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rdination-theoretic approach to modelling grid service composition process
1
作者 Meng Qian Zhong Liu +2 位作者 Jing Wang Li Yao Weimi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4期713-720,共8页
A grid service composite process is made up of complex coordinative activities.Developing the appropriate model of grid service coordinative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grid service composition.Accor... A grid service composite process is made up of complex coordinative activities.Developing the appropriate model of grid service coordinative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grid service composition.According to the coordination theory,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the grid service composition by using UML 2.0,and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modelling the grid service composi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coordination theory.This approach helps not only to analyze accurately the task activities and relevant dependencies among task activities,but also to facilitat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grid service orchestration to further realize the connectivity,timeliness,appropriateness and expansibility of the grid service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modelling grid service service composition coordinatio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重优化-云模型的土石坝运行安全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建伟 毋伟涛 +4 位作者 侯鸽 黄锦林 王兵鹏 刘洪泽 呼梓旭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针对土石坝运行安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及人为设定的权重恒定不变的问题,通过决策实验室法分析指标内部联系,联合变权理论依据指标状态值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得到一种考虑指标相关性及指标状态值的优化权重。并探究常权... 针对土石坝运行安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及人为设定的权重恒定不变的问题,通过决策实验室法分析指标内部联系,联合变权理论依据指标状态值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得到一种考虑指标相关性及指标状态值的优化权重。并探究常权权重与优化权重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影响,识别影响土石坝运行安全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结合云模型能有效处理监测信息和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问题的优点,构建权重优化-云模型的土石坝运行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和龙水库的土石坝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运行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云生成的云滴大部分落在“安全”与“基本安全”之间;结合云相似度计算结果,和龙水库与“安全”和“基本安全”的相似度分别为32.5%和16.3%,由最大相似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为“安全”。与常权权重相比,两者的评价结果一致,但对“安全”的隶属度从40.7%降低到了32.5%,体现出指标相关性及指标状态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评价结果与和龙水库现状吻合,印证本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且该方法考虑了指标相关性及实测指标对权重的影响,并结合云模型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评估土石坝的运行状态,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大坝的安全状况,可为大坝运行安全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综合评价 决策实验室 层次分析 变权理论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Modeling by Fuzzy Nets
3
作者 Xingui, H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4期25-31,共7页
Fuzzy technology is a newly developed discipline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In the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to many areas, such as process control, diagnosis, evalu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s... Fuzzy technology is a newly developed discipline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In the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to many areas, such as process control, diagnosis, evalu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scheduling, especially in simulation where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s can not or very hard be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fuzzy simulation, two fuzzy nets will first be presented, which are quite suitable for modeling the parallel or concurrent systems with fuzzy behavior. Then, a concept of active simul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in which the simulation model not only can show its fuzzy behavior, but also has a certain ability which can actively perform many very useful actions, such as automatic warning, realtime monitoring, simulation result checking, simulation model self-adapting, error recovery, simulating path tracing, system states inspecting and exception handling, by a unified approach while some specified events occur. The simulation model described by this powerful simulation modeling tool is concurrently driven by a network interpreter and an event monitor that all can be implemented by software or hardware. Besides, some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are given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hardware Computer software decision theory Fuzzy sets Mathematical models MONITORING Parallel processing systems Petri nets process control Random processes SCHEDU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致因间作用关系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鑫 闫奕欣 +3 位作者 毛占利 姜传胜 余孝东 王仪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4357,共11页
为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基于设计的“452”逻辑架构,构建了事故致因数据库,定量解析致因及作用关系权重,并通过优化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模型及决策与实验室(Dec... 为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基于设计的“452”逻辑架构,构建了事故致因数据库,定量解析致因及作用关系权重,并通过优化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模型及决策与实验室(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分析法的叠加模型(STAMP-DEMATEL),推演关键致因及其作用关系,搭建致因分层控制结构,系统分析安全约束管控策略。研究揭示了监督检查计划落实、作业行为管理、关键技术水平等6个关键致因及监督检查计划落实-关键技术水平、作业行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等5对关键作用关系,涉及政府与企业、企业内部两类主体关系范畴,管-人、管-物两类要素关系。对关键作用关系进行致因、要素、主体层面安全约束的系统分析,可为整个安全生产系统平衡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在支持系统风险管理、监管资源分配、风险预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事故致因 作用关系 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 决策与实验室(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理论的通信认知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廉霄兴 宋勇 +3 位作者 朱军 王淑玲 叶晓舟 欧阳晔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结合当前大语言模型增强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双通道理论的通信认知增强技术框架(telecom augmented cognition architecture,TACA),解决大语言模型在通信领域应用中专业知识不足、推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实现面向通信复杂问题的认知推... 结合当前大语言模型增强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双通道理论的通信认知增强技术框架(telecom augmented cognition architecture,TACA),解决大语言模型在通信领域应用中专业知识不足、推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实现面向通信复杂问题的认知推理增强、知识融合增强、模型工具增强和自主决策执行增强等应用能力。针对不同的通信业务场景给出了相应技术应用参考,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认知增强方案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所提出的通信认知增强技术框架可作为未来通信行业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认知增强 双通道理论 自主决策执行 电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决策过程建模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钱猛 刘忠 +1 位作者 姚莉 张维明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分析协调理论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军事决策过程的建模,基于UML2.0的用例图,提出了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决策过程建模方法。应用该建模方法,有利于分析军事决策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活动及其相关依赖,为指挥员实施平行决策,并发地制订和确定作... 在分析协调理论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军事决策过程的建模,基于UML2.0的用例图,提出了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决策过程建模方法。应用该建模方法,有利于分析军事决策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活动及其相关依赖,为指挥员实施平行决策,并发地制订和确定作战方案(Course of Action)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军事决策过程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建模 军事决策过程 协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系统柔性的工作流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范玉顺 吴 澄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33-839,共7页
针对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描述能力和柔性上存在的严重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理论和反馈机制的工作流建模方法.该方法扩展了传统活动网络模型,提出了新的建模机制,增加了请求、服务、协调、多实例化等新的建模元素.详细给出了扩展建... 针对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描述能力和柔性上存在的严重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理论和反馈机制的工作流建模方法.该方法扩展了传统活动网络模型,提出了新的建模机制,增加了请求、服务、协调、多实例化等新的建模元素.详细给出了扩展建模元素的实现机制和应用场景,同时还给出了两个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活动网络模型相比,该建模方法在提高模型描述能力、降低模型复杂性、提高系统柔性及适应性方面有明显优点,对于设计开发高可靠性、柔性和适应性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管理系统 协调理论 柔性 企业经营过程重组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过程的追踪:基于眼动的证据 被引量:41
8
作者 魏子晗 李兴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9-2041,共13页
利用过程追踪技术实现对"决策过程"的追踪,或能真正解答"人类是如何做出决策"这一科学问题。在各种过程追踪技术中,眼动技术由于具有无干扰性、适用范围广泛、采集信息多样等独一无二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 利用过程追踪技术实现对"决策过程"的追踪,或能真正解答"人类是如何做出决策"这一科学问题。在各种过程追踪技术中,眼动技术由于具有无干扰性、适用范围广泛、采集信息多样等独一无二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策研究中,为验证和比较不同决策理论的不同假设和预测做出了贡献。本文介绍了眼动技术如何被应用于验证补偿性决策理论与非补偿性决策理论对风险决策过程的不同假设,眼动技术如何用于检验多次决策与单次决策的决策过程差异,以及眼动技术如何用于检验"剔除–关注模型"与"齐当别决策模型"对多属性决策中共享信息发挥作用机制的不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过程追踪技术 眼动技术 补偿性决策理论 非补偿性决策理论 单次决策 多次决策 剔除-关注模型 齐当别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军事决策过程的协调理论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钱猛 刘忠 +1 位作者 姚莉 张维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7-201,共5页
联合作战要求参战各方克服组织、经验、资源和技能的差异,共同协作。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决策过程建模有助于理解作战活动的共同结构,有助于识别作战活动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在分析协调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 联合作战要求参战各方克服组织、经验、资源和技能的差异,共同协作。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决策过程建模有助于理解作战活动的共同结构,有助于识别作战活动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在分析协调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基于协调理论的军事决策过程建模方法,使用UML2.0建立了一般军事决策过程的协调理论模型,并着重考虑了协调活动及其依赖、协调机制及其异常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分析军事决策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及其依赖属性,为指挥员准确地制订和确定作战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军事决策过程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依赖建模 军事决策过程 协调理论 UML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软件测试过程的博弈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小乐 王轶辰 阮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7-802,共6页
为分析软件测试的动态过程及其中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博弈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测试过程建模分析方法 .建立了一种软件测试过程的博弈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对测试过程中的各方决策条件和博弈均衡条件进行了讨论 ,其结论有助于... 为分析软件测试的动态过程及其中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博弈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测试过程建模分析方法 .建立了一种软件测试过程的博弈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对测试过程中的各方决策条件和博弈均衡条件进行了讨论 ,其结论有助于理论分析和解决“测试策略选择”和“何时停止测试”等问题 .由于考虑了参与软件测试活动的各方利益和可能行为 ,此方法较之软件测试控制论更能够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解释 .本模型可为软件测试规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决策 均衡 软件测试过程 随机性测试 选择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在军事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慧明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3-904,共12页
直觉决策是以决策者经验为基础的无意识的决策过程。现代战争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要求指挥员在战场当中要善于利用直觉进行快速决断。受到决策的双系统理论以及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思想的影响,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直觉决策是以决策者经验为基础的无意识的决策过程。现代战争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要求指挥员在战场当中要善于利用直觉进行快速决断。受到决策的双系统理论以及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思想的影响,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直觉决策在制定作战计划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培养指挥员直觉决策能力的方法,作战条令中也逐渐融入了直觉决策的理念。美军的研究发现和实践结果不仅揭示了基于经验的直觉决策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而且对我军培养适合于未来战争的优秀指挥人才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决策 指挥员 决策的双系统理论 再认启动决策模型 美军作战条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战略对应的IT项目组合决策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志杰 胡克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01-1306,共6页
构建了基于战略对应的IT项目组合选择模型,其中,模糊集理论用来刻画不确定信息;融合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模糊网络分析框架,用来评估、加强IT项目目标与企业战略的对应.根据风险、成本等方面信息,建立模糊0-1整数规划;利用定性可能性理论,... 构建了基于战略对应的IT项目组合选择模型,其中,模糊集理论用来刻画不确定信息;融合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模糊网络分析框架,用来评估、加强IT项目目标与企业战略的对应.根据风险、成本等方面信息,建立模糊0-1整数规划;利用定性可能性理论,把模糊组合选择模型转化成一般整数规划形式以求解.最后用案例说明模型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息项目 组合管理 组合决策模型 战略对应 模糊网络分析法 定性可能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玉祥 宋子岭 +2 位作者 杨星辰 范军富 祁文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4-271,共8页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露天开采对气体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绿色度"理论,提出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体系.通过理论分析,选取5个层面14项指标作为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指标,...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露天开采对气体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绿色度"理论,提出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体系.通过理论分析,选取5个层面14项指标作为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指标,建立可拓物元模型,计算关联度矩阵;引入博弈论,结合3标度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绿色度"对评价等级的关联度确定待评矿山气体环境"绿色度"等级,并通过级别变量特征值反映"绿色度"等级波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能够合理评价露天煤矿开采与气体环境的协调关系,并可准确评判其"绿色度"等级的波动趋势,为矿山调整生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运用该方法对某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进行评价,得出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0.780,评定为II级,但有向III级波动的可能;通过调整开采工艺及开采程序等措施,其气体环境绿色度可以提升为I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绿色度 绿色矿山 可拓物元模型 气体环境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耦合因素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 被引量:23
14
作者 程杉 赵子凯 +1 位作者 陈诺 于子豪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4-201,208,共9页
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利共赢的前提之一是如何有效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而电动汽车时空转移的随机性和转移过程中各因素的耦合性增加了充电负荷预测的难度,文中提出一种计及动态转移规划和耦合因素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 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利共赢的前提之一是如何有效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而电动汽车时空转移的随机性和转移过程中各因素的耦合性增加了充电负荷预测的难度,文中提出一种计及动态转移规划和耦合因素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出行链技术建立含多类型电动汽车的单体出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交通流量、行驶路况和温度,构建电动汽车的单位里程能耗数学模型。然后,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理论,考虑剩余行程和路网拥堵信息,动态更新路网信息和随机规划电动汽车时空转移路径。最后,基于算例,对比分析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负荷在不同策略、职能区域和出行日情况下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能够全面反映电动汽车车主的出行决策,且预测结果能真实反应电动汽车类型和职能区域不同导致的充电负荷在幅值和分布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理论 出行链 能耗模型 充电负荷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的脑机制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甄珍 秦绍正 +2 位作者 朱睿达 封春亮 刘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社会决策 双加工理论 双向交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累积前景理论的山区铁路选线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笑然 李远富 +1 位作者 高升 张翼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7,共7页
针对山区铁路选线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系统量化问题,以及方案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呈现出的有限理性等心理行为,提出基于云模型和累积前景理论的山区铁路选线决策方法。选取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及环境影响和社会政治经济意义... 针对山区铁路选线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系统量化问题,以及方案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呈现出的有限理性等心理行为,提出基于云模型和累积前景理论的山区铁路选线决策方法。选取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及环境影响和社会政治经济意义4个方面12个影响因素,建立线路方案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云模型量化定性指标,通过梯形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宏观指标主观权重,使用CRITIC法和灰靶贡献度确定微观指标客观权重,主观结合客观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值;根据累积前景理论计算备选方案的综合前景价值,确定最优方案。以成贵铁路宜宾至威信段3个可行线路走向方案为例,对决策方法进行验证,得出方案Ⅰ为最优方案,与专家建议一致。实例应用表明,该决策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可为山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决策方法 云模型 累积前景理论 梯形模糊层次分析 CRITIC法 灰靶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I 模型在道德决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科朋 杨凌倩 +2 位作者 吴家虹 薛宏 张姝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2-2113,共12页
道德决策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道德观或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时,对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利弊权衡并做出最终选择。道德两难困境是研究道德决策的经典范式,而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受到诸多质疑,道德两难困境的不现实性及缺乏有效指标... 道德决策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道德观或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时,对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利弊权衡并做出最终选择。道德两难困境是研究道德决策的经典范式,而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受到诸多质疑,道德两难困境的不现实性及缺乏有效指标量化功利论和道义论倾向,无法对道德决策进行准确解释。针对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不足,道德决策CNI模型通过多项式建模的方法,分别计算个体对结果(Consequences)的敏感性、对道德规范(moral Norms)的敏感性以及个体的行为反应偏好(Inaction versus action),能够更清晰的识别影响道德决策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应围绕影响道德决策的其他因素、道德情境的生态效度以及跨文化适用性等方面继续完善CNI模型,并进一步探索道德决策的潜在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决策 道德两难困境 CNI 模型 双加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概率检索模型
18
作者 李洲 屈家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本文从Bayes决策理论和Neyman—Pearson定理出发,给出了一种情报检索的序贯方法。
关键词 情报检索 决策 数学模型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差分学习的充电站有序充电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江明 许庆强 季振亚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7,共7页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是智能用电领域的重要议题。传统的模型驱动方法需对充电行为建模,但受相关参数的强随机性等影响,相关模型不能完全反映充电行为的不确定性。考虑到数据驱动下的无模型强化学习(MFRL)具有不依赖先验建模、适应强非线性...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是智能用电领域的重要议题。传统的模型驱动方法需对充电行为建模,但受相关参数的强随机性等影响,相关模型不能完全反映充电行为的不确定性。考虑到数据驱动下的无模型强化学习(MFRL)具有不依赖先验建模、适应强非线性关系样本数据的优势,提出将其应用于充电站的有序充电负荷优化。针对性地构建以用户充电需求能否获得满足为状态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并利用充电完成度指标和满意度惩罚项改进代价函数。具体采用增量式的时序差分学习(TDL)算法训练历史数据,以保证数据规模下的计算性能。算例以充电站实测数据为环境,结果表明,在无需对充电行为进行先验建模的情况下,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制定充电站有序充电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无模型强化学习 数据驱动方法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高地温隧道施工热害控制技术评价方法
20
作者 周泽华 《铁道标准设计》 2025年第10期192-200,230,共10页
针对长大深埋隧道施工中日益突出的高温高湿热害问题,建立高地温隧道热害主动控制技术的评价方法,为施工单位在不同工况下优选降温措施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选取降温幅度、降湿幅度、降温时间、降湿时间、热害控制费... 针对长大深埋隧道施工中日益突出的高温高湿热害问题,建立高地温隧道热害主动控制技术的评价方法,为施工单位在不同工况下优选降温措施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选取降温幅度、降湿幅度、降温时间、降湿时间、热害控制费用及热舒适性指标标准有效温度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优化决策模型,构建一种层次分析法与邻域粗糙集理论协同计算的组合赋权法,以此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并依据层次分析法方案层权向量解析特定工况下的最优降温措施。该方法可量化各热害控制技术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实现对不同降温措施的客观排序与优选。研究表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地温隧道施工阶段的热害控制决策、风险评估及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地温隧道 热害控制技术 组合赋权 层次分析法 邻域粗糙集理论 优化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