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订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加外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各合并症评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订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加外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各合并症评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加外痔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目的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的37例SRAE和60例PP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热、术后肛管狭窄、便秘发生、抗生素使用及12个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SRAE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9),多伴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P<0.001),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发热少、使用抗生素少,无术后肛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短(P<0.001),但住院费用较PPH组高(P<0.00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率(P=0.067)、术前和术后血常规(P=0.154,P=0.2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痔复发或再次手术作为联合终点,经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SRAE治疗痔安全可靠,在减少感染出血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PPH有明显优势,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临床上其他常规的微创手术。因此,SRAE仅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治疗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吻合器痔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PPH患者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液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0.06%(A组)、0.1%(B组)...目的观察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吻合器痔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PPH患者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液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0.06%(A组)、0.1%(B组)、0.14%(C组),剂量均为5ml。记录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尿急时间、排尿时间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最大运动阻滞程度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最大运动阻滞所需时间、伤口感觉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和尿急时间A组明显短于B、C组(P<0.05)。肛门运动恢复时间和排尿时间A、B组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0.06%或0.1%等比重布比卡因5ml腰麻能满足PPH的需要,且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低。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与改良痔环切术(improved circular hemorrhoidectomy,ICH)对于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Ⅲ~Ⅳ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PH组...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与改良痔环切术(improved circular hemorrhoidectomy,ICH)对于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Ⅲ~Ⅳ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PH组,40例)和对照组(ICH组,40例),对手术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坠胀、尿储留、控便失调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总体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实验组4例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较改良痔环切术更为简单、安全,是一种微创手术,在控制费用的前提下,PPH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模式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PPH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PCIA组: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 mg+0.9...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模式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PPH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PCIA组: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 L术后静脉注射,背景输入剂量为2 m L·h-1,单次PCA量为1 m L,间隔时间15 min; PCEA组: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40μg+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 m L术后硬膜外注射,背景输入剂量4 m L·h-1,单次PCA量为2 m L,间隔时间15 min,每日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PCA24,48 h内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 h时,PCIA组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PCEA组,BCS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6 h时,PCIA组Bromage分级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24,48 h PCIA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PCEA组(P<0.05)。PCIA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5例,明显多于PCEA组(P<0.05)。结论 PCEA用于PPH术后镇痛,可提供良好的舒适度,优于PCIA。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的疗效及术后尿潴留(UR)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PPH术治疗的120例Ⅲ~Ⅳ期环状脱垂痔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和验证集30例,根据术...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的疗效及术后尿潴留(UR)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PPH术治疗的120例Ⅲ~Ⅳ期环状脱垂痔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和验证集3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UR将训练集分为UR组26例和Non-UR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验证集验证。结果PPH术疗效总有效率89.17%,术后便血评分、β-EP、IL-17、IL-6、5-HT、CRP、TNF-α水平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18,P=0.006)、静脉补液量(OR=1.780,P=0.007)、术后SAS评分(OR=1.879,P=0.002)、术后镇痛泵(OR=1.218,P=0.001)、术后24 h VAS评分(OR=1.547,P=0.003)是UR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风险值为0.93。训练集和验证集ROC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878,验证集校准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良好。结论PPH术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疗效较好,高龄、静脉补液量多、术后SAS和VAS评分高、使用镇痛泵是UR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工作效能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订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加外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各合并症评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加外痔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
文摘目的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的37例SRAE和60例PP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热、术后肛管狭窄、便秘发生、抗生素使用及12个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SRAE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9),多伴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P<0.001),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发热少、使用抗生素少,无术后肛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短(P<0.001),但住院费用较PPH组高(P<0.00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率(P=0.067)、术前和术后血常规(P=0.154,P=0.2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痔复发或再次手术作为联合终点,经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SRAE治疗痔安全可靠,在减少感染出血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PPH有明显优势,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临床上其他常规的微创手术。因此,SRAE仅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治疗选择。
文摘目的观察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吻合器痔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PPH患者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液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0.06%(A组)、0.1%(B组)、0.14%(C组),剂量均为5ml。记录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尿急时间、排尿时间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最大运动阻滞程度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最大运动阻滞所需时间、伤口感觉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和尿急时间A组明显短于B、C组(P<0.05)。肛门运动恢复时间和排尿时间A、B组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0.06%或0.1%等比重布比卡因5ml腰麻能满足PPH的需要,且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低。
文摘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与改良痔环切术(improved circular hemorrhoidectomy,ICH)对于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Ⅲ~Ⅳ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PH组,40例)和对照组(ICH组,40例),对手术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坠胀、尿储留、控便失调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总体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实验组4例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较改良痔环切术更为简单、安全,是一种微创手术,在控制费用的前提下,PPH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模式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PPH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PCIA组: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 L术后静脉注射,背景输入剂量为2 m L·h-1,单次PCA量为1 m L,间隔时间15 min; PCEA组: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40μg+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 m L术后硬膜外注射,背景输入剂量4 m L·h-1,单次PCA量为2 m L,间隔时间15 min,每日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PCA24,48 h内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 h时,PCIA组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PCEA组,BCS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6 h时,PCIA组Bromage分级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24,48 h PCIA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PCEA组(P<0.05)。PCIA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5例,明显多于PCEA组(P<0.05)。结论 PCEA用于PPH术后镇痛,可提供良好的舒适度,优于PCIA。
文摘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的疗效及术后尿潴留(UR)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PPH术治疗的120例Ⅲ~Ⅳ期环状脱垂痔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和验证集3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UR将训练集分为UR组26例和Non-UR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验证集验证。结果PPH术疗效总有效率89.17%,术后便血评分、β-EP、IL-17、IL-6、5-HT、CRP、TNF-α水平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18,P=0.006)、静脉补液量(OR=1.780,P=0.007)、术后SAS评分(OR=1.879,P=0.002)、术后镇痛泵(OR=1.218,P=0.001)、术后24 h VAS评分(OR=1.547,P=0.003)是UR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风险值为0.93。训练集和验证集ROC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878,验证集校准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良好。结论PPH术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疗效较好,高龄、静脉补液量多、术后SAS和VAS评分高、使用镇痛泵是UR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工作效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