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黑色页岩关键带铅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1
作者 胡弘桀 彭渤 +3 位作者 邬思成 吴能球 谢淑容 杨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8-2740,共13页
本研究对湘西一带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关键带上的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铅(Pb)的分布和循环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黑色页岩相对富集SiO_(2)、Al_(2)O_(3)、Fe... 本研究对湘西一带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关键带上的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铅(Pb)的分布和循环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黑色页岩相对富集SiO_(2)、Al_(2)O_(3)、Fe_(2)O_(3)等惰性组分和Pb、Zn、Cu、Cd等重金属,而亏损MgO、Na_(2)O、K_(2)O等活性组分.黑色页岩关键带上Pb含量变化在2.3—80 mg·kg^(−1)之间,分布不均匀.且Pb富集不明显(EF<1.5),自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黑色页岩土壤,其富集程度趋于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的Pb等重金属活动性较强,Pb随黄铁矿等硫化物氧化分解而淋滤释出,淋滤释出率平均达−21.9%(n=36);Pb等重金属在黑色页岩风化的淋滤释出后,于成土作用过程中进一步被淋滤释出,淋滤释出率平均达−29.8%(n=36).黑色页岩风化-成土过程中Pb的淋滤释出与黑色页岩中钙质含量低,硫化物氧化分解产生的酸难于被中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关键带 主量元素 风化-成土作用 PB 的活动性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富碱斑岩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磊 赵萌生 +10 位作者 程琰勋 潘江涛 管继云 张亚 徐杰 陈伟志 王浩宇 黄加忠 杨明龙 巴永 王守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28,共17页
富碱斑岩带分布较广,目前对其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等以滇中姚安富碱斑岩为例,通过对其化学风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富碱斑岩成土过程中元素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丰富碱性岩浆岩风化成土理论。笔者等分析了富碱斑... 富碱斑岩带分布较广,目前对其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等以滇中姚安富碱斑岩为例,通过对其化学风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富碱斑岩成土过程中元素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丰富碱性岩浆岩风化成土理论。笔者等分析了富碱斑岩风化过程中的矿物风化特征、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化学风化趋势、元素迁移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富碱斑岩各风化层元素含量与基岩具有继承性,体现了原位风化的特征,符合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云南境内上扬子地块岩石的风化特征;与大陆上地壳组成(UCC)相比,风化成土过程中Ca、Na、K等阳离子强烈淋失亏损,Fe、Al富集;化学风化过程主要发生脱Ca、Na、K、Mg、Si与富Al、Fe作用,风化早期主要为去Ca、去Na过程,风化中、晚期为去K、去Mg、富Al、富Fe过程,并伴随着强烈的脱硅作用;结合迁移系数,常量元素活动性强弱顺序为:Ca>Na>K>Mg>Si>Al>Fe;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一方面主要受地球化学性质相似的常量元素行为控制,另一方面受Al、Fe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吸附作用的影响,Sm、Nb、Sc、Th、Ti、U、Y、Cu、Cr、Ni随风化原地残余富集,Ba、Rb、Sr与K、Na、Ca、Mg等常量元素行为一致,随风化而淋失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化学风化 常量元素 成土过程 地球化学行为 主控因素 姚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朱锋 李萌 +3 位作者 薛生国 邹奇 吴昊 王琼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4-1183,共10页
以华中地区某氧化铝企业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赤泥堆场(1a,10a,20a)0—20 cm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赤泥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堆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重组有机... 以华中地区某氧化铝企业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赤泥堆场(1a,10a,20a)0—20 cm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赤泥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堆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重组有机碳约占赤泥总有机碳的97.24%—99.11%,以粗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为主。3种堆存时间(1a,10a,20a)赤泥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1—1.85、2.62—2.95、3.52—4.15 g/kg。颗粒有机碳含量在2—1 mm粒级赤泥团聚体中最高,随赤泥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高,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低。这表明自然风化过程增加了赤泥有机碳组分含量,提高了赤泥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自然风化过程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土壤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碳酸盐岩风化壳与喀斯特成土作用 被引量:69
4
作者 李景阳 王朝富 樊廷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作者发现,在碳酸盐岩形成的红粘上风化壳中,往往保留着基岩的残留结构和构造,通过野外观察、系统取样分析,本文以一种新的观点探讨了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形成过程,认为地下水的差异溶蚀和选择交代是喀斯特的主要成土作用,同时也讨论了环境... 作者发现,在碳酸盐岩形成的红粘上风化壳中,往往保留着基岩的残留结构和构造,通过野外观察、系统取样分析,本文以一种新的观点探讨了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形成过程,认为地下水的差异溶蚀和选择交代是喀斯特的主要成土作用,同时也讨论了环境因素对成土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壳 岩溶 成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形成速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志刚 万木春 +1 位作者 孙佳佳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2,共9页
强烈的人为作用造成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严重,并导致了石漠化。而碳酸盐岩风化后残留物极少,土壤形成速度极慢,又导致石漠化的恢复极难。因此,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壤形成与流失的矛盾。目前对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的... 强烈的人为作用造成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严重,并导致了石漠化。而碳酸盐岩风化后残留物极少,土壤形成速度极慢,又导致石漠化的恢复极难。因此,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壤形成与流失的矛盾。目前对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的计算,都是基于剖面上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来推算的,溶蚀速率是通过灰岩标准试片溶蚀速率确定的,只考虑了岩-土接触面上的碳酸盐岩溶蚀速率,不考虑碳酸盐岩岩层间和岩体内部的风化作用。而可以包含以上3种成土模式的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则是在花岗岩地区建立起来的,应用在碳酸盐岩上,必须对其进行修正。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与花岗岩的差异较大,碳酸盐岩的风化分成2个过程,即碳酸盐岩风化形成残积物和残积物进一步风化形成土壤。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风化速率计算中增加残积物风化模块,以区分碳酸盐岩基岩与残积物2个不同风化过程的方法,来修正基于花岗岩建立的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以适合碳酸盐岩上土壤形成速率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石漠化 碳酸盐岩风化 土壤形成速率 花岗岩 溶蚀速率法 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纹化对皖南红土特征剩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晓雯 韩志勇 +2 位作者 李徐生 房迎三 王晓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皖南的红土是形成于亚热带的风尘沉积,建立红土的年代框架主要依据磁性地层,但红土磁性地层的可靠性却存在争议.为查明风化作用对古地磁特征剩磁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安徽宣城官塘的红土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显示,均质红... 皖南的红土是形成于亚热带的风尘沉积,建立红土的年代框架主要依据磁性地层,但红土磁性地层的可靠性却存在争议.为查明风化作用对古地磁特征剩磁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安徽宣城官塘的红土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显示,均质红土层的特征剩磁比较稳定,而网纹红土层的特征剩磁方向不稳定,极性变化频繁,难以准确划分出极性界线.岩石磁学的研究表明,均质红土与网纹红土的载磁矿物种类与含量不完全相同,原因在于沉积后强烈的网纹化作用,一方面使得原生碎屑磁性矿物发生转变,含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形成了较多的次生磁性矿物,碎屑剩磁因此受到化学剩磁的严重干扰,导致常规方法获得的网纹红土的特征剩磁方向不可靠.据此我们认为在皖南网纹红土层内确定的B/M界线需要慎重对待.这一发现对其它南方网纹红土的古地磁测年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岩石磁学 特征剩磁 网纹化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紫色岩风化成土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永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5期527-531,共5页
对四川盆地7个主要地层组的紫色泥页岩研究结果表明,除难风化的飞仙关组页岩外,年风化崩解厚度平均达1.5~4cm,并具有季节动态变化,高温多雨的7、8、9月崩解量占全年的60%以上。岩块风化成土率(<2mm)和化泥率(<0.25mm),除飞仙关... 对四川盆地7个主要地层组的紫色泥页岩研究结果表明,除难风化的飞仙关组页岩外,年风化崩解厚度平均达1.5~4cm,并具有季节动态变化,高温多雨的7、8、9月崩解量占全年的60%以上。岩块风化成土率(<2mm)和化泥率(<0.25mm),除飞仙关组页岩外,每年达20~50%和2~14%以上,3年分别达50~95%和3~20%以上。遂宁组紫色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成土率和较低的化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上因素 风化作用 四川盆地/紫色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风化及成壤过程中元素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研 李王成 +5 位作者 王霞 赵自阳 刘学智 王帅 董亚萍 李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为了解压砂地砾石风化及成壤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岩石风化及其影响因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及演化、土壤中微量元素活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通过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岩石风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岩石物理特性等方... 为了解压砂地砾石风化及成壤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岩石风化及其影响因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及演化、土壤中微量元素活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通过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岩石风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岩石物理特性等方面,对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较少;而对土壤元素的研究也多是集中在土壤层面,并没有将风化和成壤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土壤微量元素活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土壤环境和人为开垦的,而针对风化过程对微量元素活动性影响的研究很少,分析各种影响下岩石风化产物对土壤元素迁移和富集的影响方面研究更不多见。因此,如果能深入的探索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与宁夏当地压砂地结合,进一步探索各种风化产物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将风化与成壤系统地结合起来,探索风化作用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影响,对土壤发育以及植株生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风化 风化成壤 元素行为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