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林周胜 江成 +2 位作者 夏雄智 黎飞猛 孙鸿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4,478,共4页
目的 研究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分别在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骨盆平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包括顶高距、偏心距、近端... 目的 研究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分别在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骨盆平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包括顶高距、偏心距、近端长度、颈干角),比较其术后即刻与骨折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学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即刻与骨折愈合后几何参数比较,术后1.5-2年所测量顶高距、偏心距、近端长度及颈干角均较术后即刻有不同程度的变小,其中顶高距变化值为(1.25±0.94)mm,偏心距的变化大小为(0.36±1.13)mm,近端长度变化大小为(3.25±3.06)mm,颈干角变化大小为(0.22±0.76)°,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资料比较,除顶高距、近端长度外(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经股骨颈传导的应力作用导致近端受力解剖结构参数不同程度变小,可接受的几何结构变化值有助于维持内固定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几何结构 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手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牛国庆 吴峰 +2 位作者 彭智浩 卢国良 霍志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后康颗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彭印文 陈棉智 张志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观察组服骨后康颗粒,对照组服碳酸钙D3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BMD)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BMD和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后康颗粒对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有显著效果,可提高BMD,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后康颗粒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1
4
作者 闫军 周劲松 +2 位作者 李雷 胡波 周立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2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B1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2例,C3型1例。术中利用牵引架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通过提拉钉纠正旋转及分离移位,再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顶点打入导针,根据股骨髓腔大小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近端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静态锁定。结果手术时间62~155 min,平均86.4 min。术中出血量80~240 ml,平均92.3 ml。1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36周,平均24周;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畸形及下肢短缩等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0/11)。结论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腔三维解剖测量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晟 余斌 +2 位作者 罗吉伟 黄梦全 黄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测量国人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探讨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设计方案。方法选取120侧(男性55侧,女性65侧)正常成人单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径及髓腔开大指数行三维解剖测量,研究其与身高、... 目的测量国人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探讨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设计方案。方法选取120侧(男性55侧,女性65侧)正常成人单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径及髓腔开大指数行三维解剖测量,研究其与身高、年龄之相关性,及性别差异,并与国内外数据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以小粗隆中点为参考点(T),男、女性组髓腔内径分别为:T+20(44.79±5.42)mm和(39.79±4.96)mm;T+10(34.00±3.64)mm和(32.06±3.29)mm;T(26.93±3.71)mm和(24.18±3.31)mm;T-20((18.65±2.96)mm和(18.21±2.60)mm;峡部(10.40±1.45)mm和(10.15±1.05)mm。男女组T+20、T+10、T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T-20、峡部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与各组间数据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骺端髓腔开大指数呈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年龄与髓腔内径参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各组髓腔开大指数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东西方人、男女性之间股骨近端髓腔内径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粗隆间骨折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股骨近端内径,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髓腔 三维重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带锁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丽珍 赵峰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新型股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刚度、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前后生物力学应力应变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UG建立髓内钉三维模型,并用三维图像...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新型股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刚度、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前后生物力学应力应变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UG建立髓内钉三维模型,并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对CT图片进行预处理,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及愈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骨折愈合前,最大Von Mises应力发生在骨折位置,高达663 Mpa,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应力仅为113 Mpa;骨折愈合后,最大Von Mises应力发生在螺旋刀片与主钉接触位置,股骨干上的锁钉位置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结论骨折愈合后远端锁定钉位置常发生股骨干骨折,因此骨折愈合后应将髓内钉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有限元方法 应力分布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轩轩 李宝丰 +1 位作者 章莹 吴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8年发表有关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文文章,选取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8年发表有关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文文章,选取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的文献,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Harris功能评分、术后下地负重时间(d)、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共672例研究对象,其中PFNA组329例,髋关节置换术组3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FN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有关手术并发症少,术后Har-ris功能评分高;但髋关节置换组下地时间早,两者术后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 髋关节置换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全 曾勇 舒鑫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PFP治疗组53例和PFNA治疗组53例,于治疗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新鲜老年股骨标本10具制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LPFP组各5具,于治疗干预后采用力学试验机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破坏载荷实验和扭转刚度实验,记录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PFP组(P <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P <0.05),平均Harris评分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LPF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6%、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模型治疗干预后,PFNA组平均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扭转刚度均高于LPFP组(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髋内翻和螺钉松动与切割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前后四物汤加味与肝素联合预防血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余作取 王锋 +1 位作者 戴寿旺 王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2-506,共5页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14 d,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肝素14 d,测量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小腿周径、疼痛VAS评分、凝血功能、D-二聚体,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T、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患者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FIB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患者术后24、7d的平均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患者的术后24、7 d和2周的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 d处理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腿周径比较中处理组在术前、术后7 d和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术后联合四物汤加味和肝素,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促进下肢肿胀消退和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四物汤加味 肝素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