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L细胞中5-ALA代谢PpIX的双光子荧光光谱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祖芳 陈荣 +4 位作者 李永增 陈冠楠 陈显凌 冯尚源 贾培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36-2639,共4页
双光子激发生物组织荧光,激发光仅作用于焦点区域,对生物样品的光漂白性和光毒性都很小,因而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文章采用波长为820 nm飞秒激光激发孵育有5-ALA的DHL细胞,在激光扫描显微镜的Lambda模... 双光子激发生物组织荧光,激发光仅作用于焦点区域,对生物样品的光漂白性和光毒性都很小,因而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文章采用波长为820 nm飞秒激光激发孵育有5-ALA的DHL细胞,在激光扫描显微镜的Lambda模式中获得单个DHL细胞的双光子荧光光谱,并测量DHL细胞内积聚的卟啉九(PpIX)特征荧光值。获得了浓度分别为2,4和10 mmol.L-1的5-ALA溶液中,细胞代谢的PpIX含量随孵育时间的变化情况。DHL细胞内积聚的PpIX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并呈现出两阶段性的特点:细胞内积聚的PpIX含量随着孵育时间增长而增加,在3 h附近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孵育时间增长反而下降。结果表明,基于激光扫描显微的双光子荧光光谱可成为DHL细胞等白血病细胞摄取5-ALA并生成PpIX的动力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激发荧光光谱 5-氨基酮戊酸 卟啉九 DHL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卟啉IX锌-聚乳酸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殷耀兵 谢辉 +1 位作者 马建华 高会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99,共3页
血红素用硫酸亚铁-氯化氢的氯仿-甲醇溶液处理,制得原卟啉IX二甲酯。原卟啉IX二甲酯水解得到原卟啉IX,再与乙酸锌反应制得原卟啉IX锌。然后,利用原卟啉IX锌上的羧基,在脱水剂DCC和催化剂HOBt的作用下,与聚乳酸端基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 血红素用硫酸亚铁-氯化氢的氯仿-甲醇溶液处理,制得原卟啉IX二甲酯。原卟啉IX二甲酯水解得到原卟啉IX,再与乙酸锌反应制得原卟啉IX锌。然后,利用原卟啉IX锌上的羧基,在脱水剂DCC和催化剂HOBt的作用下,与聚乳酸端基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了原卟啉IX锌-聚乳酸。UV-Vis光谱、IR和1 H-NMR分析表明,卟啉环脱除铁离子和络合锌离子过程中乙烯基保持稳定。采用GPC测试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酰胺化反应近似按照投料比进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ix 聚乳酸 酰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联合原卟啉IX诱导人舌鳞癌SAS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海东 吕岩红 +4 位作者 曹斌 宋伟 陈彦 李会平 郑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0-582,共3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原卟啉IX对人舌鳞癌SAS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SAS细胞分成对照和实验组,台盼兰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连续波强度结合100g/... 目的: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原卟啉IX对人舌鳞癌SAS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SAS细胞分成对照和实验组,台盼兰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连续波强度结合100g/L原卟啉IX作用60s对SAS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改变。结论:低强度超声激活原卟啉IX诱导SAS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细胞声动力 原卟啉ix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舒丽枝 时苗苗 +3 位作者 张牧焓 卞欢 徐为民 王道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2-1961,共10页
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 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游离铁和原卟啉会使MP的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浊度增加,平均粒径从空白加热组的531 nm分别增加到1 280 nm、955 nm和712 nm,说明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交联聚集;卟啉铁和游离铁能促进蛋白质羰基的生成(P<0.05),而原卟啉处理对蛋白质羰基含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但三者均可引起蛋白质疏水性提高;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处理能显著降低蛋白质分子间氢键和离子键含量,提高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二硫键含量,减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促使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发生解离;卟啉铁和游离铁对蛋白质理化特性的改变破坏了蛋白质凝胶结构,降低了蛋白质的黏度、弹性模量和黏度损耗模量。本研究为明确卟啉类化合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为调控鸡肉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 卟啉铁 游离铁 嫩度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的双正交样条小波识别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殿明 金万祥 +4 位作者 骆晓森 刘莹 沈中华 陆建 倪晓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79-1882,共4页
人血清中血卟啉含量很低,其荧光光谱强度很弱,往往呈肩峰形态,难以识别其位置和荧光强度。双正交样条小波可实现对其弱信号的分辨。在血清背景荧光光谱上叠加血卟啉荧光信号,并改变其荧光强度,得到一系列强度改变的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 人血清中血卟啉含量很低,其荧光光谱强度很弱,往往呈肩峰形态,难以识别其位置和荧光强度。双正交样条小波可实现对其弱信号的分辨。在血清背景荧光光谱上叠加血卟啉荧光信号,并改变其荧光强度,得到一系列强度改变的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用双正交样条小波bior5.5对获取的荧光光谱通过7次小波分解,将背景与卟啉荧光信号分离,得到了离散逼近信号(a1~a7)和离散细节信号(d1~d7)。结果表明,信号频率随着分解次数的增加逐步降低。当分解到第7次时,出现了血卟啉荧光特征峰。信号峰的位置随着信号强度的下降蓝移约2.5nm,而通过小波滤波器提取的信号峰的位置不变。随着信号的强度降低,信号峰的位置逐渐消失,因而其荧光强度与荧光峰的位置无法确定,而通过小波滤波器提取的信号则不受影响,且灵敏度高,从而实现了用双正交样条小波对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的识别。由于小波变换是线性变换,离散细节信号保持信号原有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对血清中所含血卟啉的准确成份和定量信息,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血清荧光光谱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正交样条小波 血清 血卟啉 肿瘤早期诊断 弱荧光光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卟啉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欧阳国庆 刘志鹏 +8 位作者 熊力 陈翔 李清龙 黄河 林良武 苗雄鹰 马伦 陈伟 文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4-881,共8页
目的:研究原卟啉(protoporphyrin IX,PpIX)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0,0.5,1,2,4,8,12μg/m L的PpIX处理后给予0,5,10 J/cm^2光照,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 目的:研究原卟啉(protoporphyrin IX,PpIX)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0,0.5,1,2,4,8,12μg/m L的PpIX处理后给予0,5,10 J/cm^2光照,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HCT116细胞存活率。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对照组、单光照组、单Pp IX组、光动力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ROS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的产量变化。结果:相同的光照剂量时,细胞存活率随着PpIX剂量增大而逐渐降低(P<0.05)。相同的光敏剂浓度(<12μg/m L)时,细胞存活率随着光照剂量的增强而降低(P<0.05)。Hoechst 33342染色发现光动力组凋亡细胞相比其他3组高。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光动力组的HCT116细胞凋亡率、ROS产量均高于其他3组(P<0.05)。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光动力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Pp IX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促使HCT116细胞凋亡,ROS含量提高,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通过多因素综合作用发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原卟啉ix 结肠癌 杀伤 凋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接枝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光敏抗菌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董建成 葛孝栋 +1 位作者 王清清 魏取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6,共7页
针对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在细菌纤维素(BC)表面接枝卟啉制备了一种光敏抗菌材料。首先将二醛细菌纤维素浸渍在高碘酸钠(NaIO_4)中制备得到二醛细菌纤维素(BC-CHO),然后利用还原胺化反应在BC-CHO表面接枝乙二胺(EDA),最后共... 针对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在细菌纤维素(BC)表面接枝卟啉制备了一种光敏抗菌材料。首先将二醛细菌纤维素浸渍在高碘酸钠(NaIO_4)中制备得到二醛细菌纤维素(BC-CHO),然后利用还原胺化反应在BC-CHO表面接枝乙二胺(EDA),最后共价接枝活化的原卟啉(PpIX)合成得到乙二胺化细菌纤维素原卟啉纤维膜。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膜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醛细菌纤维素表面成功地接枝了氨基间隔臂乙二胺和PpIX;随着NaIO_4浓度的提高,BC-CHO醛基含量逐渐提高,热分解温度逐渐降低,晶体结构逐渐发生转变;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次抗菌率可达到98%,经过5次酒精洗涤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抗菌材料 细菌纤维素 原卟啉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分析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殿明 杨鸿鹏 +4 位作者 骆晓森 刘莹 沈中华 陆建 倪晓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53-2557,共5页
卟啉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原卟啉可做为肿瘤血液标志物。人血清中血卟啉含量很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分析法可实现对其弱信号的分辨。用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获取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对获取的荧光... 卟啉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原卟啉可做为肿瘤血液标志物。人血清中血卟啉含量很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分析法可实现对其弱信号的分辨。用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获取人血清血卟啉荧光光谱,对获取的荧光光谱通过数次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将噪声与光谱信号分离,滤波后的荧光光谱进行6次分解后得到了离散逼近信号(a1-a6)和离散细节信号(d1-d6)。信号频率随着分解次数的增加逐步降低。当分解到第6次时,出现了血卟啉荧光特征峰,成功地观测到血卟啉的荧光发射峰,实现了弱信号分辨,得到了血清中所含血卟啉的准确成份和定量信息,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血清荧光光谱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清 血卟啉 荧光光谱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在胃癌顺铂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洁 张彦兵 +2 位作者 宗伟 曹菲 韩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抑制剂在胃癌顺铂(CDDP)化疗中的作用,为胃癌化疗敏感性提供潜在的增敏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锌原卟啉IX(ZnPPIX)及CDD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胃癌细...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抑制剂在胃癌顺铂(CDDP)化疗中的作用,为胃癌化疗敏感性提供潜在的增敏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锌原卟啉IX(ZnPPIX)及CDD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胃癌细胞中HO-1蛋白和mRNA的表达;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进一步观察ZnPPIX及CDDP对胃癌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CDDP联合ZnPPIX干预胃癌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率(P<0.05);同时,CDDP胃癌细胞中HO-1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而CDDP联合ZnPPIX干预细胞组的HO-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荷瘤实验结果显示,CDDP可抑制胃癌皮下种植瘤的生长,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降低。结论 HO-1抑制剂ZnPPIX可增强CDDP对胃癌的化疗敏感性,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胃癌CDDP化疗方案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顺铂(CDDP) 血红素加氧酶-1(HO-1) 锌原卟啉ix(ZnPPix)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中锌原卟啉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改名 王兴辉 +5 位作者 祝超智 崔文明 王小鹏 温耀涵 张文华 李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44-350,共7页
锌原卟啉(zinc-protoporphyrin IX,ZnPP)是一种主要在肉制品(如无硝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成熟阶段自然产生的红色素,它以Zn^(2+)的形式配位于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IX),性质稳定,能有效改善肉制品的颜色。为丰富ZnPP在形成过程... 锌原卟啉(zinc-protoporphyrin IX,ZnPP)是一种主要在肉制品(如无硝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成熟阶段自然产生的红色素,它以Zn^(2+)的形式配位于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IX),性质稳定,能有效改善肉制品的颜色。为丰富ZnPP在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调控机制,该文综述了ZnPP在肉制品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介绍了3种ZnPP形成机制的假说:厌氧条件下金属离子的非酶取代反应、亚铁螯合酶直接参与的酶促反应、细菌的酶促反应。并对ZnPP相关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最大程度获取ZnPP,提高其在肉制品行业中的高值化利用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锌原卟啉 无硝 影响因素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火腿红色色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竺尚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综述了巴马火腿红色色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巴马火腿在腌制时不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经过长期的加工过程 ,巴马火腿肉具有稳定的红色。巴马火腿的红色色素与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腌制的普通火腿的红色色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颜色稳定... 综述了巴马火腿红色色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巴马火腿在腌制时不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经过长期的加工过程 ,巴马火腿肉具有稳定的红色。巴马火腿的红色色素与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腌制的普通火腿的红色色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颜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根据巴马火腿红色色素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高压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电喷雾电离质谱 ,证实了巴马火腿的红色色素是锌 原卟啉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腿 色素 腌制 红色 盐腌 加工过程 颜色稳定性 巴马 原卟啉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硝干腌肉制品中锌-原卟啉Ⅸ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宏海 张泓 《肉类研究》 2014年第5期37-40,共4页
对无硝干腌肉制品中锌-原卟啉Ⅸ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锌-原卟啉Ⅸ是无硝干腌肉制品中的主要红色色素,研究结果表明其生成量与工艺条件密切相关,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促进肉制品中锌-原卟啉Ⅸ,但其形成机制还尚待进一步阐明。
关键词 干腌肉制品 亚硝基肌红蛋白 锌-原卟啉Ⅸ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上自组装铁原卟啉单分子层的表面增强振动光谱初探(英文)
13
作者 马敏 阳耀月 +1 位作者 张涵轩 蔡文斌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应用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初步研究了0.1mol·L-1HClO4溶液中Pt电极表面铁原卟啉(FePP)自组装单层的电化学和结构特性.以514nm波长为激发线,得到了增强因子约为40的粗糙Pt电极上FePP在不同电位下的表... 应用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初步研究了0.1mol·L-1HClO4溶液中Pt电极表面铁原卟啉(FePP)自组装单层的电化学和结构特性.以514nm波长为激发线,得到了增强因子约为40的粗糙Pt电极上FePP在不同电位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0.5~-0.3V(SCE)区间内谱峰变化,得到近似的吸附等温式,由此可估算出Fe3+/Fe2+的式量电位大约为-0.2V.原位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FePP分子主要以斜立方式吸附在Pt膜电极表面,其中一个环外羧酸根与电极表面相接触,而另一羧酸基团以氢键与相邻的FePP分子相连.这样的吸附结构在-0.1~0.9V(SCE)的电位区间内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铁原卟啉 自组装单分子层 铂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硝干腌火腿中红色素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子江 张丽红 +4 位作者 廖国周 田梅 吕东霖 何颖 王桂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59-366,共8页
干腌火腿经过长时间腌制发酵成熟,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在传统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常添加硝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以获得稳定的色泽,然而,由亚硝酸盐与仲胺反应生成的亚硝胺具有致癌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 干腌火腿经过长时间腌制发酵成熟,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在传统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常添加硝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以获得稳定的色泽,然而,由亚硝酸盐与仲胺反应生成的亚硝胺具有致癌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国外的著名干腌火腿如帕尔玛火腿,在腌制过程中不添加硝盐,其红色的主要贡献者被证实为Zn-原卟啉IX。本文综述了添加硝盐与未添加硝盐干腌火腿中红色素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Zn-原卟啉IX在无硝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的形成机制,以期为干腌火腿加工过程的色泽调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火腿 红色素 亚硝酸盐 Zn-原卟啉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邓火腿红色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子江 张丽红 +5 位作者 廖国周 田梅 吕东霖 何颖 葛长荣 王桂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探究诺邓火腿红色素化学本质,采用75%丙酮溶液提取,结合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Vis)、荧光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 为探究诺邓火腿红色素化学本质,采用75%丙酮溶液提取,结合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Vis)、荧光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共同表征诺邓火腿红色素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UV-Vis中416 nm处有1个强吸收峰,546 nm和584 nm处有2个弱对称吸收峰,符合金属卟啉特征;以420 nm激发,红色素在590 nm处有1个强荧光发射峰,644 nm处有1个弱荧光发射峰,与Zn-原卟啉IX(Zn protoporphyrin IX,ZnPP)标准品比对后高度重合,表明卟啉环中的金属离子是锌离子;在UPLC-MS/MS的正离子(m/z 625.1779[M+H]^(+))和负离子(m/z 623.1614[M-H]^(-))模式下均检测出ZnPP的存在;在FTIR中发现—CH_(3)、—CH_(2)—、C=O、羧基中—C—OH、烯烃上的C-H和卟啉环C=N等卟啉环上的特征官能团伸缩振动;分析诺邓火腿红色素的1H-NMR,发现与其目标化合物ZnPP结构一致,因此鉴定出诺邓火腿红色素的化学本质为ZnPP。研究结果可以为诺邓火腿色泽调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邓火腿 红色素 分离纯化 Zn-原卟啉ix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突变对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颖 魏玲霞 +2 位作者 洪潇 黄英金 王兆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80-1888,共9页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Chl M)是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Chl M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突变体chlm及其野生型为材料,对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Chl M)是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Chl M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突变体chlm及其野生型为材料,对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chlm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下降,基粒类囊体发育异常,叶绿素荧光强度降低,单位面积上PSⅡ的光能吸收、光能捕获、电子传递、热耗散等光合能量流减少,PSⅡ反应中心的数量和性能降低,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PSⅡ性能指数随之下降;但突变体chlm中PSⅡ相关的放氧复合体、电子传递链等有效光合机构未受到明显损伤,能量流的各量子产额也未受到明显影响,IP相最大幅度和基于吸收光能的PSⅡ性能指数均有所提升。此外,突变体chlm中PSⅡ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并无异常。综上,突变体chlm叶片中光合作用的能量流降低了,但其光系统Ⅱ机构仍能较高效地将所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突变体chlm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 叶绿素合成 叶绿素荧光 光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固载钴卟啉催化氧化环己烷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佩兰 黄冠 +3 位作者 刘鹏 彭舒婷 黄嘉嘉 罗煜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2-1082,共11页
为了充分发挥钴卟啉(Co PP)的催化性能,利用轴向配位作用将钴卟啉固载到介孔载体材料上。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中半胖氨酸与血红素中心铁离子的轴向配位作用及其空腔功能,形成介孔仿生催化材料Co PP/mp-CdS,并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烷... 为了充分发挥钴卟啉(Co PP)的催化性能,利用轴向配位作用将钴卟啉固载到介孔载体材料上。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中半胖氨酸与血红素中心铁离子的轴向配位作用及其空腔功能,形成介孔仿生催化材料Co PP/mp-CdS,并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温度165℃,压力0.8 MPa,催化剂量0.5 mg,反应时间4 h)条件下,催化材料可循环利用5次,平均环己烷的转化率和醇酮产率分别为35.0%和18.7%。Co PP/mp-CdS是一种良好的催化材料,相比于Co PP的催化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硫化镉 钴卟啉 环己烷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鸭蛋与鹌鹑蛋壳色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笑 付强 +3 位作者 张配颖 牛文晓 黄天成 李梦雨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6期259-262,共4页
为研究鸡蛋、鸭蛋和鹌鹑蛋蛋壳颜色的差异,选取鸡蛋(粉壳和绿壳)、鸭蛋(绿壳)和鹌鹑蛋(不同斑点大小),测定了不同颜色蛋壳色素的扫描光谱以及原卟啉-IX和胆绿素-IX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鹌鹑蛋壳色素提取物吸收光谱的... 为研究鸡蛋、鸭蛋和鹌鹑蛋蛋壳颜色的差异,选取鸡蛋(粉壳和绿壳)、鸭蛋(绿壳)和鹌鹑蛋(不同斑点大小),测定了不同颜色蛋壳色素的扫描光谱以及原卟啉-IX和胆绿素-IX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鹌鹑蛋壳色素提取物吸收光谱的最大值为412nm,在560nm有明显的波峰,与胆绿素的锌螯合物光谱相符,同时光谱的最高峰在410~680nm,与原卟啉-IX的光谱相符,表明鹌鹑蛋蛋壳色素主要由原卟啉-IX、胆绿素-IX及胆绿素的锌螯合物组成;鹌鹑蛋壳中色素总量最高,其他颜色蛋壳的蛋之间没有差异;鹌鹑蛋壳中的原卟啉-IX、胆绿素-IX及胆绿素的锌螯合物均高于不同壳色鸡蛋和鸭蛋中的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ix 胆绿素-ix 胆绿素的锌螯合物 鹌鹑蛋 蛋壳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