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和两维图论聚类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费智慧 王成 +1 位作者 赵帅华 李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8,共6页
从经济、社会、农户后顾生计来源3个层次选取11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拟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提取各乡、镇政府驻地经纬度坐标并结合主成分因子得分,采用两维图论聚类分析从空间角度确定璧山县农村居民点... 从经济、社会、农户后顾生计来源3个层次选取11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拟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提取各乡、镇政府驻地经纬度坐标并结合主成分因子得分,采用两维图论聚类分析从空间角度确定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核心点并依据核心点辐射作用划分圈层,依据圈层核心点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排序并结合现实情境确定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结果表明,璧山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可以七塘镇、河边镇、青杠街道、健龙乡为核心点划分4个圈层,A圈层={七塘镇、八塘镇、大路镇},B圈层={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C圈层={青杠街道、璧城街道、正兴镇、丁家镇},D圈层={健龙乡、广普镇、三合镇};整合时序为:圈层C>圈层B>圈层D>圈层A,以圈层C核心点青杠街道为中心分别向其西北、西南、东北方向辐射圈层B、圈层D、圈层A核心点。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工作开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合 时序 主成分分析 两维图论聚类分析 农户后顾生计来源 璧山县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操申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3,共5页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近代以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为代表的不同阶级、阶层的先进人士,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征途中,设计了三种各具特色的大同理想方案。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近代以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为代表的不同阶级、阶层的先进人士,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征途中,设计了三种各具特色的大同理想方案。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三人大同思想的演进更替过程,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体现了近代中国乐观主义的时代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民生主义 进化论 乐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生态环境思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波 杨扬 应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作为民生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对民国时期的生态环境给予了不同寻常的关注。根据孙中山在各个时期的生态主张,概括出其生态环境思想的主体,即加强城市卫生建设防止疫病流行,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预防自然灾害发生,并且认为民生主义是孙中... 作为民生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对民国时期的生态环境给予了不同寻常的关注。根据孙中山在各个时期的生态主张,概括出其生态环境思想的主体,即加强城市卫生建设防止疫病流行,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预防自然灾害发生,并且认为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生态环境思想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生主义 民国 生态环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全面阐述及其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姚锡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30-34,共5页
从1911年到1924年1月,孙中山全面阐述和系统发展了他的民生主义学说,使其达到旧民生主义的最高点,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孕育着新民生主义的因素。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 从1911年到1924年1月,孙中山全面阐述和系统发展了他的民生主义学说,使其达到旧民生主义的最高点,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孕育着新民生主义的因素。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主义 马克思主义 吸收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对产权保护的完善与发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石佳友 高郦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184,共11页
《民法典》的颁行是落实“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的重大举措。保护产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产权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保护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 《民法典》的颁行是落实“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的重大举措。保护产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产权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保护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民法典》为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作出了贡献:一方面,改进了产权保护制度的规则,对产权确权、产权流转、产权分配、产权利用、产权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深化了产权保护制度的原则,同时丰富了这些原则的涵义。作为产权保护核心原则的公平原则应当包含主体之间、代与代之间、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公平价值。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需要以《民法典》为中心。从实践逻辑出发,健全新时代科学的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点关注完善经营性资产产权保护、民生性资产产权保护、资源性资产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数字财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经营性资产产权 民生性资产产权 资源性资产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财产权 公平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民生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建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伦理学 学科定义 学科性质 研究方法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与“民生”的互见:以战时美亚公司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春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196,310-311,共14页
生存利益论着重从民生的角度阐释商人战时合作行为,对解读商人战时心态十分有力。这一理论框架也可称之为"民族"中的"民生"。然而,它忽视了商人战时如何面对及解决"民族"的困境、战后如何对待二者之间的... 生存利益论着重从民生的角度阐释商人战时合作行为,对解读商人战时心态十分有力。这一理论框架也可称之为"民族"中的"民生"。然而,它忽视了商人战时如何面对及解决"民族"的困境、战后如何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战时企业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力图在"民族"与"民生"之间进行平衡,这也暗示沦陷区商人的活动,民族与民生密不可分。战后,他们竭力将民生与民族等同,这种将两者合二为一的诡辩既是"事仇民族主义"的体现,又是战前商人的"民族"与"民生"主义观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生主义 经济汉奸 美亚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程伟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孙中山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只是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才是他毕生追求和终身奋斗的目标。他最早认识到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主张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 孙中山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只是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才是他毕生追求和终身奋斗的目标。他最早认识到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主张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并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途径实行社会主义,最终成为以社会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的伟大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主义 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孙中山 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精神:形成、内容和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向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孙中山精神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肥壤沃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其亲人、好友和伟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顺... 孙中山精神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肥壤沃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其亲人、好友和伟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德治,强调德教和修身的重德精神。孙中山精神对于我们准确、完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时代新人、提高现时代领导者素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精神 民族精神 三民主义 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生型政府构建的阻力因素及其克服
10
作者 李金龙 杜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但是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构建中的阻力因素不容忽视,需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政府官员民生观...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但是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构建中的阻力因素不容忽视,需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政府官员民生观念、优化政府组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民生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以及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型政府 理论阐释 阻力因素 构建原则 具体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政治学解读
11
作者 杨渊浩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中国传统民生政治观扎根于中国现实土壤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必然的差异性,... 中国传统民生政治观扎根于中国现实土壤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必然的差异性,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民生政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政治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12
作者 伍本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孙中山自同盟会成立后,反复强调避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自由发展,同30多年前马克思就俄国前途问题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意向与思想内涵都是十分接近的,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跨越"理论。而且,这... 孙中山自同盟会成立后,反复强调避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自由发展,同30多年前马克思就俄国前途问题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意向与思想内涵都是十分接近的,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跨越"理论。而且,这一"跨越"理论还是民生主义的主题,其"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主张都是为了达到"跨越"之目的。在"跨越"如何可能之问题上,孙中山的思路亦为正确,既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思想的传统,亦看到了近代中国同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与融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生主义 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和生态视角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搬迁牧户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名镜 祁应军 李文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3-782,共10页
为理解牧区城镇化背景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逻辑及其生态影响,以青海省玉树州3个村庄的搬迁牧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分析牧民在迁出地保有牲畜的具体形式、原因和数量变化及牧民的生态感知,并根据斯科特关于道义小农... 为理解牧区城镇化背景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逻辑及其生态影响,以青海省玉树州3个村庄的搬迁牧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分析牧民在迁出地保有牲畜的具体形式、原因和数量变化及牧民的生态感知,并根据斯科特关于道义小农的“安全第一”原则选择变量,定量探究牧民保留牲畜行为和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搬迁牧户通过家庭分工、亲友代养和雇工放牧等多种形式保有牲畜,作为融入城镇生活的适应性策略。牧户保有牲畜主要出于“安全第一”的需求,经济收入较高的牧户兼具“理性小农”的特点。家庭人口规模大及非生计原因搬迁的牧户更倾向于保有牲畜。收入较高的牧户保有牲畜的概率更高且数量更多,城镇就业人数较多的家庭保有牲畜的概率更低。牧户保有牲畜的适应策略受到社会关系和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可能难以维持。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并未直接增加迁出地的放牧压力,但鼓励牧民通过搬迁实现减畜目标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形式、返迁的可能性、行为动机的转变和留居户的牲畜数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城镇化 生计适应 牲畜 安全第一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民生观叙事的方法特征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儒 张艺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共12页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民生为关怀的基本立场,以及形成一种理论化、历史性和制度化的民生观叙事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通过提升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的研究拓展能力,而且要以新史学、新史料丰富民生建设方面的历史素材,用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体系去为民生观叙事与民生建设建立制度背书,去在理论、历史和法律制度方面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的系统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观 理论叙事 历史叙事 制度叙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