回曲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柱 剪切型摩擦阻尼器 摩擦系数 铝板摩擦材 滞回曲线模型 伪动力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P1000核电厂安全壳1:10模型拟动力试验 被引量:16
20
作者 钱稼茹 赵作周 +2 位作者 段安 夏祖讽 王明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3,53,共8页
由半球形穹顶、筒体和2根扶壁柱组成的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是我国最新开发的CNP1000先进核电厂的标志建筑物。为验证其在峰值加速度为0.2 g的设计地震水平SL-2工况下的安全,为该安全壳的技术系统集成提供模型结构动态试验依据,完成了该... 由半球形穹顶、筒体和2根扶壁柱组成的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是我国最新开发的CNP1000先进核电厂的标志建筑物。为验证其在峰值加速度为0.2 g的设计地震水平SL-2工况下的安全,为该安全壳的技术系统集成提供模型结构动态试验依据,完成了该安全壳一个11∶0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的单自由度拟动力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加载方向分别与安全壳的扶壁柱连线垂直和一致;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阶段试验单自由度体系的理论质量。采用人工波作为地震输入;每个阶段分别进行3个工况试验,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别为1 g、2 g和3 g,根据相似关系,对应于实体结构分别为0.1 g、0.2 g和0.3 g;模型结构阻尼比分别取为0.02、0.05和0.05。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2 g地震作用下,筒体底部个别测点达到混凝土开裂应变,模型等效抗侧刚度降低仅5%;在峰值加速度3 g地震作用下,除筒体底部外的筒壁测点的应变都小于混凝土开裂应变,模型等效抗侧刚度降低约14%,结构处于弹性阶段。半球形穹顶安全壳具有大的抗震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 半球形穹顶 1:10模型 拟动力试验 设计地震水平S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