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刘娜
康永尚
李喆
王金
孙良忠
姜杉钰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3-974,共12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4
2017ZX05035)
-
文摘
为系统分析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其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压汞孔隙度等数据。利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分煤级着重探讨煤级、煤体结构、镜质组、灰分等因素对煤岩孔隙度以及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R_(o,max)是储层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低煤级区煤岩孔隙度对R_(o,max)的变化最为敏感,且孔隙度平均值随成熟度升高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低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变化区间大于高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的变化区间。中低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煤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高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镜质组含量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灰分产率与孔隙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在低煤级区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与孔隙度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是孔隙度评价的重要参数;而在中高煤级区,二者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煤岩大中孔比例和储层平均渗透率随平均孔隙度的增高而增高,孔隙度大小尤其是孔隙度随煤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煤级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孔隙度
煤级
煤体结构
镜质组含量
灰分产率
大中孔比例
渗透率
-
Keywords
porosity
coal rank
coal body structure
vitrinite content
ash content
proportion of meso- and macropore
permeability
-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