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酰胺核糖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席国萍 宋国斌 +7 位作者 李艳花 孟涛 王记委 苏琴 贾思玮 郭漪 王青 马存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49-2054,共6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核糖(NR)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免疫诱导C57BL/6雌性小鼠制备EAE模型,随机分为EAE组和NR组。从免疫后第3天到免疫后第27天,EAE组小鼠灌胃生理... 目的:探讨烟酰胺核糖(NR)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免疫诱导C57BL/6雌性小鼠制备EAE模型,随机分为EAE组和NR组。从免疫后第3天到免疫后第27天,EAE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200μl/d),NR组小鼠灌胃NR(500 mg/kg,200μl/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临床评分和体质量。免疫后第28天处死小鼠,提取小鼠脊髓蛋白,制备小鼠脊髓冰冻切片。髓鞘染色检测脊髓髓鞘脱失,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MAP-2表达及NeuN、BDNF、G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脊髓BDNF、GDNF、NGF、NT-3表达。结果:与EAE组相比,NR显著推迟EAE小鼠发病时间(P<0.05),降低临床评分(P<0.05),减少体质量丢失,减轻脊髓髓鞘脱失(P<0.05),促进脊髓MAP-2表达(P<0.01),增加NeuN阳性细胞数量(P<0.01),上调BDNF、GDNF、NGF、NT-3表达(P<0.05)。结论:NR对EAE小鼠表现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显著增加脊髓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神经生长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核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神经保护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机能失调的调节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科 易若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3-39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失调的保护作用,探讨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和机理。使用无菌处理后的混合抗生素溶液腹腔注射构建小鼠运动失调模型,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跑步和游泳等运动参数的变化以及小鼠血清... 本研究旨在探究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失调的保护作用,探讨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和机理。使用无菌处理后的混合抗生素溶液腹腔注射构建小鼠运动失调模型,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跑步和游泳等运动参数的变化以及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小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小鼠盲肠肠道屏障基因Occludin-1、ZO-1和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小鼠脑组织中CREB、ERK1/2和BDNF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显著提升了小鼠游泳和跑步的时间(P<0.01),显著(P<0.05)降低小鼠大脑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增加小鼠大脑中SOD的表达,减少小鼠大脑和血清中MDA的累积。并且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能提升小鼠大脑组织中BDNF代谢通路相关基因BDNF、ERK1/2、CREB的表达,增强BDNF的作用,还能上调盲肠组织中Occludin-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机能失调有调节作用,为提升运动机能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跑台运动 负重游泳 脑源性神经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通过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影响衰老大鼠模型术后认知功能
3
作者 吴振 马晓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81-785,共5页
目的 探究瑞马唑仑(Rem)对衰老大鼠模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Rem-L组、Rem-M组、Rem-H组和Rem-H+7,8-DHF组。用Mor... 目的 探究瑞马唑仑(Rem)对衰老大鼠模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Rem-L组、Rem-M组、Rem-H组和Rem-H+7,8-DHF组。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TrkB信号轴相关蛋白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ontro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边界、细胞质及细胞核较清晰,而mode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则排列较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核呈固缩状态;model组较control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血清IL-1β、IL-18、TNF-α表达水平及脑组织中MDA、BDNF、TrkB、p-AKT/AKT、ERK1表达水平升高(P<0.05),SOD、GSH水平降低(P<0.05);Rem-L组、Rem-M组和Rem-H组较mode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逐渐趋于有序,损伤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P<0.05),血清IL-1β、IL-18、TNF-α表达水平及脑组织中MDA、BDNF、TrkB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SOD、GSH水平逐渐升高(P<0.05);BDNF/TrkB激活剂7,8-DHF逆转了Rem对衰老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 Rem能够调控衰老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DNF/TrkB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 衰老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休克对青少年重度抑郁症BDNF和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余娜 杜宁 +4 位作者 耿丹丹 冉攀 徐何雁 郭家梅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目的:为探究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对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进行MDD青少年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目的:为探究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对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进行MDD青少年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8例重度抑郁症青少年患者为回顾性分析试验组(MDD组),采用问卷招募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MDD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等量表评分,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BDNF水平。对照组仅采集血样和人口学数据。结果:MDD组治疗前的SOD和BDNF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A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电休克治疗后,MDD组SOD较治疗前增高(P<0.001)、BDNF较治疗前增高(P<0.001),MDA较治疗前降低(P<0.001),SOD、MDA、BDN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D-17治疗后降低(P<0.001)、PDQ-D治疗后降低(P=0.004)、CFQ量表评分治疗后降低(P=0.00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RISC、AAQ-2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后的SOD、MDA、BDNF分别和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存在弱相关性。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SOD水平能作为ECT治疗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MDA、BDNF水平对HAMD-17治疗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T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OD和BDNF升高、MDA降低。MDA降低,SOD和BDNF的增加与抑郁改善程度具有弱相关性,推测ECT治疗可改善MDD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具体机制与SOD、MDA、BDNF改变有关,但3种指标能否成为预测电休克改善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电休克 氧化应激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T⁃3/TrkC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浩宇 陈英华 +9 位作者 孙玮 宋元毓 秦瑞琦 李俊峰 苏晓庆 吴彤 赵红旭 韩玉生 李欣然 苗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39-749,共11页
目的:基于NT⁃3(神经营养因子3)/TrkC(酪氨酸激酶受体C)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四神聪”、“风池”对保护及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抑制VD大鼠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后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基于NT⁃3(神经营养因子3)/TrkC(酪氨酸激酶受体C)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四神聪”、“风池”对保护及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抑制VD大鼠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后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手术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法)对手术组大鼠制作V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各12只。造模后7 d对电针组大鼠进行连续21 d的电针干预,穴取左右“四神聪”和双侧“风池”,30 min/次,1次/日。在造模前、造模后及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HE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IHC)观察海马组织内NLRP3、NT⁃3、小胶质细胞Iba⁃1(离子钙接头蛋白)阳性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T⁃3、TrkC、NLRP3、Caspase⁃1(胱天蛋白酶⁃1)、Syn(突触素)、PSD95(突触后致密物95)蛋白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成功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HC提示Iba⁃1、NLRP3表达显著增加(P<0.01),NT⁃3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小胶质细胞形态有所恢复,Iba⁃1、NLRP3表达降低(P<0.05,P<0.01),NT⁃3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IL⁃1β和IL⁃18含量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内IL⁃1β和IL⁃18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内NT⁃3、TrkC、PSD95、Syn蛋白表达明显减低(P<0.05,P<0.01),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内NT⁃3、TrkC、PSD95、Syn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P<0.01),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VD大鼠海马中NT⁃3表达量,促进NT⁃3与TrkC相结合,降低NLRP3蛋白表达,缓解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改善突触可塑性,具有脑保护作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血管性痴呆 神经营养因子3(NT⁃3)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紊乱视角探讨疏肝和胃防治抑郁症的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凌威 郑入文 +3 位作者 图娅 王瑜 陈璐 姜会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抑郁症是当代重大精神疾患,肝胃不和是其重要的中医病机。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症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中医“肝”和“胃”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功能特性具有许多共通之处。研究表明,肝胃不和的本质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抑郁症是当代重大精神疾患,肝胃不和是其重要的中医病机。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症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中医“肝”和“胃”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功能特性具有许多共通之处。研究表明,肝胃不和的本质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临床多采用疏肝和胃法不仅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的症状,缓解精神障碍,还可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本文拟从肠道菌群紊乱的角度,探讨疏肝和胃法论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胃不和 肠道菌群 疏肝和胃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单胺类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DNA甲基化与抑郁
7
作者 廖紫云 王孟雨 +3 位作者 乔靖怡 张润 刘培东 陈新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29,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DNA甲基化,不仅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病理学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有助于预测抗抑郁药的疗效。该文综述了BDNF的基因结构及其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同时分析了抑郁症患者及动物模型中该因子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化 基因结构 抑郁 启动子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关系
8
作者 杨风英 隋波 +1 位作者 杨杰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E)组(n=45)和安静对照(C)组(n=45),有...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E)组(n=45)和安静对照(C)组(n=45),有氧运动组小鼠进行75%VO2max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干预;两组分别至小鼠3、12、20月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后,处死取材(n=15);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蛋白mTOR、mTOR丝氨酸2448位点磷酸化[p-mTOR(Ser2448)]、核糖体S6蛋白激酶1苏氨酸389位点磷酸化[p-S6K1(Thr389)]、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丝氨酸65位点磷酸化[p-4EBP1(Ser65)]及其上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BDNF蛋白阳性细胞并计算积分光密度。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第3天开始,12月龄和20月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3月龄小鼠(P<0.05,P<0.01),且20月龄较12月龄逃避潜伏期更长(P<0.05,P<0.01);目标象限航程和原平台位置穿越次数,12月龄小鼠显著低于3月龄小鼠(P<0.05),20月龄小鼠目标象限航程显著低于3、12月龄小鼠(P<0.0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目标象限航程显著增加(P<0.01)。20月龄小鼠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及BDN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3月龄或12月龄小鼠(P<0.05,P<0.01);对于3月龄小鼠海马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表达水平,运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于12和20月龄小鼠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表达水平,运动组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P<0.0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小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促进幼年小鼠认知功能发育并延缓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增龄性退变,这一作用效果可能通过激活幼年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或抑制成年后该信号通路活性而实现;且提示mTOR信号通路活性对发育期小鼠海马记忆的必要性,但其过度活跃对老年小鼠认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海马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9
作者 唐雨晴 谢伟 +1 位作者 白海花 乔瑞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5-934,共10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创伤后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1)将3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 h束缚应激(Res)组和Res+5-氮-2'脱氧胞苷...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创伤后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1)将3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 h束缚应激(Res)组和Res+5-氮-2'脱氧胞苷(5-Aza-cdR)组,每组10只。采用24 h束缚应激建立ASD小鼠模型。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造模成功后24、48 h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小鼠活动水平和焦虑样行为,采用RT-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采用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工具变量(IVs)的筛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方法分析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与ASD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leave-one-out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体重监测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组小鼠的体重和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01);与Res组比较,Res+5-Aza组小鼠的体重和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增高或增多(P<0.001)。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组小鼠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与Res组比较,Res+5-Aza组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2)TSMR分析结果显示,BDNF基因中cg10635145位点(OR=0.862,95%CI 0.793~0.938,P=0.043)与PTS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cg08362738位点(OR=0.975,95%CI0.960~0.992,P=0.003)与创伤后抑郁症患病风险呈负相关,而cg18117895位点(OR=1.008,95%CI 1.000~1.016,P=0.047)与创伤后抑郁症患病风险呈正相关。Leave-one-out检验结果显示,BDNF基因CpG位点的SNP与ASD的因果关系不受某个强工具变量影响。结论BDNF基因的CpG位点cg1063145和cg08362738可能为ASD相关疾病的保护因素,而cg18117895可能为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强迫症模型小鼠的刻板行为
10
作者 王炜洁 罗宇翀 +4 位作者 黄东苗 杨晨 岳计辉 王相兰 温盛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30 min后再予RU24969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造模。造模后1 h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并检测脑组织中染料的含量,评估该模型血脑屏障是否受损。【结果】FENM治疗能够显著改善RU24969模型小鼠的重复刻板绕圈行为(F=39.850,P<0.001)并缓解其持续运动(F=50.200,P<0.001),此外能够显著提高RU24969强迫模型小鼠血清BDNF的水平(F=18.930,P<0.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FENM可能通过调节BDNF的水平从而缓解强迫症小鼠的刻板行为,发挥抗强迫疗效,且RU24969该模型以及FENM治疗对血脑屏障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RU24969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proBDNF/mBDNF平衡改善慢性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
11
作者 姜志华 代彩兴 +2 位作者 张欣悦 张文平 李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慢性口服硫酸铜溶液(200 mg/L)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口服给予EGb溶液(120 mg/L)1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检测...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慢性口服硫酸铜溶液(200 mg/L)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口服给予EGb溶液(120 mg/L)1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脑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脑区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原位表达,RT-qPCR检测BDN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roBDNF、成熟BDNF(mBDNF)、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REB磷酸化(p-CREB)、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弗林蛋白酶(furin)、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素/Kexin 1型(PCSK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慢性铜暴露可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增加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加proBDNF表达并且降低mBDNF表达(P<0.05),降低受体TrkB表达并增加p75NTR表达(P<0.05),降低CREB和p-CREB表达水平(P<0.05)。同时,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脑区胞内剪切酶furin和PCSK1表达降低(P<0.05),胞外剪切酶MMP9表达提高(P<0.05)。EGb能够减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凋亡,并可部分逆转铜暴露导致的BDNF、proBDNF、TrkB、p75NTR、CREB、p-CREB、furin和PCSK1蛋白的表达异常。结论:慢性铜暴露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细胞凋亡,EGb能够逆转这些表现,并与proBDNF/BDNF在海马脑区的平衡相关,这可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暴露 抑郁症 银杏叶提取物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水平与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疗效的关系
12
作者 蓝玉婷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冠希 黎伟城 蓝晓凤 赵存友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239,共8页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TRD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共6次氯胺酮注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浆BDNF水平,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价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BDNF甲基化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目标CpG位点的甲基化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RD患者在完成6次重复氯胺酮输注后,治疗有效组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相比,MADRS评分[(25.20±7.54)分vs.(8.10±5.32)分]和血浆BDNF浓度[8.74(5.26,13.46)ng/mL vs.16.59(7.41,24.46)ng/mL]均显著改善(P<0.01)。基线水平时,BDNF上有35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不同疗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2个位于BDNF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rs1240718851和cg06260077)呈现出高甲基化低表达的关系,其中一个CpG位点经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其可能影响BDNF的表达。结论TRD患者血浆BDNF浓度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而上升,BDNF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预测重复静脉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难治性抑郁 氯胺酮 抗抑郁治疗 治疗效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因子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陈慧玲 张培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运动对于CVD的防治至关重要,是CVD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可调控组织和细胞分泌运动因子的水平,作用于心血管或通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发挥心血管保...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运动对于CVD的防治至关重要,是CVD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可调控组织和细胞分泌运动因子的水平,作用于心血管或通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镍纹蛋白样蛋白(meteorin-like protein,Metrn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和外泌体中的微RNA(microRNA,miRNA)等运动因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和心肌梗死等CVD及其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探究Metrnl、BDNF、FGF21和外泌体miRNA等运动因子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及机制有助于为运动防治CV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运动因子 镍纹蛋白样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外泌体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轻度脑损伤致认知障碍小鼠神经元中CaMKⅡ信号通路及不同BDNF亚型的表达变化
14
作者 刘殿卿 黎芸 +1 位作者 张捷焘 刘夕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91-1300,共10页
目的探索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信号通路及不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亚型的表达在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epetitive mild traumatic ... 目的探索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信号通路及不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亚型的表达在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epetitive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rmTBI)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变化。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只雄性C57BL/6J小鼠(5周龄,体质量16~17 g)分为模型组(n=50)和对照组(n=13),模型组通过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rmTBI模型,对照组仅接受麻醉处理。造模结束后的第30天起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模型组按照认知水平分为高表现组、中表现组和低表现组,将中表现组剔除,对高表现组、低表现组以及对照组的水迷宫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行为学实验结束后进行取材,Western blot检测高表现组、低表现组和对照组小鼠前额叶皮质以及海马组织中CaMKⅡ、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R)亚基(GluR1、p-GluR1、GluR2)、不同亚型的BDNF蛋白(mBDNF、proBDNF)的表达,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水迷宫相关统计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分层聚类将模型组小鼠分为高表现组(n=31)、中表现组(n=11)、低表现组(n=8),高表现组、低表现组以及对照组3组组间各项认知指标均存在差异。(2)相较于对照组和低表现组,高表现组小鼠的海马组织中GluR1的磷酸化程度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低表现组的前额叶皮质中GluR1、GluR2的表达均升高(P<0.05),高表现组的前额叶皮质中GluR2及CaMKⅡ的表达均升高(P<0.05);相较于高表现组,低表现组小鼠前额叶皮质中的GluR2/GluR1比值更低(P<0.05)。(3)相较于对照组,低表现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proBDNF以及mBDNF的表达均升高(P<0.05),且mBDNF/proBDNF也更高(P<0.05);高表现组在前额叶皮质中存在mBDNF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rmTBI慢性期,良好的认知功能预后伴随着CaMKⅡ信号通路的表达上调,且认知功能差异伴随着突触后膜上不同AMPAR亚基的占比变化,认知障碍组存在着两种BDNF亚型的过表达以及mBDNF转化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脑损伤 认知障碍 CaMKⅡ AMPAR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在中医药干预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辰杰 施学丽 +1 位作者 樊明理 张玉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5,共1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发现,BDNF信号通路能有效调节海马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等,激活该通路可产生一定的抗抑郁效应。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采用西医传统抗抑郁药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诸多弊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及针灸治疗等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效调节BDNF信号通路及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能对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神经生理学过程产生影响,发挥抗抑郁效应,弥补传统抗抑郁药的不足。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本文深入探讨了BDNF及其信号通路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并总结了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型抗抑郁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二羟基黄酮对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16
作者 朱敬 黄珂珂 郭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6只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照组3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接受玻璃体腔注射5μl 0.1 mmol/L磷酸盐缓冲液、10 mmol/L NMDA、10 mmol/L NMDA+100 mmol/L DHF、10 mmol/L NMDA+100 mmol/L BDNF。于造模后12 h、1 d、3 d、7 d、14 d、28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并计数RGCs,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于给药后12 h、3 d、14 d、28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se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RGCs数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HF治疗组与BDNF对照组各时间点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3 d和14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DNF对照组给药后3、14和28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 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给药后14 d ba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HF玻璃体腔注射有效减轻了大鼠模型中NMDA诱导的RGCs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rkB表达和抑制相关凋亡因子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冬氨酸 7 8-二羟基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孙宇康 段彦哲 +6 位作者 滑键林 贾炜豪 尉杰忠 马存根 贾磊 张瑞平 翟晓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3-1650,共8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脂分化实验进行诱导分化鉴定;取不同浓度的HSYA(0、100、200、400、600μmol·L^(-1))对hUC-MSCs进行处理,CCK-8法检测最佳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100μmol·L^(-1)组、200μmol·L^(-1)组和400μmol·L^(-1)组;EdU掺入法观察HSYA对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UC-MS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划痕实验观察hUC-MSCs的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VEGF、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的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细胞符合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点,具备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Control组相比,100、200、400μmol·L^(-1)组在作用2 d后,无细胞毒性;HSYA对EdU阳性细胞数、细胞迁移速度均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作用最佳(P<0.01);上清液中VEGF、BDNF的表达水平提高,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HSYA组BDNF、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结论HSYA对hUC-MSCs增殖、迁移和促血管生成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200μmol·L^(-1)的促进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C-MSCs HSY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修复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除颤汤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晨蓉 张强 曾芳月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分析益肾除颤汤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89例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19年1月-2022年9月。两组均予以常规训练,同时对... 目的分析益肾除颤汤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89例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19年1月-2022年9月。两组均予以常规训练,同时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肾除颤汤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scale,MMSE)评分降低,两组间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更低;治疗后两组蒙特利认知评估量表(monterey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升高,两组间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期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益肾除颤汤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调节神经递质指标(5-HT、DA、ACh)、神经营养因子指标(血清BDNF、GDNF、NGF水平)表达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益肾除颤汤 认知功能 神经递质 神经营养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雌鼠行为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19
作者 尹会荣 刘霄 +2 位作者 李继涛 张朝辉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期雌鼠社交、情绪、认知等多维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期雌性C57BL6N小鼠,分为应激组(n=11)和对照组(n=11),应激组构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模型,使用行为学测试评估雌鼠的社... 目的探讨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期雌鼠社交、情绪、认知等多维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期雌性C57BL6N小鼠,分为应激组(n=11)和对照组(n=11),应激组构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模型,使用行为学测试评估雌鼠的社交、焦虑以及认知等行为学改变,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检测发现,应激组雌鼠社会接触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下降[(106.2±9.31)s vs.(156.5±14.81)s,P<0.05],应激组雌鼠在新奇环境中的摄食量低于对照组[(0.10±0.01)g vs(.0.16±0.02)g,P<0.05]。在认知测试中,应激组雌鼠的新奇物体辨别能力[(52.17%±2.67%)vs.(65.91%±5.23%)]以及空间记忆能力[(61.84%±3.14%)vs.(74.13%±1.94%)]低于对照组(P<0.05)。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检测显示,应激组雌鼠海马脑区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亚基[(0.66±0.05)vs.(0.89±0.0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0.81±0.05)vs.(1.14±0.06)]表达相较于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使雌性小鼠出现社交行为退缩、焦虑样行为及认知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脑区的NR2A和BDNF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社交 认知 焦虑 海马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雌性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轻度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20
作者 王开欣 孙雪平 +1 位作者 罗涛 魏从兵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轻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度P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栀逍遥散联合...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轻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度P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栀逍遥散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DRS评分、NIHSS评分、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BI评分、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HDRS评分、NIHSS评分、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BI评分、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38/40)vs 77.50%(31/4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4/40)vs 30.00%(12/40)](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五行音乐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轻度PSD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合成释放,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评价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丹栀逍遥散 五行音乐疗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