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树强 胡进军 刘名吉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于遍历假设的地震动模型在特定场地或震源的应用中存在局限性,这可能导致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为解决此问题,非遍历假设被引入地震动模型研究。综述了遍历、部分遍历,以及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基本构成和特征,介绍了非遍历地震... 基于遍历假设的地震动模型在特定场地或震源的应用中存在局限性,这可能导致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为解决此问题,非遍历假设被引入地震动模型研究。综述了遍历、部分遍历,以及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基本构成和特征,介绍了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建模方法,重点介绍了变异系数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计算方法。相较于遍历模型,非遍历地震动模型展现出显著优势,包括不确定性明显降低和地震危险评估准确性提升。因此,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研究需更加受到关注,模型中震源项、场地项和路径项等非遍历项需结合地震相关的物理机制进一步研究,最后,对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历地震动模型 非遍历地震动模型 非遍历假设 高斯过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AS模型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2
作者 陈力波 陈良鹏 周健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3,共12页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pidemic-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结合到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中,以2008年汶川7.9级余震序列和2014年鲁甸6.2级余震序列为例,评估余震危险性的重要性以及探讨ETAS模型相对于R-J模型在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余震危险性水平与主震震级大小有关,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危险性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对于震级较大的强主震事件,主震发生后早期的余震危险性不容忽略。对于汶川7.9级和鲁甸6.2级地震事件,在余震发生率预测效能上ETAS模型优于R-J模型,而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余震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余震发生率,基于R-J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大于ETAS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因此,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使用R-J模型相比于ETAS模型会造成对余震危险性水平的高估,ETAS模型可用于改进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S模型 R-J模型 余震序列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磊 王浠铭 +1 位作者 阎卫东 吕大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为了合理地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和实现水平和竖向地震动的联合选取,提出了基于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方法:扩展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的基本理论,提出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广义条件强度参数分布的构建方法,并与“无条件分布”... 为了合理地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和实现水平和竖向地震动的联合选取,提出了基于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方法:扩展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的基本理论,提出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广义条件强度参数分布的构建方法,并与“无条件分布”对比,提出基于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方法的基本理论,给出以水平强度参数作为条件的实际算例,利用现有水平-水平、水平-竖向强度参数相关系数模型构建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广义条件强度参数目标分布,对目标地震动数据库进行联合选取,将选取结果与传统选取方法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出的水平和竖向广义条件强度参数分布与“无条件”分布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结果与目标理论分布匹配良好;与仅考虑水平向广义条件强度参数地震动选取方法相比,联合选取方法能够考虑竖向地震动特性,并且不会对水平向造成影响,提出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方法能够更加合理地、全面地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动特性,为工程结构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地震动输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和竖向地震动 广义条件强度参数(GCIM) 地震动选取 相关系数模型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次地震恢复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
作者 高永武 王东明 陈敬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8-265,共8页
概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存在地震危险性取值和多次地震对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影响的两个问题,我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PSHA)框架下,研究了地震动超越概率、极值概率和发生概率三种地震危险性表... 概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存在地震危险性取值和多次地震对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影响的两个问题,我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PSHA)框架下,研究了地震动超越概率、极值概率和发生概率三种地震危险性表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了这三种地震危险性表达之间的转化关系,并给出了采用地震动超越概率或极值概率计算发生概率的简化公式。根据承灾体震后恢复重建实际情况,对现有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假定进行了修正,推导出了仅考虑承灾体一次破坏的“首超”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表达式,并结合基于地震场地烈度频度的地震期望损失估计方法,提出了考虑多次地震不同破坏状态恢复差异的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 地震动发生概率 地震灾害失效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图法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被引量:63
5
作者 吕大刚 于晓辉 +1 位作者 潘峰 王光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5,共9页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是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PEER)提出的新一代"性能化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理论框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概率地震...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是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PEER)提出的新一代"性能化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理论框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称为"云图法",这种方法针对确定性结构进行一系列地震动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从而得到地震动强度参数与结构地震需求的"云图"。然而,传统的云图法只能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为此,结合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技术,提出一种能综合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的改进云图法,并将传统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内容拓展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概率地震需求易损性分析、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三个层次。以一榀五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采用传统云图法和改进云图法对其进行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得到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地震需求易损性曲线和地震需求危险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考虑地震动与结构的不确定性,避免不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而低估结构的地震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云图法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地震需求易损性 地震需求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 被引量:67
6
作者 潘华 高孟潭 谢富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11-23,共13页
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 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次性潜在震源区模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本文在论述CPSHA方法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三级潜在震源区模型的构成、地震活动性假定和基本特点,同时,也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重要参数确定思路、方法与结果进行了介绍。本文将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我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区 地震活动性模型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 ,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 ,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 .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 ,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 ,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 .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 ,均存在较大差异 .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 ,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 .文中最后指出 ,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 ,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 ,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统计区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Cpsha方法 地震安全性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S的核电厂安全壳设计地震动确定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胡进军 李琼林 +1 位作者 吕景浩 谢礼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8-45,60,共9页
选取符合核电厂设计要求的输入地震动进行结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是保障核电厂抗震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条件均值谱(CMS)的输入地震动选取方法具有既考虑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又考虑场地地震危险性特征的优点,已经在地震工程相关领域得到应用... 选取符合核电厂设计要求的输入地震动进行结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是保障核电厂抗震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条件均值谱(CMS)的输入地震动选取方法具有既考虑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又考虑场地地震危险性特征的优点,已经在地震工程相关领域得到应用。以核电厂安全壳结构为研究对象,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出发,以条件均值谱为输入地震动目标谱,给出了核电厂安全壳输入地震动目标谱的计算流程;在国内外选取的18次典型地震的2 480条地震动数据库中,选取了与目标谱匹配良好的40条地震动;再利用epsilon方法在上述地震动数据库中各选取40条地震动,将这两组地震动分别输入安全壳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方法顶点的最大位移平均值与标准差,发现CMS方法选取的地震动记录无偏性最好,是一种高效合理的输入地震动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安全壳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 条件均值谱(CMS) 输入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分解与设定地震及其在西安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吕大刚 刘亭亭 +3 位作者 李思雨 贾晓琳 庞健 于晓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共10页
本文以Arc GIS为平台,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地震局提供的信息为依托,给出西安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根据随机有限断层模拟得到西安地区地震动强度预测模型,基于离散算法平台,以潜在震源区为基本单位,将潜在震... 本文以Arc GIS为平台,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地震局提供的信息为依托,给出西安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根据随机有限断层模拟得到西安地区地震动强度预测模型,基于离散算法平台,以潜在震源区为基本单位,将潜在震源区离散成栅格并看成点源,分别计算每个栅格对场地的地震动超越概率,即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解去确定某一最可能造成所需危险水平下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加权方法确定设定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在0. 2 s、1. 0 s和2. 4 s这3个周期的谱加速度值,相同危险性水平下,对场地贡献较大的潜在震源基本相同,但是各潜在震源的相对贡献率依然有差别;对于不同的危险性水平,对场地贡献较大的潜在震源区的数目区别很大,但基本都是靠近场地附近的几个潜在震源,且比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区 地震动超越概率 概率地震危险性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解 设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性能极限状态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骁骁 吴子燕 王其昂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87,206,共8页
基于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SDA),分别采用增量动力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某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漂移比和最大加速度响应,通过定义多维性能极限状态的性能水准,计算该结构的多维地震易损性,联合地震动危险性曲线,建立了年平均超越概率的三重... 基于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SDA),分别采用增量动力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某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漂移比和最大加速度响应,通过定义多维性能极限状态的性能水准,计算该结构的多维地震易损性,联合地震动危险性曲线,建立了年平均超越概率的三重积分公式,采用梯形法求得50年内地震需求(漂移)危险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同时考虑性能极限状态的随机性和相关性对结构需求危险性的敏感性分析。在性能极限状态不确定性中选择适当的变异系数(cidrcpfa)及相互作用因子NID R,能够使年平均超越概率增加;相比单一极限状态,考虑二维极限状态的年平均超越概率也将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描述对多维响应参数敏感的结构破坏行为,可获得设计基准期内更加符合实际的结构需求危险性曲线,为震后损失估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多维性能极限状态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需求危险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模型的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以甘肃天水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雪婧 高孟潭 徐伟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5-808,共14页
本文以天水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地震潜在震源区模型和Newmark位移预测方程,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下的Newmark位移。同时,根据天水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阿里亚斯烈度,并结合Newmark位移与阿里亚... 本文以天水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地震潜在震源区模型和Newmark位移预测方程,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下的Newmark位移。同时,根据天水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阿里亚斯烈度,并结合Newmark位移与阿里亚斯烈度的关系式,计算了天水地区在遭受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阿里亚斯烈度影响时,潜在滑坡体产生的Newmark位移分布。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天水地区不同Newmark位移的分布特征,本文认为二者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反映天水地区每个场点处的相对滑坡危险性。对滑坡危险性水平进行分区的结果显示,天水地区60%以上的区域具有高地震滑坡危险性,50%以上的区域具有甚高地震滑坡危险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天水地区地震危险性及风险评估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天水地区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地震应急准备以及其它公共政策制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mark位移 地震诱发滑坡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天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震模型(GEM)研究进展综述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昌珑 吴健 +1 位作者 徐伟进 高孟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2-591,共10页
本文综述了全球地震模型(GEM)组织的工作目标、主要职能、工具(OpenQuake软件)和研究成果,并对GEM今后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借鉴GEM和OpenQuake,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提升大型活动断裂带附近大城市和重大工... 本文综述了全球地震模型(GEM)组织的工作目标、主要职能、工具(OpenQuake软件)和研究成果,并对GEM今后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借鉴GEM和OpenQuake,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提升大型活动断裂带附近大城市和重大工程设施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震模型(GEM)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 地震风险评估 OpenQuake虚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统计区划分不确定性对场点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华 黄玮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用3个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并讨论了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局部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 用3个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并讨论了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局部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场点通常位于地震统计区边界,以及不同方案震级上限变化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统计区 划分方案 不确定性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伟进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10-3118,共9页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两套地震危险性结果——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峰值加速度),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套PGA的绝对差值和相对差值来研究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均值为6%左右,最大可达10%,并且随着超越概率水平的提高,余震影响也越大.弱地震活动区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要高于强地震活动区.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两套PGA结果绝对差值的最大值约为15 cm·s^(-2),且出现在高PGA区,这意味着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地震区划或一般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可考虑不用删除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影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ET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②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 地震破裂面产状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拟一致危险性谱的核电厂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学明 闫维明 +3 位作者 何浩祥 孙运轮 宋林琳 陈适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9-1467,共9页
为改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对震源传播特性考虑的不足,提出采用随机模拟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反应谱生成中震源机制、传播路径和场地效应等影响,生成更为精确的一致危险性谱。结合核电厂具体场地条件对场地近两千年... 为改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对震源传播特性考虑的不足,提出采用随机模拟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反应谱生成中震源机制、传播路径和场地效应等影响,生成更为精确的一致危险性谱。结合核电厂具体场地条件对场地近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进行模拟,并生成同一超越概率下的一致危险性谱(UHS)。为了比较已有的厂址谱(SL-2)和安评报告中的UHS及美国RG1.60谱所生成的地震动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核电结构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反应谱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差别较大,UHS与SL-2对结构的响应较为接近,且略大于SL-2,但小于美国RG1.60谱。基于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一致危险性谱可为核电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一致危险性谱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核电厂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基于BPT模型的时间相依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伟进 吴健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05-5018,共14页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区划图编制、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以及地震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重要依据,地震时间活动性模型则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本研究中基于布朗过程时间(Brownian passage time(BPT))模型,计算了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区划图编制、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以及地震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重要依据,地震时间活动性模型则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本研究中基于布朗过程时间(Brownian passage time(BPT))模型,计算了不同情况下中国大陆特征地震震源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发生率,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地震动模型,评估了中国大陆地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并与基于泊松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时间相依的地震活动特征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具有显著影响,在那些地震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离逝率较大(大于1)的震源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较于基于泊松模型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著增大,增大幅度最大可达50%以上.相反,在那些刚发生地震不久,地震离逝时间较短的震源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较于泊松模型显著减小,减小幅度最大可达50%左右.地震复发间隔的变异系数对地震危险性结果也有显著影响,选择合适的变异系数对时间相依地震危险性分析十分重要,后续应该加强对地震复发间隔不确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还表明,时间相依的地震活动特征对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是一致的,不随超越概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研究结果对地震风险管理、地震保险以及相关防震减灾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时间相依 BPT模型 地震活动性模型 中国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三维断层源和二维潜在震源区的随机抽样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算法研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鲲 高孟潭 +4 位作者 俞言祥 徐伟进 杜义 李雪靖 陆东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54,共20页
文中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方法,研发了一套融合传统二维潜在震源区(下文简称“潜源”)和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区域面源,同时还能考虑地震的破裂尺度并兼容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文中研发... 文中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方法,研发了一套融合传统二维潜在震源区(下文简称“潜源”)和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区域面源,同时还能考虑地震的破裂尺度并兼容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文中研发的算法可高效实现断层源地震事件集的三维模拟,并将地震破裂尺度引入到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中,显著提高了近断层地区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合理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算法采用预先在平面潜源中充填网格点的方式随机模拟地震事件在潜源内的均匀分布。对于椭圆衰减的地震危险性计算,算法采用了预先构建不同震级、距离及不同场点与潜源长轴方向夹角下的短轴距的三维矩阵,通过查表和插值方式直接获得相应场点的短轴距,避免了循环迭代逼近短轴距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分别利用五代图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程序和文中研发的算法,计算了湖南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所处的中强地震活动环境的区域地震危险性以及近断层源的常德、株洲2个场点在不同概率水平下(重现期分别为50a、 475a和2 475a)的地震危险性。比较研究表明,五代图的程序低估了三维断层源附近的地震危险性,且随着概率水平的降低,低估的程度越来越高。最后,利用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PEER)验证概率地震危险性程序的算例(数据集1案例10)验证了文中算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潜在震源区 三维断层源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大跨径斜拉桥主塔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芳文 孟园英 +2 位作者 薛成凤 杨源源 纪全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1,共9页
地震作用下,若斜拉桥主塔发生损伤,将使整体损伤风险明显提高。因此对斜拉桥主塔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来评定主塔的抗震能力,进而评估斜拉桥主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损伤风险,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 地震作用下,若斜拉桥主塔发生损伤,将使整体损伤风险明显提高。因此对斜拉桥主塔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来评定主塔的抗震能力,进而评估斜拉桥主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损伤风险,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斜拉桥主塔进行了纵横向的地震易损性及危险性分析,结合地震易损性和危险性分析推导出概率地震风险函数,进而开展了斜拉桥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在100年设计基准期内,纵桥向或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本文斜拉桥"H"型主塔均满足E3水准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 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宝一 龚平 王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MapGI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并以三峡坝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程序进行了测试。GIS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易于掌握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流程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用...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MapGI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并以三峡坝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程序进行了测试。GIS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易于掌握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流程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用户对复杂地震危险性分析过程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用户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从空间数据中挖掘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