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直立株型种质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梦莹 张玉 +5 位作者 张嘉豪 陈建省 张卫东 孟庆福 马玉华 鄢照新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9,共11页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同亲本来源的直立株型小麦品系为材料,在高密度(3.30×10^(6)株·hm^(-2))、超高密度(4.50×10^(6)株·hm^(-2))下种植,调查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计算性状耐密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转化,计算综合耐密评价值(D值);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适合的耐密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当高密条件下,直立株型小麦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3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85.24%,依据D值聚类分析可将15个材料分为极强、强、中度和弱耐密型小麦;其中6个性状,包括鲜重(X_(7))、千粒重(X_(4))、倒伏程度(X_(9))、单位面积穗数(X_(2))、株高(X_(5))和机械强度(X_(8)),可作为小麦直立株型品系的耐密性鉴定的核心指标,耐密性评估数学模型为D=4.330X_(7)+8.838X_(4)-0.325X_(9)+0.463X_(2)+4.501X_(5)+2.092X_(8)-18.499,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密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回潮工序中烟叶含水率的高光谱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燕玲 赵明霞 +2 位作者 李自娟 邢鸿雁 陈娇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7,172,共7页
加料回潮是烟叶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中烟叶含水率的波动偏差直接影响后续卷包机械能否顺利入料加工,故在线精准控制回潮工序中烟叶的含水率至关重要。在线采集162个加料回潮工序中的烟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并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 加料回潮是烟叶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中烟叶含水率的波动偏差直接影响后续卷包机械能否顺利入料加工,故在线精准控制回潮工序中烟叶的含水率至关重要。在线采集162个加料回潮工序中的烟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并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移动平均(Moving-average)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杠杆值法剔除数据集中的奇异值(Novelty),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创建加料回潮工序中烟叶含水率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Moving-average方法预处理的PCA-高杠杆值-PLSR模型最优,其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0.999,均方根误差RMSEC=0.003,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_(p)^(2)=0.999,RMSEP=0.003。研究结论:可以实现烟叶智能监控和快速无损分析,为开发实时检测装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加料回潮 高光谱 主成分分析 杠杆值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降维的海面散射系数快速预测方法
3
作者 刘悦 董春雷 +1 位作者 孟肖 郭立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海面电磁散射特性与海浪参数、雷达参数等多种影响因素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传统大场景海面电磁散射预测模型在面临多参数高维度映射时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选择合适的降维方法和模型参数是提高模型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 海面电磁散射特性与海浪参数、雷达参数等多种影响因素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传统大场景海面电磁散射预测模型在面临多参数高维度映射时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选择合适的降维方法和模型参数是提高模型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降维的海面电磁散射快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文氏海谱和海面电磁散射模型构建后向散射系数仿真数据集;然后,引入PCA法降低仿真参数维度,提取主要特征;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LSSVR)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输入降维数据进行预测,并评估预测结果的精度。通过对比不同降维比例的预测结果,分析了主成分降维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仿真参数进行适当降维能够显著增加模型精度,提升模型的解释能力。当降维比例为25%左右时模型精度达到最优,当降维比例大于40%时模型精度显著下降,不利于海面电磁散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PCA) 海面电磁散射预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SSVR) 半确定性面元法 参数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LM的空战目标威胁评估
4
作者 李战武 张帅 +2 位作者 奚之飞 李游 李钢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空战过程中态势瞬息万变,获取敌目标的威胁是我方取得攻击占位优势和采取战术规避的前提条件。提出主成分分析法和阻尼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回归模型对目标的威胁进行评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转化成相互独立的分量,... 空战过程中态势瞬息万变,获取敌目标的威胁是我方取得攻击占位优势和采取战术规避的前提条件。提出主成分分析法和阻尼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回归模型对目标的威胁进行评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转化成相互独立的分量,确定主成分分量,重构目标威胁评估体系;对目标威胁与主成分分量进行回归分析,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得到主成分分量与目标威胁之间的统计关系;利用目标威胁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大小,验证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消除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忽略指标之间耦合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阻尼最小二乘法 回归分析 指标相关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春妹 廖道龙 +2 位作者 刘子凡 符厚隆 陈贻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PH)、茎粗(SD)、鲜物质量(SFW)和干物质量(SDW)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电导率(REL)、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糖含量(SS)等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上述12个指标的耐热系数(α),综合评价6个自交系材料的耐热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获得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以TDG为依据,27个苦瓜自交系中有耐热型3个,中等耐热型18个,热敏型6个;6个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热害指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为:Y=-0.426+0.049X1-0.011X2-0.009X3-0.018X4,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与Y值基本一致。说明SFW(X1)、POD活性(X2)、CAT活性(X3)和SS含量(X4)这4个指标的耐热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苦瓜耐热性差异,可用作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筛选出苦瓜耐热种质并构建苦瓜耐热性评价体系,为海南夏季耐热苦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6
作者 刘书华 张黎杰 +7 位作者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 【目的】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D=-1.158+0.062X_(2)+0.249X5+0.201X_(7)+1.002X_(10)+0.665X_(11)(R^(2)=0.972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大豆品种(系)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羊毛和羊绒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心如 张利平 +2 位作者 王建福 吴建平 王欣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92-2095,共4页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的130个羊毛和羊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羊毛和羊绒样品界线;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以及最佳主成分...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的130个羊毛和羊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羊毛和羊绒样品界线;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以及最佳主成分因子为8、不确定因子为1.00等参数,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外部验证正确率为100%。说明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快速鉴别羊毛和羊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羊毛 羊绒 主成分-马氏距离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散射校正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定标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强 张工力 陈星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用傅里叶变换型光谱仪对50个烟叶样品采集吸收光谱,采用常用的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光谱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谱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预处理对光谱分析的影响,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用傅里叶变换型光谱仪对50个烟叶样品采集吸收光谱,采用常用的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光谱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谱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预处理对光谱分析的影响,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总糖含量的定标模型,用 Leave One Out的交叉检验(Cross Validation)检验定标模型,结果 PLS 因子数由 MSC校正前的 5 降为校正后的 3,RM SECV值仅由0.884 1%降为0.85%。实验证明:对光谱进行MSC预处理能有效减少模型的最佳因子数,简化数学模型,使模型更稳定,更便于传递,但并不能显著减小最优定标模型的预测标准差,即不能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散射校正 近红外光谱 模型 因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品种耐热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筛选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志高 邵伟丽 +2 位作者 申亚梅 季梦成 叶盈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213,共11页
为探讨南方夏季高温对铁线莲生理生化的影响,筛选耐热品种并建立耐热性评价体系,于2015年5-8月,以20个铁线莲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高温半致死温度及高温胁迫下植株热害指数(HII)、相对电导率(REC)、萎蔫程度(WD)等10个生理生化指标性进... 为探讨南方夏季高温对铁线莲生理生化的影响,筛选耐热品种并建立耐热性评价体系,于2015年5-8月,以20个铁线莲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高温半致死温度及高温胁迫下植株热害指数(HII)、相对电导率(REC)、萎蔫程度(WD)等10个生理生化指标性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个品种可以分为耐高温、较耐高温、高温较敏感和高温敏感4个类型,其中罗曼蒂克、如古和浪子耐热性较强;高温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耐热性评价的指标;建立了以HII、REC、叶绿素(CC)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6个指标为变量的铁线莲耐热评价模型。本研究结果为铁线莲品种栽培适应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耐热型铁线莲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耐热性评价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卞德鹏 常庆瑞 +3 位作者 柳艺博 段正松 高欣 张铁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基于吴起县1950-2005年的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吴起县1950-2005年50多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初步探讨了1990-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50多年来,吴起县耕地数量总体上经历了... 基于吴起县1950-2005年的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吴起县1950-2005年50多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初步探讨了1990-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50多年来,吴起县耕地数量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减少、震荡波动、急剧增加和持续缓慢减少四个阶段,耕地总量减幅达39.6%;人均耕地面积减少31.7%,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压力、农业科技进步和政策等因素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银月 詹和明 +2 位作者 代希茜 单丹丹 王铁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1,共11页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 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系统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SF_6分解组分红外光谱定量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志红 张晓星 +2 位作者 孙才新 陆国俊 杨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5,共7页
SF6气体分解组分的定量分析对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进行气体红外定量分析时存在吸收系数的难确定性和多组分检测的繁琐性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 SF6气体分解组分的定量分析对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进行气体红外定量分析时存在吸收系数的难确定性和多组分检测的繁琐性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了主成分回归分析的红外定量算法,并选取SO2F2、SOF2、SO23种分解组分及其特征吸收峰作为研究对象。该算法分别以光谱数据与气体体积分数作为输入和输出,建立了吸收光谱图与浓度信息的直接对应关系。试验配制了3种特征组分的含量样本,由训练样本获得光谱数据并依据算法建立了红外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主成分回归分析算法和拟合法的红外定量效果,表明了回归算法模型定量精度高于拟合法。检验样本和实测数据的预测结果都表明,该算法和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 分解组分 红外定量 光谱数据 主成分回归分析 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3 位作者 郭小红 韦清源 陈文杰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5-653,共9页
为探讨不同大豆品种(系)的耐荫特性,本研究筛选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相对准确、稳定、高效的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以3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遮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形成的自然荫蔽条件)和自然光(清种)2个处理。将1... 为探讨不同大豆品种(系)的耐荫特性,本研究筛选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相对准确、稳定、高效的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以3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遮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形成的自然荫蔽条件)和自然光(清种)2个处理。将11个单项性状指标耐荫系数作为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单项性状指标耐荫系数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携带了74.722%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性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36个大豆品种(系)划分为强耐荫型(2个)、中等耐荫型(9个)和弱耐荫型(25个)3大类;将11个单项性状指标耐荫系数作为自变量,D值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D=-0.585+0.662X2+0.152X3+0.084X5+0.211X8,R=0.962,调整的R^(2)=0.915,残差的标准差=0.036 16。筛选出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4个性状指标作为广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系统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的菠菜硝酸盐快速无损测定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薛利红 杨林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6-930,共5页
应用可见近红外反射高光谱技术探讨了菠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P)分别建立了菠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与反射高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建模波段范围下模型的预测... 应用可见近红外反射高光谱技术探讨了菠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P)分别建立了菠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与反射高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建模波段范围下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反射光谱经平滑后一阶微分处理,模型的预测性明显提高;PCR模型的预测结果要略好于PLS模型;异常值剔除之后,全波段范围内用平滑后一阶微分光谱建立的PLS和PCR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菠菜硝酸盐含量,经独立测试集(n=13)检验,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PLS模型)和0.95(PCR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8.2mg·kg-1(PLS模型)和120.8mg·kg-1(PCR模型)。研究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反射高光谱来定量无损检测蔬菜的硝酸盐含量是可行的,为今后蔬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硝酸盐含量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无损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健 崔广柏 张红举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3期49-50,63,共3页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各水质监测站监测的水质指标,从原始数据出发提取了占总方差80%以上的两个主成分,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解释:第一主成分主要是由水体中的N,P和有机物所引起的;而第二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水体的清澈程度。得到了...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各水质监测站监测的水质指标,从原始数据出发提取了占总方差80%以上的两个主成分,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解释:第一主成分主要是由水体中的N,P和有机物所引起的;而第二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水体的清澈程度。得到了水质监测站的水质分类图,从水质分类图中明显看出各站水质的污染情况及其污染原因,将大量抽象的数据变为形象的图表,降低分析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指标 线性回归 太湖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方法在粮食总产量预测中的对比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姚作芳 刘兴土 +1 位作者 杨飞 闫敏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4-268,共5页
根据吉林省1978-2007年的农业数据,选定了14个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4种分析预测方法,通过SPSS和Matlab工具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4种不同的预测模型,进... 根据吉林省1978-2007年的农业数据,选定了14个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4种分析预测方法,通过SPSS和Matlab工具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4种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而基于这4种模型对吉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将各种预测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性最好的是BP神经网络法,其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899;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834)和逐步回归法(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787);拟合效果最差的是灰色预测法(确定性系数为0.744)。粮食总产量估算精度最高的是BP神经网络法,达到93.67%;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为9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BP神经网络法 灰色预测法 逐步回归法 粮食产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嗅觉系统的油液渗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娜 秦国军 +1 位作者 胡茑庆 张纪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80,共6页
机电设备油液渗漏是一种典型的多发性故障,利用人工嗅觉技术对渗漏油液挥发气体进行测试从而进行故障诊断是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人工嗅觉系统对模拟柴油、齿轮油和机油渗漏产生的挥发气体进行检测,结果为三维数据阵列(样本×... 机电设备油液渗漏是一种典型的多发性故障,利用人工嗅觉技术对渗漏油液挥发气体进行测试从而进行故障诊断是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人工嗅觉系统对模拟柴油、齿轮油和机油渗漏产生的挥发气体进行检测,结果为三维数据阵列(样本×时间×传感器)。应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法和三维平铺主成分分析法、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种油液挥发气体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平行因子分析法由于利用了数据集的三维结构信息,所以分类效果更佳;应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实现了机油挥发气体样本的定量确定,说明使用人工嗅觉系统实现设定阈值报警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嗅觉系统 油液渗漏 主成分分析 平行因子分析 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特征的加热炉钢温预报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英华 石翔 李鸿儒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09,共5页
针对加热炉工业过程具有复杂、非线性、时滞性的特点和钢坯出炉温度预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特征的改进主元回归(PCR)加热炉钢温预报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同步化处理来解决各数据变量间存在的时间滞后问题;然后提... 针对加热炉工业过程具有复杂、非线性、时滞性的特点和钢坯出炉温度预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特征的改进主元回归(PCR)加热炉钢温预报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同步化处理来解决各数据变量间存在的时间滞后问题;然后提取生产过程中各批次钢坯的统计特征和熵特征,并依据一定顺序将这些特征排列组合,构造等长的数据特征向量;最后通过PCR方法建立过程变量的数据特征和钢坯出炉温度之间的回归预报模型.本文以某钢厂加热炉工业过程为背景进行实验仿真,采用实际生产数据求取建模参数,并对钢坯出炉温度预报进行了测试.实验的校验与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在预测钢坯出炉温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且预测误差满足工业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特征 主元回归 加热炉 钢温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虫草中虫草素的NIR快速定量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世成 王莹 +2 位作者 张红 李国琛 王颜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19,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北虫草中虫草素的定量分析校正模型。分别采集北虫草子实体的近红外光谱图,应用TQ化学计量学分析软件,对不同化学计量学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光谱区域,光谱预处理方法,主成分因子数进...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北虫草中虫草素的定量分析校正模型。分别采集北虫草子实体的近红外光谱图,应用TQ化学计量学分析软件,对不同化学计量学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光谱区域,光谱预处理方法,主成分因子数进行筛选。依据预测效果确定了最佳的校正模型,虫草素含量的预测结果与HPLC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19,校正模型的定标均方差(RMSEC)为102 mg/kg、预测均方差(RMSEP)为281 mg/kg。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可用于北虫草中虫草素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北虫草 虫草素 偏最小二乘法(PLS) 主成分回归(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NMR弛豫特性的煎炸油总极性化合物含量定量建模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雪萍 刘宝林 +2 位作者 王欣 卢海燕 赵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10-114,共5页
将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分析技术应用于煎炸油脂总极性化合物(total polar compounds,TPC)含量的预测。采用柱层析方法测定油脂样品的TPC含量作为测定值,采集油脂样品的LF-NMR弛豫特性(峰起始时间... 将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分析技术应用于煎炸油脂总极性化合物(total polar compounds,TPC)含量的预测。采用柱层析方法测定油脂样品的TPC含量作为测定值,采集油脂样品的LF-NMR弛豫特性(峰起始时间T21、T22、T23相应的峰面积比例S21、S22、S23、单组分弛豫时间T2W),分别利用向后筛选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LF-NMR弛豫特性与TPC含量的回归方程,比较3种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与均方根误差,最终确定最优模型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应用此模型预测预测集样品TPC含量,决定系数R2可达0.928,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568%,模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总极性化合物含量 向后多元回归 主成分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