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1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抗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术后免疫细胞和PD-L1的影响
2
作者 张泽天 王铜玲 +3 位作者 杨婕琳 吴娜 梁娜 田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4-1121,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拟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后血免疫细胞及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证实PD-L1对AEGJ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HIPEC治疗后免疫细胞水平与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通过观察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拟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后血免疫细胞及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证实PD-L1对AEGJ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HIPEC治疗后免疫细胞水平与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进展期AEGJ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辅助化疗联合HIPEC患者46例。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AEGJ术后辅助HIPEC患者的血免疫细胞水平,免疫组化检测AEGJ组织中PD-L1表达,应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观察免疫细胞与PD-L1水平对AEGJ患者预后的预测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截至2022年6月30日,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CSS)为28.26%,无疾病复发率(RFS)为45.65%,中位CSS和RFS分别为31个月和24个月。PD-L1阳性率为52.17%,PD-L1阳性和PD-L1阴性患者的RFS率和CSS率分别为16.67%、77.27%和54.17%、90.91%,前者的中位RPS和CSS明显短于后者(12个月vs 37个月)和(24个月vs 37个月)。本研究共检测出22种免疫细胞,与CPS<1组相比,CPS≥1组中CD8^(+)T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和静息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而M2型巨噬细胞在前者中显著低于后者(0.013±0.012 vs 0.033±0.003,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D8^(+)T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均可预测AEGJ患者治疗的预后(AUC分别为0.690和0.69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D8^(+)T细胞可能是AEGJ患者治疗后的保护因子[HR=0.590,95%CI(0.248~0.708)],而M2型巨噬细胞可能作为AEGJ患者治疗后的风险因素[HR=6.448,95%CI(1.440~9.165)]。PD-L1的表达与M2型巨噬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1),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HIPEC辅助治疗可能调控M2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的功能,其中M2型巨噬细胞水平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这种免疫细胞的增多可能是影响AEGJ术后辅助HIPEC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新辅助放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 M2型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
3
作者 史月欣 李莉 +6 位作者 晏军 吴彩军 姚志 菅原蓁 李子晴 李芳 杨露露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55-1662,共8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其配体(PD-L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4年4—11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其配体(PD-L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4年4—11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AECOPD组100例和COPD稳定组60例,另招募同时期就诊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进行呼吸功能检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用于血清PD-1、PD-L1检测。Pearson法分析血清PD-1、PD-L1与CAT、m MRC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AECOP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D-1、PD-L1水平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患者血清PD-1水平显著升高,血清PD-L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1水平随着肺功能分级而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1水平随着AECOPD病情的恶化而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血清PD-1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血清PD-L1水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D-1水平升高是发生AECOPD的危险因素(OR=1.406,95%CI:1.072~1.844),PD-L1水平升高是发生AECOPD的保护因素(OR=0.746,95%CI:0.602~0.926);ROC曲线结果显示PD-1、PD-L1、IL-6、NLR水平以及四者联合预测诊断AECOP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0.867、0.868、0.802、0.995。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清PD-1和PD-L1具有一定的表达特点,PD-1水平升高而PD-L1水平降低,二者对AECOPD均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大鼠骨髓来源PD-L1^(hi)tol-DC构建及其免疫学功能鉴定
4
作者 杨志琦 侯培博 +3 位作者 吴浪 刘晶 丁洋 李明皓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构建DA大鼠骨髓来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I)hi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并鉴定其免疫学功能。方法提取DA大鼠骨髓细胞,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4,体外培养6 d诱导骨髓细胞分... 目的构建DA大鼠骨髓来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I)hi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并鉴定其免疫学功能。方法提取DA大鼠骨髓细胞,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4,体外培养6 d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应用脂多糖刺激细胞成熟,继续培养2 d收集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加入PD-L1慢病毒载体病毒原液或同等剂量慢病毒病毒原液,培养2 d后收集PD-L1^(hi)tol-DC和Lv-imDC。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PD-L1^(hi)tol-DC形态;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水平。将imDC、mDC、Lv-imDC及PD-L1^(hi)tol-DC分别与Lewis大鼠脾脏来源CD8^(+)T细胞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T细胞凋亡及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情况。结果经PD-L1基因修饰构建的PD-L1^(hi)tol-DC形态符合tol-DC特征,表面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表达水平较低。与CD8^(+)T细胞混合培养后,PD-L1^(hi)tol-DC组上清液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较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7A水平较低,T细胞凋亡及Treg分化增多。结论通过慢病毒载体过表达PD-L1可成功诱导构建DA大鼠骨髓来源PD-L1^(hi)tol-DC,促进抑炎因子分泌及T细胞凋亡,诱导Treg分化,抑制同种异体CD8^(+)T细胞免疫反应,这为下一步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茹莉媛 郭微 余文丹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9-687,共9页
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二者相互作用可激活T细胞的负性调节信号,并抑制其活化与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PD-L1除存在于肿瘤细胞膜上,还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 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二者相互作用可激活T细胞的负性调节信号,并抑制其活化与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PD-L1除存在于肿瘤细胞膜上,还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外泌体中。不同空间分布的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存在差异,而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动态转变和空间异质性表达是其抗体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PD-L1的空间异质性,综述肿瘤细胞中PD-L1动态转变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于PD-L1抗体的肿瘤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空间异质性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
7
作者 胡永进 李凤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QUE)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QUE(0~160μmol//L)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HGC-27细胞随机分为HGC... 目的:探究槲皮素(QUE)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QUE(0~160μmol//L)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HGC-27细胞随机分为HGC-27组、QUE低浓度(QUE-L)组、QUE中浓度(QUE-M)组、QUE高浓度(QUE-H)组、QUE-H+pcDNANC组(过表达PD-1阴性对照)和QUE-H+pcDNA-PD-1组(过表达PD-1);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各组均与NK细胞进行共培养,构建HGC-27共培养组、QUE-L共培养组、QUE-M共培养组、QUE-H共培养组、QUE-H+pcDNA-NC共培养组和QUE-H+pcDNA-PD-1共培养组,检测NK细胞杀伤率,采用ELISA测定TNF-α、IL-2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相比HGC-27组,QUE-L组、QUE-M组和QUE-H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量以及细胞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并且QUE-L共培养组、QUE-M共培养组和QUE-H共培养组NK细胞杀伤率及相细胞培养基中IL-2、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较HGC-27共培养组也逐渐升高(P<0.05);在高浓度QUE处理HGC-27细胞的基础上过表达PD-1则逆转了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QUE可能通过下调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逃逸 槲皮素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33-150)和PD-L1^(19-239)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8
作者 尉欣荣 秦晓红 米立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3-1203,共11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对经典免疫检查点,其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PD-1和PD-L1存在复杂的糖基化修饰,且真核...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对经典免疫检查点,其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PD-1和PD-L1存在复杂的糖基化修饰,且真核细胞中的PD-1和PD-L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低,限制了靶向二者相互作用的药物筛选及抑制剂的开发。本研究针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利用金门桥组装(golden gate assembly)无缝克隆技术构建了表达功能性截短体蛋白质PD-1^(33-150)和PD-L1^(19-239)的真核载体,并利用HEK-293T细胞系验证了其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每升细胞培养基可获得蛋白质纯度>95%的PD-1^(33-150)和PD-L1^(19-239)蛋白分别为5 mg和3 mg。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我们检测了纯化后PD-1^(33-150)和PD-L1^(19-239)的结合动力学参数、平衡常数以及其细胞结合活性。与昆虫细胞和大肠杆菌在蛋白质水平表达的PD-1胞外域相比,哺乳细胞表达的PD-1^(33-150)对PD-L1的亲和力提高了近24和50倍,同时使结合的解离速率降低至原来的1/400以下,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对PD-1和PD-L1蛋白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人源PD-1^(33-150)/PD-L1^(19-239)功能性截短体在蛋白质水平的高效表达与纯化平台,为PD-1/PD-L1抗体药物筛选及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高质量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金门桥组装无缝克隆 真核表达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0101145通过miR-548c-3p/PD-L1轴促进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9
作者 王灿 杨先模 刘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究circ_0101145通过miR-548c-3p/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轴对胃癌(G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RT-qPCR、Western blot检测GC组织和细胞系中circ_0101145、miR-548c-3p、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并分析circ_0101145水平与患... 目的:探究circ_0101145通过miR-548c-3p/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轴对胃癌(G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RT-qPCR、Western blot检测GC组织和细胞系中circ_0101145、miR-548c-3p、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并分析circ_0101145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circ_0101145对miR-548c-3p以及miR-548c-3p对PD-L1的调控关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BGC-823转染细胞株,分为circ-NC组、circ_0101145组、si-circ-NC组、si-circ_0101145组、circ_0101145+NC组、circ_0101145+miR-548c-3p组、miR-548c-3p+NC组、miR-548c-3p+PD-L1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CD8+T细胞,将其与BGC-823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水平;CCK-8、EdU染色、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能力。裸鼠皮下注射敲低circ_0101145的BGC-823细胞悬液,30 d后检测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或正常细胞相比,G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48c-3p水平降低,circ_0101145、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且circ_0101145水平越高,患者TNM分期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微血管越容易浸润,淋巴结越容易转移(P<0.05)。circ_0101145靶向调控miR-548c-3p,miR-548c-3p靶向调控PD-L1。在共培养体系中,过表达circ_0101145能够提高CD8+T细胞凋亡率,降低共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水平,提高细胞培养1 d、2 d、3 d后的A值、EdU阳性率和细胞侵袭数(P<0.05);敲低circ_0101145能够降低CD8+T细胞凋亡率,提高共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水平,降低细胞培养1 d、2 d、3 d后的A值、EdU阳性率和细胞侵袭数(P<0.05);过表达miR-548c-3p能部分逆转过表达circ_0101145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过表达PD-1能部分逆转过表达miR-548c-3p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敲低circ_0101145能够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P<0.05)。结论:circ_0101145通过miR-548c-3p/PD-1轴促进GC细胞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0101145 miR-548c-3p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胃癌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10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及生境成像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水平
11
作者 姚琪 刘奇峰 +1 位作者 陈鹏 丁治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0-92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动脉期CT影像组学与生境成像模型预测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58例NSCL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4∶... 目的探讨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动脉期CT影像组学与生境成像模型预测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58例NSCL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4∶1随机分为训练集207例和验证集51例。基于动脉期CT影像提取感兴趣区的整体组学特征;然后使用局部特征聚类方法生成各亚区感兴趣区,提取并融合各亚区组学特征以获取生境成像特征;降维并筛选出用于构建整体组学及亚区生境成像模型的特征及其评分;使用逻辑回归算法建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其临床效用。结果最终筛选出发病部位及有无坏死2个临床独立危险因素,14个整体组学特征,16个生境成像特征。训练集及验证集中构建的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685、0.682;生境成像模型AUC分别为0.776、0.761,优于整体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701、0.647);联合整体组学及生境成像特征、临床特征建立的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38、0.82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其临床收益最高。结论动脉期CT生境成像特征建立的模型能有效预测NSCLC的PD-L1表达水平,联合临床特征与肿瘤整体组学特征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疗法 生境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PD-L1抑制剂治疗dMMR/MSI-H直肠癌疗效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岚 周彦汝 +3 位作者 韩鼎盛 张嘉诚 何旭 刘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1/PD-L1抑制剂联合TNT治疗的80例...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1/PD-L1抑制剂联合TNT治疗的80例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基因型中低位LAR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入组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从中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描绘影像组学模型的Rad-score与病理金标准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计算风险阈值的范围,并评估临床获益情况。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5例dMMR/MSI-H基因型LARC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外部验证集。结果: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三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降维处理、t检验及一致性检验以及LASSO交叉验证后,筛选出一阶偏度特征和体积2个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20、97.1%、85.7%、91.9%、94.7%;0.885、80.0%、88.9%、92.3%、72.7%;0.875、87.5%、88.9%、93.3%、80.0%。DCA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范围为0%~82%时,采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ARC患者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的获益大于将所有患者都视为pCR或者无病理完全缓解(npCR)。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dMMR/MSI-H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PD-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模型,有较大潜力为不同基因分型的直肠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全程新辅助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猪PD-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变化和免疫抑制机制分析
13
作者 岳锋 周娟娟 +4 位作者 朱艳平 郭东光 夏黎明 祝仰钊 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2,共7页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能力,探讨PD-1/PD-Ls通路在FMDV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猪感染FMDV后3、7、14、17 d,PD-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感染FMDV后3 d和7 d,PD-L1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 d,PD-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7 d,I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感染FMDV后1、3 d,IFN-γ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IL-2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反;感染FMDV后3、7、14 d,IL-10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感染FMDV后,全血中FMDV的病毒载量随着感染后时间的推进逐渐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总体上相同。感染后7 d,PB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综上,FMDV感染猪后,总体上上调了PD-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是FMD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重要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转录水平 免疫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单抗药物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超进展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鹏焱 林子又 +1 位作者 朱凯 张小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靶点,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批... 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靶点,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多种PD-1/PD-L1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等上市,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等。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发现,PD-1/PD-L1单抗药物在肺、肝、肾、胃肠道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等均可引起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超进展疾病(hyperprogressive disease)情况。加强对PD-1/PD-L1单抗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有效的监测与管理,对症使用相关药物,可改善免疫治疗进程,减少免疫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及超进展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超进展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影像组学特征与宫颈癌PD-L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旺 李朗俊 +1 位作者 刘卓男 孙洪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8,45,共8页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MR影像组学特征与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MR影像组学特征与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5月至2023年7月进行了^(18)F-FDG PET/MR扫描的2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在PET,T1WI及T2WI的图像中对原发灶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勾画,将每个患者的每个包含ROI横截面作为样本,以手术标本取样染色,将样本分为阳性组(n=233,73.97%)、阴性组(n=82,26.03%),并基于一阶统计量(Firstorder)从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特征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图像特征参数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将样本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组学特征作为逻辑回归的参数建立PET影像组学模型、MR影像组学模型及PET/MR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 AUC)分析评估各模型对PD-L1表达诊断的效能。结果 PET图像参数10Percentile (P<0.01)、 90Percentile (P<0.01)、 Energy (P<0.01)、 Interquartile Range (P<0.01)等15个一阶统计量特征与PD-L1表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T1WI图像参数10Percentile (P<0.01)、90Percentile (P<0.05)、Maximum (P<0.05)、Mean(P<0.01)等9个一阶统计量特征与PD-L1表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T2WI图像参数Entropy(P<0.05)、Skewness(P<0.01)、Energy(P<0.05)、Interquartile Range(P<0.01)等9个一阶统计量特征与PD-L1表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影像组学模型中,训练集PET组学模型、MR组学模型及PET/MR联合模型AUC值分别为0.478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389~0.565]、0.806(95%CI:0.728~0.874)、0.850(95%CI:0.784~0.909)。测试集PET组学模型、MR组学模型及PET/MR联合模型AUC值分别为0.528 (95%CI:0.381~0.669)、 0.737 (95%CI:0.623~0.843)、 0.817 (95%CI:0.715~0.902)。结论 ^(18)F-FDG PET/MR影像组学特征与宫颈癌PD-L1表达差异有较强的相关性,PET/MR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宫颈癌PD-L1表达上具有更好的效能,能在临床上为宫颈癌患者评价PD-L1的表达以优化个体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宫颈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肿瘤总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凤萍 姚涓川 +2 位作者 马婷 李海琛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TD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法探究是否发生irTD与OS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模型COX回归分析评估irTD对OS的影响。结果irTD的发生率为26.1%,1级发生率13.3%,2级发生率10.0%,3~4级发生率2.8%,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第9周(IQR:5~25周)。性别、吸烟史、靶向史、基线甲状腺抗体在是否发生irTD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rTD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6~30周高于基线水平,30周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变化幅度小于TGAb。亚组分析显示,甲亢组首次接受免疫治疗的年龄较甲减组小(P<0.05),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irTD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4.595倍(95%CI:2.286~9.239,P<0.001)。生存分析显示,irTD患者的OS更长。多模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化疗、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因素后irTD患者的OS更长(HR=0.228,95%CI:0.079~0.656,P=0.006)。结论irTD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3~4级少见。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irT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可能是由于irTD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 甲状腺抗体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洁 俞雪燕 +1 位作者 罗婷 徐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L27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定位情况。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si-NC)和si-PD-L1组(转染si-PD-L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组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结果:OSCC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OK细胞(P<0.05或P<0.01), PD-L1在CAL2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si-PD-L1组CAL2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PD-L1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口腔正常上皮细胞,敲低PD-L1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sPD-1/sPD-L1与T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古丽沙提·海米提 朱玥洁 +4 位作者 谢忻汝 郭文宏 丁剑冰 鲁晓擘 张峰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7-823,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病程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病程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sPD-L1)、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水平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确诊为HBV-ACLF患者的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根据研究对象28 d的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40例和死亡组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sPD-1和sPD-L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GF-β和IL-10的表达。Pearson法分析HBVACLF患者血清中sPD-1/sPD-L1与患者MELD评分、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外周血及血清中CD4+T细胞百分比、sPD-1、sPD-L1、IL-10和TGF-β高于存活组,而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存活组(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sPD-1水平与IL-10、TGF-β和CD4+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sPD-L1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IL-10、TGF-β和CD4+T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sPD-1/sPDL1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应答,通过综合考虑患者sPD-1和sPD-L1水平可以为HBV-ACLF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T细胞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胃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20
20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梁寒 +1 位作者 朱正纲 张艳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中显示良好疗效,逐步改变晚期胃癌的治疗格局。对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的患者,PD-L1单抗的治疗... 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中显示良好疗效,逐步改变晚期胃癌的治疗格局。对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的患者,PD-L1单抗的治疗效果更为优异,且与PD-L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对于PD-L1阴性或低表达这类免疫治疗非优势人群,以PD-1单抗为基础的用药方案疗效有限,尝试双特异性抗体、ADC等不同药物的联合也是一种趋势。为了精准指导临床实践,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胃癌领域专家进行多轮讨论,系统汇总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循证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从病理检测、晚期治疗以及围术期治疗3个方面制订了本专家共识,旨在提高胃癌诊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尤其是指导基层医生对免疫治疗的选择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