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海冰密集度数据融合研究
1
作者 王安 何宜军 殷千惠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海冰密集度数据是开展全球海洋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源,为了研制出分辨率更高,误差更小的北极海冰密集度融合资料,本文使用了多源海冰密集度资料,以OSTIA(Operati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ce Analysis)数据集为... 海冰密集度数据是开展全球海洋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源,为了研制出分辨率更高,误差更小的北极海冰密集度融合资料,本文使用了多源海冰密集度资料,以OSTIA(Operati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ce Analysis)数据集为融合背景场,采用以下方案开展融合研究。首先,对现有5种海冰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其次,以OSI SAF(Ocean and Sea Ice Satellite Application Facility)资料为基准,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法订正各资料的系统误差;然后,利用小波分解将各资料分解为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对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分别计算融合权重和卡尔曼滤波处理;最后,利用小波重构将各资料进行融合,生成0.05°分辨率的北极逐日海冰密集度融合资料。通过对比国际上广泛认可的OISST(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OSTIA海冰密集度资料,验证结果显示:融合资料与OISST、OSTIA海冰密集度资料在北极的空间分布上高度一致,相关系数均超过0.967。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本融合资料与OISST的偏差由–1.170%减少到–0.108%,与OSTIA的偏差由0.276%减少到–0.156%;与OISST和OSTIA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由9.835%减少为8.010%以及由7.427%减少为5.140%。本融合资料的偏差以及均方根误差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具有较高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小波变换 卡尔曼滤波 概率密度函数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卫星地表太阳辐射产品在河南省适用性评估与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宣 魏璐 +3 位作者 马百胜 孙睿藻 李伊吟 冯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0-1613,共14页
以河南省26个地面辐射站观测的地面总辐照度逐小时数据为基准,对FY-4A反演的总辐照度产品在河南省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分析,并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对FY-4A总辐照度产品的系统误差进行订正。结果表明,(1)FY-4A总辐照度整体大于地面观测结... 以河南省26个地面辐射站观测的地面总辐照度逐小时数据为基准,对FY-4A反演的总辐照度产品在河南省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分析,并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对FY-4A总辐照度产品的系统误差进行订正。结果表明,(1)FY-4A总辐照度整体大于地面观测结果,两者平均误差在豫南偏大、豫北偏小,而且从时间演变看,两者相对误差在冬半年偏小,夏半年偏大,这与云量、大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以及不同下垫面对FY-4A反演总辐照度的影响有关;(2)FY-4A卫星与地面观测的总辐射辐照度平均误差随不同辐照度等级而变化,整体呈现出一种非独立系统误差的特性,即对于低辐照度有所高估,而对于高辐照度则相对低估;(3)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对FY-4A总辐照度具有较好的订正能力,在夏季以年为单位建立订正模型进行误差订正效果更好,在秋冬季以季节为时间尺度建立订正模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总辐照度 地面观测 适用性 概率密度配对技术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邻域分解多目标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志君 高亚奎 +2 位作者 章卫国 王晓光 袁燎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92-1501,共10页
分解方法是处理复杂问题常用的一种手段,而差分进化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MOP),为了克服经典差分进化算法和分解方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和变邻域分解方法相结... 分解方法是处理复杂问题常用的一种手段,而差分进化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MOP),为了克服经典差分进化算法和分解方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和变邻域分解方法相结合的新颖算法一ADEMO/D-ENS,该算法采用Tchebycheff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分解成多维标量优化子问题,并利用邻域子问题的信息进行优化,基于邻域种群集依概率自适应选择邻域种群规模;同时采用概率匹配(]probability match,PM)自适应方法从差分策略池中选择差分进化策略;同时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最后,通过和经典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NSGA-Ⅱ)和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multi-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MODE)仿真对比,说明ADEMO/D-ENS方法可以更有效的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 邻域种群集 概率匹配方法 差分进化 多目标优化 复杂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象匹配区的选择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菁 张天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景象匹配区的选择是影响景象匹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信噪比、重复模式与匹配概率之间的三维模型,并以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密度预筛选和上述模型的选择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方法可以成功规划出所需... 景象匹配区的选择是影响景象匹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信噪比、重复模式与匹配概率之间的三维模型,并以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密度预筛选和上述模型的选择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方法可以成功规划出所需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象匹配 边缘密度 信噪比 重复模式 匹配概率 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框架的图像序列超分辨率和模板匹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程 王润生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61-967,共7页
许多图像序列处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自动或半自动地提取图像序列中的信息 .为了得到被拍摄物体更清晰的影像 ,需要利用超分辨率技术提高分辨率 .为了分析图像中的信息 ,常常需要利用模板匹配 .以往这两个问题是分开求解的 .该文提出在统... 许多图像序列处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自动或半自动地提取图像序列中的信息 .为了得到被拍摄物体更清晰的影像 ,需要利用超分辨率技术提高分辨率 .为了分析图像中的信息 ,常常需要利用模板匹配 .以往这两个问题是分开求解的 .该文提出在统一的基于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算法框架下同时求解图像序列超分辨率和模板匹配问题 .算法框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 ,在超分辨率中引入了模板库中的先验知识 ,提高了超分辨率的恢复效果 .其次 ,在模板匹配中更充分地利用了图像序列中的信息 ,提高了模板匹配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序列 超分辨率 模板匹配 MAP框架 计算机视觉 图像序列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CMORPH卫星降水产品的误差订正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福增 何山 +2 位作者 谷晓平 于飞 杨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4,共9页
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特点,其时空分布相对均匀、独立,但是CMORPH本质上是通过间接手段反演得到,其降水精度无法与地面观测降水精度相比,并且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结合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法对... 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特点,其时空分布相对均匀、独立,但是CMORPH本质上是通过间接手段反演得到,其降水精度无法与地面观测降水精度相比,并且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结合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法对贵州地区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进行系统误差订正,该方法将每个格点的卫星降水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和地面降水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匹配,获取降水误差订正值;其中误差订正效果受降水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曲线的影响,而考虑到降水累积概率分布是非正态分布,因此选用Gamma分布拟合降水累积概率分布曲线。通过对2018年5月三次降水过程的订正结果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逐时的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存在明显的非独立系统误差,误差范围随降水量级的变化而变化,存在低值高估的特点;(2)在小时尺度下地面降水的累积概率密度呈指数衰减分布,而CMORPH的降水累积概率密度分布更加复杂,其在中雨、大雨区间内的降水概率较高;(3)通过概率密度匹配法订正后的CMORPH与订正前相比降水空间结构更加贴近地面降水,强降水中心的量级和范围明显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其中偏差订正值在0.114~0.468 mm/h,均方根误差订正在0.24~1.49 mm/h之间。经概率密度匹配法订正后的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精度明显提升,更加接近于实际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 地面降水 概率密度匹配法 误差订正 Gamma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文光 龚久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建立了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油气开发指标的数学表达式,例如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表达式。还提出了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的早期决策方法。提出了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的lgVD-lgRp,lgVD-lg(c0.5t),lgRp-lg(c0.5t)三种典型图... 建立了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油气开发指标的数学表达式,例如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表达式。还提出了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的早期决策方法。提出了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的lgVD-lgRp,lgVD-lg(c0.5t),lgRp-lg(c0.5t)三种典型图版及其中晚期的匹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模型 开发模型 早期决策 典型图版匹配方法 生长曲线 增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GM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及其检验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申佳 陈超辉 +2 位作者 何宏让 李湘 李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504,共10页
基于增长模繁殖法,考虑对流尺度高度非线性特征和精细化预报要求,对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引入概率匹配平均法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偏差和公平技巧评分对降水进行了预报效果检验。试验结果表明,BGM法应用... 基于增长模繁殖法,考虑对流尺度高度非线性特征和精细化预报要求,对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引入概率匹配平均法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偏差和公平技巧评分对降水进行了预报效果检验。试验结果表明,BGM法应用到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中能够生成代表大气不确定性的快速增长扰动。集合预报结果相比控制预报更加准确,传统集合平均对较小降水强度的预报更加准确,概率匹配平均法对大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明显占优。降水评分检验表明,集合平均对小量级降水的预报技巧最高,概率匹配平均法对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报技巧有明显优势。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够提高降水预报技巧,并对高影响对流天气事件的预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尺度 集合预报 BGM 概率匹配平均法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苏翔 袁慧玲 朱跃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49,共18页
基于2019年全年、不同季节、不同预报时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检验评估了频率匹配、最优TS评分、最优百分位、概率匹配4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法的综合性能。利用理想模型研究了不同雨带位移偏差和干湿偏差情形... 基于2019年全年、不同季节、不同预报时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检验评估了频率匹配、最优TS评分、最优百分位、概率匹配4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法的综合性能。利用理想模型研究了不同雨带位移偏差和干湿偏差情形下频率匹配法与最优TS评分的表现,并通过个例订正展示了4种定量降水预报订正法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频率匹配与最优TS评分仅能对确定性预报的降水量级进行调整,最优百分位和概率匹配法通过引入集合预报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预报的降水落区。频率匹配法以频率偏差最优为目标,可以很好地消除模式的干湿偏差,但仅在位移偏差较小且存在较大干湿偏差时提升原始预报的TS评分。最优TS评分法难以改进存在弱湿偏差的中雨预报的TS评分,而最优百分位法利用集合预报信息可以显著提升所有降水等级的TS评分,在较长预报时效下优势尤其明显,但也存在春、夏两季湿偏差较大的问题。概率匹配法由于没有使用历史实况信息,在暴雨订正中干偏差较大。经济价值模型检验评估表明,最优百分位法在暴雨量级的风险决策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匹配法 最优TS 评分 最优百分位 概率匹配 定量降水预报 偏差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自适应检测跟踪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小虎 傅瑞罡 +1 位作者 高颖慧 李飚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针对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背景自适应的目标检测跟踪方案。针对地面背景下的红外目标检测,采用帧差法,分别提出了跳帧多帧差法和双阈值多帧差法以应对目标长时间静止和灰度对比度下降的问题。针对天空背景... 本文针对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背景自适应的目标检测跟踪方案。针对地面背景下的红外目标检测,采用帧差法,分别提出了跳帧多帧差法和双阈值多帧差法以应对目标长时间静止和灰度对比度下降的问题。针对天空背景下的红外目标检测,采用基于目标区域稳定性和显著性(Regional Stability and Saliency, RSS)的检测算法。在检测得到目标备选点后,使用带标签的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Gaussian Mixture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GMPHD)滤波器对备选点滤波以输出目标初始轨迹。同时引入轨迹整理将间断的初始轨迹重新连接并进一步去除虚警。经过验证,本文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可在复杂多类背景下准确检测并跟踪红外图像中的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检测跟踪 图像匹配 双阈值多帧差法 区域稳定性和显著性 概率密度假设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风电场风速预报订正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与集成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丽娜 申彦波 +1 位作者 冯震 叶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4-1124,共11页
以内蒙古中部某风电场为实验风电场,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相似误差订正(Analogue correction of errors,ACE)方法以及概率密度匹配方法(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atching method,PDF)分别对风电场风速预报进行订... 以内蒙古中部某风电场为实验风电场,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相似误差订正(Analogue correction of errors,ACE)方法以及概率密度匹配方法(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atching method,PDF)分别对风电场风速预报进行订正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各季均对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风速预报具有不同程度的订正效果,RF方法可以有效改善WRF误差较大的问题,但兼具误差过分放大情况,ACE方法和PDF虽然对较大误差的改善能力不及RF方法,但是能够较好地控制误差过分放大问题。此外,3种方法针对小于5 m·s^(-1)的小风速段,订正效果不理想,随着风速的增加,订正能力逐渐增强。参照预报模型各自的优势,尝试开展多种预报模型的分风速等级集成应用,可以对不同风速等级下的WRF预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预报 随机森林 相似误差订正 概率密度匹配方法 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态信息扩散法推断岩土参数概率分布的窗宽优化和区间截尾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令奇 李翠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00-2609,共10页
正态信息扩散法被认为是相对最优的推断岩土参数概率分布方法,但其存在窗宽选择和截尾误差问题。提出以均方差指标最小为目标,逐级改变窗宽h,获得与直方图匹配的正态信息扩散分布窗宽确定方法;在确定匹配窗宽的基础上,借助样本队列曲线... 正态信息扩散法被认为是相对最优的推断岩土参数概率分布方法,但其存在窗宽选择和截尾误差问题。提出以均方差指标最小为目标,逐级改变窗宽h,获得与直方图匹配的正态信息扩散分布窗宽确定方法;在确定匹配窗宽的基础上,借助样本队列曲线,提出增大样本下界、减小样本上界的“收窄”正态信息扩散分布取值区间方法。工程实际测试样本的统计结果表明:提出的匹配窗宽下的信息扩散分布所得到的概率密度函数优于h窗宽下的概率密度函数,拟合误差更小;“收窄”样本边界后获得的正态信息扩散分布区间与样本的实际分布区间更接近,减小截尾误差,累积概率更接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参数 正态信息扩散法 概率分布 匹配窗宽 截尾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得分的伪权数构造与混合样本推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展 潘莹丽 +1 位作者 涂朝凤 张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随着网络调查与大数据的发展,非概率样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非概率样本存在入样概率和权数未知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如何将非概率样本和概率样本结合,利用混合样本推断总体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将概率样本... 随着网络调查与大数据的发展,非概率样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非概率样本存在入样概率和权数未知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如何将非概率样本和概率样本结合,利用混合样本推断总体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将概率样本与非概率样本混合,从同时计算权数和分别计算权数两条思路出发,结合倾向得分来构造非概率样本的伪权数,并利用混合样本来推断总体。模拟与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两种混合样本推断方法所得的总体均值估计的绝对偏差、方差与均方误差都比仅基于概率样本的总体均值估计小,并且相对于分别计算权数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同时计算权数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得分匹配法 伪权数 混合样本 概率样本 非概率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配对方法在海南秋季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董凌宇 林晓斌 翁小芳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358-366,共9页
为了获得更稳定、更精确的海南秋季暴雨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利用2017—2018年9—11月海口多普勒雷达体扫复合仰角资料和自动气象雨量计资料,采用传统配对法、概率配对法、窗口概率配对法和窗口相关配对法,分别得到不同区域的气候Z-R关系,... 为了获得更稳定、更精确的海南秋季暴雨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利用2017—2018年9—11月海口多普勒雷达体扫复合仰角资料和自动气象雨量计资料,采用传统配对法、概率配对法、窗口概率配对法和窗口相关配对法,分别得到不同区域的气候Z-R关系,并对小时雨强和面雨量估测降水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配对法均存在对弱降水事件估测偏大,强降水事件估测偏小的倾向;估测降水的效果随雷达探测距离的增大而下降;PMM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小时雨强的平均绝对误差在4 mm·h−1以下,面雨量偏差最低仅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估测 概率配对法 窗口概率配对法 窗口相关配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梅汛期暴雨预报的客观订正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文强 钱浩 +2 位作者 马昊 孙长 叶延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模式预报数据,分析了各模式对梅汛期暴雨预报的综合表现,并采用12组降水订正方案开展了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梅汛期降水预报的客观订正,对比了各订正方案对模式暴雨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E...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模式预报数据,分析了各模式对梅汛期暴雨预报的综合表现,并采用12组降水订正方案开展了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梅汛期降水预报的客观订正,对比了各订正方案对模式暴雨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ECMWF、CMA-SH9和CMA-MESO梅汛期暴雨预报表现优于NCEP-GFS和CMA-GFS,且频率偏差关系稳定,可联合用于开展多模式预报客观订正;由于逐年梅汛期暴雨特征差异大,频率匹配算法无法对预报进行有效订正;最优评分法(OTS)能显著提升ECMWF模式暴雨预报TS评分,但空报率有所增加;对ECMWF降水预报经OTS量级订正后再开展基于集合平均的概率匹配订正,能明显改善以大雨带稳定性降水为主的梅汛期暴雨预报质量,但对于对流性较强的梅汛期暴雨过程订正效果不佳;优选预报成员的各类多模式融合算法均能够有效改进对流性较强的梅汛期暴雨过程预报质量,包括多模式平均、自适应集成和时滞集合预报在2020年和2021年均有明显正技巧;对各模式降水预报经OTS订正后再开展集成预报能够进一步提高梅汛期暴雨预报质量,且对稳定性暴雨和对流性暴雨过程均有较好的订正能力,其中经多模式时滞集合分级订正算法集成OTS量级订正预报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订正 梅雨 暴雨 频率匹配 概率匹配 最优评分法 多模式集成 时滞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巨灾冲击模型及其债券定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节松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3,共6页
为描述地震和台风等巨灾事件发生时间间隔的记忆效应并进行合理的风险转移,采用具有幂律性等待时间的巨灾冲击模型,即复合分数Poisson过程,刻画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并研究巨灾保险连接债券的定价问题.运用矩匹配方法,得到累积巨灾损失... 为描述地震和台风等巨灾事件发生时间间隔的记忆效应并进行合理的风险转移,采用具有幂律性等待时间的巨灾冲击模型,即复合分数Poisson过程,刻画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并研究巨灾保险连接债券的定价问题.运用矩匹配方法,得到累积巨灾损失的广义Pareto型逼近分布,并在CIR(Cox-IngersollRoss)利率模型下给出债券价格公式.结合数值示例验证分布逼近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记忆参数的增大,期望风险和债券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反,且二者均可能出现递增、递减或有增有减的多形态趋势,与期限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论 巨灾风险 复合分数Poisson过程 矩匹配方法 广义PARETO分布 保险连接债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见度激光雷达在天津港海事交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雪娇 蔡子颖 +3 位作者 孙玫玲 郭玲 任丽媛 张希帆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利用能见度激光雷达在天津港开展低能见度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实验,发挥高精度雷达空间监测的优势,分析天津港港口航道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比海陆低能见度的差异,探索激光雷达在海事交通气象服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天津港低能见度时... 利用能见度激光雷达在天津港开展低能见度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实验,发挥高精度雷达空间监测的优势,分析天津港港口航道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比海陆低能见度的差异,探索激光雷达在海事交通气象服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天津港低能见度时空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冬季低能见度的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低能见度的高发时段集中在05—09时。受海陆不同下垫面的影响,近海低能见度的出现频率高于沿岸,高发时段晚于沿岸3~4 h。个例显示海事部门限制通航时间与雷达观测有较好的一致性,雷达能较为准确地捕捉到多次低能见度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低能见度 海事交通 概率密度匹配法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