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
1
作者 王业强 罗杨帆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1,共11页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生态保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生态保护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考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地方政府视角对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生态保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生态保护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考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地方政府视角对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于2010—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磨合”使得政策效果具有两年滞后。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通过抑制生态保护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状况更差、财政压力更大的县域的政策效果更好,资源型县域的政策效果优于非资源型县域。因此,要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协同性,强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效果;优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制度,推动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向服务业倾斜;持续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促进经济水平差、财政压力大和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生态保护补偿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规制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匹配的洞庭湖区生态保护利用空间识别
2
作者 程甜 黄熠和 +2 位作者 胡文敏 韦宝婧 李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71,共15页
【目的】平原河网地区承担着粮食供给、水源涵养、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其生态系统遭受的损害也最为明显。洞庭湖区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典型区域,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生态... 【目的】平原河网地区承担着粮食供给、水源涵养、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其生态系统遭受的损害也最为明显。洞庭湖区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典型区域,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生态保护利用空间识别对洞庭湖区及其他类似区域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洞庭湖区子流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以GIS技术为核心,采用InVEST模型及其他量化方法,统计各子流域的水源涵养、粮食服务、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均值,并计算供需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和供需比结果,分别划定生态保护分区和功能分区。利用MSPA法,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情况确定并整合生态源地,在此基础上综合识别生态保护与利用空间类型及区域。【结果】1)除粮食服务外,其他功能都没有处于供需平衡的子流域;2)确定了生态维护区、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和生态修复区4个生态保护分区以及145个主要生态功能区;3)整合生态资源共24个,总面积约8610.96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2.5%,主要分布在中心湖区和东、西、南部边缘的林区以及东、西部的部分农田区;4)识别生态保护与利用空间167个,其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兼有生态保育水源涵养、碳汇、生物多样性等复合功能。【结论】根据洞庭湖区生态保护和利用空间识别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建议,为洞庭湖区及其他类似平原河网地区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生态保护 生态功能 生态源识别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丽霞 邹长新 +4 位作者 王燕 林乃峰 吴丹 姜宏 徐德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76-6185,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方法。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优化遵循基本原则。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阐明了如何利用Arc GIS软件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流程,包括评价各类生态功能区和敏感区,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准确定位生态红线边界3个主要步骤。最后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阐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 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81
4
作者 欧阳志云 杜傲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07-7215,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5大类,第I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东昌湖生态功能区划及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志宪 唐永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东昌湖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大气、土壤、噪声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以大气中TSP含量较高及东昌湖富营养化等污染较为严重.黄河水为东昌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地方政府以发展旅游业为宗旨对东昌湖加强了建设和保护.根据该区的特点及生态... 东昌湖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大气、土壤、噪声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以大气中TSP含量较高及东昌湖富营养化等污染较为严重.黄河水为东昌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地方政府以发展旅游业为宗旨对东昌湖加强了建设和保护.根据该区的特点及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将本区划分为5个次级功能区,即水源涵养区、城市生态森林建设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区、综合生态农业区及商业、居民、文教区等.本文对各个次级功能区提出了建设和保护规划,并对全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保护与建设 污染 富营养化 大气 生态功能保护区 TSP 旅游业 商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空间上划分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范围并对其进行旨在生态补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对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空间上划分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范围并对其进行旨在生态补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对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该制度2009年实施以来已有七八年时间,具备了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文章以陕西省3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样本,在按各县级政府财政收入高低进行分组之后,实证分析了整体样本、高财政收入样本和低财政收入样本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促进效应。整体回归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显著为正,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的生态环境质量自2009年以来,呈现"基本稳定,逐渐好转"的趋势,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同时,财政收入水平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转移支付对生态效益产出的促进作用越大。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财政收入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影响系数要大于低财政收入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影响系数,这表明将转移支付拨付给高财政收入组更有效率。因此从效率角度看,现阶段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标准即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缺口符合公平原则,但相对缺乏效率,以财政收支缺口为补偿标准的方式不利于转移支付效率提升,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最后文章基于兼顾效率与公平视角提出了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生态保护激励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保护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素珍 冯晓淼 +2 位作者 宋保平 马静 焦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1-185,共5页
以石家庄市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石家庄市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进行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保护并逐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划分了... 以石家庄市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石家庄市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进行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保护并逐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划分了一级环境保护区、二级环境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在此基础上针对石家庄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噪声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生态城市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功能区划 保护区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生态修复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德才 胡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131-8133,共3页
总结了骆马湖水文和水质特征,详细分析了水质变化的原因,指出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产生骆马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骆马湖水质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和送水... 总结了骆马湖水文和水质特征,详细分析了水质变化的原因,指出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产生骆马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骆马湖水质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和送水水质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骆马湖生态修复的6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水质保护 生态功能区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征 赵旭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选取植被结构类型、植被郁闭度、地表层覆盖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并将其量化,用ArcView软件分别作出了各指标矢量图。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系统意见,构建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选取植被结构类型、植被郁闭度、地表层覆盖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并将其量化,用ArcView软件分别作出了各指标矢量图。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系统意见,构建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综合叠加各指标矢量图,得到了河北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分级图。研究认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为河北省各大城市水源区、冀北、燕山山地和太行山山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生态功能保护区 植被郁闭度 层次分析法 矢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生态管理问题分析——济南市保泉供水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海 李春 李大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8-91,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泉水景观萎缩、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用水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水生态管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合理使用黄河客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泉水景观萎缩、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用水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水生态管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合理使用黄河客水与其它地表水;把南部山区——地下水补给区建成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在强污染负荷条件下,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恢复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生态管理 济南市 泉水 城市供水 水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保护区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高原自然保护地社会生态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增让 邹秀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743-8752,共10页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以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为指标,对自然保护地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生态效果:2000—2015年自然保护地的NP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保护地建立后NPP下降趋势有所减缓。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形态复杂化。草地、农田、城镇等人类主导景观斑块空间集聚性增强。除部分偏远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减小外,大部分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扰动依然较强。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用地比重增加、生产用地比重下降,自然景观得到一定恢复;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生产用地比重增加,尤其是草地优势度进一步增大,生态压力加大。2)社会经济效果:1990—2015年自然保护区人口密度、农业产值总量显著低于生态功能区,但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显著高于生态功能区。保护地建立后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都有增加,人口密度生态功能区增加更显著,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增加更显著。今后,对自然保护区要强化管理、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功能区要着力缓解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提高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针对性,探索保护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与切实保护相协调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会生态效果 Fragstats景观生态指数 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 羌塘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空间治理的理论逻辑与规则构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我国当前正全面推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自然保护地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为其提供法治保障。从概念溯源上看,自然保护地指称特定的地理空间,空间功能划分是自然保护地的体系构成与类型划分的依据,大尺度生态空间的... 我国当前正全面推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自然保护地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为其提供法治保障。从概念溯源上看,自然保护地指称特定的地理空间,空间功能划分是自然保护地的体系构成与类型划分的依据,大尺度生态空间的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这些构成了自然保护地空间治理的理论逻辑。大尺度空间环境治理提出了秉持生命共同体的立法理念、创设“增加受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程度”法律原则、引入协同治理立法模式的自然保护地立法需求。自然保护地立法应当将自然空间纳入一般规定以拓展立法对象、在改造现行制度时增设空间衔接制度,以此承载和彰显其空间治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治理 空间功能 大尺度生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世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2-154,164,共4页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扬 覃红燕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39-42,47,共5页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利于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以湖南省新邵县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初步...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利于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以湖南省新邵县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初步评价了2018年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4510万元/年,其服务价值由高至低依次为文化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分别为39439万元/年、33267万元/年、10629万元/年、1175万元/年。文化服务中以休闲娱乐功能价值占比最高,为98.6%;供给服务中以水力发电价值占比最高,为88.4%;调节服务中以洪水调蓄价值占比最高,为50.3%;支持功能中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占比最高,为52.6%。为此,提出了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当中,应加强挖掘旅游休闲价值,合理开发水电,维护好洪水调蓄功能,并加强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从而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评价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持续发展
15
作者 梁飞龙 邓陈茂 符韶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7-19,共3页
为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海域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海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珍珠养殖者要创新养殖方式,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尊重自然规律,自觉保护海... 为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海域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海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珍珠养殖者要创新养殖方式,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尊重自然规律,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解决湛江珍珠养殖业存在的养殖海域无证使用、无度开发、生态功能丧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养殖业 环境保护 创新养殖方式 无证使用 生态功能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卫 刘海江 +2 位作者 肖颖 孙聪 栾兆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271-9280,共10页
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不足,选择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市、区)作为典型县域,利用方差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结果表明,2017年,不同省... 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不足,选择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市、区)作为典型县域,利用方差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结果表明,2017年,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之间典型县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典型县域获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无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其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在地域差异和类型差异上不具备协同性;典型县域及其所属各省、各类生态功能区获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的耦合协调度均小于0.4,典型县域及其所属各省、各类生态功能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均处于失调状态。从典型县域看,当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尚未体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地域差异和类型差异,也未体现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协同性,亟需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生态环境保护 协同性分析 重点生态功能区 典型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县域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影 李宝林 +4 位作者 祁佳丽 袁烨城 蒋育昊 刘岩 刘海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69-4378,共10页
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中央财政开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035.5亿元。评估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 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中央财政开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035.5亿元。评估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成效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为调查和评估对象,基于多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对正式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估,并对是否接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状况整体好转,2011—2019年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3.85%,生态质量整体上好转主要与水域增加有关。享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后各县域生态质量改善明显,从2011—2016年的空间横向比较来看,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域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2.28%,未享受县域为-3.36%;从2011—2019年的时间纵向比较来看,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前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3.35%,而享受后为1.70%。然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为活动干扰仍然较为强烈,研究时段内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增加了14.2%,林草等生态空间却有所减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控目标并未得到切实落实。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与管控、有效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以及科学制订生态保护与恢复决策都是国家重点功能区县域生态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质量 财政转移支付 县域生态保护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分区的沈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丽轩 陈宏伟 +2 位作者 江俊涛 齐淑艳 夏广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1-246,共6页
为解决生态红线的划分问题,以沈阳为研究对象,将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探讨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空间叠加... 为解决生态红线的划分问题,以沈阳为研究对象,将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探讨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空间叠加面积为3727.51 km^(2),占沈阳土地面积的28.40%.沈阳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空间叠加面积为2383.50 km^(2),占沈阳土地总面积的18.16%.沈阳法定保护地共计17个区域和38处水源保护地被划入生态红线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为2756.25 km^(2),占沈阳土地面积的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系统功能 环境敏感性 空间叠加 法定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首曲重大生态功能区护岸林建设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文业 戚登臣 +6 位作者 郑华平 李广宇 刘正恒 宗文杰 杨鑫光 陈炜青 王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0-214,共5页
分析了河岸防护林改变区域小气候、巩固河岸、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湿地保护、提供饲料、薪材和增加收入、提高畜牧业生产力、丰富和改善高寒区景观等作用,系统阐述了加强河岸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岸防护林树... 分析了河岸防护林改变区域小气候、巩固河岸、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湿地保护、提供饲料、薪材和增加收入、提高畜牧业生产力、丰富和改善高寒区景观等作用,系统阐述了加强河岸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岸防护林树种组成单一、体系结构不够完整、自然因素恶劣等护岸林建设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设的对策,在黄河首曲重大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建设中加强黄河护岸林建设,对于黄河首曲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重建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首曲 护岸林 生态功能 玛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的河流生态景观保护规划研究--以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扬 张绍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4-88,共5页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保护和利用河谷生态环境与风景旅游资源,提升景观生态及旅游环境质量,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为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生态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 开发利用 虎跳峡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