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S结合PCA-LDA分析鉴别鸡肉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混合残留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红青 刘木华 +4 位作者 袁海超 赵进辉 陶进江 陈健 徐宁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99,共4页
以纳米Au溶胶和NaCl溶液为活性增强基底,对鸡肉中残留的两种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和呋喃妥因代谢物(AHD)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采用自适应迭代惩罚最小二乘法消除原始数据中的背景干扰,应用标准归一化进行光谱... 以纳米Au溶胶和NaCl溶液为活性增强基底,对鸡肉中残留的两种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和呋喃妥因代谢物(AHD)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采用自适应迭代惩罚最小二乘法消除原始数据中的背景干扰,应用标准归一化进行光谱预处理,并结合主成分—线性判别方法(PCA-LDA)建立识别模型,得出模型校正集的判别正确率为90.48%,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为94.29%。研究表明,SERS技术与PCA-LDA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鉴别出鸡肉样本中残留的AMOZ和A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 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 鸡肉 呋喃它酮代谢物 呋喃妥因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肉纯度电子舌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36
2
作者 田晓静 王俊 崔绍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55-262,共8页
为实现掺假羊肉的快速、客观评价,利用电子舌对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掺假羊肉糜进行检测及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浸提溶液分别浸提,样品量均对电子舌传感器的响应影响极显著;以数据点重复性和聚类效果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电子... 为实现掺假羊肉的快速、客观评价,利用电子舌对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掺假羊肉糜进行检测及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浸提溶液分别浸提,样品量均对电子舌传感器的响应影响极显著;以数据点重复性和聚类效果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电子舌检测羊肉糜样品的较佳条件为0.1 mol/L KCl溶液浸提15 g肉糜样品。在此较佳条件下,对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掺假羊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均超过80%,电子舌均能很好地区分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羊肉糜样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混入的鸡肉比例(R2>0.99,RMSE<3%)。试验表明:电子舌在羊肉掺入鸡肉的鉴别中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羊肉掺假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模型 电子舌 判别分析 掺假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如泰 姜甜甜 +4 位作者 席北斗 许其功 张慧 王海军 巴桑次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9,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尝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产生彼此互补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新指标,构建了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尝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产生彼此互补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新指标,构建了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进行湖泊流域的初步分类,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归属判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各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最后根据关联结果确定边界完成分区并进行特征描述.结果表明,利用该分区技术方法体系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营养物 生态分区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2
4
作者 于慧春 王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8-752,共5页
以电子鼻作为检测手段,对同类不同等级的茶叶、茶水和茶底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提取来压缩数据维数,减少数据计算量,进而优化特征向量。然后采用线性判别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茶叶... 以电子鼻作为检测手段,对同类不同等级的茶叶、茶水和茶底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提取来压缩数据维数,减少数据计算量,进而优化特征向量。然后采用线性判别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茶叶的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判别。结果显示,误判样本都发生在T60和T100之间,两种判别方法结果比较一致。相对于茶叶和茶底,以各等级茶水为研究对象时,两种方法对茶叶品质等级的判别及测试结果相对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地理种群鲂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文 王艺舟 +2 位作者 祝东梅 聂竹兰 王卫民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采集了北江、钱塘江、金沙河水库3个地理种群的鲂(Megalobrama skolkovii)414尾样本,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比较研究了37个形态比例性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口裂长/头长、吻... 采集了北江、钱塘江、金沙河水库3个地理种群的鲂(Megalobrama skolkovii)414尾样本,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比较研究了37个形态比例性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口裂长/头长、吻长/头长、口宽/头长、上颌厚/头长、全长/体长、体厚/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尾柄高、1-2/体长、1-3/体长、2-4/体长、2-5/体长、3-5/体长、4-5/体长、4-6/体长、4-7/体长、5-6/体长、6-8/体长、6-9/体长、7-8/体长,及7-9/体长23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1:吻端;2:头部后缘;3:胸鳍起点;4:背鳍起点;5:腹鳍起点;6:背鳍基部末端;7:臀鳍起点;8:尾鳍背部起点;9:尾鳍腹部起点);聚类结果显示,北江与金沙河水库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北江群体与金沙河水库群体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0.26%;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8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鲂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率为99.03%。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形态比例性状来判断鲂的3个地理群体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差异 种群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阶段分类——以小浪底库区山地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勇 王鹏飞 +1 位作者 樊巍 阎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调查黄河小浪底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根据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样地进行群落恢复进程的分类,利用判别分析技术建立各... 在调查黄河小浪底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根据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样地进行群落恢复进程的分类,利用判别分析技术建立各恢复阶段的判别公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乔木群落4个,灌草群落6个,草本群落5个;2)土壤和地形等环境因子、土壤流失等生态因子对多个公共因子都有较大的载荷。多样性指数H′,D1,P,Jsw,D2等在第1主分量上、石砾含量在第2主分量上、土壤流失程度、土壤厚度以及坡向和土壤类型在第2、第3主分量上都有较大载荷,海拔在3个主分量上载荷都较小;3)黄河小浪底山地植被恢复期可以分为4个恢复阶段:恢复初期阶段,其群落占27%;进展阶段,其群落占40%;恢复中期阶段,其群落占20%;恢复稳定阶段,其群落占13%;4)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是可靠的,在判识植被恢复阶段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退化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别食用油 被引量:5
7
作者 毛立新 郭建荣 +1 位作者 吴旭 郭洁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71,共5页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鉴别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菜籽油、芝麻油、亚麻仁油.结果显示:不同食用油荧光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激发波长250~720nm范围内,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亚麻仁油、芝麻油和菜籽油的最大激发波长范围...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鉴别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菜籽油、芝麻油、亚麻仁油.结果显示:不同食用油荧光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激发波长250~720nm范围内,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亚麻仁油、芝麻油和菜籽油的最大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315~450、520~650、315~490、300~500、300~550、300~490nm.在激发光与发射光波长差为90nm、激发波长250~720nm的条件下,对6种不同食用油进行同步荧光扫描,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可以直观、快速地区分鉴别各种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 食用油 判别方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的粮虫特征压缩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红涛 毛罕平 韩绿化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粮仓害虫种类多、类别之间相似度比较高的特点,提出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的粮虫特征压缩方法.利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对特征选择后的10维原始数字特征进行核Fisher判别分析,即通过非线性变换将样本数据从输入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 针对粮仓害虫种类多、类别之间相似度比较高的特点,提出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的粮虫特征压缩方法.利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对特征选择后的10维原始数字特征进行核Fisher判别分析,即通过非线性变换将样本数据从输入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在高维特征空间进行特征提取.从粮虫分类效果方面,将KFDA法与FDA法、PCA法和KPCA法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应用KFDA法提取的前4个特征,由最近邻分类器对粮仓中常见的9类粮虫进行分类,验证集的识别率为93.33%.结果表明:KFDA法对粮虫特征的非线性比较敏感,在有效降低特征维数的同时,还提高了类别之间的可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特征压缩 核FISHER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Fisher线性判别的掌纹识别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金玉 苑玮琦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213,共2页
在Fisher线性判别(FLD)中,类内离散矩阵总是奇异的。为了解决矩阵的奇异性问题,应用一种新的二维Fisher线性判别(2DFLD)直接进行矩阵投影。对于PolyU掌纹图像库,分别用PCA,PCA+FLD和2DFLD提取特征掌纹子空间,将待识别图像投影到低维子... 在Fisher线性判别(FLD)中,类内离散矩阵总是奇异的。为了解决矩阵的奇异性问题,应用一种新的二维Fisher线性判别(2DFLD)直接进行矩阵投影。对于PolyU掌纹图像库,分别用PCA,PCA+FLD和2DFLD提取特征掌纹子空间,将待识别图像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上,用余弦距离进行掌纹匹配。实验结果表明,与PCA相比,PCA+FLD的识别率最多提高1.18%。2DFLD识别率最高达到99.34%,比PCA+FLD提高7.61%,特征提取仅耗时0.047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线性判别 主成分分析 二维FLD 掌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模型和关联向量机的癫痫脑电信号自动分类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敏 孙磊磊 +1 位作者 洪晓军 韩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4-870,共7页
癫痫脑电信号自动分类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回归模型和关联向量机,实现癫痫脑电信号的自动分类。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脑电信号特征提取;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两种特征变换方法,降低特征空间维数;采用关联向量机... 癫痫脑电信号自动分类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回归模型和关联向量机,实现癫痫脑电信号的自动分类。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脑电信号特征提取;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两种特征变换方法,降低特征空间维数;采用关联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提高模型稀疏性并可以得到概率式输出。在对波恩大学癫痫研究中心脑电信号的分类中,所提出的方法最高准确率可以达到99.875%;在将特征空间维数降至原始维数的1/15时,分类准确率仍可达到99.500%;采用关联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模型稀疏性大幅提高,与支持向量机相比,同等条件下关联向量数仅为支持向量数的几十分之一。所提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癫痫脑电信号的自动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自回归模型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关联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平 徐大为 刘重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9-604,共6页
分析了传统的基于整体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如PCA和FLD等)的原理及其局限性,提出将增强型Fisher判别(EFM)应用于人脸识别中。基于EFM的人脸识别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与PCA和FLD等方法相比优势明显,并适合于大型人脸数据库的识别... 分析了传统的基于整体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如PCA和FLD等)的原理及其局限性,提出将增强型Fisher判别(EFM)应用于人脸识别中。基于EFM的人脸识别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与PCA和FLD等方法相比优势明显,并适合于大型人脸数据库的识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主元分析 FISHER线性判别 增强型Fish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识别中基于GA优化的加速度特征选择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仙 卢先领 王洪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3,166,共6页
在基于加速度信号的人体行为识别中,LDA是较常用的特征降维方法之一,然而LDA并不直接以训练误差作为目标函数,无法保证获得训练误差最小的投影空间。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基于GA优化的LDA进行特征选择。提取加速度信号特征,利用PCA方法解决... 在基于加速度信号的人体行为识别中,LDA是较常用的特征降维方法之一,然而LDA并不直接以训练误差作为目标函数,无法保证获得训练误差最小的投影空间。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基于GA优化的LDA进行特征选择。提取加速度信号特征,利用PCA方法解决"小样本问题",通过GA调整LDA中类间离散度矩阵的特征值矢量,使获得的投影空间训练误差最小。采用SVM对7种日常行为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采用PCA和采用PCA+LDA方法相比,基于GA优化的LDA算法在保证较高识别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特征维数并减小分类误差,最终测试样本的识别率可达9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加速度传感器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遗传算法(GA)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及最佳鉴别独立分量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云辉 赵力 邹采荣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1-556,共6页
首先分析了独立分量分析(ICA)在人脸识别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3个方面对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利用KPCA将人脸映射到特征空间,在特征空间进行ICA得到相对于原样本的非线性独立分量,从而得到一种非线性... 首先分析了独立分量分析(ICA)在人脸识别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3个方面对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利用KPCA将人脸映射到特征空间,在特征空间进行ICA得到相对于原样本的非线性独立分量,从而得到一种非线性独立分量分析的方法;其次,定义了Fisher鉴别信息作为选取最佳鉴别独立分量的准则;最后,提出了一种用最佳独立分量表示待识别人脸图像的方法,克服了用直接投影得到的特征不准确的问题.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表明,利用此改进的非线性最佳鉴别ICA方法,可以得到优于FLDA方法的识别性能,且在特征数较少时仍能得到较好的识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独立分量分析 核主分量分析 最佳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分类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光华 郑家奎 +1 位作者 阴国大 杨正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单一性状分类、主成份分析4种方法探讨了亚洲栽培稻分类时程氏和冈氏所用分类性状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将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亚种时,抽穗时稃色是最重要也是田间较易鉴别的性状,它的关...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单一性状分类、主成份分析4种方法探讨了亚洲栽培稻分类时程氏和冈氏所用分类性状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将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亚种时,抽穗时稃色是最重要也是田间较易鉴别的性状,它的关联度、符合系数、共同度、负荷量的累计值均居第一位,其次为叶毛和苯酚反应;若将其分为籼、偏籼、中间、偏粳、粳五类,抽穗时稃色在分类上的重要性仍处于第一位,其次为苯酚反应,再次是稃尖茸毛。两种分类法均认为耐冷性和KCIO3抗性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分类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PCA的两级LDA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友钊 潘芬兰 黄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9期243-247,共5页
线性鉴别分析(LDA)小样本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法在构造最优投影子空间时未完整利用LDA的4个信息空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两级LDA人脸识别方法。采用减法运算对样本类内散度矩阵和类间散度矩阵的特征值矩阵求逆,以... 线性鉴别分析(LDA)小样本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法在构造最优投影子空间时未完整利用LDA的4个信息空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两级LDA人脸识别方法。采用减法运算对样本类内散度矩阵和类间散度矩阵的特征值矩阵求逆,以解决小样本问题,并连续应用Fisher准则和修改后的Fisher准则连接2个投影子空间,获取包含LDA的4个信息空间的最优投影方向,利用2D-PCA对输入样本做预处理,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虽然训练时间略有增加,但识别率分别为92.5%和95.8%,优于其他常用LD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直接线性鉴别分析 二维主成分分析 小样本问题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er理论和主成分相结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树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1-773,共3页
针对具有多个特征指标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Fisher判别和主成分相结合的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融合判别函数的个数,减少识别工作量,基于Fisher判别理论进行目标的识别。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多个目标的识别,计... 针对具有多个特征指标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Fisher判别和主成分相结合的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融合判别函数的个数,减少识别工作量,基于Fisher判别理论进行目标的识别。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多个目标的识别,计算简单,易于计算机上实现。应用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主成分分析 FISHER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基于Gabor-LDA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生 程万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396-3398,3405,共4页
鉴于Gabor特征对光照、表情等变化比较鲁棒,并已在人脸识别领域取得成功应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abor-LDA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多方向、多尺度Gabor小波滤波,然后对得到的特征向量使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变换降维,采用自适应... 鉴于Gabor特征对光照、表情等变化比较鲁棒,并已在人脸识别领域取得成功应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abor-LDA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多方向、多尺度Gabor小波滤波,然后对得到的特征向量使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变换降维,采用自适应加权原理重建类内散布矩阵和类间散布矩阵,从而改进了最佳鉴别分析(LDA)判别函数,有效地解决了训练样本类均值与类中心的偏离问题。对Yale人脸库的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GABOR小波变换 主成分分析 最佳鉴别分析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压缩二维特征抽取人脸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志强 杨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6-299,共4页
提出了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与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相结合的双向压缩投影的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进行一次2DPCA运算后,对特征矩阵进行转置,再进行2DLDA运算,与(2D)2PCA与(2D)2LDA相比,充分利用了2DPCA和2DLDA的优点,既包... 提出了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与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相结合的双向压缩投影的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进行一次2DPCA运算后,对特征矩阵进行转置,再进行2DLDA运算,与(2D)2PCA与(2D)2LDA相比,充分利用了2DPCA和2DLDA的优点,既包含了样本的类别信息,又消除了图像矩阵行和列的相关性,有效地提取了行和列的识别信息,识别特征维数也大幅度减少。在ORL和P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在不影响识别速度的情况下,其识别率优于现有二维特征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 二维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范化KDDA的人脸识别算法
19
作者 杨家红 史超 王耀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8,共3页
传统的PCA和LDA算法受限于“小样本问题”,且对像素的高阶相关性不敏感。论文将核函数方法与规范化LDA相结合,将原图像空间通过非线性映射变换到高维特征空间,并借助于“核技巧”在新的空间中应用鉴别分析方法。通过对ORL人脸库的大量... 传统的PCA和LDA算法受限于“小样本问题”,且对像素的高阶相关性不敏感。论文将核函数方法与规范化LDA相结合,将原图像空间通过非线性映射变换到高维特征空间,并借助于“核技巧”在新的空间中应用鉴别分析方法。通过对ORL人脸库的大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特征提取方面优于PCA,KPCA,LDA等其他方法,在简化分类器的同时,也可以获得高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函数方法 规范化KDDA KPCA 小样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评价不同品种番茄制备番茄酱的滋味品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文欣 赵文婷 +4 位作者 王宇滨 张敏 赵煜炜 赵晓燕 赵春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09-215,共7页
采用电子舌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20个番茄品种制备的番茄酱进行滋味品质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番茄制备的番茄酱整体滋味品质存在明... 采用电子舌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20个番茄品种制备的番茄酱进行滋味品质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番茄制备的番茄酱整体滋味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新番40号滋味特征与其他品种差别较大;晚熟品种的苦味、涩味和咸味显著大于早熟品种(P<0.05),且由聚类分析可知,所有早熟品种(屯河33号、新番36号、新番45号、里格尔87-5)都聚在第一类;通过判别因子分析,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品种(石番、亨氏、新番、IVF)完全区分开,2个判别因子的总贡献率达到96.1%。由此可见,电子舌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的智能感官仪器,对不同熟性和不同来源的番茄制备番茄酱的滋味品质具有潜在的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酱 滋味品质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