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ESP课程思政元素的四维挖掘与融入策略研究
1
作者 杜文贤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2-45,共4页
针对ESP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以高职“宠物专业英语”课程为例,从背景知识、篇章理解、语言知识、课后实践等四个维度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方法和融入策略,并对ESP课程思政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扼要总结。
关键词 esp课程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32和MQTT协议在智能灌溉中的模块选型与优势分析
2
作者 刘子杨 谭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4,共4页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ESP32与基于MQTT协议的EMQX服务器进行交互,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信机制,可更稳定地处理海量消息。充分利用ESP32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协同工作,精确测量温室的温湿...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ESP32与基于MQTT协议的EMQX服务器进行交互,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信机制,可更稳定地处理海量消息。充分利用ESP32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协同工作,精确测量温室的温湿度、土壤湿度等信息,精准控制灌溉设备的运行。手机App可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营造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该系统有效提升了灌溉智能化水平,实现了节水高效与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32 温室环境 土壤湿度检测 智能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32的仿生四足机械狮子十二自由度结构设计
3
作者 郭长昊 袁成凯 +3 位作者 张凤羽 李明远 陆庆智 穆德敏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期161-163,共3页
仿生机器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大。但市场上大多数仿生四足机器人灵活度较低。基于此,设计并实现了基于ESP32的十二自由度的仿生四足机械狮子。该机械狮子软件设计采用了Arduino作为PC... 仿生机器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大。但市场上大多数仿生四足机器人灵活度较低。基于此,设计并实现了基于ESP32的十二自由度的仿生四足机械狮子。该机械狮子软件设计采用了Arduino作为PC端的开发平台,同时支持MicroPython和Mixly程序开发,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身体框架,利用多个舵机相连实现十二自由度设计;该机械狮子以ESP32模块为主控模块,与ESP32CAM、SU-03T等模块相结合,实现了模仿狮子的行走、坐下、起卧、跳舞等动作。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械狮子具有灵活简便的结构设计,具有智能化语音、视觉控制、功耗低、负载大等优势,解决了四足机器人灵活度低、成本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32 仿生四足机械狮子 十二自由度 MG90S舵机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 a来我国防沙治沙研究主要进展演变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王新友 马全林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防沙治沙是我国当前“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为推进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支撑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于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梳理了三北工程实施45 a来我... 防沙治沙是我国当前“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为推进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支撑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于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梳理了三北工程实施45 a来我国防沙治沙研究成果,对防沙治沙研究文献总体特征、热点演变、存在问题与研究不足等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1)防沙治沙相关的中英文发文总量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2)近45 a来经历了1978—2000、2001—2012、2013—2023年3个时段的演变,一阶段重点关注土地沙漠化成因、土地退化动态的辨识;二阶段重点关注人工固沙造林等人类行为活动对防沙治沙所产生的成效评价;三阶段重点关注产业化治沙和自然修复等实现沙化土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3)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及其机理、治理措施与模式、政策与法律法规、防沙治沙理念演变4方面。(4)当下的研究面临着流沙快速固定、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沙产业发展、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需要从土地利用及其设计、治沙装备研发、沙产业与生态产品开发、政策机制完善、治沙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荒漠化防治 CITespACE 热点演变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理论的茶文化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5
作者 张娜 田传信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茶文化英语课程是为大学生提供茶文化专业用途的英语教学。ESP理论是大学英语课程与茶文化专业领域相结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ESP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围绕ESP理论,分析大学... 茶文化英语课程是为大学生提供茶文化专业用途的英语教学。ESP理论是大学英语课程与茶文化专业领域相结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ESP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围绕ESP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在茶文化专业领域的应用。本研究认为,将这一理论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应用时,需把握好教材建设、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能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帮助大学生将英语教学与茶文化相结合,更好感受英语课堂当中的茶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英语的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理论 茶文化 大学英语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32的大田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博文 李永可 +2 位作者 王磊 孙华键 周文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3-107,共5页
为解决在传统大田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肥一体化集成度低、成本高、远程监控与管理困难的问题,设计一个能够远程控制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主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执行装置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实现了对水肥一体化的全面控制... 为解决在传统大田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肥一体化集成度低、成本高、远程监控与管理困难的问题,设计一个能够远程控制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主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执行装置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实现了对水肥一体化的全面控制。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EC值、肥液流量等数据,主控模块主要进行智能化分析,通过执行装置模块实现对水肥的自动施用,再使用远程控制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并允许用户通过远程方式监控和调整系统工作状态。经测试,该系统在本地控制时响应耗时平均为16.5 ms,远程控制响应平均耗时为1290 ms,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所显示的系统工作状态以及传感器数据实时同步。该系统设计为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高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水肥一体化的集成度,降低了成本,并解决了远程监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esp32 远程控制系统 大田作物 本地控制 RS 485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CW雷达和ESP-EMSH网络的非接触健康监测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代志豪 姜杰 +1 位作者 赵雪成 杨增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46,共8页
非接触式医疗健康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用户依从性问题,并消除传统监测方式带来的不适感,从而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这种监测手段能够持续关注用户的健康状况,并具备在发生突发急性医疗事件时及时发出警示的潜力,可以满足新生儿、烧伤... 非接触式医疗健康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用户依从性问题,并消除传统监测方式带来的不适感,从而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这种监测手段能够持续关注用户的健康状况,并具备在发生突发急性医疗事件时及时发出警示的潜力,可以满足新生儿、烧伤患者、传染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监测需求。文中提出一种基于ESP32微控制器的创新型非接触式健康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独居老人的生命体征和跌倒情况。该系统通过非侵入方式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和跌倒状态,监测数据会实时显示在数据监测屏幕和监护人手机应用上。所设计系统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和出色的质量,在实验室测试中,该系统采用FMCW毫米波雷达技术,相比传统视频跌倒检测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ESP32微控制器支持ESP-EMSH组网和无线传输,可提供更广泛、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传输。所提出的健康监测系统显著减少了老人独居风险,有效地减少了危险时刻下未能及时获得帮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监测 非接触式 跌倒检测 FMCW雷达 esp-EMSH组网 esp32微控制器 远程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32的智能农业节水灌溉系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志远 郝传柱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171-173,共3页
农业种植业是水资源密集型产业,全球农业用水量正在不断增加。为了提升灌溉效率,解决传统灌溉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能效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ESP32的智能农业节水灌溉系统。该系统由芯片ESP32、土壤温度检测模块、环境温... 农业种植业是水资源密集型产业,全球农业用水量正在不断增加。为了提升灌溉效率,解决传统灌溉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能效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ESP32的智能农业节水灌溉系统。该系统由芯片ESP32、土壤温度检测模块、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灌溉模块、氮磷钾检测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可对农田进行针对性的灌溉。同时,用户可以在手机端的Blinker云平台监控各项数据,实现远程控制灌溉和总水阀开关,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农业 节水灌溉系统 esp32 Blinker云平台 灌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odel of tunnelling-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 based on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its application
9
作者 XU Jing-min WANG Chen-cheng +3 位作者 CHENG Zhi-liang XU Tao ZHANG Ding-wen LI Z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85-3899,共15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genetic programming(GP)to achieve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tunnelling-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multifactor impact.A total of 1099 groups of data obtai...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genetic programming(GP)to achieve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tunnelling-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multifactor impact.A total of 1099 groups of data obtained from 22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tests are us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using GP.Tunnel volume loss,building eccentricity,soil density,building transverse width,building shear stiffness and building load are selected as the inputs,and shear distortion is selected as the output.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odel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 reasonable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framed building shear distortion due to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realistic conditions,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hear stiffness of framed buildings and the pressure beneath the foundation on structural deformation.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efficient and feasible to analyze relevant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parametric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GP approaches in predicting building distortion caused by tunnelling.The proposed equation can be used for the quick an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tunnelling 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providing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al desig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deformation genetic programming tunnel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
10
作者 WANG Chi BLANC Michel +13 位作者 ZHANG Shunrong DENARDINI Clezio Marcos LIU William SHEN Xuhui WU Jian XU Jiyao LI Hui ZHANG Qinghe REN Liwen ZHU Yajun LI Guozhu DING Zonghua LIU Zhengkuan YANG Fa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45,共5页
In 2024,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completed its construction,deploying 282 instruments across 31 stations.This achievement not only provides a robust foundation bu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template for the I... In 2024,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completed its construction,deploying 282 instruments across 31 stations.This achievement not only provides a robust foundation bu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templa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IMCP).The IMCP aims to integrate an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of ground-based monitoring stations designed to track the propagation of space weather events from the Sun to Earth.Additionally,it monitors various disturbances generated within the Earth system that impact geospace.Over the past two years,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the IMCP.In particular,the second phase of construction for the China-Brazil Joint Laboratory for Space Weather has been completed,and the North Pole and Southeast Asia networks are under active construction.The 2024 IMCP joint observation campaign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To facilitate these developments,the scientific program committee of IMCP was established,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2023 IMCP workshop and the space weather school,which was co-hosted with the 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APSCO)and sponsor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nd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SCOSTEP).Preparations are now underway for the 2024 workshop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INPE)in Braz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IMCP) China-Brazil Joint Laboratory for Space Weather North Pole and Southeast Asia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醇吸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气敏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燕 李琦 +2 位作者 王梓臻 文豪 刘丹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对于空气质量、食品检测和人体呼吸有着重要作用.传感器上修饰物硫醇与待测的VOCs之间吸附的气敏机理分析是选择硫醇、预测吸附能力与特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11-巯基-1-十一醇(MUD)和4-甲氧基苄硫醇(MTT)两种常... 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对于空气质量、食品检测和人体呼吸有着重要作用.传感器上修饰物硫醇与待测的VOCs之间吸附的气敏机理分析是选择硫醇、预测吸附能力与特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11-巯基-1-十一醇(MUD)和4-甲氧基苄硫醇(MTT)两种常见的硫醇与六种典型的VOCs(乙醇ETN、异丙醇IPA、丙酮ACN、正己烷HXN、甲苯TLN、苯甲醛BND),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其表面静电势(ESP)并建立气体吸附模型.在气体吸附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其吸附能,并分析其弱相互作用,从微观角度解释气体吸附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羟基的MUD分子对同样有羟基的气体(如ETN、IPA)能够以氢键的方式吸附,具有较强的选择效果;具有苯环的MTT分子与具有苯环结构的气体分子(如TLN、BND)吸附时会在苯环之间形成π-π堆积,基于色散作用进行吸附,这表明MTT分子对具有苯环结构的气体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研究发现其色散作用吸附的强弱与分子的表面ESP绝对值有关.本文对于传感器表面修饰物吸附气体的气敏机理进行了探究,并对表面修饰物的选择和实验结果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VOCS DFT 表面静电势 气体吸附模型 弱相互作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伟 李雪 +4 位作者 刘小秋 李玉红 倪妮 张慧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为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9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笔者从规划制定的背景、目标和工作指标、防治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期对规划目标和... 为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9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笔者从规划制定的背景、目标和工作指标、防治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期对规划目标和工作指标要求,以及主要防治措施的工作内容等达成共识,为推动制定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促进规划落实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综合预防 传染病控制 国家卫生规划 卫生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营风险的医疗废物回收选址多目标鲁棒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艳芳 刘畅 +1 位作者 黄思雨 杨丽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1,共11页
为规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不确定风险,研究医疗废物回收网络中的回收中心、处理中心、处置中心等节点选址问题,以总成本最小以及总风险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运营风险的医疗废物回收选址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设计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提出... 为规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不确定风险,研究医疗废物回收网络中的回收中心、处理中心、处置中心等节点选址问题,以总成本最小以及总风险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运营风险的医疗废物回收选址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设计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提出p鲁棒迭代算子求解p值下界,采用轮盘赌选择,结合精英策略、均匀交叉和反向变异等遗传操作。基于仿真案例,求解确定性模型与鲁棒优化模型得到帕累托解。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鲁棒优化模型适用所有情景,且成本相对遗憾值均小于2%,能够有效应对参数不确定引起的设施选址变化。对p值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0.004≤p≤0.08时,解的质量随p值增大而上升;p值越接近下界0.004,目标值下降越迅速,越适于应对紧急情况;同时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程度和总成本对设施布局有重要影响,需对二者进行综合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废物 多目标规划 选址模型 NSGA-II算法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UAV-YOLOv8:低空无人机视觉目标检测轻量化网络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一兵 曾辉 侯少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10,共17页
针对低空无人机目标检测面临目标尺度变化大、小目标容易漏检和误检的挑战,发展了一种融合多尺度特征的目标检测轻量化网络(LMUAV-YOLOv8),通过开展消融和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并借助类激活图,对模型的决策过程进行了... 针对低空无人机目标检测面临目标尺度变化大、小目标容易漏检和误检的挑战,发展了一种融合多尺度特征的目标检测轻量化网络(LMUAV-YOLOv8),通过开展消融和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并借助类激活图,对模型的决策过程进行了解释。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特征融合网络(UAV_RepGFPN),提出新的特征融合路径以及特征融合模块DBB_GELAN,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的同时,提高特征融合网络的性能。使用部分卷积(PConv)和三重注意力机制(Triplet Attention)构建特征提取模块(FTA_C2f),并引入ADown下采样模块,通过对输入特征图维度的重新排列和细粒度调整,以提升模型中深层网络对空间特征的捕捉能力,并进一步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优化YOLOv9的可编程梯度信息(programmable gradient information,PGI)策略,设计基于上下文引导(Context_guided)的可逆架构,并额外生成三个辅助检测头,提出UAV_PGI可编程梯度方法,避免传统深度监督中多路径特征集成可能导致的语义信息损失。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及泛化能力,在VisDrone 2019测试集上开展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YOLOv8s相比,LMUAV-YOLOv8s的准确度、召回率、mAP@0.5和mAP@0.5:0.95等指标分别提升了4.2、3.9、5.1和3.0个百分点,同时参数量减少了63.9%,计算量仅增加0.4 GFLOPs,实现了检测性能与资源消耗的良好平衡。基于NVIDIA Jetson Xavier NX嵌入式平台的推理实验结果显示:与基线模型相比,该算法能够在满足实时检测要求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对于无人机实时目标检测场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借助类激活图,对算法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更优异的小尺度特征提取和高分辨率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多尺度 轻量化 YOLOv8 可编程梯度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ynamo的Revit-Midas/Civil斜拉桥模型信息转换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金标 刘鸾翔 +2 位作者 冯倩 何欣 徐荣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BIM模型不支持有限元计算,且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数据交互困难,故BIM技术正向设计过程中存在建模效率低、模型修改困难等问题,无法做到BIM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力学分析一体化,增加了结构模型建模与纠错成本.本文依托Revit和Midas/Civi... BIM模型不支持有限元计算,且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数据交互困难,故BIM技术正向设计过程中存在建模效率低、模型修改困难等问题,无法做到BIM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力学分析一体化,增加了结构模型建模与纠错成本.本文依托Revit和Midas/Civil软件平台,在Dynamo环境下采用IronPython语言设计了一套Revit-Midas/Civil的模型信息转换程序.以博士大桥主桥为对象,通过程序自动实现:1)Revit模型桥梁构件分解、截面特性计算、拉索及梁塔弹性连接处理,并转换成适用于Midas/Civil的语言格式MCT文件,实现了Revit向Midas/Civil模型信息自动转换;2)将有限元计算结果反馈到Revit模型中,对作用效应信息按数值大小赋予渐变颜色,实现了在BIM模型中显示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展示功能.本文程序可实现Revit-Midas/Civil模型信息转换,有效提高了BIM正向应用效率,弥补了BIM技术在桥梁结构分析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模型转换 Dynamo混合编程 REVIT MIDAS/CIV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诠释:历史地位、特征及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永成 朱锐 李军山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的出台,是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与以前版本的项目规范相比,“规范2023版”的项目类别更加优化、项目内容更加细化、实务应用更加灵活。当前,各地仍执行多个版本的项目规范,“... 《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的出台,是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与以前版本的项目规范相比,“规范2023版”的项目类别更加优化、项目内容更加细化、实务应用更加灵活。当前,各地仍执行多个版本的项目规范,“规范2023版”在全国范围的落地执行远未到位;另外,如何在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同时实现公平和效率,是“规范2023版”落地执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项目 技术规范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我国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分布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
17
作者 谢宜南 叶红 +3 位作者 罗洁 白玲 王璟 王瑾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及地区分布,为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4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变化。对2024年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层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人口、出生人口、地理面积,...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及地区分布,为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4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变化。对2024年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层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人口、出生人口、地理面积,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布差异。结果 近10年来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数量增长“先快后慢”。截至2024年底,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共276所,院校类型多样,平均每省级行政区8.90所;全国每千万人口、每十万出生人口和每十万平方千米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院校分别为1.96所、2.89所和2.87所。按人口、出生人口配置布点院校分布较均衡。按地理面积配置分布不均衡,差异主要源于地区内,地区间差异也较大。结论 建议控规模、提质量,尽快将高职专科助产专业纳入国控专业;通过“职普融通”拓宽升学通道,提高助产士学历层次;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省级医教协同,动态调整优化助产专业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专科 助产专业 专业设置 区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测试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鹃 张勃显 +3 位作者 张志杰 谢海宁 付金涛 王洋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随着反序列化技术在Java Web应用开发中的广泛应用,针对Java反序列化机制的攻击也日益增多,已严重威胁Java Web应用的安全性。当前主流的黑名单防范机制无法有效防御未知的反序列化漏洞利用,而现有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工具大多依赖... 随着反序列化技术在Java Web应用开发中的广泛应用,针对Java反序列化机制的攻击也日益增多,已严重威胁Java Web应用的安全性。当前主流的黑名单防范机制无法有效防御未知的反序列化漏洞利用,而现有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工具大多依赖静态分析方法,检测精确度较低。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试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工具DSM-Fuzz,该工具首先通过对字节码进行双向追踪污点分析,提取所有可能与反序列化相关的函数调用链。然后,利用基于TrustRank算法的函数权值分配策略,评估函数与反序列化调用链的关联性,并根据相关性权值对模糊测试种子分配能量。为进一步优化测试用例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反序列化特征的种子变异算法。该算法利用反序列化的Java对象内部特征优化种子变异过程,并引导模糊测试策略对反序列化漏洞调用链进行路径突破。实验结果表明,DSM-Fuzz在漏洞相关代码覆盖量方面较其他工具提高了约90%。此外,该工具还在多个主流Java库中成功检测出50%的已知反序列化漏洞,检测精确度显著优于其他漏洞检测工具。因此,DSM-Fuzz可有效辅助Java反序列化漏洞的检测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反序列化漏洞 模糊测试 污点分析 漏洞挖掘 程序调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特级三维微弱磁场测量装置的研制
19
作者 吴庆州 吴一凡 +1 位作者 田晓锐 张锦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共8页
针对市面上弱磁场测量装置成本高、精度欠佳及灵活性受限等问题,采用PNI磁场测量技术,研制了一款以RM3100为核心传感器的三维磁场测量装置,其能够进行nT级磁场强度的测量。该装置以ESP32为主控芯片融合现代通信技术与云服务技术,控制舵... 针对市面上弱磁场测量装置成本高、精度欠佳及灵活性受限等问题,采用PNI磁场测量技术,研制了一款以RM3100为核心传感器的三维磁场测量装置,其能够进行nT级磁场强度的测量。该装置以ESP32为主控芯片融合现代通信技术与云服务技术,控制舵机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显示模块,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装置端与PC端的实时同步显示,三维移动平台的手机近距离精准控制,拓展了装置的灵活性与应用场景。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装置测量得到地磁场的大小为28.93μT,其测量范围覆盖±800μT,误差在5%以内,最小测量精度为10 nT。该装置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灵活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用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磁场 esp32 通信技术 云服务 物理仿真 通电螺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全球关键元素分布与循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求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学地球”的概念于2008年提出,201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倡议,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目标:将元素周期表绘制在地球上,建立化学属性数字地球,服务于全球资源环... “化学地球”的概念于2008年提出,201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倡议,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目标:将元素周期表绘制在地球上,建立化学属性数字地球,服务于全球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问题:关键元素在地球上的时空分布和循环,全球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特点的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元素高精度分析和大数据开发技术。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全球陆地1/3地球化学基准网,提供76个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初步揭示关键元素全球分布规律,发现一批稀土元素(REE)、锂、铜和金等超常富集区,据此发现云南红河州超大规模中重稀土矿;(2)全球8个有毒重金属元素分布显示,欧洲超过风险限值的面积最大,占欧洲面积的48%,欧洲早期工业历史,没有清洁生产技术,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排放;(3)中国地球化学观测网揭示镉、汞、砷和钙4个元素近30年发生显著变化,并发现汞的循环是以纳米辰砂微粒为主,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气体形式迁移和循环;(4)地球化学大数据揭示我国7大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总体安全,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赋予绿色土地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绿色食品溯源。“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入选习总书记主持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主席声明成果清单,服务了高层决策和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球 大科学计划 关键元素 全球分布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