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方法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周胜 杨晶琼 +2 位作者 刘鹏飞 吕帅 姚远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了科学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分析云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PMC)方法,利用2009-2023年云南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震相和台站信息等数据,计算了云南地震台网在云南地区的平均地震监测能力和在... 为了科学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分析云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PMC)方法,利用2009-2023年云南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震相和台站信息等数据,计算了云南地震台网在云南地区的平均地震监测能力和在不同深度的监测能力,得到滇中、滇西局部地区的基于概率的完备性震级M_(P)=1.5,云南全境基本都能监测到2.5级地震。评估了研究时段内云南地震台网台站监测能力的演变,发现部分台站的监测能力持续下降。但自2018年增加20个台站后,云南2.0及2.5级地震的监测范围有一定的扩大,但微震监测能力提升不明显,可能是因为2018年以来云南一直处于小震弱活动状态。最后,对应用PMC方法规划提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备震级 地震监测能力 PMC方法 云南地震台网 检测概率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现今地壳变形特征与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长云 尹海权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404,共21页
文中基于GNSS速度场结果利用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获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地区现今的地壳变形特征。基于活动块体基本概念,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数据将新疆及其邻区划分为17个活动块体,利用三维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活... 文中基于GNSS速度场结果利用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获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地区现今的地壳变形特征。基于活动块体基本概念,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数据将新疆及其邻区划分为17个活动块体,利用三维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基于块体划分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91个潜在地震危险区。将基于GNSS速度场反演得到的断层滑动速率、面应变率等大地测量结果应用到经典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中,给出各潜在危险区的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结果,并综合分析了乌什7.1级地震与区域地壳变形特征和强震概率预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速度场、应变率场和主要边界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速度场方向变化与动力背景有关,大小变化与天山构造带的吸收作用有关。南天山西段主压应变特征最为明显,其次是阿尔金断裂带。各块体边界断裂带中NW走向的断裂带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NE或近EW向的断裂带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整个天山地区以挤压变形为主。基于乌什地震震前数据获取的高概率危险区段主要集中在南天山西段,包括NE走向的迈丹断裂带、那拉提断裂带和乌孙山脊断裂带,NW走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和克孜勒陶断裂带北西段等。北天山强震危险概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包括阜康断裂带、博格达断裂带西段等。乌什7.1级地震发生在高发震概率迈丹断裂带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地壳变形 应变率 块体模型 滑动速率 概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风险概率预测及预报效能检验
3
作者 李冬梅 郑建常 苑争一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目录,应用时间相依的地震复发间隔混合概率模型,开展华北地区中小地震的中、短期概率预测研究,计算并绘制未来3个月、半年、1年内华北地区发生3、4级以上中小地震的概率分布云图。检验结果显示,3、4级以上...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目录,应用时间相依的地震复发间隔混合概率模型,开展华北地区中小地震的中、短期概率预测研究,计算并绘制未来3个月、半年、1年内华北地区发生3、4级以上中小地震的概率分布云图。检验结果显示,3、4级以上中小地震基本都发生在此前给出的地震风险概率相对高的区域。研究认为,该方法在日常地震分析工作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震情趋势分析判定提供强有力支撑依据。基于2021年和2022年华北地区地震风险概率预测结果,应用Molchan图表法检验该预测模型的预报效能,显示其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合理有效地估算地震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概率模型 地震预报 Molchan检验 效能评价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单元失效概率研究
4
作者 李泽 陆志明 +2 位作者 张小艳 彭普 郭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 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离散思想、随机规划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变异性的土石坝可靠度分析新算法。基于单元失效概率理论,计算了坝体不同部位的失效概率,从而全面评估土石坝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对坝坡下游进行抗滑桩支护后,在正常蓄水位和地震工况下的土石坝失效概率分别降低了1.90%和17.56%,表明抗滑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有限单元法和毕肖普法),新算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32%,且计算效率提高了98.31%,表明该算法能够精确、高效地预测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区域,为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稳定性分析 单元失效概率 地震作用 拟静力法 蒙特卡洛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元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演化分析
5
作者 刘平 倪晓霞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根据以往地震发生后现场实际破坏数据可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已造成严重的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需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演化分析。为了解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首先基于突发事件知识元模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 根据以往地震发生后现场实际破坏数据可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已造成严重的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需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演化分析。为了解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首先基于突发事件知识元模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其次基于贝叶斯模型,明确构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演化贝叶斯网络的节点变量及其取值范围,根据这些节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专家打分,建立贝叶斯网络图和节点变量条件概率模型。并利用证据理论将概率融合修正,计算次生地质灾害下关键节点状态概率,实现事故关键情景的推演。最后结合知识元模型和构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元 贝叶斯网络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概率分析 情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变径孔板螺旋流的水力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赵廷红 巩笑笑 +1 位作者 王立强 宋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8,19,共5页
针对多级变径孔板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的现状,引入收缩角与扭转角概念,构建新型多级变径孔板,基于前期物理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定雷诺数、变收缩角、变扭转角的多种组合工况,对该装置内各监测断面的三相速度、装置内空化数的沿程... 针对多级变径孔板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的现状,引入收缩角与扭转角概念,构建新型多级变径孔板,基于前期物理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定雷诺数、变收缩角、变扭转角的多种组合工况,对该装置内各监测断面的三相速度、装置内空化数的沿程变化规律及装置的消能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收缩角时,随着扭转角的增大,轴向速度的波动程度逐渐减弱,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整体波动相对较小;定雷诺数时,同一断面处的空化数随收缩角或扭转角的增大而减小;该装置的消能率随扭转角增大而增大,随收缩角增大而减小。在研究的8种组合工况中,收缩角为15°、扭转角为12°时该装置的消能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板消能 数值模拟 三相速度 空化数 消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作用的库岸边坡风险率等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世佳 林潮宁 +2 位作者 陈文龙 杜效鹄 李同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传统的考虑地震作用的边坡风险率分析普遍采用特定地震参数作为计算的前置条件,忽略了地震参数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地震作用下的库岸边坡综合风险率等级评估方法,即首先采用极值Ⅱ型分布模型建立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峰值加速度(P... 传统的考虑地震作用的边坡风险率分析普遍采用特定地震参数作为计算的前置条件,忽略了地震参数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地震作用下的库岸边坡综合风险率等级评估方法,即首先采用极值Ⅱ型分布模型建立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峰值加速度(PGA)概率密度函数;然后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改进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库岸边坡的失效概率,在全概率理论框架下进行积分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综合风险率;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库岸边坡进行风险率分析。结果表明,该库岸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综合风险率为0.0994,对应5级风险概率,可见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不同PGA的发生概率及滑动面内部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可对工程的风险率等级作出合理客观评价,且提高了评估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地震概率 设计基准期 改进一次二阶矩法 综合风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视应力及b值的区域发震概率计算——以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段为例
8
作者 孙强 李国一 +3 位作者 王鹏 张正帅 李翠芹 李冬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91,共12页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得到奇异值背景下的b值,使地壳应力强弱与b值得到统一。3)运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计算参考区剪应力加载速率值,并运用指定公式计算其他剪应力加载速率值。4)运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地震发生概率时,使用定积分进行模型参数处理,结果发现,剪应力加载速率值的计算误差是影响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5)与正态分布模型和BPT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而与BPT模型差别较大,这可能是各模型算法不同导致的。6)研究区5级以上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在沂源-临朐-安丘-诸城-沂水围成的区域、沂水-五莲-莒县-沂南围成的区域和研究区北部临朐-昌乐一带。1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034,累积概率可达0.861;3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097,累积概率可达0.87;5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15,累积概率可达0.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理论 视应力 B值 剪应力加载速率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地震科考工作的可操作性余震概率预测及检验——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9
作者 张盛峰() 张永仙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5-849,共15页
2025年1月7日发生的西藏定日6.8级地震对当地经济和群众生命造成了重大灾害。震后,中国地震局围绕此次地震,采用不同学科手段开展了跟踪式分析的科考工作,其中序列特征分析和震后余震概率预测分析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内容。为增进... 2025年1月7日发生的西藏定日6.8级地震对当地经济和群众生命造成了重大灾害。震后,中国地震局围绕此次地震,采用不同学科手段开展了跟踪式分析的科考工作,其中序列特征分析和震后余震概率预测分析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内容。为增进对此次地震序列的认识并及时为科考工作提供支撑,文中针对震后7.1d已经积累的余震序列数据,采用时间ETAS模型,以0.1d为间隔进行了跟踪式分析,对未来1d进行余震短期概率预测,并使用描述概率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一致性的Brier评分方法对模型效能进行检验,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余震序列整体呈现贴近正常水平的衰减速率(p=1.06),触发产生的“子事件”比例不高(α=1.58),模型整体拟合情况与余震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2)模型参数从震后第2.8d开始趋于稳定,震后短时间内余震记录不全的问题会对模型拟合产生影响;3)该模型的预测曲线能够快速反映第6.5d发生的5.0级余震情况,显示出该模型对此类工作中余震短期预测较强的适应性和应用的潜在价值;4)针对以上跟踪式分析预测结果的Brier评分结果显示,该模型对3.5级、 4.0级和5.0级以上余震的预测优于随机预测(score<0.25),其中对4.5级和5.0级以上余震的预测效能随时间不断提升。文中探讨了将Brier评分方法应用于时间ETAS模型概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潜力,发现其在综合评估预测表现及预测能力随时间变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该模型的可操作性预测框架对支撑地震科学考察和辅助地震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讨论了下一步开展此类工作需要解决的潜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M_(S)6.8地震 可操作的地震预测 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 余震概率预测 效能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实测地震动概率统计模型
10
作者 冯鹏飞 周敉 +1 位作者 李志烜 朱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4,共12页
为建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收集了500个台站的255365条地震动记录,构成初步的峰值加速度统计样本.首先,选用广义极值分布作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常用于估算极值分布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和... 为建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收集了500个台站的255365条地震动记录,构成初步的峰值加速度统计样本.首先,选用广义极值分布作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常用于估算极值分布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和线性矩估计法的有效性.其次,依据最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正态性,提出了确定建立广义极值分布模型时所需最小样本长度的方法;分析表明,建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广义极值分布模型时,数据样本长度不宜小于120.对符合样本长度要求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模型参数会随着样本长度的增加而收敛于一个较小的范围.最后,建立了不同类型场地的实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统计模型和地震危险性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极值分布 极大似然估计 最小样本长度 地震动概率分布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松 吴建超 +1 位作者 胡庆 杨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09,共7页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在0.05 g加速度分区中,湖北省域场地50 a超越概率63%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63)/R_(10))均值为0.31,超越概率2%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2)/R_(10))均值为1.81;在0.10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30,R_(2)/R_(10)均值为1.80;在0.15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17,R_(2)/R_(10)均值为1.98。在此基础上,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湖北省域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取值对建筑物进行抗震作用计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是保守且安全的。同时,在湖北省高烈度区(如竹山、竹溪)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时,多遇地震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3进行调整。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湖北省地震风险普查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超越概率 峰值加速度 比例关系 加速度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土中管道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与可靠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斌 陈柯好 +1 位作者 王星亮 庞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会导致埋地管道上浮,引起系统功能失效。为探究液化场地中埋地管道的地震响应和可靠度水平,充分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和非平稳性,提出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法和等价极值分布的概率分析方法,从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和... 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会导致埋地管道上浮,引起系统功能失效。为探究液化场地中埋地管道的地震响应和可靠度水平,充分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和非平稳性,提出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法和等价极值分布的概率分析方法,从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和结构位移变形三方面对埋地管道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和可靠度评价。结果表明: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埋地管道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可能会低估管道的地震响应,提出的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研究管道的上浮机理和可靠度水平;地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上升,导致土壤有效应力下降,进而发生土壤液化是管道上浮的主要原因;两侧土壤向管道底部的挤压和指向管底的渗流压力进一步加剧了管道的抬升。最后,基于成灾机理研究了U型碎石排水对埋地管道的减灾效果和机理。提出的随机概率分析方法,可以对管道的上浮机理和可靠度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土 埋地管道 随机地震 概率分析 上浮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增益模型的强震概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晓东 贺素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为提高云南地区及邻区强震中短期预测的准确度,通过强震发生前不同地震前兆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仅用单项指标很难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挑选出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强震发生规律的6项指标,采用概率增益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估算每... 为提高云南地区及邻区强震中短期预测的准确度,通过强震发生前不同地震前兆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仅用单项指标很难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挑选出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强震发生规律的6项指标,采用概率增益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估算每种地震前兆的概率增益来定量判定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得到可用来预测云南地区及邻区M≥6.0地震未来中短期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综合概率P指标。计算分析表明:①使用综合概率P预测未来半年云南地区及邻区M≥6.0强震,能通过R值检验;②取P异常阀值为20%、30%,可对强震进行不同级别预警,P值小于20%为安全,P值为20%~30%为黄色预警,为云南地区及邻区未来存在发生M≥6.0地震的可能性;P值大于30%为红色预警,表示未来半年云南地区及邻区将发生M≥6.0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增益模型 综合概率 中短期预测 云南地区及邻区 M≥6.0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地震学在京津冀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丽娜 郭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904,共6页
以1980~2022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地震目录作为统计样本,采用基于空间分割的非完全中心化Voronoi分割法来网格化研究区域,并以泊松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开展研究区中期尺度的中小地震概率预测。结果发现,计算得到的概率相对高... 以1980~2022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地震目录作为统计样本,采用基于空间分割的非完全中心化Voronoi分割法来网格化研究区域,并以泊松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开展研究区中期尺度的中小地震概率预测。结果发现,计算得到的概率相对高值区与M_(S)≥3.0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为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地震学 中小地震 概率预测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地震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
15
作者 张冬梅 郭力 +1 位作者 申轶尧 黄忠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25,37,共6页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特征,确定性方法难以完全考虑地震动复杂随机性特点,采用随机分析方法研究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对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软土场地中圆形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典型工程场地下土体-隧道整体非线性动...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特征,确定性方法难以完全考虑地震动复杂随机性特点,采用随机分析方法研究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对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软土场地中圆形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典型工程场地下土体-隧道整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利用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符合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非平稳地震动,将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引入到隧道结构抗震分析中,初步探讨了隧道结构抗震性能概率密度演化特征,并以隧道倾斜角为抗震性能指标,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求解隧道结构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隧道在无破坏、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时隧道倾斜角的超越概率。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倾斜角在四种破坏状态下的超越概率分别为98.88%,86.10%,30.90%和3.70%;提出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可以准确获取隧道倾斜角瞬时概率信息,为研究隧道结构抗震性能的概率演化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构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随机地震 动力响应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可靠性研究
16
作者 高颖 韩松旭 曹泽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61,共11页
区域公路网是社会交通大动脉和地震灾害救援生命线,连通可靠性反映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地震动受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对公路网的震后破坏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邯郸地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 区域公路网是社会交通大动脉和地震灾害救援生命线,连通可靠性反映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地震动受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对公路网的震后破坏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邯郸地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震源位置与震级,研究地震动空间变化影响下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可靠性。首先,设定邯郸市1830年磁县大地震及一个虚拟地震为地震情景,分别设置震级为M6.0、6.5、7.0和7.5,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表达地震动空间变化,得到公路单元对应的PGA。然后,结合地震易损性模型分析公路单元震后通行概率。最后,针对区域公路网空间范围大的典型特征,优化城市道路所用的最大可能状态算法,对邯郸地区公路网进行连通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下公路网络单元和节点数量多、空间展布复杂,其抗震连通可靠性与既有公路分布、区域城市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地震动空间变化显著影响公路单元的震后破坏状态和通行概率,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尺度公路网地震灾害评估及抗震韧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路网 连通可靠性 地震动空间变化 震后通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地震震源特征对速度脉冲分布的影响——以虎牙断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志伟 李宗超 +1 位作者 张琰 琚长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7-1225,共19页
文中根据中国四川省平武—松潘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情景地震模型构建流程,建立虎牙断层不同震源特征的情景地震,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计算。结合脉冲识别方法研究区域速度脉冲的分布特征,与速度脉冲概率分布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文中根据中国四川省平武—松潘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情景地震模型构建流程,建立虎牙断层不同震源特征的情景地震,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计算。结合脉冲识别方法研究区域速度脉冲的分布特征,与速度脉冲概率分布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强速度脉冲不仅会出现在断层在地表的投影区域附近,也会由于破裂方向性效应在距震中较远处引发速度脉冲;2)速度脉冲概率分布曲线的形状与模拟得到的速度脉冲分布特征相似,但不同震源机制下的速度脉冲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不同分量(如EW和NS),拟合效果也存在偏差;3)对于长周期结构,可通过构造措施改变自振周期,从而避开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周期范围。文中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于长周期结构的抗震分析,可为虎牙断裂附近区域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地震:有限差分法 虎牙断层 速度脉冲 分布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和滑坡链式灾害作用下连续梁桥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周炳 朱维元 +1 位作者 庞于涛 蔡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1,共9页
目前桥梁结构抗多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结构冲刷与主余震方面,对地震和滑坡链式灾害作用下桥梁结构易损性的研究较少。建立了地震和滑坡联合作用下桥梁结构性态分析框架并以某三跨连续梁为例,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全桥非线性有限元... 目前桥梁结构抗多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结构冲刷与主余震方面,对地震和滑坡链式灾害作用下桥梁结构易损性的研究较少。建立了地震和滑坡联合作用下桥梁结构性态分析框架并以某三跨连续梁为例,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全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滑坡体积与滑坡运动距离等因素对桥梁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和滑坡联合作用下桥梁结构累积损伤明显增大;在滑坡运动距离为150 m范围内,桥梁结构失效概率明显增大,当滑坡运动距离超过250 m时,桥梁结构失效概率增幅较小;当PGA为1g且滑坡运动距离为100 m时,体积为1×10^(7 )m^(3)量级的滑坡对桥梁结构破坏作用最大,导致桥梁结构完全失效的概率将增加60%以上;地震和滑坡的存在会显著增大桥梁结构在不同地震动水平下的失效概率,在选址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和滑坡联合作用 连续梁桥 结构易损性分析 云图法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盆地隐伏断裂潜在最大震级及地震危险性
19
作者 张龙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_(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_(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小区的潜在震级上限预测值。采用泊松概率模型,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发生潜在最大地震震级和中强地震的概率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中西部的田庄-文水-汾阳断层统计片区和太原盆地东南部的三佳-洪山-平遥断层统计片区未来发生M_(S)≥6.5地震的概率水平较高;以NW向隐伏活动断层为主的棋子山、北田-王湖断层小区未来发生M_(S)≥6.0地震的概率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地震精定位 隐伏活动断裂 断层小区 潜在最大震级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荷载效应概率统计特征的桥梁地震荷载辨识方法
20
作者 邵雪军 陈斌 +1 位作者 陈靖 王高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精准辨识实际服役环境下的桥梁地震荷载,采用实桥监测方法获取某桥挠度和加速度在地震发生前后的监测数据,筛选出了对地震荷载敏感的6组结构效应,分析了6组敏感地震效应在日常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时变规律,研究了6种敏感地震效应的概... 为精准辨识实际服役环境下的桥梁地震荷载,采用实桥监测方法获取某桥挠度和加速度在地震发生前后的监测数据,筛选出了对地震荷载敏感的6组结构效应,分析了6组敏感地震效应在日常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时变规律,研究了6种敏感地震效应的概率密度统计特性,选用了正态分布函数、威布尔分布函数和广义极值分布函数对概率密度进行拟合并得到了最佳概率密度函数,利用分布函数求解出6种敏感地震效应阈值并利用阈值进行地震荷载辨识。结果表明:加速度时变趋势具有平稳随机特性,受温度场影响很小,挠度时变趋势具有良好的日变化特征,受温度场影响较大;筛选出的6种效应对地震荷载敏感,能够明显区分出日常荷载效应与地震荷载效应,可用来辨识地震荷载;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函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加速度和挠度最大绝对值的概率密度统计特性;在地震发生时刻,6种敏感荷载效应的实测最大绝对值均大于阈值,表明基于敏感荷载效应概率统计特征的桥梁结构地震荷载辨识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地震荷载辨识 挠度 加速度 概率密度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